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日出江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谈谈糖尿病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8-12-9 09:01: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下面引用由tesyao2008/12/04 03:57pm 发表的内容:
我想知道糖尿病究竟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早期,就是中医的消渴,阴虚阳盛之气对脏腑作用的体现,阳盛则消水消食,"阳独胜则止",气化难以远输.久而久之,经气不能到达远端,阴虚及阳,部分器官阳气衰退,西医的观察是胰腺功能障碍,对糖的分解贮藏能力减弱.
糖类最主要的作用是供给能量,糖类是构建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所有的神经细胞和组织都含有糖类。
血糖升高,及出现尿糖,只是现象,本质是神经细胞和组织受纳减少,而至坏死.
就比如每天一桶水浇灌花草,如果天天看见桶里水在,或流失,那边花草必定干枯而死.
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3:54: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zhengYOU 先生

先生谈到气的问题,我想这是每个学中医人都非常困惑的问题。究竟气是什么?我最初研究中医就是从这一基本问题入手。从传统中医对气的论述来看,可以说是杂乱无章。有些可能是作为词尾后缀的虚词,可能不具备任何实际的意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医说的气呢?如果凭空去说,那么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永远没有统一的正确结论。但是中医其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验证方法,这就是体现在临床用药上。在中药中有一类药物称为补气药(其它有些药物被认为有耗气作用),这种药物的特性体现了中医关于气的最准确认识和唯一可以定性的认识。所以对补气药物药理的认识就是体现了中医对气的根本认识,如果偏离了这一点讨论气,则不会有任何意义。

那么补气药物究竟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来很简单,补气药物有补充人体血容量的作用。所以非常适合血容量不足的虚证,如脉象空虚细弱等,并且单纯的补血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只有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才能增强补血效果,所以古人有补气生血之说。食物消化吸收也能影响血容量,所以有气血生化之源之说。也只有正确理解了补气药物的这种特性,才可能正确使用此类药物。

现代医学能否检验补气药物的补充血容量作用?这是完全可以的,可以见到服用者的舒张压升高以及静脉中心压必定升高等。

我们的许多研究为什么没有得出补气药物的这种功效呢?这是因为研究者一开始就引入的主观思想将影响研究结论——这并不一定是错误的。

关于补气药物的药理请参阅我发在科学网论坛的书稿《中医分析》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forum.aspx?forumid=75
8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4:12: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zhengYOU 先生

先生提出——————思考:“人体从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一直到23岁左右,是身体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时期。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下,代谢旺盛,”
为啥“肝肾等脏器长期代谢增强,会逐渐使这些组织耗竭”?为啥不能在代谢增强的同时,象青春期的代谢旺盛一样,使人体强健?这个会“逐渐使这些组织耗竭”的“代谢增强”的原理如何?
这个涉及了人体的生长和衰老的变化。衰老是人体必然发生的变化,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已经产生,但是在人体生命的不同阶段,衰老的进程和表现是不一样的。在人体年轻的时候,血管组织相对比较薄,毛细血管承受的动脉压相对比较高,所以将有利于毛细血管生长而产生生长现象——当然还有满足能量的积累大于消耗。但是随着人体的衰老,血管壁加厚而导致毛细血管动脉压下降,组织丧失了纵向生长能力,而此时当满足能量的积累大于消耗时,只能表现为细胞内物质的积累;此时的消耗也表现为细胞内物质的消耗。

关于人体的衰老原理,请参阅我发在科学网论坛书稿《中医分析》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forum.aspx?forumid=75
8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4:25: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关于肾功能的论述,  zhengYOU  也可以参阅我发在科学网论坛的书稿《中医分析》。肾脏的重吸收只是一种负反馈效应。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forum.aspx?forumid=75


8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4:3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下面引用由版纳福龄堂2008/12/08 09:12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zhengZOU先生关注这个问题,但是不能在这里公开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具体方药,这是对中医药事业的不负责任,因为论坛是对全世界公开的,希望与您一样的广大网友能够理解!

先生所言非常有理,偏执于某个药方,是迷失了中医之根本,实则陷入西医之思想。
8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6:0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我想版纳福龄堂老伴的病情变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也观察到和先生论述非常相似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病人,只需要保证其他功能正常,而不可偏执于降血糖。

祝愿先生全家健康!

87
发表于 2008-12-9 20:06: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下面引用由日出江花2008/12/09 01:54pm 发表的内容:
zhengYOU 先生
先生谈到气的问题,我想这是每个学中医人都非常困惑的问题。究竟气是什么?我最初研究中医就是从这一基本问题入手。从传统中医对气的论述来看,可以说是杂乱无章。有些可能是作为词尾后缀的虚词, ...
谢谢 日出江花先生的解释,,
不过中医的气,既然已经成为千古谜团,真的很难使人相信其实是很简单的气压之气。
先生说:“补气药物有补充人体血容量的作用。所以非常适合血容量不足的虚证,如脉象空虚细弱等,并且单纯的补血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只有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才能增强补血效果,”
请问:“血容量”怎么理解?本应该是指血管之中血液的容量,如果补气药物有补充人体血容量的作用,那么,人体重量会随之增加?,事实按照目前补气药的范围,补气药很难增加人体重量,看似见胖,同等体格的人,若依靠药物发胖的人,体重偏轻。
先生的意思是能够改变如脉象空虚细弱等状态?
如果其人年轻,阳气旺,一时之失血,补气药可以救一时之急,使之有良好转机。
若体质稍弱,阳气不足,补气药终使后继不续。
必须以阴阳和合,生气不息,才能维持补气药功效不衰。
补气药的真实功效,只是用气,维持血管气压。
供先生参考验证。
8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0:5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zhengYOU 先生

感谢先生认真讨论。

补充血容量并不是指的气压之气。气压是个动力概念,我们不可能通过药物这样非动力物质来直接产生动力。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所以先生提出----补气药的真实功效,只是用气,维持血管气压-----这缺少依据和检测证据。可能先生也意识到一种比较接近的感觉。

血容量的增加不是先生想象的那样纯粹地增加所有血管中的物质。现代医学常常以静脉注射的方法迅速增加人体血容量。但是增加血容量的有效物质其实并非注射之全体物质。这是因为有的物质能被迅速排泄或吸收,有的物质在流失的过程反而有带走水分的作用,从而导致血容量丢失。因此能增加血容量的物质必须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即能在血液中保持比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并且和血管外产生的交换作用比较少。这个特点决定了补气药物的作用强度。补气药物中有效成分进入人体血管后,在增加血液渗透压的作用下,吸收周围组织中的水分,从而使血容量增加。所以少量的药物就能增强比较多血容量。譬如,通常将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注射用药,如果直接将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注射入血管,那么血液会从周围组织吸收水分稀释。蜂蜜的主要成分为单糖,所以古人认为,蜂蜜兼有益气作用,实则为补充血容量作用。但是单糖容易被吸收或排泄,补气的作用有限。

人体任何活动都需要局部组织供血参与,这将提供氧气供给以及带走代谢产物。一旦血容量不足,则不能供给足够氧气,不能及时带走代谢产物,所以可见乏力酸软等供血不足和代谢产物局部积聚现象。

至于先生说的什么胖不胖之类的,我难以理解。中药补充血容量不会见到体重显著变化。

药物当然能改变脉象。中医诊断靠的是脉象,如果病情好转后脉象不变,岂不是病还在?我曾经见到有些人对药物改变脉象这样的事实都茫然无知,却在讨论脉象,我觉得非常难以理解。病情的诊断治疗以及好转,用药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脉象等判断,这是中医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气虚只是病证之一,我们不可能通过仅仅调节人体血容量治疗所有疾病,并且病情比较重的,很容易出现单一控制饱和。人体功能各种偏差都可以表现为病证,阴阳寒热等都是其中内容。

更多具体论述请参阅我发在科学网论坛书稿《中医分析》,若能读懂,必定能进入中医的另外一个境界。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forum.aspx?forumid=75
89
发表于 2008-12-11 05:54: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下面引用由日出江花2008/12/09 01:54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谈到气的问题,我想这是每个学中医人都非常困惑的问题。究竟气是什么?我最初研究中医就是从这一基本问题入手。从传统中医对气的论述来看,可以说是杂乱无章。有些可能是作为词尾后缀的虚词,可能不具备任何实际的意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医说的气呢?如果凭空去说,那么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永远没有统一的正确结论。但是中医其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验证方法,这就是体现在临床用药上。在中药中有一类药物称为补气药(其它有些药物被认为有耗气作用),这种药物的特性体现了中医关于气的最准确认识和唯一可以定性的认识。所以对补气药物药理的认识就是体现了中医对气的根本认识,如果偏离了这一点讨论气,则不会有任何意义。
那么补气药物究竟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来很简单,补气药物有补充人体血容量的作用。所以非常适合血容量不足的虚证,如脉象空虚细弱等,并且单纯的补血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只有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才能增强补血效果,所以古人有补气生血之说。食物消化吸收也能影响血容量,所以有气血生化之源之说。也只有正确理解了补气药物的这种特性,才可能正确使用此类药物。
现代医学能否检验补气药物的补充血容量作用?这是完全可以的,可以见到服用者的舒张压升高以及静脉中心压必定升高等。
我们的许多研究为什么没有得出补气药物的这种功效呢?这是因为研究者一开始就引入的主观思想将影响研究结论——这并不一定是错误的。
   日出江花先生对气能认识到这一程度实属难能可贵,但从先生所说“从传统中医对气的论述来看,可以说是杂乱无章。”来看,先生恐非练气之人。对于中医之气若不亲身感受,只是从书本上琢磨推敲,则犹如雾里看花,必然会朦朦胧胧。要想真正理解中医之气,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先生若想亲身感受气的味道,我推荐一个法简效宏、安全易练的功法--王安平先生的《中华浑圆功》,只要练到第一层功夫--皮下肌肉通,就有可能开发出体感功能--人体气觉,就可初步感觉到自己、他人和动植物之气。那时你再来看内经中的气,就不会是杂乱无章的了。而且以你的聪明才学,肯定会有更多惊人的发现。
    读先生的《中医分析》,真是开卷有益,先生的很多见解,独具只眼,令人佩服。
90
发表于 2008-12-11 20:14: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下面引用由日出江花2008/12/03 10:15am 发表的内容:
Ⅱ型糖尿病的病初期出现胰岛素分泌增多不足为怪。
在Ⅱ型糖尿病的病初期是以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为主,也是中医所谓之阴虚内热。此时出现胰岛素分泌增多是和胰岛功能前期增强所致有关。譬如有的人逐渐肥胖,在这一 ...
这不是不足为怪的问题。
这个问题说明,您分析的基础错了。您的理论开篇就分析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事实上,您的观点与事实不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3 03:36 , Processed in 0.12382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