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轩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7:44:0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嘗草治砭,以制民疾
  「路史‧后紀」一書提到太昊伏羲氏「嘗草治砭,以制民疾」。這是關於針砭起源的一個重要傳說。太昊即太皞,是源始社會在山東一帶夷族中的一支。在山東省徵山縣兩城山曾出土一批公元二世紀的石像浮雕,刻著一個半人半島的神物,傳說即是太皞族崇拜的圖騰。
  黃帝內經中,靈樞詳細記載針灸,古時候又名「九針」。靈樞對於九針的名稱、形狀與用途皆有詳細記載。素問則對於砭石及灸法的發源地有所描述,例如提到灸法是發源於我國北部以游牧為主的地域,顯示灸法的發展與寒冷的還境地區重視用火有密切的關係。
  針刺治療所使用的針具,在新石器時代使用的是砭石。從河南省新鄭縣出土的遺址中,發現春秋戰國時期〈西元前七百七十年二百二十二年〉的一枚砭針可作為佐證。另外,一九七八年在內蒙古達拉特旗發現的一枚砭針,考證顯示在西漢時期已開始使用銅質的針具。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7:44:4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黃帝內經》 一書就有記載:「腹部按揉,養生一訣」。氣功在我國流傳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第一大部份「素問」的「上古天真諭」、「異方法宜論」及「刺法論」等經文中均提到了「 導引」、「按拜」、「餌舌下津」、「淨神不亂思」等 語都是指氣功的鍛練方 法。  

  相傳黃帝內經在西漢初年(西元前200年左右) ,西元前380年的戰國時代所出土的行氣玉佩銘,已有如下的文字:「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 ,其中的「行氣」即為呼吸療法,也就是後世之「氣功」 。其他如老子道德經有 「虛其心,實其腹,致虛極,字靜 篤」等語,都是指在練功時,心情須安靜,意要守丹田, 即練氣之功夫。凡此種種都說明了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就已運用氣功養生健身。  
  氣功的含意,簡單的說就是用意識不斷的調整呼吸和身 體的姿勢來練「氣」的功夫,一般包括調心、調息和調身 三個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調心」,也就是腦中要袪除 雜念、放空和放鬆,但又不能昏昏沉沉。其次是「調息」 ,也就是「吐納」之 術,以現代語言來說,就是「腹式呼 吸」,呼吸要配合小腹的伸縮而達到細而勻深而沈的境界 。最後是「調身」,不論是用站 姿、坐姿或臥姿,均要連 到全身放鬆入靜的境界。  
至於「氣」是什麼東西呢?古代的中國人認為「氣」是 宇宙一切事物構成的基本物質,這種觀點被引用到醫學領 域裡,就以 氣的運動及變化來解釋人的生命活動。  
  中國醫藥學院曾對黃帝內經中有關「氣」的觀念做了統 計分析發現,在內經約15萬字中,「氣」字出現了3000次 。分別做為 名詞如「陰陽氣」、「天地氣」等;用做形容 詞如「中氣」、「邪氣」等;用做動詞如「出氣」、「閉 氣」等。因此氣出現的 範圍,可以說是至大無外,至小無 內,非常廣泛。但是也發現「氣」字不用在無形的心理內 容,而只用於有形的物類,它具有 能力能產生可觀察的現 象。  
  以現代語言來說,人身的各種「氣」,如「臟氣」、「 血氣」,可視為各種組織或器官的生理功能。而「外氣」 (即武俠小 說中所說的掌風)則是身體所產生的一種「生物能場」,它包含了壓力波、電磁波以及一些未知的能量 形式。至於「練氣功」 就是在修練身體以致達到一種叫做 「氣」的生理狀態,簡稱為「氣功態」。其他如「氣」感 ,「氣」行任督二脈,「氣」行大 小週天則適當身體處於 氣功態時,一種叫做「氣」的生理現象,被大腦感知在身 體的奇經八脤系統傳播的現象。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7:45:3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釀酒始于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 ---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
7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8:04:2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董建军 :
详细解释下????
cao,一个帖子发不出来。说有关键字。
ritanainaide shibadai zuzong.
gouroude
75
发表于 2008-7-27 05:01:1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轩辕大作,洋洋洒洒,令人大开眼界,拜读了。
砭应在在针之前出现,针可以是金属针,也可以是石针,骨针之类。用石头来点刺,切割,熨烫以治疗疾病,不是不可能。这样针灸与砭石可以是同时产生,或稍微晚些。如此推测,砭与针的产生极可能在石器时代就有了。虽然没有文字支持,但可以语言相传。内经以黄帝岐伯雷公等问答成书,至少在古人的心目中或自传说,在黄帝那个时代砭针灸药的理论与技术是相当发达的。
内经的成书定型大家多认为在汉代,汉至唐宋期间有没有被人添加文字,注解转作为经的内容,添加篇章,遗落段落,修改甚至恶意纂改等等,不得而知,也不是不可能。内经中有少数几篇,以及一些文字段落就大有可疑。不管怎样,要添加修改而能被后人接受,没有极高的认知水准是做不到的。
在我看来,内经就好比一个论文集,收集的是不同年代经过许多医家之手修改更正添加的文章,仔细读来,其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主要在于脏腑经络理论,这个理论恐怕是书中提到的是上古圣人提出来的,连内经的写作者也无法确定,实在是太久远了。
7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09:22:3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谢谢董老师发言。小弟可发财了,哈哈。
我是农村人,扁担怎会不懂?
“再你也石dan不好经络穴位。”--什么意思?您咋知道我不懂针刺?
呵呵,有机会,董老师能否不吝啬,传在下万金?不胜感激。
7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0:42:0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感谢fans同志的发言,知音啊,虽然看法有些不同。
我经过昨天的研究,以及对内经的研读,再加上自己极高的悟性。得出来如下结论。
这个结论本想发表,写出一个大作出来。可惜只不过推理,价值只有聪明人能懂,那些庸人岂能懂?
但是念及这些认识和诸位跟贴者的畅所欲言是分不开的。吾不敢独享,故以和诸位同仁分享。
观点如下:
1,黄帝内经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这个大都都是毫无疑问的。
2,黄帝大概诞生在4400-4800年前的期间内,黄帝内经就是黄帝在位期间和天师岐伯等一批智囊人士的研究,对话探讨中记录下来的,以福泽子孙。
   ---这一点大家可能有疑义。但是我是在不明白疑义在哪里?他们不相信那个时期
会诞生这样的著作?太小看人类了,太小看古人了。这些人干脆不承认张衡发明地震仪算了。
3.黄帝内经产生的必要条件是:1,文字,2,国家,3,医疗经验发展到一定阶段,4,金属的产生,5,各族文化的融合交流,6,物质生产很丰富。有酒,药
这些条件黄帝在位时都具备。
伏羲造字,人类先出现语言,后出现文字,大概8000年前伏羲造字,后有神农尝百草,故有汤药(毒药)治病出现。
国家,在神农-黄帝这一漫长的时期,已经有国家雏形,小国家要捍卫自己,防止别的人来抢夺财产。
医疗经验:自从人类可以自己创造财物之后就出现了抢掠,贪心,自私。人因而更容易得病,这个时期针出现在洛阳南方,砭石出现在山东苏北一带,灸出现在河北一带,汤药治疗出现在陕西山西一带。导引出现在洛阳一带。故而,当时已经有了这些
医疗手段的传承和发展。
金属:铜的产生。
文化交流:中原大地骑马,坐车很方便东西南北走的。
物质生产:黄帝时代,酒,药都是有的。
4.一切人类几千年的经验不断传承到黄帝时代,黄帝这个伟人博采众长,重用贤人研究人类自己。故而开创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这一重大理论成果。这是黄帝时期岐伯的重大贡献。主名臣贤,这一历史时期取得了重大科学成绩。
5.另一方面,黄帝深知这个学问难学,雷公这样聪明人尚且学习有困难,因此只能封存起来,遇到贤人才能传授给他。为了在文化上形成心理暗示其重要性,看这些典籍要斋戒沐浴。
6.当时也有一些古书,脉法什么的都是实践的产物。这些书估计都几百字,不会多。
7.黄帝岐伯当时集当时的大成。但是,中华医学还有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民间大众的实践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到今天还在进行。各个部落自身的医术不断自己发展。
8.黄帝内经成书后,有可能刻在玉机上。有部分人看了。但是原版在黄帝嫡系手里。由于当时文化交流尚不发达,只有贵族认识文字,这些东西并没有广泛传播。
9.由于黄帝共高盖世,被四海诸侯所尊敬。到尧后,禅让给舜。当时气候变迁,出现洪水灾害。大禹横空出世,治九州之水,被四海诸侯所尊敬。大禹之后,第一个精神领袖夏朝建立。夏是中央部落,只不过四海部落进贡给他,承认他的精神领袖地位。
10,商是黄帝的嫡系,击败夏,成为精神领袖。
11。周就是汤药治疗的地方,击败商成为精神领袖。
12.秦始皇一统中国,才形成中国第一次行政上的统一。
请注意,在夏商周这1000多年时间里,民间中医还是延续自己的发展步伐,汤药治疗逐渐盛行。砭石推出舞台,针灸汤药成为主流医术。这期间肯定发生了很多文化中断的事件,许多古书籍失落了。当然也有人看了黄帝内经,吸取其思想发展医术。
战国时期,扁鹊是最有名的医术家。
13.请注意,黄帝内经精于针灸,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善于治疗杂病。但是对于热病是能力不足的。主要是辅助治疗,完全靠人体自己的免疫能力。
14.张仲景横空出世了。汉代帛书的出现,使得贵族有机会读书。张仲景毫无疑问读过内经。然后攻伤寒,一举克服了内经中无法解决的千古难题。利用汤药可以治疗伤寒,热病。
15.请注意,民间的师徒传授从没有间断。民间的经验医术,官方的理论中医同样并行发展。
16.宋代造纸技术的改进,使得普通民众有机会接触医术。出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百家争鸣时代。
17.wujutong继承和发展了伤寒论。将温病理论进一步专业化。至此,中医官方理论取得圆满,此后鲜有重大理论成果。
18.但是民间医术这条线还是在不断实践下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汤药治疗经验不断得到积累。
19.造纸技术传到欧州,推动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欧洲的医学突飞猛进,在治疗热病上体现了比中医更高的优越性,由于欧洲科学技术的大发展。西医东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医疗手段。
20.今后一段时间内,中西医并存发展。

结论:黄帝内经是总结了前人经验,通过理论推理,实践在黄帝时期形成的一部伟大著作。他影响了官方和民间中医的发展。由于形成太早,战乱因素,古籍破坏。在周之前找不到历史纪录。但是后人感觉其宏大,惊叹其伟大,而且又是对每个人都有好处的书,因此得以流传下来。
后人绝对不可能伪造出如此完美的文章。书中黄帝渐渐衰老,黄帝批评雷公的情景后人可以有闲心伪造吗?再说,所有的造假书哪一个能够流传下来,得到万民的信赖呢?
造假者肯定会被发现的。黄帝内经绝对不是造假的。后人也没有那个条件写出如此仁人志士,道德智慧很高的书籍。
7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0:49:3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一句话:奴隶社会出现后,贵族,官方的创造科学技术就衰落了。
张衡,毕升,沈括等等鲜有冒出来几个。
只有在奴隶社会之前,中国的发明创造才有充分的土壤。
除了黄帝时期这个发明创造的土壤和社会实践完全具备。
后世哪一个时代能有那样的条件写出或者总结出《黄帝内经》呢?简直是痴人说梦。
79
发表于 2008-7-27 11:04:2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下面引用由轩辕2008/07/26 00:05pm 发表的内容:
感谢各位提供宝贵发言.
回逸湘 :马王堆文献没有的东西,不能说明先后.能否请先生介绍下马王堆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 我很奇怪马王堆这一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怎么就没有多少研究成果呢?
回李生 :不知道这篇 ...
考古講的是證據
沒證據只能說是推測
80
发表于 2008-7-27 11:07:0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目前中國文字的證據起於商代
夏之前仍屬"傳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 00:17 , Processed in 0.0483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