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0 07:32:55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陈鑫剑兄说:  
我也不是说 《灵枢》所有观点都全对而纯粹没有可“否定”之处。但,要“否定”就得拿出《有力的根据》,而决不能允许无《根据》的由心否定。
答:仁兄言之有理!如果没有强而有利的证据,就随便否定一种观点是极其可笑的!
我否定传统理论“卫气不能入于脉内”的理由是充分的。卫气,它的成分是水谷之精微已经肯定。卫气的作用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也已经肯定。如果卫气不能入于脉内,以上的作用就不能完成。所以,卫气不能入于脉内之说必须否定!
82
发表于 2005-12-10 08:04:46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陈鑫剑在 2005/12/10 08:12a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5/12/10 07:32am 发表的内容:
陈鑫剑兄说:  
我也不是说 《灵枢》所有观点都全对而纯粹没有可“否定”之处。但,要“否定”就得拿出《有力的根据》,而决不能允许无《根据》的由心否定。
答:仁兄言之有理!如果没有强而有利的证据,就随便 ...
“卫气,它的成分是水谷之精微”
问:水谷之精微的具体成份,是否“水质~油质”之间的各种不同比例?如果是,则“水质~油质”之间各种不同比例的《卫气》,是否在人体内同等热力强度的区域中时,会表现出《气体与液体的不同》?那么,人体内各区域的热力强度并不等同,是否让“水质~油质”之间各种不同比例的《卫气》可以实现“脉外运行去温养脏腑、肌肉、皮毛”呢?
希望先生尽快醒悟!并尽早有勇气去否定自己过去的错误观点。
另外,请先生点击下面的链结,到我主持的版面上来作客指导、交流:
  http://www.shanghan.com/bbs/forumdisplay.php?f=97
83
发表于 2005-12-11 21:37:03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翟鉴先生说[[ 所以,卫气不能入于脉内之说必须否定]],我完全赞成!!!卫气不仅可行于脉内,也可以行于脉外,但卫气是向外还是向内,要有条件,血热则卫气是向外,血寒则卫气是向内,该问题的实践论证,我已完成,且卫气的物质确定我已知道,但现在还不便公开,但二位的讨论很有价值.
84
发表于 2005-12-12 12:16:45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下面引用由FSJF2005/12/11 09:37pm 发表的内容:
翟鉴先生说],我完全赞成!!!卫气不仅可行于脉内,也可以行于脉外,但卫气是向外还是向内,要有条件,血热则卫气是向外,血寒则卫气是向内,该问题的实践论证,我已完成,且卫气的物质确定我已知道,但现在还不便公开,但二 ...

愿早日拜读“先生”的实践论证!
85
发表于 2005-12-12 14:39:04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下面引用由陈鑫剑2005/12/12 00:16pm 发表的内容:
愿早日拜读“先生”的实践论证!
不过,我强调的“营气与卫气是血液与组织液”的观点,还是要看究竟是否能被先生那“实践论证”所否定!?
86
发表于 2005-12-13 19:37:35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陈鑫剑先生你好,我认为" 组织液"是卫气之阴,血是营气之阳,您说的卫气不能入血,是在卫气和营气形成的开始阶段,也就是中医说的小肠分清浊时,营气入血,卫气走肺,但在肺以后就开始结合了,但血过热时,若要使卫入营,就须加如丹皮等凉血药,方可实现,这也是我在谈阴阳时强调的阴阳关系时,强调的[[阳盛阴必衰]],否则就不是阴阳关系,当阳盛阴不衰时,就会出现类似炎症性的变异,也就谈不上阴阳关系了.不知我的观点和先生能否相合,对错都可以谈,讨论吗.
87
发表于 2005-12-17 12:56:45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我对“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也有同样的疑义。
88
发表于 2005-12-18 20:48:08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无论是营气还是卫气,都在组织液层次!与血管之"脉"不同!<内经>本来就有区分!
    不过,组织液层次很细密,内容复杂的很,不借助最近几年才发展出来的现代科技与医学新观点根本解释不了!
8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0 07:44:48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看的出 陈鑫剑    FSJF  二位仁兄在关于卫气方面的研究远比我深!
陈鑫剑 兄问:水谷之精微的具体成份,是否“水质~油质”之间的各种不同比例?
答:这个问题问的十分尖锐,如果把水谷之精微的具体成份一一的说清,我还没有这个水平。我说卫气,它的成分是水谷之精微的意思是,卫气即是水谷之精微(热能),而温煦肌肤的就是这种精微。如果反驳不了这一点,就反驳不了卫气行于脉内而散于脉外(边走边散)的观点。
陈鑫剑兄说:我强调的“营气与卫气是血液与组织液”的观点,还是要看究竟是否能被先生那“实践论证”所否定!?
答:您的观点已经支持了我的观点(卫气行于脉内而散于脉外),因为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透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组织间隙,生成组织液。也就是说,组织液是从动脉运行而来,又从静脉运行而回。表明卫气不能入于脉内之说是荒谬的。
90
发表于 2005-12-23 16:36:21 | 只看该作者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

<内经>中所谓"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周身者也",此方与"血管"血液有关!为西医所了解的生理层次,与营卫无关!如果言营在血管内,怎么解释十四经脉循环---<灵枢.营气行>?

-=-=-=-=- 以下内容由 伯龙2005年12月23日 04:47pm 时添加 -=-=-=-=-
《灵枢·五味》言:“谷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焦,以行营卫之道。”  《灵枢·营气》篇和《灵枢·五味》篇前半部分所讲的实际上就属于一般所说的食物吸收的过程,而现代医学对此生理的认识还是比较机械。而“别出两焦,以行营卫之道”者,就很特殊了,实际上就是《灵枢·营气》篇所描述的 “营气之道,内谷为宝”的所指,亦即“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也!中医的十四正经与此有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0 19:04 , Processed in 0.05742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