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8-11-28 10:56:48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面对一个知识浅薄人格缺陷而不知反省的人,应该做的是当头棒喝,使其有悔过自新的机会,而那些助纣为虐的人,已经不是知识浅薄人格缺陷的问题了,而是灵魂已经堕落进了无底的深渊.
82
发表于 2008-11-28 12:12:30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8/11/27 00:03pm 发表的内容:
回zhengYOU 先生,只说相干与否,先后、利弊是另一话题。-=-=-=-=-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11月27日 00:05pm 时添加 -=-=-=-=-
或亦有“利也萧何、弊也萧何”之感。
回却波渔翁版主:
《内经》与《道德经》说不相干,也不相干,说相干也相干。
《内经》说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
。是说气化之道。
《道德经》大部分是说治政之道,为人之道。
这是说不相干也不相干。
然《道德经》与《内经》成书的年代相近,读书理解其文法特点,有所帮助。
另外所有的行业事物无不是围绕着人展开,《道德经》中一些内容,对于为人处世有借鉴,但那不光是中医人独相干的。
渔翁版主认为:“道法自然”是中医受益之语,是否作了自为性解释?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就是反自然病痛,是医生存在的意义。
83
发表于 2008-11-28 12:47:05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8/11/28 01:03pm 第 1 次编辑]

渔翁版主对“道法自然”的理解,应该是心境放松,顺其自然,有利健康的意思吧?
这应该是日常生活遵循的法则,而不该是医生的托辞。
这个论坛上有岁月无情这样的管理高手,说一点管理学中与医学相关的,管理学中有一条内容:人的健康状态与受挫折的承受量成正比
对于这点,个人深有体会,身体好的时候,胆子很大,走夜路一点不慌,身体虚弱时,一到晚上,在家里也害怕得紧。
这就关系人体气血虚实,尤其是心气。所以,当一些医生给病人看病,出现无效或意外,往往托辞病人精神因素,这是以无知掩盖无能。
古人有一说,子不学医则不孝,父不学医则不仁,故大凡古人有一定身份的,大多有一些医学知识。
在《道德经》中也有一些医学内容,但那时借医理引申人事之理,
如77条.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
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内经》则借天地人事引申气化之理,各有侧重不同。
84
发表于 2008-11-28 13:32:16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道之为物 举一而反三 触类而旁通...............
85
发表于 2008-11-29 02:11:55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8/11/27 02:20pm 发表的内容: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
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 ...
     请达人指点,此“道”是医“道”吗?
     zhengYOU是不是觉得那位马甲问得太愚蠢了,需要转移问题?别急,先把“只知中医之古,不知大道亦古”想通了,把那愚蠢的问题收拾回去,再转移问题也来得及。
86
发表于 2008-11-29 07:13:28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8/11/29 02:11am 发表的内容:
     请达人指点,此“道”是医“道”吗?
     zhengYOU是不是觉得那位马甲问得太愚蠢了,需要转移问题?别急,先把“只知中医之古,不知大道亦古”想通了,把那愚蠢的问题收拾回去,再转移问题也来得及。
呵呵  回张先生:从“转移”二字,可见先生的立足点,
个人一直立足于《内经》的气化理论,以此为重点,看待涉及的有关方面。
87
发表于 2008-11-29 08:35:18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面对自己的浅薄,不是进行深刻的反省与积极的学习,而是一味地搪塞与狡辩,继而逃避,已经不是知识的缺陷了,而是一种人格的缺陷.
面对一个知识浅薄人格缺陷而不知反省的人,应该做的是当头棒喝,使其有悔过自新的机会,而那些助纣为虐的人,已经不是知识浅薄人格缺陷的问题了,而是灵魂已经堕落进了无底的深渊.
88
发表于 2008-11-29 09:04:07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86楼的同志,那是你自己的"气化理论",不是"《内经》的气化理论",先把前提搞正确哦.
89
发表于 2008-11-29 09:32:26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内经》是中医 的根,它必将渗透到中医的方方面面,《道德经》是中医的经典亦将渗透到中医的方方面面。中医是实践科学,一切的思想理论最后都要体现在实践上。思想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实其正确与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深化。离开实践在理论、思想层面上争论不会有结果。为此我建议争论各方各自贴出一个自己的病历,用实践来证实自己对经典——《内经)、《道德经》学习掌握。
90
发表于 2008-11-29 09:35:34 | 只看该作者

就陈斌先生的一段话商榷于陈斌先生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8/11/28 00:12pm 发表的内容:
回却波渔翁版主:
《内经》与《道德经》说不相干,也不相干,说相干也相干。
《内经》说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
。是说气化之道。
...
哈哈 笑天下断章取义之人 ................
阁下要论"道",其实阁下对"道"的概念都还没弄清 又要怎么去论?
阁下能谈谈"道"是什么?...........千万别逃避问题哦!...........这个问题没弄清楚,阁下认为自己够格论"道"吗?......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1 14:54 , Processed in 0.1023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