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小青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5-6-27 20:35: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下面引用由sijinmin2005/06/05 10:20pm 发表的内容:
上帖之文出于难经,素问,灵枢。
从上帖可知:
1、肝胆相连。
2、肝比脾大。
...
您认为中医的肝、脾是什么样呢?是否可用“肝体阴而用阳,用药不能刚燥”来指导治疗肝炎、肝硬化呢?
72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6:07: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06/05 11:04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如果脱离解剖就不是中医。《内经》对人体五脏六腑等人体的其它组织都有详细的描述。哪来中医没有解剖?
   而楼主对脾脏的认识,是属个人思维认识的错误观点。
   中医对脾脏解释得非常清楚。
   现代医学对 ...
我引用了历代名家对肝炎、肝硬化的症状和黄疸的论述您看到了吗?
73
发表于 2005-7-8 17:32:4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你去思考“脾主升”的现实生理代谢,如果领悟到正确的答案,就能明白现代解剖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错误到时一切你都能明白,我只能指一条路,让你去研究思考。
74
匿名  发表于 2005-7-8 17:42:05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中醫是不需了解這些東東的,有形為下:)
75
发表于 2005-8-25 21:20:0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我是一个中医学院的学生,一直生活在中医传统的理论里面,看了这篇论文后,有很大的吃惊,和我的理论有很大的冲突。但是我现在知道是谁对了,所以我想我得好好学学。不过我觉得你的看法也未免太偏激了吧,或者太不全面了撒,中医的脾就等于现代医学的肝?
76
发表于 2005-8-25 21:26:1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其实,我看过一些杂志,多数近代医家认为,中医的脾功能类似西医的胰腺![DISABLELBCODE]
77
匿名  发表于 2005-8-25 23:21:34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不要走极端,中西医都离不开"形"(象),只不过中医向中而为"气",而西医向下而为"器".若中医连"象"也没有,那么经络连属的"藏府"岂非呓语?
  问题是中医的"象"确实太粗糙了,应当    借鉴   西方科学和西医的东西!
  举一个与此内容有关的问题吧.
  <本经>言大枣之功“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又言大黄“调中化食”,桂枝“补中益气”.<伤寒论>\<千金方>等多有"建中汤"
   千古以来,皆以为"中"即是脾胃!从上面就可以看出,"中"可不是"脾",也不是"胃"呀!我曾经发表过"中气新辨"文,但是仍然不好说得太具体.不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去类比,是很难说明问题的.但要说的太具体,又会出现"叶公好龙"的结果!
  
78
发表于 2005-8-26 06:36:4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5/08/26 03:31pm 第 2 次编辑]

中医的藏像都是综合的概念,完全用西医的解刨学器官概念去套中医的脏腑概念是不行的。这是一条错误的探索之路。
中西医对于疾病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角度不同,认识不同,理念不同。这也是中西医结合很难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作者的疑惑,估计是起源于对肝病的认识。因为西医的肝炎等病的症状表现,完全是中医脾胃的病症表现。故产生了此疑惑。
这个问题我也早就想到,并作了一定的探索。
结合临床,我发现,患肝炎等肝病的病人的脉搏,病变不是表现在左关的肝胆脉上,而是表现在右关上,百分之百的肝炎脉搏都是右关数。而代表肝脉的左关根本不会数(有胆囊炎者例外),为什么?我认为中医对于肝炎的认识,本质上就是脾胃湿热。说的深入一点,也就是中医的脾胃湿热证包括了西医肝炎的病症。治疗肝病的药物,基本上就是治疗脾胃病的药物。如果把西医的肝炎病硬与中医的病症上套,那么西医的肝炎在中医就是属于脾胃湿热病证的范围。
由于中西医是根本不同的理论基础,过分的这样比对有可能意义不大,有可能是中西医研究的一个误区。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到了中西医的渊源及理论比较,很有水平,转帖如下:
作者:joyful
中医学和西医学的文化背景有着明显的区别,依存的基础、产生的理论体系不可能一样 这就致使中医和西医没法比较,中医学的原理、研究对象同西医的研究对象、原理是根本不同。中医是以易道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的过程,追寻自然和物质的本源,以气、神为生命活动的表现。西医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研究生物的结构。西医立足于有,在诊断和治疗中都以有为条件和结果,而中医立足于无,是以内在功能的关系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条件和结果。西医是医学,西医是纵观生命结构,西医是治病的。中医是医道,是观生命过程状态的描述,是信息论、系统论,都是以状态为基础,治病有求于本,即人为整体,故中医是治人。中医的气功、针灸、按摩、药物都是协助自身治疗,促使功能的自我调节、恢复。目前讲中西医不是简单的谁高、谁低、谁优、谁劣,而是根本上不同。近百年来,西方科学技术冲击中国传统,中医学被纳入西医之中。翻译中医的时候,用了大量的西医词汇,其实根本不一样,致使现代中医概念混淆。中医的词有多样性,如气化解释为膀胱、脾解释为脾脏、津液解释为水液,结果是中医不伦不类的西化,传统教学中医需学《周易》、《老子》、参禅悟道,而现代中医教学以数理化为基础。现代的中医基础是强行分离出来,又强化西化,中医师生不相信中医。中医的科学性,是用西方学来判断。科学在古希腊时期,为分开治学,如解剖学。中世纪后,文艺复兴,科学成了真理代名词。中医学从真理看是科学的,但从西方科学看不科学。现代中医治疗采取辨病辨证相结合,现代科学将中医检验得体无完肤,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治病求其本,这才是治道的最高境界。医必求因,故有“医者因得知”。有些疾病必须采取西医治病,有些疾病必须采取中医的治疗,特别是老性虚弱性的各种病。在实验室里找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是无用的,所以说现在所看到的中医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中医。

79
匿名  发表于 2005-8-27 21:11:52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溪流云"中医的藏像都是综合的概念,完全用西医的解刨学器官概念去套中医的脏腑概念是不行的。这是一条错误的探索之路。"
   不能同意楼主的观点.
   一,<内经>中十二经脉与藏府,为线性连属关系,怎么可能只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有甚者更云为"功能概念",这是不负责任的笼统思维.我已经说了,中西医都离不开"形"(象),只不过中医向中而为"气"象,而西医向下而为"器".若中医连"象"也没有,那么经络连属的"藏府"岂非呓语?
   二,"综合的概念"其实也成立.因为,人体本身就有两个系统(第三层次不论),中医其实也讲到了类似西医所讲的生理过程,与十二经脉的生理不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不过西医所讲的还是机械了许多,尤其没有注意到还存在另外一套信息调控机制.而病理认识与药物治疗更是机械得一塌糊涂,还自诩很"科学"!
   三,其实,道\形(象)\器很关联,岂不闻古人云"道不虚生",佛教密宗云"即身成佛"!所以我们应当  借鉴   形而下  的器质观而向上,不是不可能,只是没有人敢去想\去做!或想\做的人,又没有反思的传统!被不精确的观念牵制住了.
    还是那句话,何必偏执!
80
发表于 2005-8-27 22:00: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5/08/28 06:24am 第 1 次编辑]

何谓[中医向中而为"气",而西医向下而为"器"].,一石先生能否作仔细一些的解释。
[中医的"象"确实太粗糙了,应当    借鉴   西方科学和西医的东西!]
中医的象粗糙在那里,希望细致说明,应当怎么向西医借鉴?能否指点一二。
[不能同意楼主的观点(指综合概念).]和[综合的概念"其实也成立]。这是典型的出尔反尔。
学术观点不能出现这种一边否定一边肯定的表达方式,这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同一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7 19:49 , Processed in 0.05506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