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桂亮邮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57:16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体验整体系统针法之补命门元气之体悟
针法发明人:桂亮
培元者:邱华
网名:qyhself
电话:13932922829
原定于9月中旬来苏,因工作繁忙一直拖到月底才抵达苏州。以下是这次体验的全过程:
第一天:下针后10分钟左右,双侧肾区发热,并且逐渐加强。其热量渐渐向腹部合拢,蔓延至上下腹部及腰骶部。双足凉感较重,后逐步减轻,双手心发热出了很多汗。起针后十分钟,胃部有明显热感。
第二天:下针后腰肾部热感没有昨天明显和强烈,但有十分舒服的感觉。桂老师今天配穴做了调整,在留针过程中,感觉左侧胆经循行经络有明显跳动感,同时头部两侧胆经也有气的流动感。10分钟后,在头部有一种舒服的清凉感觉一直维持着。今天脚部没有明显凉感,起针时已经微微发热了。
第三天:今天针后腹部有温热感,20分钟后,全身有气流滑动的感觉,好像感受到全身的气血都在流动。半小时后,感觉到全身毛孔有一种蒸腾的感觉,逐渐还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非常的舒服。
经过这一次的体验,使我对传统针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三次针法体验绝然不同,对我今后的针灸治疗也会有很大的启发,非常感谢桂亮老师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次体验。
62
发表于 2008-10-10 09:52:09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好,谈到了点子上了。我目睹过师辈们的演练,人一息脉行三寸,然周天一万三千五百呼行度五十周身,为此验证,气动窜肌腠,有包团沿其经脉行走。因此说经络不是经脉;经脉兼容着经络……
对此不知桂老师有如何见树?
我不知桂老师的“内功功底如何?”但我见过悬空持針的师辈,他将針扎在一人的身体上任一处,針家手持一針,行其針法,而在被扎者身上,能出现特殊針感,出入随手听应。此位师父说,没有此技不可言“衡”;不知此理不可言“气”;不懂此理者,实妄言流注……
对此,不知桂老师能演释否?
讨扰了……
63
发表于 2008-10-10 17:13:19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下面引用由桂亮邮箱2008/10/09 07:48pm 发表的内容:
郝网友您好:在王洪图编辑的《内经》一书提到:古人是采用百刻计时制,故《灵枢五十营》:“一周于身,下水二刻”。即说明营卫之气运行一周需二刻时间,即每隔二十八分四十八秒,营气和卫气就要周身运行一次,完 ...
学到了东西,谢谢了!
64
发表于 2008-10-10 17:34:42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中医人的脑子是“园”的,中医人的性子是“犟”的。而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去“求真”而已!
針刺留针,以一小时为凭,以合营卫之说,按楼主的本意是说:“这一小时足生的是什么?”此处留针,又能证明与说明什么哪?
尚请赐教。
65
发表于 2008-10-10 18:30:40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烧山火’与‘透天凉’我略知1、2,但,得分请气血虚实,讲究辩证施治。
66
发表于 2008-10-10 19:09:18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楼上的朋友“一语中的”,然于“辨证施治”的粗线条内,实有细笔道。
通过临床证实,面对患病的客观,并非一律非得“烧山火”或“透天凉”不可……
过分追逐“針感”,不失有乏气之虞。因此前辈们有“易破不易补”之真谛……
每当将针法同“导引”相合时,才恍然大悟“气之玄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20:23:23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金针探秘之再论整体系统针法
《上古天真论》以肾气主持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的盛衰,首先提出了中医学先天之气的概念。秦越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元气的名称与概念,认为“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之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说明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同时认为元气与肾和命门关系密切,他在《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命门乃二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乃先天元气所藏之处。那么命门与脐下肾间动气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引用王海藏的解释说“北方正气一点初生之真阳为丹母,陌生于子,藏之命门,元气之所系出入于此,其用在脐下;为天地之根,玄牝之门。”由此可见命门与脐下肾间动气为阴阳运行之根源。
宗于东垣之学说,以脾土为万物生发之母,人体一切的营养来源,均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运,所以当脾胃功能衰退之时,元气随之转弱。但脾病久久不愈,则肾阳转虚,命门相火弱等病,亦随之而生而呈现出脾肾两虚的症状,治之则东垣认为补肾不如补脾。
但在温补学派的观点上,却有不同的主张,认为人体生命之门在肾及命门之中,主宰着人体一切新陈代谢的动力来源,当命门火衰则脾肺心的阳气亦会不足,最后亦会出现脾肾两虚的相同症状。在治疗上则强调补脾不如补肾,这两种不同的方向治疗方式,就是李中梓所强调的,人有两本:一以肾为先天之本;一以脾为后天之本的最终目的,而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辅佐。
《类经•卷十五》言:“精气之源,本于水谷,水谷之化,出于脾胃。……然水谷在胃,命门在肾,以精气言,则肾精之化因于胃,以火土言,则土中阳气根于命门。”《医贯•先后要论》指出:“夫五脏六腑之精,皆禀受于脾土。”肾精也不例外。后天之本脾与先天之本肾之间存在着互济的关系,后天赖先天为之主,先天赖后天为之资,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脾脏化生水谷精微,须有肾阳的温煦作用,而肾中精气又须有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指出的“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说明生理上脾与肾是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资助的关系,两者共为人体生命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水为万物之元;脾为后天之本,属土,土为万物之母。脾肾合德,水土互用,后天之气得先天之助,则生生不息;先天之气得后天之养,始能生化无穷。在《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指出“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成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说明脾与肾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又基于脾肾的这种关系,张氏认为善养后天可扶助先天之不足,即所谓的“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由此可见通过补脾胃可以资生资助先天元气的目的,从而保持先天肾气的盈满,所以命门之火的培养须在完全补足后天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此为借后天返先天,修先天而化后天。当后天气血,经络,营卫完全补足之后,自然有助于先天气的培养。此为保后天即所以固先天。
笔者的整体系统针法正是融合了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在针灸过程中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资助,再结合补充脏腑后天之气,最终达到补充命门先天元气的目的。笔者借鉴了丹道中二肾汤煎的理论与针法相互印证,丹道中二肾汤煎的理论代表了肾气充盈的标志,而笔者认为通过针灸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出现的二肾汤煎也代表了肾气充盈。因为只有达到肾气充盈才能有二肾汤煎的反映和感觉。有些人提出肾气极虚者针刺后也会出现类似感觉,笔者认为物极则变此为假热之征兆,这种假热症状通过针刺后必定热量减弱直至没有任何感觉,而且可以通过脉象来鉴别。而真正的肾气充盈是伴随每一次针刺都会有二肾汤煎的感觉。笔者的整体系统针法同时融合了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对于年轻元气充足者直接利用元气去攻克疾病达到邪去正安的结果,再结合补后天恢复其良性循环;而年老体弱者则必须先通过培养后天再达到补先天的目的,自然就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了。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针几次就能二肾发热的,这恰好说明其肾气不足,此时需要通过一段时间针灸培养后天脾胃调节补充,等到后天补足了再培养肾气才出现二肾发热最终达到肾气补充的效果。反之能够针出二肾发热就代表其肾气充盈再结合培养后天,以整体力量去攻击患处,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肾气是否充足全在平时的保养和经脉是否畅通,《上古天真论》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通过针灸的方法是能够达到补肾气命门的结果,二肾发热也就是肾气充盈的表现,并且元气能够补充那么一切皆有可能。整体系统针法的理论就是结合培养后天气血达到补充元气的效果,再运用元气一一攻击患处,以达到以整体攻克局部疾病,最终达到一气贯通的目的。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20:21:34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感谢
首届针法培元活动终于圆满的落下了帷幕,虽然其中有些网友因有事缠身无法前来,但此次活动也已经达到较满意的效果。笔者再次感谢这些体验者完全信任的不远千里来苏,共同合作完成了此次首届针法培元活动。通过这些体验者真实的记录,使大家对传统针灸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针灸技法的运用谓之技巧或称为法度,针灸技法的运用决非信笔涂鸦,针到哪里算哪里,正所谓“无备之战不可打,无意之笔不可下”。针灸技法的运用亦是如此,需意在针先,在中医理论和辩证的基础上,备好一套或几套方案方法的运用,而后方可寸步不乱,再处处留心保留变化之余地,自然达到法无定法,随机应变,浑然天成的境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平时致力于丹道修炼者,由于经络较畅通,培元疗效就更加显著。通过这样形式的体验活动和直接的交流,使体验者更加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了培元针法,真正领会到培元针法绝非简单的一针一穴激发元气来针出热感,而是在中医和丹道理论的指导下,将传统穴法进行有机结合和多层次组合,有步骤有条理有目的的全方位进行系统性的补肾培元。同时在施针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及各种反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变化,以达到最快最好的疗效,并且针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培元针法中的配穴布阵,讲究的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将穴法进行有序整合,最终达到二肾发热一气流转的培元效果,这样的方式方法在此次活动案例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笔者一直坚信科学的发展,必须是理论指导和联系实践,实践再印证理论,更坚定“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笔者也深信随着培元针法不断的推广和深入人心,将会有更多的朋友从中真真切切的受益,从而能亲身感受到传统针法的无穷魅力。

69
发表于 2008-10-11 21:24:31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实说“创新培元”仅是初探,当然了掀起热浪,还有待进一步求真。
根据传统经验诸多积累,据说,先天之气如脑细胞一样,发育成熟便有损无增,类同基因码一样,序列即足,链接难易。若以針刺能培先天元气,足可言“长生之路”便无遗憾!听说,内气之损,少一分便缺一分;缺一分便缩这寿路之短。
自古取刺針为,亦以缺损求衡。九分气作十分配,然损一分则亏一分,损多亏多。至于是事如何,静观其变……
妄言了,授者何不惧之,受者何不畏之?曰:人有自择之……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21:49:24 | 只看该作者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这个贴子最后由桂亮邮箱在 2008/10/11 09:51pm 第 1 次编辑]

假网友:笔者一直坚信科学的发展,必须是理论指导和联系实践,实践再印证理论,更坚定“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并且培元针法传播体验者至今已经达到六十几位,未听说有任何不良反映。并且也受到诸多丹道修炼者的内证,证明笔者的针法是真正的培元方法。您啊,实属顽固不化!针道与丹道拳道皆属于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皆能够培养和补足先天元气。笔者的愿望就是人人能够补足元气,皆能达到健康长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20:45 , Processed in 0.11264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