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yszyz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8-6-18 17:32:42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这个贴子最后由gonmai在 2008/06/18 05:41pm 第 3 次编辑]

回65楼太白侠先生:
一、关于首先,我是在说我乱晕混。没有说先生。我不是在说在艰难的阅读先生的文帖吗?不要误解。当然我是在努力使行文时所用的概念含义一致。
二、关于其次,先生是否在以其它科学理论的虚拟建模的模式来论明中医也需建虚构模式--信息组学?再有,先生的方法学的所谓共同平台就足以使中西医能融合?在没有弄清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的实质之前,能实现中西医融合?
三、关于其三,我不是要先生要引用我的什么。我即便无脑,也不至于无耻到如此程度。霍金说“理论。。。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中医理论没有存在实在性?先生也认为中医不存在实在性?
四、关于其四,中医的现成的固有模式都且尚没了解,又建模,你的模又合适?
五、关于五,我认为更应源于客观。
六、关于六,我在下正在努力。也不能定在什么时候。
七、关于七,对于中医,只能是略知一二。即便如此,岂敢在太白侠面前弄斧?
先生似一直试以考考在下,我那敢接?什么“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八卦语,什么“臆字”的解读等,真是在难为在下了。现在先生又出“少阳相火在泉客胜”以考,实不知所施也。即胡弄:似或是出现了腰腹痛,恶寒,甚则泄白溺白之寒象?在泉客胜则主不足.主不足则火不足.火不足则寒象生.恕不知对否,则请指教是也。
但必须认识到运气的偏向不等于每个个体倾向.一切以被诊对象之症候为依据.否则就脱离了实际.
学术只有争论,而无服从.
再次明示,以方法平台是不能使中西医融合的.
我对《时间简史》、易经不感兴趣。也没有能力读懂。就读先生之文尚未能读懂,岂敢他言?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1:29:20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回68楼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先生避开“取象比类”的话题,把以前自己的车轱辘话,再反反复复唠叨上一遍。不管是否太白侠的言论,都一股脑地塞给太白侠,以证明只有先生自己既对中医又对科学有非常高的造诣。太白侠尊重先生是位老者,绝不敢认为先生糊涂。不过,从先生的言论来看,先生对“取象比类”的了解,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没有丝毫的自我思想。从先生对“取象比类”的认识,就可以看出对藏象的认识,当然可以看出对中医的认识。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1:31:20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回69楼客串客串先生:
企盼着先生的指正,以便向绝对真理慢慢靠近,不过,先生尽是些鹦鹉学舌唠叨些别人的车轱辘话。唯独不是跟人学的话,就是这句,这五大“能揭示”,你有何根据?
看来先生既不会写论文,也不会读论文。当然,不否定先生为了晋级或者其它非学术目的,买通编辑照葫芦画瓢发表过绝对不会比造纸的再生资源更有价值的东东。自己对某一篇论文有疑问,如果论文中没有答案,就到参考文献中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含量;论文不是著作,即便是著作,也不能面面俱到,得给作者继续写作的空间;不是任何学问都得通过论文或著作,才能公布于世的,先生是否觉得李高令先生的帖子不充实,让李先生把配方公布出来才充实?太白侠也好奇李先生的配方到底是啥,客串先生能否让李先生充实一下他的帖子?
7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1:32:29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回71楼gonmai先生:
先生生怕中医没有“实在性”,就像绝大多数中医人生怕中医没有解剖学跌份一样,这种对中医诚挚的感情,太白侠十分欣赏。
太白侠试图从中医与科学的话题,进一步深入地与先生的继续讨论,看来成效甚微。那么,咱们就拿一个最简单的幼稚园孩子都会的知识为例。一只苹果加一只苹果等于两只苹果,请问先生,1+1=2,是什么东东,它的“实在性”在哪儿?
另外,告诉先生一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三十六计》“借壳上市计”中的一句话。
75
发表于 2008-6-19 13:12:51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8/06/19 11:31am 发表的内容:
回69楼客串客串先生:
企盼着先生的指正,以便向绝对真理慢慢靠近,不过,先生尽是些鹦鹉学舌唠叨些别人的车轱辘话。唯独不是跟人学的话,就是这句,这五大“能揭示”,你有何根据?
看来先生既不会写论文,也不 ...
   嘿嘿,原来你“不屑于回答”啊。那我也懒得再问了。
   既然你把你的信息组学视为个人重大发明创造,不愿公诸于论坛,那又何必发贴。
   你还是直接拿去刊物发表得啦,免得别人剽窃了你的学术成果。
  
7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4:47:33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回75楼客串客串先生:
太白侠不存在“不屑于回答”,不管是像中西医融合观、gonmai等诸位先生较高素质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都做了回答。但是,太白侠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反复回答同样的问话。
至于,有关太白侠知识产权的问题,就不麻烦你提醒了。正所谓,有钱难买愿意。
77
发表于 2008-6-19 22:26:56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这个贴子最后由gonmai在 2008/06/19 10:3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8/06/19 11:32am 发表的内容:
回71楼gonmai先生:
先生生怕中医没有“实在性”,就像绝大多数中医人生怕中医没有解剖学跌份一样,这种对中医诚挚的感情,太白侠十分欣赏。
太白侠试图从中医与科学的话题,进一步深入地与先生的继续讨论 ...
中医的实在性是不可否定的.没有中医的实在性就没有中医.有的是证,用的是方,就是对中医的实在性而言的.
中医的实在性是对中医的认识的根本性的方向原则.医易同源论者就是在根本上否定中医的实在具体,是重大原则性的错识和误导.
大白侠先生所用的原文:
“1. 科学的本质是通过虚拟建模来认识与掌握自然规律,霍金:“……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其中某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联结这模型和我们所观察的量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管在任何意义下)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
本身就是在自相矛盾、自我否定:前文说科学--认识自然规律;后面的霍金的话则否认“理论有实在性”。所以,霍金的话对中医是不可的。
太白侠先生企图以自我定位的所谓信自组学的方法学平台来整合、融合中西医,但这只是一种难实现的良好愿望而已。
太白侠先生的这种良好但难以实现的愿望的产生是因于对中医固有理论没能得以确切认识而起。
原本,太白侠先生一直在倡导回归中医固有理论。能认识并提出“中医固有理论”是不容易和可贵的。
然而太白侠先生的这一话题却显现出对中医固有理论的认识不到位。
所谓“固有”,就是恒定和稳定。不因时间和环境而改变。中医的理论形式确是保持着几千年不变并应验临床。
一种认识或一种意识,没有其客观形式的支撑是不可能得以长期存在和不变的。否则,则会随时间而逝。
中医理论形式能保持稳定和能达到行之有效正是有着客观存在的生命规律的支撑。人一代一代的延续,而存于人体内的生命规律,也就随人而存,随代延,并在支撑着中医理论的稳定和存在。中医理论之所以能得以在临床上行之有效,是中理论理论化了人体内存在的生命规律,是实现了对存在的人体生命规律的另类形式的表达。并由此进而引导人的诊疗活动实现客观化。这就是中医理论与客观人体生命规律的关系。也是中医理论的“固有”的本质。
中医理论的这种客观规律形式性正是中医理论的“固有”的本质性。
但,中医理论的这种客观规律形式性的中医理论的“固有”的本质性是什么为什么,到目前,我们都有未有得以了解。
在没能了解到中医理论的这种客观规律形式性,即是中医理论的“固有”的本质性之前,我们能得以实现中西医的融合?
我们只有彻底的了解了中医理论的这种客观规律形式性即中医理论的“固有”的本质性,认识了其科学位置,才至得以在同一平面上与西医融合。也只有这样,才得实现真正的融合。
一个处于所谓“黑箱”状态科学的中医又如何与西医实现融合?
所以,太白侠先生的以所谓信组学的方法论方法是难以实现中西医融合的。
还是认识了处于“黑箱”状态科学的中医理论,再言中西医融合吧。

78
发表于 2008-6-19 23:08:30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ADMINOPE=南京陈斌|客串客串|威望由 1 增加至 2|积极参与学术交流。|1214025754][ADMINOPE=南京陈斌|客串客串|威望由 0 增加至 1|积极参与学术交流。|1214025730][这个贴子最后由客串客串在 2008/06/19 11:19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8/06/19 02:47pm 发表的内容:
回75楼客串客串先生:
太白侠不存在“不屑于回答”,不管是像中西医融合观、gonmai等诸位先生较高素质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都做了回答。但是,太白侠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反复回答同样的问话。
至于,有关太白侠 ...
    建议你反思一下下,你的论文发出来以后,为什么这么多的人看着犯晕。
    你有了一定的思路和一些初步的想法,这是好的。但你要善于理清你的思想脉络,并要仔细考虑如何在只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的情形下,更清晰、更恰当地加以表达。而不要写成帽子大过身子的文章来,否则别人看了只会犯晕。
    如果你创建了一门新的学科《信息组学》,那么,什么是信息组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创建信息组学这一新学科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它使用什么研究方法?它的缘起和已有成果如何?它和系统生物学以及诸如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等组学的关系如何?诸如此类的基本问题,你起码得有一些交代,哪怕是只作概括性的交代。
    你老是说要用中医固有理论模型指导不同层次的组学去扑捉信息和进行信息调控,但你想过没有,你扑捉信息和调控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来说,你这个信息组学到底想干什么?你不清楚,或者你清楚了,却没表达清楚。你不知道你的信息组学是否适用于中医或者西医,你甚至连最核心的关键词“信息组学”是否适合作为你的新学科名称都心存疑问。
    我反复地看啊看啊,颠来倒去看了你的论文十几遍,不断地揣摸你杂乱行文背后隐藏的真实思想,想过来想过去,做一个猜测,大致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论中医理论对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另一种可能是:论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方法对中医理论的实证意义
    如果你试图以上述两个论题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后续研究形成一门新的学科,那么,可以考虑叫做《中医组学》或者干脆叫做《阴阳五行组学》。至于“信息”二字,还是删除为妥。
   
79
发表于 2008-6-19 23:17:36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6/19 11:18pm 第 1 次编辑]


我以为:
固有理论首先要用原汁原味的固有语言表述,用信、达、雅的标准译成现代语言,参以近现代千百万实践者的真知,充实其中,期待厚积薄发的提高、发展。除此之外,或闭门造作,或高谈阔论、或标以西签、或郢书燕说、或。。。。。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6月19日 11:25pm 时添加 -=-=-=-=-
希望“太白剑”研究探索古鋳剑真诀,而不是西法鋳成之剑。
80
发表于 2008-6-19 23:40:53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有的是证,用的是方,就是对中医的实在性而言的";本人认为此语具有片面性.有的是证,或方,或法,或药,或物,或相互结合;治病体现安全高效方便价廉,才是对中医实在性而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 21:55 , Processed in 0.10000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