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江满月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6-1-11 20:44: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6/01/11 08:5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1/11 08:18pm 发表的内容:
已脱离正常的、理性的、学术的探讨,封此帖。
此文是商榷取像类比思维形式的古典思维形式的话题,参予的文帖作者都用了取象隐喻的形式表述题意,当然中间插入了尖锐讽刺的语气,然而并不影响主题的商榷。
水清则无鱼,论坛的特点是"论",而非一家言,请陈斌版主从中理解!
东方医学先生的哲学素养无人能及,请先生给个言意见判断,此文帖主题是否该封锁?
7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下面引用由江满月圆2006/01/11 08:44pm 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问题是钻牛角尖,我可以谈一谈,免得你喋喋不休。
胜――以动静言,表阴阳之气的运动。
盛――以盛衰言,是相对静态的概念。
阳气者,卫外而为固者也。所以,不管阳气胜、或阳气胜,都表现为实证,呈现闭 ...
再说一次,我不是在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没意思。
五积散来了,三七生来了,我的问题都没能回答。真实中医大师!纯中医!
那么,我公布答案了:《春秋繁露》


-=-=-=-=- 以下内容由 江满月圆2006年01月11日 08:52pm 时添加 -=-=-=-=-
补充,上文的你指古水流。
73
发表于 2006-1-11 20:54: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POSTISDELETE=公告二、欢迎大家进行开放的、理性的、学术性的探讨交流,反对空洞的、口号式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学术的探讨]
大师!
74
发表于 2006-1-11 20:57: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下面引用由 江满月圆  2006/01/11 05:53pm 发表的内容:
到底是谁丢人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

只是想给大家看看而已。
请教江满月圆先生一个问题,
历代中医治疗癌症都曾经用过哪些方药,你的这位发现家老师,以及你本人,能回答个一二么?


75
发表于 2006-1-11 20:57: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POSTISDELETE=公告二、欢迎大家进行开放的、理性的、学术性的探讨交流,反对空洞的、口号式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学术的探讨]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01/11 06:59pm 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问题是钻牛角尖,我可以谈一谈,免得你喋喋不休。
胜――以动静言,表阴阳之气的运动。
盛――以盛衰言,是相对静态的概念。
阳气者,卫外而为固者也。所以,不管阳气胜、或阳气胜,都表现为实证,呈现闭固不通的病理状态。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所以阴气胜与阴气盛可以不同。1、阴气胜表现为阴气的外出形式(躁则消亡),即:身寒,汗出,身常清。以至于厥而死。属虚证。2、相反,阴气盛表现为血凝泣,脉不通。属实证。
下面引用由江满月圆2006/01/11 08:44pm 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问题是钻牛角尖,我可以谈一谈,免得你喋喋不休。
胜――以动静言,表阴阳之气的运动。
盛――以盛衰言,是相对静态的概念。
阳气者,卫外而为固者也。所以,不管阳气胜、或阳气胜,都表现为实证,呈现闭固不通的病理状态。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所以阴气胜与阴气盛可以不同。1、阴气胜表现为阴气的外出形式(躁则消亡),即:身寒,汗出,身常清。以至于厥而死。属虚证。2、相反,阴气盛表现为血凝泣,脉不通。属实证。
哈哈哈,和我估计的答案差不多,果真应了古人的那句话“无知者无畏”!!!真是不打不相识,就你这水平,真的没入阴阳之门!这回是我开始懒得理你了。切!!还真以为我遇到高人了,果然和一些刚出校门的学生不相上下!哈哈哈。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随便从《春秋繁露》中摘两段,你们可以和内经对照一下。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天有两和,以成二中,岁立其中,用之无穷,是北方之中用合阴,而物始动于下,南方之中用合阳,而养始美于上。其动于下者,不得东方之和不能生,中春是也;其养于上者,不得西方之和不能成,中秋是也。然则天地之美恶在?两和之处,二中之所来归,而遂其为也。是故东方生而西方成,东方和生,北方之所起;西方和成,南方之所养长;起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生;养长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成;成于和,生必和也;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诗云:“不刚不柔,布
政优优。”此非中和之谓与!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男女之法,法阴与阳,阳气起于北方,至南方而盛,盛极而合乎阴;阴气起乎中夏,至中冬而盛,盛极而合乎阳;不盛不合。是故十月而壹俱盛,终岁而乃再合,天地久节,以此为常,是故先法之内矣,养身以全,使男子不坚牡,不家室,阴不极盛,不相接,是故身精明难衰而坚固,寿考无忒,此天地之道也。天气先盛牡而后施精,故其精固,地气盛牝而后化,故其化良。是故阴阳之会,冬合北方,而物动于下,夏合南方,而物动于上,上下之大动,皆在日至之后,为寒,则凝在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气之精至于是。故天地之
化,春气生,而百物皆出,夏气养,而百物皆长,秋气杀,而百物皆死,冬气收,而百物皆藏。是故惟天地之气而精,出入无形,而物莫不应,实之至也。君子法乎其所贵,天地之阴阳当男女,人之男女当阴阳,阴阳亦可以谓男女,男女亦可以谓阴阳。天地之经,至东方之中,而所生大养,至西方之中,而所养大成,一岁四起,业而必于中,中之所为,而必就于和,故曰和其要也。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诚择其和者,以为大得天地之奉也。天地之道,虽有不和者,必归之于和,而所为有功;虽有不中者,必止之于中,而所为不失。是故阳之行,始于北方之中,而止于南方之中;阴之行,始于南方之中,而止于北方之中。阴阳之道不同,至于盛,而皆止于中,其所始起,皆必于中,中者,天地之太极也,日月之所至而却也,长短之隆,不得过中。天地之制也,兼和与不和,中与不中,而时用之,尽以为功,是故时无不时者,天地之道也。顺天之道,节者、天之制也,阳者、天之宽也,阴者、天之急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是故物生皆贵气而迎养之,孟子曰:“我善养吾疾然之气者也。”谓行必终礼,而心自喜,常以阳得生其意也。公孙之养气曰:“里藏泰实则气不通,泰虚则气不足,热胜则气□,寒胜则气□,泰劳则气不入,泰佚则气宛至,怒则气高,喜则气散,忧则气狂,惧则气慑,凡此十者,气之害也,而皆生于不中和。故君子怒则反中,而自说以和;喜则反
中,而收之以正;忧则反中,而舒之以意;惧则反中,而实之以精。”夫中和之不可不反如此。故君子道至气则华而上,凡气从心,心、气之君也,何为而气不随也,是以天下之道者,皆言内心其本也。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鹤之所以寿者,无宛气于中,是故食在;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天之气常动而不滞,是故道者亦不宛气。苟不治,虽满不虚,是故君子养而和之,节而法之,去其群泰,取其众和,高台多阳,广室多阴,远天地之和也,故圣人弗为,适中而已矣。法人八尺,四尺,其中也,宫者,中央之音也,甘者,中央之味也,四尺者,中央之制也;是故三王之礼,味皆尚甘,声皆尚和,处其身,所以常自渐于天地之道,其道同类,一气之辨也,法天者,乃法人之辨。天之道,向秋冬而阴来,向春夏而阴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在泮而杀内,与阴俱近,与阳俱远也。天地之气,不致盛满,不交阴阳;是故君子甚爱气而游于房,以体天也。气不伤于以盛通,而伤于不时天幷;不与阴阳俱往来,谓之不时;恣其欲而不顾天数,谓之天幷。君子治身不敢违天,是故新牡十日而一游于房,中年者倍新牡,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大衰者以月当新牡之日,而上与天地同节矣,此其大略也。然而其要皆期于不极盛不相遇,疏春而旷夏,谓不远天地之数,民皆知爱其衣食,而不爱其天气,天气之于
人,重于衣食,衣食尽,尚犹有闲,气尽而立终。故养生之大者,乃在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心之所之谓意,意劳者神扰,神扰者气少,气少者难久矣;故君子闲欲止恶以平意,平意以静神,静神以养气,气多而治,则养身之大者得矣。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此言神无离形,而气多内充,而忍饥寒也。和乐者,生之外泰也,精神者,生之内充也,外泰不若内充,而况外伤乎!忿恤忧恨者,生之伤也,和说劝善者,生之养也,君子慎小物而无大败也,行中正,声向荣,气意和平,居处虞乐,可谓养生矣。凡养生者,莫精于气,是故春袭葛,夏居密阴,秋避杀风,冬避重漯,就其和也;衣欲常漂,食
欲常饥,体欲常劳,而无长佚居多也。凡天地之物,乘于其泰而生,厌于其胜而死,四时之变是也。故冬之水气,东加于春而木生,乘其泰也;春之生,西至金而死,厌于胜也;生于木者,至金而死,生于金者,至火而死;春之所生,而不得过秋,秋之所生,不得过夏,天之数也。饮食臭味,每至一时,亦有所胜,有所不胜,之理不可不察也。四时不同气,气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视代美而代养之,同时美者杂食之,是皆其所宜也。故荠以冬美,而荼以夏成,此可以见冬夏之所宜服矣。冬,水气也,荠,甘味也,乘于水气而美者,甘胜寒也,荠之为言济与,济,大水也;夏,火气也,荼,苦味也,乘于火气而成者,苦胜暑也。天无所言,而意以物,物不与群物同时而生死者,必深察之,是天之所以告人也。故荠成告之甘,荼成告之苦也,君子察物而成告谨,是以至荠不可食之时,而尽远甘物,至荼成就也。天所独代之成者,君子独代之,是冬夏之所宜也。春秋杂物其和,而冬夏代服其宜,则当得天地之美,四时和矣。凡择美之大体,各因其时之所美,而违天不远矣。是故当百物大生之时,群物皆生,而此物独死,可食者,告其味之便于人也,其不可食者,告杀秽除害之不待秋也,当物之大枯之时,群物皆死,如此物独生,其可食者,益食之,天为之利人,独代生之,其不可食,益畜之,天愍州华之间,故生宿麦,中岁而熟之,君子察物之异,以求天意,大可见矣。是故男女体其盛,臭味取其胜,居处就其和,劳佚居其中,寒暖无失适,饥饱无过平,欲恶度理,动静顺性,喜怒止于中,忧惧反之正,此中和常在乎其身,谓之得天地泰,得天地泰者,其寿引而长,不得天地泰者,其寿伤而短,短长之质,人之所由受于天也,是故寿有短长,养有得失,及至其末之,大卒而必雠于此,莫之得离,故寿之为言犹雠也,天下之人虽众,不得不各雠其所生,而寿夭于其所自行,自行可久之道者,其寿雠于久,自行不可久之道者,其寿亦雠于不久,久与不久之情,各雠其生平之所行,今如后至,不可得胜,故曰:寿者,雠也。然则人之所自行,乃与寿夭相益损也;其自行佚,而寿长者,命益之也,其自行端,而寿短者,命损之也,以天命之所损益,疑人之所得失,此大惑也。是故天长之,而人伤之者,其长损;天短之,而人养之者,其短益;夫损益者皆人,人其天之继欤!出其质而人弗继,岂独立哉!

人副天数第五十六
    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春生夏长,百物以兴,秋杀冬收,百物以藏。故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物?疾莫能为仁义,唯人独能为仁义;物?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物旁折取天之阴阳以生活耳,而人乃烂然有其文理,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
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是故礼带置绅,必直其颈,以别心也,带以上者,尽为阳,带而下者,尽为阴,各其分,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人足病喉痹起,则地气上为云雨,而象亦应之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占视占瞑,副昼夜也;占刚占柔,副冬夏也;占哀占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着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合,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是故陈其有形,以着无形者,拘其可数,以着其不可数者,以此言道之亦宜以类相应,犹其形也,以数相中也。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故为治,逆之则乱,顺之则治。 东方者木,农之本,司农尚仁,进经术之士,道之以帝王之路,将顺其美,匡捄其恶,执规而生,至温润下,知地形肥硗美恶,立事生则,因地之宜,召公是也;亲入南亩之中,观民垦草发淄,耕种五谷,积蓄有余,家给人足,仓库充实,司马实谷,司马,本朝也,本朝者,火也,故曰木生火。 南方者火也,本朝司马尚智,进贤圣之士,上知天文,其形兆未见,其萌芽未生,昭然
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治乱之源,豫禁未然之前,执矩而长,至忠厚仁,辅翼其君,周公是也;成王幼弱,周公相,诛管叔蔡叔,以定天下,天下既宁以安。君官者,司营也,司营者,土也,故曰火生土。 中央者土,君官也,司营尚信,卑身贱体,夙兴夜寐,称述往古,以厉主意,明见成败,微谏纳善,防灭其恶,绝源塞,执绳而制四方,至忠厚信,以事其君,据义割恩,太公是也;应天因时之化,威武强御以成。大理者,司徒也,司徒者,金也,故曰土生金。西方者金,大理,司徒也,司徒尚义,臣死君,而众人死父,亲有尊卑,位有上下,各
死其事,事不踰矩,执权而伐,兵不苟克,取不苟得,义而后行,至廉而威,质直刚毅,子是也;伐有罪,讨不义,是以百姓附亲,边境安宁,寇贼不发,邑无狱讼则亲安。执法者,司寇也,司寇者,水也,故曰金生水。北方者水,执法,司寇也,司寇尚礼,君臣有位,长幼有序,朝廷有爵,乡党以齿,升降揖让,般伏拜谒,折旋中矩,立则罄折,拱则抱鼓,执衡而藏,至清廉平,赂遗不受,请
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孔子是也;为鲁司寇,断狱屯屯,与众共之,不敢自专,是死者不恨,生者不怨,百工维时以成器械,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田官者木,故曰水生木。

聪明的人还可以从这里看出为什么把《内经》成书年代的下限定位在汉代。
好了,关于与主帖无直接关系的言论以后我都不予理睬了。否则离题太远。
77
发表于 2006-1-11 21:01: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POSTISDELETE=公告二、欢迎大家进行开放的、理性的、学术性的探讨交流,反对空洞的、口号式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学术的探讨][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6/01/11 09:03p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江满月圆2006/01/11 08:51pm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一次,我不是在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没意思。
五积散来了,三七生来了,我的问题都没能回答。真实中医大师!纯中医!
那么,我公布答案了:《春秋繁露》
-=-=-=-=- 以下内容由 江满月圆 在 2006年01月11日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真以为你这题目有伟大呀,笑死我了,知道我为何不于你争辩这问题吗?你说啥就是啥?老实告诉你,你这破问题我真的是懒的理你,一点意思都没有。你用google搜搜这两个关键“内经 文体”,你会发现满大街的都是答案。
78
发表于 2006-1-11 21:07: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POSTISDELETE=公告二、欢迎大家进行开放的、理性的、学术性的探讨交流,反对空洞的、口号式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学术的探讨]可惜大师没有分清内外虚实的不同范畴属性,靠小聪明故弄玄虚毕竟还是有局限的,可惜了小聪明!
79
发表于 2006-1-11 21:07: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POSTISDELETE=公告二、欢迎大家进行开放的、理性的、学术性的探讨交流,反对空洞的、口号式的、毫无实质内容的、非学术的探讨]别象孔已己嚼着几颗茴香豆就不知天高地厚了,你连阴阳都还没入门呢?知道我为何把我的提问叫入门级的问题吗?整个一门外汉。浪费我这么多时间,后悔了都。
80
发表于 2006-1-11 21:07: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等待回答。
既然医理探源,就需要探求发现家们是如何发现中医的缺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11:31 , Processed in 0.11342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