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哲学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9-10-26 08:35:43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这个贴子最后由岁月无情在 2009/10/26 08:53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taishan3692009/10/26 08:23am 发表的内容:
岁月无情等人物一日不清除,中医论坛就一日难安。
taishan369也就是“仁海中西医先生:
    【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就是由象【仁海中西医先生】这样的【超级天才】才形成【天翻地覆史无前例】的局面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2
发表于 2009-10-26 10:22:03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下面引用由taishan3692009/10/25 11:51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哈,所谓的大律师、国家一级策划师,只是如此这般。
赠送【taishan369先生】也就是【仁海中西医先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3
发表于 2009-10-26 11:19:21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10/26 08:12am 发表的内容:
五藏乃时间节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向这位“外行”中医表示敬意。
74
发表于 2009-10-26 12:39:00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10/26 01:36pm 第 1 次编辑]


五藏“非血肉之五藏,乃四时之五藏也。”
——————————
这些人有狂想证,人非妖魔,岂有两套五脏?
中医论坛讨论不治血肉之五藏,
岂不是闲嗑牙,白费蜡?
以自己的话也说不明白,去批判古人所谓糟粕,笑话。
75
发表于 2009-10-26 13:21:35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10/26 01:41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2009/10/24 10:24pm 发表的内容:
   当中医知道了自己讲的脏器位置在那,现代医学就可以帮其证明,这样,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中医的揣外知内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对外的认识,达到对内的认识,现代医学给出了内在的问题,中医却不知所以了, ...
谁说中医不知脏器的位置呢?
最可笑的责疑就是硬说中医说“肝在左”,这是那些读书粗枝大叶,自说自话杜撰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那些硬是用“肝在左”来糟踏中医的“天下第一”们好好读读这段《内经》原文吧!好好想想中医《内经》里“东方”在人体左面还是右面。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9年10月26日 01:35pm 时添加 -=-=-=-=-
从这段原文可以看出,人体左面是东方,东风生发之地,《内经》有这么一句“肝生于左”,
这就好比“天下第一”生于“天下第一”的妈,如若不明白,回家请您妈重新演习一下,让您妈位于左(东方),“天下第一”从您妈肚子里出来在左(东方)还是在右(西方)。
先正确理解了中医的经典理论,再批不迟,再自夸第一不晚。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9年10月26日 01:39pm 时添加 -=-=-=-=-
看见那些硬是把中医糟踏得不如算命的还自夸第一,就来气。

-=-=-=-=-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9年10月26日 01:45pm 时添加 -=-=-=-=-
“肝生于左”不等于“肝在左”。
76
发表于 2009-10-26 13:37:28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这个贴子最后由岁月无情在 2009/10/26 01:48pm 第 2 次编辑]

   
    恽铁樵曾说:五藏“非血肉之五藏,乃四时之五藏也。”五脏功能系统实际上反映了自然界四时的阴阳消长变化的时间节律。
-----------------------------------------
    恽铁樵(1878~1935) 中国医学家。名树钰。别号冷风、焦木、黄山,江苏省武进县孟河人。出身于小官吏家庭,自幼孤苦,5岁丧父,11岁丧母,由族人抚养长大。励志读书,13岁就读于私塾,16岁考中秀才,1903年考入南洋公学,攻读外语和文学。1906年毕业后,先后赴湖南长沙某校及上海浦东中学执鞭任教。1911年,应商务印书馆张菊生先生聘请,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次年,主编《小说月报》,以翻译西洋小说而著称于文坛。1912年主编《小说月报》,风靡一时。后因长子病故,发愤学医,曾就学于名医汪莲石。1920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正式挂牌行医,尤其擅长儿科。当余云岫《灵素商兑》以西医理论攻击中医时,作《群经见智录》予以驳斥。1925年,与国学大师章太炎及其弟子张破浪等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函教授学社”,也即后人所熟知的“铁樵函授中医学校”。1933年办铁樵函授医学事业所,受业者千余人。医学著述很多,著作有22种,编成《药盦医学丛书》。1932年,恽铁樵身体过于劳累,渐感不支。应章太炎先生邀请,恽氏曾到苏州章氏寓所休养。待身体状况稍事好转,又返回上海,继续行医、办学。由于过度透支,长年积劳成疾,恽氏晚年瘫痪在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口授著书,不曾懈怠。终因病情每况愈下,于1935年7月26日在上海辞世。
    恽氏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主张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吸收新知以补充、提高和发展中医药学。他认为,欲使中医学进步演进,必须“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取长补短,“吸取西医之长与之合化以新生中医”。【他认为中西两种医学各有长处,中医重视人体在整个大自然中随四时阴阳而发生的运动变化,而西医则于生理上重视解剖,于病理上重视局部病灶。两种医学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取长补短。但同时亦强调“断不能使中医同化于西医,只能取西医学理补助中医,可以借助他山,不能援儒入墨”。恽氏从维护中医、发展中医的角度,倡导中西两种医学沟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恽氏所处时代正值中西文化交汇之际,业医者大多忽视理论学习而更侧重于具体方药的积累,致使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被束之高阁,少有问津。恽氏从维护中医学理论体系科学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内经》的理论实质,对构成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六气等令人费解之处作了比较圆满的解释。他所提出的“四时五行”观点,把自然界四时的交替变化看作宇宙万物变化的支配力量,从而揭示出《内经》的理论核心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一脉相承,即由四时的风寒暑湿化生出六气,由四时的生长收藏化生出五行,再由四时五行派生出五脏。故而,四时成为《内经》的基础,“《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恽氏从方法论的角度揭示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明白晓畅地解释了中医学朴素辩证的认知思维。】
    恽铁樵业医之际,正值国内中医、西医并存、论争之时,通过比较并作出抉择成为当时业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特别是西医余云岫刊布《灵素商兑》,认为中医不科学之后,中西医学之争日趋激烈。恽铁樵是当时中医学界第一位挺身而出迎接余云岫挑战者。受其影响,陆渊雷、吴汉仙、陆士谔、杨则民等亦纷纷著书立说,回应余云岫的挑战。在这场中西医学的论争当中,恽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7
发表于 2009-10-26 13:50:33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狐假虎威,狐狸还是狐狸。
78
发表于 2009-10-26 13:57:52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9
发表于 2009-10-26 14:03:33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这个贴子最后由岁月无情在 2009/10/26 02:10pm 第 1 次编辑]

    有人说周易预测是骗术,正如有人说中医治病是骗术一样。。。。。。哈哈!一笑了之。。。。。。不笑不足以成大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22:36:48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和西医就亲近了一些

呵呵 ,我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可不可以不感情用事,把一场中医学术的讨论变成人身的对立,叫真中医问题,我一百个支持,对我们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的问题,展开讨论是有必要的,但不要对人身攻击,我也有很不理智的时候,我要反思和改正,朋友们是否也有需要有反思的东西。很多朋友都是我欣赏的人,更怀念仁海先生,仁海先生回来了,我的心病好了大半,对于学术上的问题,我们要有理有据的支持和反对,其他的,请先生们要三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7:22 , Processed in 0.09147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