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红莎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9-2-28 12:25:2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这是两种科学观的争论,也可以说是斗争,两种科学观现在尚未分出胜负,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命题,都不会有结论。
82
发表于 2009-2-28 12:32:4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02/28 11:59am 发表的内容:
这一点,我倒是和你不谋而和。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在 2009/02/27 04:58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中西医先生
  你始终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既然你的那个帖子我可以提前预测了结局,哪么这个帖子的结局我同样可以可以提前预测的到,本人预言:你所希望的通过此贴能够使论坛中医界对中医科学与否的认识能够统一是做不到的。我岁月无情再次以此贴为证。至于原因,我已经告诉你了,你可以慢慢去想一想。

中医学在宏观上的科学价值是任何医学都无与伦比的;西医在微观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但中医学必定在医学中居统治地位,必定会将西医知识溶化在自己象海洋般的“机体”中,使西医成为中医的有机组成部分。宏观可囊括微观,微观可补充宏观。——这就是与时俱进的祖国医学,这是由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医学思想特点所决定的,尽管人们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这却只是迟早的问题。
中医学是科学的结论,必定会在中医界达成共识,也必定会在全国乃到全世界达成共识,这只是时间问题。
83
发表于 2009-2-28 12:47:3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回dongzuomin先生
----------------------------------------------------
下面引用由xyx0535在 2009/02/28 11:02am 发表的内容:
科学是人类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实践能创造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由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研究对象)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科学具有相对性,无限发展性。但是每前进一步都是对研究对象 ...



这种看法,有对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
中医的理论框架《内经》已经2000余年,至今仍在起作用,解先生一定很奇怪,西医2000年前是什么样子?而现在又是什么?2000年前与现在根本无法相比。反观中医2000年前就奠定了理论框架,今天仍然实用,如此一对比,就清楚中医是怎么回事了。
-------------------------------------------------------

     中医是科学,并且是最完整的科学,西医是科学,但其失于片面。是中医的有机组成步分。这个观点在我发在本论坛上所有的帖子都证明这一点。

     先生提出的伟大命题——第二次革命。并预料100年以后的情况,是乎都还在理想、目标阶段。可是要达到您的目标现在的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达到这个目标?

   
84
发表于 2009-2-28 12:52:5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
中医的理论框架《内经》已经2000余年,至今仍在起作用,解先生一定很奇怪

-----------------------------------------------
    dongzuomin 先生,我奇怪过么?
85
发表于 2009-2-28 12:55: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2/28 00:32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学在宏观上的科学价值是任何医学都无与伦比的;西医在微观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但中医学必定在医学中居统治地位,必定会将西医知识溶化在自己象海洋般的“机体”中,使西医成为中医的有机组成部分。宏观可囊 ...
中医 统帅 西医 ,意味 着 什么?
东方 统帅 西方!!!!
86
发表于 2009-2-28 13:03:0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下面引用由甲lijhvc2009/02/28 00:5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 统帅 西医 ,意味 着 什么?
东方 统帅 西方!!!!
中医理论是主体,西医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中医理论是根本,西医知识是枝叶。——这就是未来的祖国医学科学。在这里与东方、西方无涉。
87
发表于 2009-2-28 13:04:3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杉树在 2009/02/28 01:1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非常道2009/02/28 10:09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人不要进入西化者的科学圈套
         
                       封志强
    看过许多反中医的文章,其核心的一点是:中医不科学,中医是伪科学发。其实,科学的西医诊疗方法是依据西方现代科学原理产生并形 ...
支持 赞同此观点 中医的气  阴阳 五行 天人合一 都是涉及到哲学的东西 所以说 不能简简单单说中医是不是科学 而应该认识到 中医是科学与哲学结合的产物
..........
88
发表于 2009-2-28 13:18: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2/28 01:03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理论是主体,西医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中医理论是根本,西医知识是枝叶。——这就是未来的祖国医学科学。在这里与东方、西方无涉。
人海先生,此话说的在理!
89
发表于 2009-2-28 13:50: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2/28 01:59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9/02/27 00:42pm 发表的内容:
   关于中医是否科学问题在论坛上引发多次辩论,最近又因为中医是否科学问题引发仁和先生建议孙曼之总版辞职的问题,支持者反对者都不少,这说明,在中医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为辨明是非,统一思想,促进中医 ...
辩论按逸湘先生建议的方针进行
  第一辩题:什么是科学
  第二辩题:什么是中医
  第三辩题:中医是否是科学

本贴是继[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之后的专帖,故而先得说几句题外话,
不赞成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因为在本论坛,孙曼之先生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忠实于中医经典并浸润其中的人士.
赞成对中医是否是科学的思考与争论.
第一辩题:什么是科学
就按照孙曼之先生[第 12楼]所说:那就是:科学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是一种要求建立在严密的观察、实验、记录,然后对比、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确凿不移的结论,而这种结论有要求经得起反复验证,即具有可重复性,这样的结论就叫做科学结论。科学的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实验与逻辑三个基本条件上的。
加逸湘 先生在[第 16 楼]所说"
科学的三大特征:
  1.客观性:科学研究和论述必须是遵从客观实际的;
  2.验证性:科学研究的结论必须是可验证的;
  3.系统性: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必须是系统的、完整的。
科学似乎应该包含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成果。

第二辩题:什么是中医
中药应用及其应用理论体系是中医的主体.当然也应该包含实施中医治病的人员.
第三辩题:中医是否是科学

中医是科学!
中医理论以经典书籍《内经》为根据,
鉴于《内经》之中阴阳五行理论是延传于上古,记录的属于研究成果。诸如经脉络属根结、脏腑经脉阴阳属性,均有明确的界定,
如何科学研究是上古之谜;那么若以此检验中医是否科学,
只能检验《内经》的客观实际性、可验证性即具有可重复性、系统性、完整性。
《内经》的系统性、完整性是不言而喻的,
《内经》的客观实际性,是超越现代医学认识的,阴(水)阳(火)五行(各以气命其脏)是说气化及其运行顺序。体温与体液并存,必然化气,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可重复性:阴阳五行理论极俱可重复性,由于实施中医的中医人未能正确认识阴阳五行理论,不能确切实施其可重复性,也就不足为怪。在临床中瞎猫碰死老鼠的可重复性还是时而可见。
在洪钧医案——长期高热诊断不明一贴,大家可以细琢磨,早在赵洪钧先生宣称病情日见好转时,本人就预言,待换季节,病情必然有严重变化。
因为此案例的治疗过程违反了气化原理及其运行顺序。
《灵枢·根结篇》(言针刺,省略)执其后之理:“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灭绝,壮者不复矣”。在10岁男孩身上的现实版,西医治疗伤害的是气化,尽管赵洪钧先生使尽浑身解数未能补救经气复原,有迹可见。

由于中医的漫长历史,经历了纷繁的社会体制变革,中医适应历史变革而存在,所谓适者生存.必然走的是师徒相传之道.也就沦落成经验医学,经验医学的现实并不能否定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客观实际性、可重复性。
[第 43 楼]孙曼之先生竟然呼天抢地::
     “天哪,这叫什么逻辑?中医倒成了科学的本源了,认识科学是什么还得先学习中医不可!”
中医不能说是科学的本源,各种含意的科学各有本源,但是中医不可否定是生命科学的样本,我们只有认清了中医,才能清楚什么才是医学科学.

孙曼之先生还有一问:中医是具备了怎样的数学、实验与逻辑
数学模型是按照需要设置进位制,人体的实际基础是五脏与六气,各有太过不及,是十与十二的公共倍数。即六十甲子。
人体的五脏气化与六经气阴阳盛衰与天地五运六气同步。
90
发表于 2009-2-28 13:52: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否科学专题大辩论---孙曼之和仁海中西医先生 请进

     关于科学的定义,有好多种,如。“科学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贵的成果。”(英国科学史家贝尔纳)“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活动的现象与规律的概念体系……它总是历史地形成的人类活动‘精神劳动’的形式。”(前苏联学者凯德洛夫)“对于科学,就我们的目的而论,不妨把它定义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美籍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中国《辞海》)“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法国《百科全书》)“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历史地形成的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认识的一种形态……是指人们”“……知识的总体和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本身。所谓科学,是具备客观性和真理性的既具体又普遍的有体系的学术上的认识,即科学是学问达到最高程度的部类”(日本《世界大百科辞典》),我认为,这些基本上都是西方人对于他们习以为常的科学事物的近乎废话的定义,对于我们理解中医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几乎没有用处。试问,东方文化如佛道儒浩如瀚海般的典籍,哪一种不是系统的知识?那一种又不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和积累起来的、现在还在继续积累的认识成果”?用这种大众化的定义来衡量,佛道儒都是科学,中医当然也是科学无疑。但是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就不是这回事了,而这一点即方法论对于我们理解中医理论的特点具有很大的意义,不可忽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08:33 , Processed in 0.05950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