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脏腑有什么不同??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3-10-31 13:13:1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31 08:43
我再次强调,中西医理论具有不可通约性,中西医的概念不能够直接相互解释、对接、混用。
    中医 ...

中西医理论具有不可通约性,中西医的概念不能够直接相互解释、对接、混用,这个我很赞同。

中医的“神”与西医的“神”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脑主神明”纯粹是无稽之谈。
72
发表于 2013-10-31 13:15:09 | 只看该作者
逸湘 发表于 2013-10-31 07:18
心腎相交
是很重要的

——人体中的升降平衡是很重要的。

点评

更有深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1 14:13
73
发表于 2013-10-31 14:13:4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1 05:15
——人体中的升降平衡是很重要的。

更有深意!
74
发表于 2013-10-31 16:06:0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0-30 16:36
在受纳内容里,胃为什么会受纳,中医几乎不讲。为什么不好好受纳,讲的却特别详细,而且有相应有效的治法 ...

   "说明中医对胃的认识,不是从解剖得来,更不是从实验得来,是从病态观察中得来,尤其是对疾病的治疗中得来。"
      这是一条真理。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等中医理论主要是从观察疾病过程、治疗疾病过程中反推过来的。
    在藏象学说中,脾位于腹腔,他就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
    对于中西医结合学派来说,脾是一个特殊"器官"。西医的脾脏是一个淋巴、免疫器官,在胎儿时期他曾经具有造血功能,与消化功能、物质代谢几乎没有关系。
    中医的脾主运化。运化是指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水等在体内经过运化,演变为人体的功能与结构,废物由大小便排出体外,整个过程称为运化,有脾来完成。这个过程在西医看来,是一个物质代谢过程。所以,脾主运化就是物质代谢过程,而西医的脾脏与物质代谢几乎没有关系,那么,中医的脾在哪里?没有结构,怎么会有功能?于是找到了胰腺,整个学术界不敢面对没有结构的功能,这也是经络存在与否的症结。
    中医理论中的脾就是西医解剖学的脾脏,这是肯定无疑的,古代医学家、屠宰夫、普通人都知道,这是客观真实存在,不能修改。中医把运化的功能归类于脾,这是历史事实,不能够修改,也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在中医理论中这是规定、约定。现在的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你要运用中医理论诊断治疗疾病,你就得按照脾主运化的定理行事。
    运化包括消化,不等于消化,消化是西医概念,腐熟是消化的相应概念。关于脾主运化与物质代谢是一个象态在《中西医融合观续》中有详细论述,可参考。
     中医的脏腑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人体内,他的功能是由生活观察、疾病观察、治疗观察反推而形成的。当然这种观察运用的是取象比类方法,归类的依据(参考系)是阴阳五行。

      至于现代医学、现代人要认识脾的实质、经络的实质,那是我们的事,与中医理论无关,中医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医学实践,是事实,不是捏造,他已经是历史,不能改变。你可以抛弃他,不用他,你可以建立新的理论代替他,但是,你不要改变他,他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点评

中医的脏腑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人体内,他的功能是由生活观察、疾病观察、治疗观察反推而形成的。当然这种观察运用的是取象比类方法,归类的依据(参考系)是阴阳五行。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1 21:38
中医的脾主运化。运化是指……这个过程在西医看来,是一个物质代谢过程。所以,脾主运化就是物质代谢过程,而西医的脾脏与物质代谢几乎没有关系,那么,中医的脾在哪里?没有结构,怎么会有功能?于是找到了胰腺,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1 21:30
75
发表于 2013-10-31 17:56: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1 13:57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31 12:06
"说明中医对胃的认识,不是从解剖得来,更不是从实验得来,是从病态观察中得来,尤其是对疾病的治疗中 ...

       至于现代医学、现代人要认识脾的实质、经络的实质,那是我们的事,与中医理论无关,中医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医学实践,是事实,不是捏造,他已经是历史,不能改变。你可以抛弃他,不用他,你可以建立新的理论代替他,但是,你不要改变他,他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
       果真如此,那么,先生的中西医融合观,就只会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中医是治病救人的医学,不是仅仅供人们观赏的古代艺术品。因此,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确切地说,她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的。
76
发表于 2013-10-31 18:1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1 14:21 编辑

      心腎相交是不存在的。
      中醫理論中統常所說的心腎不交,事實上,就是身體相對虛弱時的升降失衡中的升有餘而降不足證。其治法,則用清上補下法以糾正之,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以補為主,以清為輔,以使人體中的升降氣機重新回到相對的平衡狀態。——這就是心腎不交的本質。

点评

你不太懂經絡學吧? 心腎相交要從經絡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1 21:18
77
发表于 2013-10-31 18:39:55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3-10-30 06:31
中文对脏腑(除三焦外)的称谓绝对是来源于解剖,这从对内脏的称谓不仅用于人而且也用于动物就是一个明证 ...

       中文对脏腑(除三焦外)的称谓绝对是来源于解剖,这从对内脏的称谓不仅用于人而且也用于动物就是一个明证。既然心肝脾肺肾胆胃肠等概念与西医同样基于解剖,本质上没有不同。
——————————————————————

事实就是如此。

78
发表于 2013-10-31 19:0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1 15:3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3-10-30 13:33
消化功能首先是来自胰脏,即使是肾虚会影响消化功能,那只能是间接性的,所以后面的推论和结论不能成立。 ...

运化精微,主要是心脏、小肠、肝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79
发表于 2013-10-31 19:0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1 15:1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30 13:12
拿“心”开始吧,祝大家开心。
     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脏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1  大体 ...

中医的“心主神明”与西医的脑主神明并不矛盾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92&extra=&_dsign=0ca87c47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所谓中医理论的“心主神志”,是说中医理论五脏之中的“心”主血脉,与神志关系密切,故将神志归于心脏管辖,而不是说“心脏”本身能直接主宰“神志”。
  
  首先用五脏的功能来比较一下,究竟哪一脏主神志最合适呢?因为归根到底,在中医理论中,必须有一脏去主神志,这就涉及人体所有的生理功能在五脏中的归类问题。
  请先看一下五脏的生理功能:
  
  一、心的生理:
  
    (主神志),主血脉,主汗,开窍于舌。
  二、肝的生理
   1、肝藏血 2、肝主疏泄 3、肝主筋 4、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三、脾的生理
  
    1、脾主运化 2、脾统血  
  四、肺的生理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宣发与肃降 3、肺主通调水道 4、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五、肾的生理
      1、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  2、主骨生髓,通于脑  3、肾主水 ,3、肾主命门火  4、主纳气  

       事实上,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与神志有着或大或小的必然联系。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出五脏中究竟用哪一脏来主神志较为合适,姑且只看五脏的最主要功能,然后再进行比较:
  1、心主血脉;

       2、肝主疏泄  
  3、脾主运化  
  4、肺主气、司呼吸
  5、肾藏精,
肾主水  
   由上可以看出,1、心主血脉,而营养中枢神经者,首要的是血液。2、肝主疏泄  由于疏泄不利,也同样会出现情志的变化,如喜悲伤欲哭。3、脾主运化 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与否,相应地可使其身体或强或弱,也同样会对情志产生一定影响。4、肺主气、司呼吸 呼吸不利,甚或呼吸衰竭时情志变化也是很明显的。 5、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  肾的盛衰是先天之本,关乎尿液生成、生殖质量等,也同样间接地对人们的情志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五脏的功能均与神志有关联,但神志的产生是与血液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如血脉充盈、运行正常则精力充沛,进而神志正常;血液虚少,大脑无法得到有效滋养,则脑细胞活动不灵敏,继而情志也就不会正常;进一步,无血液供养大脑,神志也就没有依附的物质基础,神志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为,神志与五脏中的心脏关系最为密切,故在全身生理功能的归类上,就理所当然的将“神志归为心所主”。
   事实上,“心主神志”的含义,古人已经说得很清楚:这就是说,因为心脏有主血的功能, 而血液的营养与神志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称“心主神志”,但并非心脏本身主宰神志。


点评

建议开个讨论“神”的专帖。  发表于 2013-10-31 21:18
80
发表于 2013-10-31 19:2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1 15:2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3-10-30 18:58
提个建议,心、肾的话题先放放,咱们先集中说脾胃。话头多了,怕顾不来。所以,gl0101先生和金峰兄的问 ...

        运化精微,主要是心脏、小肠、肝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运化水湿,主要是心、胃、大小肠、肾、皮肤等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评

接着您的这个观点继续聊。  发表于 2013-10-31 21: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4 11:17 , Processed in 0.0635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