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老山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 09:43:50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火者心之所主化, 生血液, 以濡周身, 火為陽, 而生血之陰, 即賴陰血以養火, 故火不上炎, 而血液下注, 內臟於肝, 寄居血海, 由衝任帶三脈, 行達周身, 以溫養肢體, 男子則血之轉輸, 無從覘驗, 女子則血之轉輸, 月事時下, 血下注於血海之中, 心火隨之下濟, 故血盛而火不亢烈, 是以男子無病, 而女子受胎也, 如或血虛, 則肝失所藏, 本旺而愈動火, 心失所養, 火旺而益傷血, 是血病即火病矣.
72
发表于 2006-10-2 12:28:54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10/01 07:36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云:“但于诵经的深奥机理无明”,何解?是指经文不明还是指诵的机理不明?
    指的是其诵的机理不明。因其入于净土宗,而净土宗,以念佛为法。思之,此法也相当珠胜,分析下来,其念法可有出声与默念、快念与慢念、念长篇经文与只念佛号等等等等,各有对应之目标。宗旨当以呼吸缓慢均匀,万念归一念,“心诚”的要求可体现在“归”字上,先生再看这“念”字,今与心,当下之心。为名词则是念头、心绪,它时刻不停地生灭,无法安静;为动词则是读、诵,它也出自当下之心;归一念则去杂,有统帅全部身心、五脏六腑、气血合于诵读之中,达到身心合一之境界。此法如果修之深入,再去除“念诵”之念,也可渡入一念归无念的更高境界。
    修持之法,在不同的阶段,其所得之能力,对却病强身也有妙用,修持、健身都不可废,此在宗格巴宗师的修持经历中,也有论述。
    净土如此珠胜,其胜义并不亚于其他各宗,而其法又是如此简单,简单到心诚勤念即可入之。净土之所以广为流传,确有其理。不论是老年与妇女、文化之高低,皆可适宜,既有胜义,方法又简单。但是,她与中国其他文化一样,在各种思潮、宗派的执著中,逐渐失去了方向,忘却了宗旨,尤其在迷信科学的思潮冲击下,原本的东西被扭曲了,使得信者落入迷信,不信者弃之一旁。
    看来执著是一大敌,佛教对执著的认识非常深刻,破执之要求始终贯彻在各个阶段,对应之法普遍见于各经论之中。现实之中也有“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是最难的”等感悟,可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竟被下士篡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失去了其警示意义。
73
发表于 2006-10-2 13:29:48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quote]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10/02 09:43am 发表的内容:
火者心之所主化, 生血液, 以濡周身, 火為陽, 而生血之陰, 即賴陰血以養火, 故火不上炎, 而血液下注, 內臟於肝, 寄居血海, 由衝任帶三脈, 行達周身, 以溫養肢體, 男子則血之轉輸, 無從覘驗, 女子則血之轉輸, 月省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 01:05:56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山羊在 2006/10/03 01:11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6/10/02 00:28pm 发表的内容:
    指的是其诵的机理不明。因其入于净土宗,而净土宗,以念佛为法。思之,此法也相当珠胜,分析下来,其念法可有出声与默念、快念与慢念、念长篇经文与只念佛号等等等等,各有对应之目标。宗旨当以呼吸缓慢均匀 ...
个人对佛经了解甚微,但有一事颇为有趣。一友人在庙里游玩,自始至终被一老和尚“跟踪”着,临走前,老和尚请他留步,送他一本《金刚经》,并只留下一句话就离开了。友人回家后百思不解,于是专程拜访老和尚以求其解,此话与诵经有关。后经细细思量,又想起佛祖曾云:生命在呼吸之间。再经诵读练习一下,哦,原来如此!对于我等凡人,诵的过程也就是练气魄耳!对身体健康真的是大有帮助!今看先生所言,诚然如此。真可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 以下内容由 老山羊2006年10月03日 01:14am 时添加 -=-=-=-=-
个人的一点体会:提肛练习之理与诵读之理差不多。生命在呼吸之间!
7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 01:08:54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6/10/02 00:28pm 发表的内容:
可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竟被下士篡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失去了其警示意义。
此言一语中的!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 01:36:31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6/10/02 01:29pm 发表的内容:
    看来修心以静心,可令心专注于其主化生血之责,养性以平肝,令肝专职于藏血,即使血虚之时,也不使肝火妄动,而不致让火去伤血,以达不治已病治未病之目的,而治已病之策就可缓而不疾的行之,对此等慢性症状 ...
树欲静而风不止,“令心专注于其主化生血之责”,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哦。血虚应有程度之别,经云: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又云:血者,神气也。由此说来,血虚到一定程度,神魂居于何处?肝火能不妄动乎?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6/10/02 01:29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看这“疾”字,也带病字头,以箭速行之。哈哈,中医也有速效之法,再看这“疾”字,箭在病之内,病裹在外层,内,本也,箭,瞄准也。虽此解牵强,但中国文化其用无穷,其乐也无穷。先生以为然否?
然也!再来聊一下“医”字,二人为天,加一丿成矢,在“房子”里为“医”。。。

-=-=-=-=- 以下内容由 老山羊2006年10月03日 01:45am 时添加 -=-=-=-=-
中医也有速效之法,那是肯定的,有的甚至速效到超乎西医、官方中医的想象!但不为教授、博士们接受,何故???中秋到了,柚子也上市了,其中之妙。。。呵呵,不说啦!
77
发表于 2006-10-3 10:45:15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先生“送他一本《金刚经》”的例子非常有意思,看来你的友人可能过于关注庙中各事的科学解释,或是过于关注解经文之意。依靠《金刚经》即可向无念跃进,也可看出前面修持的要求,经中处处以破执法为论。
    想来“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被用来嘲笑念经不用心,笑者但不知念经主旨不在经上。如果我是老和尚,值此一刻木鱼一振,带以快念收摄心神。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正常,非但小和尚有,老和尚也有,只不过是自觉而收摄能力和出现频率的差别罢了。
    看来中医学的实践体会与练的实践体会相互印证,很有意思。
    先生论“经云: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舍”字,家也。而神、魂有出家游玩的,是一部分出去。但善练可以收摄,至于是否收摄于神、魂之舍,我还没有体会,且收摄后心是否在主化生血,我也没有体会,但收摄后心神安宁,对外界的事物,处祥和、冷静、观望的自觉状态却是深有体会的,此时,其肝火必不会妄动。神、魂既然有家,那么它们有没有修复家园的责任和能力呢?中医学在这方面有没有说过?我觉得应当有,或是藏于文字中人们而未领悟到?
    先生把修炼与呼吸相关联,注重呼吸对身体的作用。而对呼吸,我却还有不同的感悟,此一感悟虽然还不能以实践来彻底,但也足以印证一些事情。
    呼吸之间还有一个转换停顿状态,当放松全身后,进而放松五脏六腑,不以呼吸的需要去劳胸、劳腹、劳肺,此为呼出后的一个停顿,也不刻意抑制呼吸,任其自然需求去自然驱动,此时会极细极小呼吸甚至不呼不吸,这是我在上班途中的公交车上常行的,其所行时间最长可达50分钟,因为要换车了。思来,按医学常理,此不是会缺氧吗?下车后走甚至跑都可,只以手脚非我,似我骑马,马劳我不劳,而心肺也不为所动,只是在跑时不能长时不劳心肺,观此时状态,是心神有所散乱所致。这一现象,我从多角度印证,感到呼吸与收摄可互相影响,关键意义是,它们都有反客为主的能力。更关键的是,在停顿时,其对身体调节能力最强,比如最明显的就是如果感冒鼻塞,当此一时,鼻塞是瞬间不药而通畅。当然,此要长久锻炼而形成,否则,虽会鼻通,但恐扰乱心肺。
    口鼻呼气吸气似不是很重要,可能也不是必要的,否则婴儿在母腹中将如何呢?据说瑜伽也有闭气而数天生存的,加之自己的体会,常态下,别说50分钟,就是10分钟也是不可想象的。此一现象似也值得结合起来思考。
7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 13:57:38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哈,先生好文采,洋洋洒洒千言文章真是轻送自如!我要想写出如此文章还真的是难度极大,先生是教师还是秘书?没办法,我只好简而言之啦。
是的,“中医学的实践体会与练的实践体会相互印证,很有意思”!至于“神、魂”,个人认为善练者可以收摄,他人亦可收摄,但程度不同。一点体会,个人先天单薄,旁人戏称为泡在油缸里也不会肥,但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精神”足!(呵呵,姑且自称吧)。从先生所言的自身体会可知,先生也是个善练善察之人,老山羊这里有礼啦!中医学里,人有十指,十指有六经,其中便有一“少阴心经”位于小指,从一个人的小指能判断些什么呢?锻炼小指能否有助于摄神呢?
道无处不在,说有道,吃有道,走有道,呼吸也有道!先生既然明之且能行之,甚妙!提肛练习配合呼吸,如果先生能调动夫人的积极性,膀胱问题应是很容易解决的。“婴儿在母腹中”的情况,我不知到,但善练者的皮肤是可以呼吸,这点个人小有体会。
79
发表于 2006-10-18 02:18:01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先生过奖!我仅是一个机械设计师。
    先生最近忙吗?
    先生看过《中医反巫术几千年吗》?看来其人也不过如此境界,似也在五十步与百步之列。
    我近来因前段时间搞的方案被认可,现进入产品设计出图阶段,挺忙的,偶尔进来找一下朋友,不见踪迹,先生最近上那座山吃草去啦?
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4:08:24 | 只看该作者

与 张建国 先生聊天

哈,真巧,以前读书时我学的是汽车专业,先生应当是我的老师啦!祝贺老师的设计方案成功!
中秋后有点点忙,有人不愿吃西药,却来我这讨草料,其中一个(女,32岁)自我感觉就是疲倦,经医院检察没事。。。问之:1,怕冷;2,饮食睡眠俱佳;3,面色稍黑。4,左侧脖子、肩膀略有胀痛。另外,每天早上8:30出门上班(从事会计类工作),晚上8:30回到家,中间有一个小时吃午饭。。。先生如何看之?
近来正忙于闭门造车,倒也小有收获。没看过《中医反巫术几千年》一文,估计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12 23:17 , Processed in 0.10438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