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梁常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问中西医融合观李先生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4-8-26 18:43: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8-26 18:44 编辑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8-26 08:23
论坛诸公大多不明白李先生为什么力主中西医可以融合而不可以通约、结合,看完此话,明白一些了: 通约是 ...


真正搞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理论高手,是不会以西医为金标准的,相反,这部分人大多是站在中医的立场,以现代科学解读、”翻译“中医,这其实是中医的”现代话“---当然这是中医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
————————————————————————————————————
       这句话才是实在话。很客观。
    李同宪先生说的,以西医为金标准来解释中医的学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他心里想出来的。

点评

先说自己会不会做阴阳五行实验,再吹理论  发表于 2014-8-27 06:18
72
发表于 2014-8-26 19:2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8-26 20:12 编辑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8-26 18:24
李老师这样说就有点牵强,我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就我们医学来讲,学习是从理论开始,最后进入临 ...


     李老师这样说就有点牵强,我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就我们医学来讲,学习是从理论开始,最后进入临床实践,这个时候,实践的过程一方面需要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也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伪,最后又返过来不断地完善理论,无论是那一学科,当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时,后果是不可思义的,如果是军事,就会有马谡谈兵的结局,是医生,也会出现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医,行医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的后果。

临床医生宜不宜搞理论研究,要看个人的学识水平,与个人的理想愿望,如果两者都具备,这样的医生肯定比只会空想理论的闲人更能搞出成果,同时这样的医生研究出来的理论,必定更符合临床实际,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于概念问题,中医确实不如西医规范,为什么人们常说十个中医十个方,中医各科的病、证、诊断标准、处方原则,历代以来是非常混乱的,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中医教材,内容也变化多端,有时候会有让人无所适从的感觉,看看我们论坛可能也知道一二,争吵,大多与此有关。李老师的融合观系列,我从临床的角度读,觉得闪光点就在临床方面,应该集中精力做这些事情。
————————————————————————————————
        何先生的见解非常正确,其见解远远超过了李同宪先生的这位中医学院教师的水平。谁看问题是否全面,谁看问题偏见,在二位的对话里显示得一清二楚,立分高下。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何先生为什么看问题能正确,正因为他常年战斗在临床第一线上,理论联系实际,哪些理论对错,可以在临床上去认识。李同宪先生之所以不懂这个道理,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临床实践,靠的是闭门造车。造出来之后,自封为老子天下第一,藐视中西医界所有学者,实际上是盲目乐观,没有根据的乐观。
   
      比如说,他最得意的就是急性腹膜炎与热实结胸证的混合。他自己并没有这样的临床经验。实际上,真正的行家不是他,而是我国最早进行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我国中西医结合院士吴咸中。

     吴咸中院士开辟了西医急性胰腺炎与中医辨证施治的先河。他的研究是我国最早的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大大地减少了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特别是他观察了用中药之后的肠道的各种理化变化,取得了国家级的科研成果奖,他也因此成为院士。吴院士这种临床成功的案例,李同宪先生无非是引用了人家的结果总结了一下而已。实际上,他不总结,人家吴咸中院士也早就总结过了。那可是理论从实践中来的,而且都从现代医学实验结果上总结了。李同宪先生仅引用了一下。那么,这个功劳是谁的呢?毫无疑问,是吴院士的,与李同宪先生没有丝毫的关系。李先生的总结,到现在为止,还处于闭门造车阶段,没有经过任何检验。试问,没经过临床检验的理论,其价值在哪里呢?谁信呢?要是真有价值,出版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没有一例成功的经验?
      还是我的评价最客观、最诚实:目前李先生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是有益的探索。除此之外,任何言过其实的评价都是不严谨的,也不作数,只有拿到临床上去,让最真正的临床型学者去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梦中的盲目乐观,离现实是太远的。正所谓“忠言逆耳”。

      我这两个贴子专提你的错误,对你来说,有一面镜子,应该是好事。假如我对你的错误视而不见,反而一味的捧你,造成你的盲目乐观,不思进取,那是害你。

      知道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吧? 唐太宗用魏征,就是因为魏征耿直,不阿谀奉承,而是看见毛病就指出来。结果怎么样,成就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总之,听不听由你。   

      我这么说还不算,论坛上现在就有一百多读者在看。

点评

经验之谈!  发表于 2014-8-27 10:55
你的实践实验根据在哪?到处是你没有根据的评判学说。  发表于 2014-8-27 06:2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3
发表于 2014-8-26 20:01:5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8-26 15:25
回复:
     我以为:临床医生不适宜于搞理论,特别是基层,不必要在概念游戏上浪费时间。理论 ...

临床医生都会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但是他那一套理论与经典理论、与其他临床医生的理论,往往有一些差距。理论研究既要研究经典理论,也要研究临床医生的理论,而且要把这两种理论对照起来研究。两种理论打架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很正常。
74
发表于 2014-8-27 00:20:09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先生:您那“又过来空谈来了。”真有点儿象科学主义的狼牙大棒,不由分说就挥舞过来,论坛没有委任您这个权力吧?我所说的那话分明是在强调一个观点,您只能够就观点反驳,又岂能有权力“胡说八道”呢!

点评

你的欺人之谈“中医能治好所有人的病”,是掩耳盗铃,是为了欺骗患者,我还没抽出时间理你,你又凑上来蹬鼻子上脸了,是不是?等我有时间,扒得你精光。看你如何收场。邓老先生说的中医的掘墓人,非你这样的人莫属。  发表于 2014-8-27 09:53
75
发表于 2014-8-27 00:30:5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先生正说,不要只闻马铃不见马,说些实在的。”
何九公先生,待有空的时候我会就这个观点发一个专题帖子,届时希望您能作出正面回应就好了。
76
发表于 2014-8-27 06:26:30 | 只看该作者
         又扯到哲学问题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隔行如隔山,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起来有些困难,好在中国有一本实践论,我们大家可以学习,作为标准。
      谢谢大家关注,谢谢先生赐教。
      我说:搞临床的不必要在概念游戏中浪费时间,不适宜于搞理论研究,是我个人的体会,不一定正确,接受大家的批评。
      我个人的体会是,人的精力有限,一旦接诊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人命关天,不可丝毫懈怠;理论研究一旦进入“心悟阶段”灵感也是一瞬而逝,欲罢不能。今天,中西医理论的矛盾没有解决,一个错误的闪念,就有可能酿成大错。有一个命案,中医学院的教授接诊一个休克病人,他用了独参汤,结果病人不幸身亡,告到法院,不了了之。按照中医的理论,辨证论治,他没有错误,即使西医抢救也未必一定成功。独参汤大补元气,休克也有元气大虚的说法,是不是有这个闪念!
       医学院里的大牌教授,既搞理论,又搞临床,那是有一个团队。基层一个医生单打独斗,接诊一个危重病人,你得亲自守候几天几夜,看书救急都来不及,搞概念游戏!我有切身体会。退下来,我不出去搞临床,静下心来只搞理论研究,纸上谈兵,沙盘推演,把我一辈子的经验都用上,能不能成功,尚在两可。
       人的能力有大小,我个人能力有限,不代表别人。只是个人体会,仅供参考,不必运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衡量。
77
发表于 2014-8-27 06:45:37 | 只看该作者
        理论研究看起来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其实不然,理论研究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把成千上万人的实践经验总结、抽象出来形成概念,揭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形成理论构架,最终形成理论系统。这个理论被广大的实践者接受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是否正确?再进行修正,正确理论才能够得到认可。

点评

千万人不会的实践,如何总结概念?有些实践只有少数人会。  发表于 2014-8-27 10:54
这几句话我赞成!  发表于 2014-8-27 09:57
78
发表于 2014-8-27 11:21:1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8-27 06:45
理论研究看起来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其实不然,理论研究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把成千上万人的实践经验总 ...

这得多大的工作量啊,累死也不见得搞出来啊!
79
发表于 2014-8-27 15:36:36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8-27 03:21
这得多大的工作量啊,累死也不见得搞出来啊!

        理论研究,一是方向要对;二是善于学习。
80
发表于 2014-8-27 15:49:2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8-27 15:36
理论研究,一是方向要对;二是善于学习。

方向对还要方法对,才能事半功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17:23 , Processed in 0.2948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