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ahah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4-3-1 19:24:4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我们有一个老师就说过,现在的中药越来越多副作用,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很多西医也在用中药,而西医用中药是拿来主义,较少辨证用药!我想也蛮有道理的!因为“徒具其形而大失其旨”啊!!
72
发表于 2004-3-3 16:51:4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有道理?,不公平?该禁还是禁.谁让你说不清.不会说话,不会交流,教训还是没吸取。
73
发表于 2004-3-3 20:29: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试论人体的能量转换系统和经络实体
陈 帆
我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气功爱好者。我在修练中发现无论是“丹田”、“法轮”还是“查克瑞”,其在体内相应部位都必然存在一个动脉的分叉或圆弧,而各种功法的主要手段都是激发和增强该部位的“湍流”。现代医学认为动脉中的“湍流”对人体有害无益,它造成质能耗损,最后导致动脉硬化。当我具有“内省”能力体会到内“气”运行和外气发放后,我就对气功深信不疑,全身心地投入。根据许多单位的检测表明,外气是粒子流和电磁波。但它在人体内是怎样产生的呢?现代物理学认为,粒子只能在超高温、高压和强电场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人体内根本不存在这三种条件。上述这两个难题困扰了我多年。终于在一次罕见的抢救手术过程中,在一种特殊的条件下,我观察到了动脉分叉部(即“丹田”)湍流的激发和产生气的奥秘。几年来我反复作了证实和证伪,肯定了我的发现。在人体内不存在高温、高压和强电场的特定条件下,是依靠“湍流”来实现质能转换的,这是人类进化到宇宙万物中最高阶段的例证,是揭开气功、经络奥秘和人体科学的基础,现将我的发现和见解简述于下。
一、在气功功态中观察到:无论是道家的三个“丹田”还是佛家的五个“法轮”,其所在部位必然存在动脉的两种特殊形状:“人型”分枝和(或)圆弧。例如1.顶轮(上丹田):位于颅底蝶窦之上由9条动脉围成的动脉环。2.颈轮:平甲状软骨旁由颈总动脉分枝成颈内、外动脉的起始部。3.胸轮(中丹田):由右心室向后发出的肺动脉分叉和由左心室向上向左发出的主动脉弓。4.脐轮(下丹田):平第4腰椎由腹主动脉分叉为左右骼总动脉。5.底轮:由盆腔内一组分枝状或圆弧状动脉组成。正常情况下中型以上动脉血流在分叉或圆弧状的管道处其流型必然是湍流。
二、在手术过程中观察到:凡改变上游的流速,其下游的分叉处的动脉湍流必然加强并在该处管壁外也形成微粒组成的湍流(气功术语称“得气”),如果附加电场、磁场或生物场,这种湍流就汇合成一个大旋涡,气功术语称“结丹”,这与自然界中龙卷风很类似。构成这种湍流的微粒来自血液,由于血管内皮间隙仅有几个又,故而微粒既不是分子也不是能对组织造成损害的离子、质子或中子,而是更小的粒子。
三、植物的叶绿素在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中的高能粒子收集、浓缩并以弹性势能贮存在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及螺旋状长链淀粉中,人体内生物氧化时又将中贮存的太阳能加以释放利用。
四、从主动脉弓至终未动脉间,动脉要进行35级分枝,正常状况下在前15级分枝处动脉血流都是湍流,血糖分子中的高能粒子就在湍流的螺旋力矩作用下逐级释放,透过血管内皮沿胶原纤维传送至身体各个部分做功、产热或提供负嫡。推动粗丝沿细丝滑动形成肌肉收缩的工作物质就是这种连续的量子化的高能粒子流而不是ATP,血管壁肌层中存在胶原纤维填充的“小窗”是粒子能透出血管壁的解剖基础。
五、释放了能量后粒子作为废物又经特定路径传送至特定部位排出体外。如果废粒子在体内蓄积并阻塞通道则必然致人疾病、衰老、死亡。这是中医“经络阻塞,百病从生”的病理基础。
六、胶原纤维由以碳原子为骨架的长链氨基酸组成,光导纤维由以硅原子为骨架的纤维组成,碳和硅为周期相邻的同族元素,故胶原纤维和光导纤维间可能有相似之处。胶原纤维能传递电子(β-)已为实验证实,传递光子(γ)则早为人类熟知,眼球角膜就是由胶原纤维平行排列而成的,它的导光性有目共睹。β-和γ均为太阳能粒子中的重要成分,所以胶原纤维作为粒子通道顺理成章。
七、在气功功态中观察到确有“气流”循任督脉(小周天)和十二条正经运行(大周天)。它们与中医经典上记载的十四条经脉路线完全一致,经过几千年考验的中医经络体系无可辩驳地证实经络有物质基础,是实的而不是虚的。
八、在手术过程中观察到沿经脉走向分布的物质几乎全都是致密结缔组织,其基本成分就是胶原纤维。例如:1.任脉行经在颈白线、胸骨和腹白线上,它们均属致密结缔组织,当手术中切割时,可清楚地观察到废粒子的运行状况。2.督脉的颈、胸、腰、腹段就在棘上韧带,也是致密结缔组织。3.足少阴肾经上起胸锁关节沿胸肋软骨下行,延伸于腹直肌鞘内缘下续于下肢内侧肌间隙至足底拓腱膜,所行之处全为致密结缔组织,其上端又以胸锁乳突肌腥膜联于耳后乳突部,气功态中明显内省到该经收纳耳部和颈胸部甲状腺、甲状旁腺和胸腺区域的废粒子,所以中医经典称“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开窍于耳”绝非妄词,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是西医望之项背的科学。其余经脉不须赘述。
九、排出体外的粒子既来自太阳能就必然具备波粒二象性,是可被检测的,气功术语称做“外气”,习练气功达一定水平都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可是目前就很难在人体表面测出来,这是因为皮肤真皮层的基底部是由胶原纤维“编织”成整齐的菱型网状结构称作网状层,它构成了天然的“屏蔽”,它使人体作为一个“开放的巨系统”不是百分之百地“开放”,而是有“口岸”的,这种口岸就是经络上的穴位。不同的穴位受地磁场偏角和磁倾角的影响而开启关闭,所以中医讲,“天人感应”、“子午流注”不是子虚乌有。破坏了这层屏蔽,如大面积深度烧伤特别难治,再生力极强的动植物都怕剥皮就是这个道理。一些德高望重的外科前辈如黄家驷、曾宪九、黄萃庭等等不幸死于各自力之奋斗终生的肿瘤,就是突破了这层屏蔽的后果。
十、手掌有“劳宫”穴,它位于由桡、尺动脉围成的两个动脉弧棗“掌浅弓”和“掌深弓”内,其间有强厚的致密结缔组织棗“掌腱膜”,其局部皮肤网状层缺如,足底的“涌泉”穴与此相同,故而构成粒子流出入人体的最佳口岸,所以能在乎掌和足底检测出电磁波和粒子流,这已为众多学者反复证实,毋容置疑。这似乎也可成为本文前述内容可信的依据。四肢动物就靠这4个掌心向地球排放废粒子,气功师也主要靠此发放“外气”。人类直立后,“劳宫”穴功能受损,使有些疾病如心瓣膜病、高血压等成为人类的专利。
十一、综上所述可作如下小结:人体内存在一个能量转换系统,它将葡萄糖中贮存的太阳能在动脉湍流中以高能粒子流的形式逐次释放出来,完成势能到动能的转换,高能粒子释放能量后又沿特定的路线,经特定的口岸排出人体。这个特定的路线和口岸是几千年前就由中医阐明了的经络和穴位,它们的解剖实体其实就是现代医学称作“结缔组织”的物质,这种物质的组织形态、分子排列均已搞清楚了。用现代语言来解释中医,将证明中医不仅仅是国宝,而是既古老又超前的科学

74
发表于 2004-3-3 20:31:2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论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
  今年是祖冲之逝世1500周年,能够把他有关科学的著作汇集起来,
予以校释或翻译出版,既具有纪念意义,也有现实意义。现在“中国
古代无科学”的论调甚嚣尘上,而严先生在18岁时写的第一篇文章
《中国算学家祖冲之及其圆周率之研究》就是对这种论调的反驳,他
说:
  近来一般人,尤其是一般高等学生,读过西洋算学后,同清朝畴
人见了杜氏九术后一样惊奇起来,都似乎同声地说道:“外国人多聪
明啊!西人怎样会想得出这种奥辟的学问来呢?”且慢,且勿长他人
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们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难道没有人
懂算学,没有人有这种奥辟思想吗?有的,非但仅是一个“有”罢了,
并且有些算学上的定理和方法,还是我国畴人所发现哩!……祖冲之
的发现圆率,不独在中算史上有莫大的光荣,就是在世界算学史中也
占到了地位。现在许多人研究圆理时,一定用到这π=(3.1416)的
值,心中还以为外人所创,不料此值倒的的确确是本国货,不沾丝毫
洋气。写到这里,口中禁不住地说:“中国人好聪明啊!”……为的
是这样,所以有了动机来写这篇文。
  在有人说,这样的动机是错误的,从爱国主义出发来研究科学史,
会导致对历史的歪曲。
  持这样观点的同志犯了一个错误,把爱国主义和求真精神绝对地
对立起来了。爱国主义首先得服从历史的真实性。如果祖冲之没有算
出π=3.1416,严敦杰为了宣传爱国主义,故意说有,那当然不对。
但是古书上白纸黑字记载的有,我们把它找出来,予以宣传,怎么能
说是歪曲历史呢?
  祖冲之定出圆周率密值为355/113,已被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
称为“祖率”,领先世界一千多年。为此,莫斯科大学为祖冲之塑了
铜像,美国吉利斯皮(C.C.Gillispie)《科学家大辞典》为他立了
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第1888号小行星和月面上的一个环形山用祖
冲之命了名,全世界公认祖冲之是一位科学家。可是我们国内竟然有
人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当然也就没有科学家,祖冲之
的名字应该从人民的心目中抹掉。
  说“无”亦可,但要论据充分,而说“中国古代无科学”的人有
的人其论据竟然是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词汇。“科学”和“科
学家”词汇都是欧洲工业革命以后的产物,前者于1830年左右由法国
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A.Comte)提出,后者于1840年由剑桥大学教
授休厄尔(W.Whewell)提出。按照这些同志的论证,则在此之前,
欧洲也没有科学,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也都不是科学家,岂不
成了笑话!研究问题贵在从分析事实出发,我奉劝主张中国古代没有
科学的同志,认真读一读这本《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读完以后,
如果能写出批判文章,证明这里讲的都不是科学,而是技术或其他什
么的,那才算是脚踏实地的做了一点科学工作,但也只能算是你们论
证工作的一小步。
  我同意李伯聪先生于1999年1月26日在《科学时报·海外版》上发
表的《言有易,言无难——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方法论分析》
所说的,主张中国古代无科学的人,“必须遍查所有研究中国科学史
的文献,驳倒其中的全部(一个也不能少)涉及‘证实’中国古代存
在过某一种‘自然科学’的论据和论点”,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下结
论。最后还是归结到一个“缓”字上来,希望主张中国古代无科学的
人,不要轻易下结论。
  
  (本文摘自作者为《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所写的序言)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科学,主张中医伪科学的人,“必须遍查所有研究中医史
的文献,驳倒其中的全部(一个也不能少)涉及‘证实’中国古代存
在过某一种‘中医是科学’的论据和论点”,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下结
论。最后还是归结到一个“缓”字上来,希望主张中医伪科学的
人,不要轻易下结论。

75
发表于 2004-3-3 20:32: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院士风采-沈自尹教授
简介
男,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任上海医科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上海市科协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第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药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及《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杂志》副总编。曾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医教研室主任,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及医院学位和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委员,卫生部中药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
主要成果
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开拓、肾本质的研究和传统老年医学研究。自50年代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发现在西医是全然不同的病种,按照统一的辨证标准,病人只要符合肾阳虚证,其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这一结果得到了国内外研究单位的重复与公认。1979年起采用同病异证组进行下丘脑一垂体-靶腺轴功能对比观察,可推论肾阳虚主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这一成就的意义是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经过长达40年的研究,近来更进一步采用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证明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的双氢睾酮受体亲和力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水平,对肾阳虚证的发生原理以及调节枢纽提出更有力的证据,既从临床上证明中医的“证”是科学的客观存在,又用科学的阐明“肾阳虚”的本质。
将肾阳虚研究的结论用于治疗隐性阿狄森氏病,预防哮喘季节性发作,为长期用激素的哮喘患者撤除激素,防治慢性气管炎,减轻激素副作用等均能提高疗效。
70年代初根据大量的临床实例和科学实验,首先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初步途径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而改变了中西医药简单相加的局面,以后又提出“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对中医辨证向科学化、客观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979年获全国医学卫生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81、1983、1985和1987年分别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多次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共计16项。1996年还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以民间形式对国际上所取得的中医药重大成果并达到首创与公认的开拓者进行奖励的广州仲景中医药杰出成果奖。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澳州讲学与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7名,现正指导博土后研究生1名。
著作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肾的研究》等6部中西医结合学术专著。


76
发表于 2004-3-3 20:33:0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路
邓铁涛
  三、道路坎坷中医仍发展
  中医就象和氏璧。和氏拿着和氏璧送给厉王,专家鉴定说是石头,砍掉他了一只脚。武王在位了,和氏又去献宝,专家还说是石头,他又被砍掉一只脚。文王在位了,他抱着和氏璧在中山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继之流血,感动了文王,把石头打开,发现了和氏之璧,后来还有完璧归赵的故事,证明它确是国宝。中医就象这块玉,解放以前国民党要消灭中医,砍掉了中医的左脚;解放后王斌要改造中医,又砍掉了中医的右脚,幸好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发现了问题,制定了中医政策。直到1986年12月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时候,中医才喘了一口气,才有了娘,有了单列的财力、物力、人力。但是,虽然这样,近百年来试图消灭中医是失败了,但改造中医实际上成功了。表面上中医发展很兴旺,凡西医有的中医都有,职称有教授、副教授,学位有硕士、有博士,机构有大学、研究院,有大医院,但真正中医的内涵却日渐缩小,西医的成份越来越多。对这一现象,我名之曰“泡沫中医”!此乃按西医之模式以改造中医之结果也。如不深化改革,则中医将名存而实亡矣!不过无论如何中医是有生命力的,在坎坷的道路上仍然发展。试举例以证之。
  (一)抗SARS,中医之作用
  21世纪SARS突然袭击,使人类措手不及,中医药发挥了无可取代的效力,受到国际卫生组织两位专家的称赞,认为值得研究推广。现在SARS暂时过去了,但在国内仍然有人认为中医药只起辅助的作用,怀疑单纯中医不能治SARS!要经过循证医学的论证才行。除了吴仪副总理对中医治“非典”加以肯定之外,各种报导与总结,很少有称赞在这场战斗中中医所起的作用。真是长使中医泪满襟!
  WHO有如下一个统计数字:
  全球有32个国家共出现8400多例SARS患者,其中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有7700多例。全球死亡率为11%,香港为17%,台湾为27%,中国大陆为7%。(注:广东非典死亡率为3.8%,广州非典死亡率为3.6%,这一数字在全球是最低的。)
  广州与香港地理气候、生活习惯都有可比性,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其差别在于有无中医参予治疗。香港卫生署经过两次到广东省中医院调查,确认中医的作用,最后请广东省中医院派两位女专家参与治疗SARS严重之患者及新病人,并一再延长其预定之留港日期。
  再看看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没有用类固醇,院内60例、院外会诊几十例均无一例死亡。全院服中药预防药,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如此看来,对香港及北京的西医大剂量激素治疗方案,是否应重新检讨呢?台湾、加拿大的病死率及新加坡的病死率之高,我认为亦与缺乏中医之参予与有关。
  请看看广州呼研所潘俊辉等中医写的《中医药介入SARS71例临床研究》一文,该文统计了5月30日以前收治确诊患者88例,其中中医介入治疗71例,病死率较低,只有1例。据查,该所88例共计死亡有好几例。(文章见2003年8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
  有人说没有西医,没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就治不了非典,错了。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教授主持的课题组对该院第十二病区收治的16例新发病的SARS病人进行了单纯中医中药治疗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在SARS治疗中不仅有退热快、不反复、有效缓解症状的特点,而且中医药早期干预在这一疾病的发展中对减轻肺损害程度有一定作用。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期间,无一例病情发生恶化。治疗结果:16例患者应用中药后在1~7天内退热,平均退热时间为4.44±1.46天,且热退后体温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临床观察没有发现反复的现象。11例入院时有咳嗽的患者在3到8天内全部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5.27±1.49天。7例入院时呼吸急促的患者在3~7天内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5.15±1.87天。全部患者在2~10天内全身不适症状基本缓解,平均时间为6.37±2.49天。16例患者影像学改变在6~16天内完全吸收或明显好转,其中9例完全吸收、7例明显好转,平均吸收或好转时间为10.87±2.92天。16例患者无一人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其他西药。这是能否单独用中医药治疗SARS的一个最好的回答。
  如果对非典前期用药对了,它根本就到不了肺严重病变的程度。西医对病人上来就用激素,按中医理论来说激素是入里的药,它能引邪入里,到病情重了还要上呼吸机。不到这样的程度下不了诊断,就说中医治的不是非典,这是不客观的。我有个学生,太太是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感染了非典,开始也是用大剂量的激素,但是没有效果,我让他赶紧把这些西药停掉用中医治疗,果然停了西药后换成中医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三天烧就退了。另一个护士长感染非典是用西医方法治疗的,后来牺牲了。我这个徒弟的太太却好了。所以说现在的很多标准是以西方的游戏规则为准的,按西方的那些标准,我想我的研究要进入自然科学基金,难矣!因为我没有进入基因水平,也不搞分子生物学、动物模型。问题的关键是,游戏的规则是西医的不是中医的,西医是微观的,我们是宏观的,我们把人放在大自然中观察。举个例子,为什么经络研究来研究去都没有结果?我肤浅的看法认为,在经络的研究中,好比是用有线电话的模式去研究手机,手机会响能通话,但是找不到连线,你说它不科学!中医的经络研究问题就出在这里。
  中医还能预防SARS。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刘仕昌89岁了,仍然去传染病医院会诊病人,可能有人说他“无知所以无畏”,可是他不但制订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人也没有感染。因为他吃中药预防。现在世界上对冠状病毒的疫苗的研究还要搞一年、两年,我们广州一开始就预防了。我也出了一个药叫做“邓老凉茶”,我的学生在香港大学教书,他替人买了这个药供应了二千人的预防,其中包括香港的五、六个西医,喝了这个凉茶无一例发病。北京有个工地老板拿着这个药方到同仁堂花了四十万元买药,发给工地的工人,原来已经有两个职员发病了,但是发给工人这个药之后无一例再发病。所以说,我们为什么不投大力量去研究预防这些病的药呢?而一定要跟外国去搞,争那个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金牌已经被加拿大、德国拿走了。有人写了一篇文章———常使英雄泪满襟,说这个金牌应该是我们中国得的。为什么治疗上的金牌那么大就没有人看见?这次SARS显示了中医的潜在威力,传染病不少都是病毒性的,治疗上都是中医药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大力投放人力、财力去研究。不着力去研究我们已经领先的这些,而是跟着外国的研究去搞其他的微观研究;不沿着中医的宏观思路去走,而是光想怎样去追赶西方。这是“从属思想”之典型例子。
  (二)50年代以来中医之成就
  自1958年毛泽东对西医学习中医的报告作了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掀起了全国中西医学习中医、研究中医的高潮之后,几十年来虽有反复,但成果仍然十分显著。  例如:
  1.传染病方面,如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合并肺炎等病毒性之类传染病,都取得超世界水平的效果。对病毒性肝炎,传染病医院也要用中药治疗。
  2.非手术治疗急腹症之研究,如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宫外孕……等急腹症可以采用中医药治疗不用开刀,这是世界医学所不能的。
  3.针麻与中药麻。用针刺代替麻醉药,可以进行胸腹部手术。这也是世界的创举,手术时麻而不醉,在手术中病人可以和医生对话。由于针麻之成就,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形成针灸热,现在所有发达国家都有针灸师为人治疗并纳入保险医疗。特别值得表彰的是我国生理学家研究了针麻之原理是针刺之后大脑产生“脑啡呔”故能止痛,为针刺之推行于世界奠定了基础。但世界各国现在仍未有完全学会中医之针灸学术。与针麻同样成功的是中药麻,一味洋金花提炼的中药麻醉剂,因为它能提高血压,因而填补了世界麻醉药对休克患者禁用之空白。
  4.重症肌无力是难治之病。当重症肌无力出现呼吸危象时,死亡率相当高。例如,詹国华文章报道广东省人民医院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14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40%。章成国等文章统计,1981年以来国内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之报告195例、死亡71例,死亡率为36.2%。我们课题组于1999~2003年共抢救21例,无1例死亡,近期疗效100%。出院后随访,半年内死亡2例,为再发危象在当地医院抢救无效或放弃抢救死亡;随访一年后,再死亡2例(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1例在外院行胸腺瘤手术诱发危象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7例患者健在,生活能自理,可从事轻工作。远期疗效为80.95%。重症肌无力西医学以神经学说指导诊疗,我们则是以中医的脾胃学说指导诊疗的。② (未完待续)


77
发表于 2004-3-3 20:33:5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我国中医药取得的成就
    对中医"证"的现代科学基础、针刺镇痛原理和经络的研究以及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深入认识;中医药对特殊病、疑难杂症治疗的特殊疗效;中药活血化淤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重大疗效;外固定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的成果,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中医在防治艾滋病、肝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等现代难治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发展前景。
  1996年8月2日,国际最著名的《科学》杂志介绍中国科学家陈竺领导的研究组用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成果时这样写到:"这是使所有人感到震惊的研究小组的又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此前,国际权威的《血液》杂志、《自然》杂志曾数次发表过他们的论文,并对他们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专访报道,"中国陈竺组"向世界医学界揭示了砒霜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发挥作用,这一发现使砒霜这一古老的中药,正式步入现代药物治疗研究的主流。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陈竺在血液病研究中认识到,中医'以毒攻毒'的思想是基于人体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如果没有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实践,就不可能有我们以后一系列的理论突破。陈竺院士对这个问题显然深有体会。他认为,中药研究首要问题是标准化。砒霜是化学成分,其临床应用与任何化疗药物方法一样。他们对砒霜作了非常详细的药代动力学、药理学研究,他们证明了它对器官、细胞发生的作用,一直做到分子水平,最后抓住了作用在细胞里的那个点,并证明改变那个点,就可以取消药的作用。作到这个份儿上,国际学术界就承认,这个结果毫无疑问可以完全被接受。他们没有做任何商业广告,国际上所有的癌症研究中心治疗这种类型的白血病时,都把此药作为首选药。美国现在有十几个大的临床中心在做砒霜治疗实体瘤的实验,在国内,中国医科院已经作出对晚期肝癌有一定的疗效。
  传统医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大多数抗生素也是源自天然;传统医药学系统化方面中医药走在最前面。西方在整体科学思路上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基因组计划。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个植物化学组计划,把1000到2000种常用的植物药中的有效成分用大规模系统化方法一网打尽,将有效成分提出,在短期内获取一大批有用的先导化合物,抢占专利。以此为基础,结合现代高通道药物筛选体系的方法,争取短期内使我们的药物创新能力大大
78
发表于 2004-3-3 20:34: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在中医药证的研究方面,对中医证候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和临床流行病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脾虚证、肾虚证、血瘀证等方面有深入进展,为揭示中医脏象气血学说的现代内涵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和经验;并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结合进行了探索研究,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经络研究方面,提出了循经感传和经络实质的神经生物学假说;在经脉-脏腑相关联系途径的研究方面,获得了比目前国外关于体壁与内脏关系研究更新颖、更有意义的发现。
  在中药基础研究方面,常用中药(单味药)物质基础进一步得到阐明,基本搞清了120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青蒿素、灯盏花素以及抗肿瘤的人参Rg1等一些活性成分被开发成了新药;中药复方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开展了对生脉散、当归补血汤、桂枝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汤等代表性经典方剂的现代系统研究,以揭示其配伍原理,证明中药复方多成分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多个靶点发挥综合调节的优越性,中医变饮片配伍为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正在突破。
79
发表于 2004-3-3 20:35:2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中医药临床研究
  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应用以及临床综合治疗手段的研究应用,使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老年病、戒毒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和骨伤科疾病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清开灵、双黄连粉针等一批用于危急重症的中药新制剂的研制成功,提高了中医药急症治疗水平。
  针刺镇痛和针麻研究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公认。针药复合麻醉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效果不断提高;针刺镇痛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疼痛生理学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针刺疗法在世界各国的传播。
  中药新药的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1985年《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研究开发的中药品种达1000多个;抗疟新药双氢青蒿素的研制生产是我国对世界医药界的一大贡献,目前对其衍生物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的研究又有新的发现。
      科技部日前在京举行"863"系列"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签订课题合同及启动会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申报的"抗癌一类新药RAC的研究"课题获得正式立项。
  RAC原药材系唇形科植物,广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我国民间用于治疗食道癌。临床试验证明,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及乳腺癌有明显的缓解症状作用,具有稳定和缩小瘤体及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由于RAC可靠的抗癌作用以及较低的毒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经查证,国内外尚无类似新药批准上市。RAC有希望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
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80
发表于 2004-3-3 20:36: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必将走向死亡,现代医学必将胜利。 (辩论,勿删)

近年来,中医药科研人员对中医药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中医"证"的现代科学基础、针刺镇痛原理和经络的研究以及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老年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液病、皮肤病等疑难危重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戒毒也取得了可喜的苗头。基本阐明了120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了代表性经典方的现代研究,初步说明了中药复方多种有效组分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多个靶点而发挥整合调节的优越性。中药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22:49 , Processed in 0.0535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