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tuyuanzh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水煮中医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9-12-24 18:29: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呵呵 ,我说两句,欢迎派砖.
  第一古中医,本身就问题不少,在理论和药性的认识上,问题很多,错误也很多,如果古中医在理论上的问题不解决,按他们的理论方向研究下去,其成果是可怕的.在药性的认识上,如果,中医的脾不是解剖概念下的,中药的药理我们就无法按解剖的概念去研究,和现代医学结合也是无法进行的.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12月24日 06:33pm 时添加 -=-=-=-=-
所以,发展中西医结合是可以的,但不是现在,是将来.在中医自己把医理和药理理顺后,中西医结合才会真的有价值.这也是这么多年,中西医结合无法出成功的问题所在.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12月24日 06:42pm 时添加 -=-=-=-=-
古中医的价值有二,一是古中医理论,开创了用哲学方法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哲学不是就是思想方法,就象数学不是就是数字,现代,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哲学也和数学一样,可以建立在思维方法后,具体的被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的.哲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既高于数学科学,同时也落后于数学科学.当现代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必然会转为衰败.被哲学思维和应用替代.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12月24日 06:46pm 时添加 -=-=-=-=-
古中医的价值的第二就是,千年的实践,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成方的疗效,事实可见.但,对于单味药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不把对的和错的高清楚,论证就没法进行.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18:43: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2009/12/24 06:29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 ,我说两句,欢迎派砖.
  第一古中医,本身就问题不少,在理论和药性的认识上,问题很多,错误也很多,如果古中医在理论上的问题不解决,按他们的理论方向研究下去,其成果是可怕的.在药性的认识上,如果,中医的脾不 ...
我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要找出关系到中医支持框架的解剖基础。脏器和一些概念必须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作到治疗上“如鼓应桴”。说清楚要比“揣”清楚好,药物和治疗方面的问题我想后面说,先生以为如何?
83
发表于 2009-12-24 18:47: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tuyuanzhi2009/12/24 06:43pm 发表的内容:
我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要找出关系到中医支持框架的解剖基础。脏器和一些概念必须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作到治疗上“如鼓应桴”。说清楚要比“揣”清楚好,药物和治疗方面的问题我想后面说,先生以为如何?
好的,请先生继续.
84
发表于 2009-12-25 08:49: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如果大家能够这样认真讨论下去,十年内,中西医融合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8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09:37: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我希望:我们能避免当我们给出一个“肾虚”的病名后,病人不会说“大夫,我查过 了,我肾没问题。”
    我希望:我在看病时我想到的和病人反应出的是一个问题,而我给的药是恰当地针对这一问题的。
    我希望:当我们研制出一个新药来,不要让人质问:“你的原理是什么?”
    我希望:我们的贸易代表再不使用“中药已经用了几千年”这样的论据,而是理直气壮的在同一个平台上说明我们的优势。
    我希望:在同一个科学思想下,中医药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86
发表于 2009-12-25 09:5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2009/12/24 06:29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 ,我说两句,欢迎派砖.
  第一古中医,本身就问题不少,在理论和药性的认识上,问题很多,错误也很多,如果古中医在理论上的问题不解决,按他们的理论方向研究下去,其成果是可怕的.在药性的认识上,如果,中医的脾不 ...
    我已经十分关注先生的意见,愿与先生交流。
   1  按照什么标准衡量中医理论与药性的正确与否?例如阳明腑实证使用大承气汤,正确不正确?用什么标准衡量?疗效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说法是不全面的!只有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疗效与实践才可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离开了中医理论框架,大承气汤能够治疗什么,就不知道了!如果按照西医的理论构架判断阳明腑实证以及大承气汤,则没有办法解决。所以先生说:【是可怕的】,先生的意思是:运用西医的理论构架和、研究中医的藏象经络,【其成果是可怕的】。但是,按照中医的理论框架阳明腑实证运用大承气汤治疗的效果是确实的,而且是可重复的,这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确确实实证明过了的!
   2  中药的药性是不是能够落实到解剖学的器官上?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肯定的说,重要的药性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结构上,但是,不一定落实到西医解剖学的器官上。例如健脾药,他的药理作用不一定落实到西医的脾脏上,但是可以落实到西医的消化道的内外分泌腺上,落实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机能上,等等。
   3   功能与机构的关系。传统西医认为: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消化食物,呼吸系统的功能就是气体交换等等。但是现代医学认为:传统的功能与结构相统一的说法不正确,功能与结构是不对称的!消化系统的结构不仅仅能够消化食物,而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是一个具有自主调控的器官,消化系统与大脑、肺还存在着某种直接的联系等等。其他器官也一样,具有多种功能,而且,任何一个功能的实现都是全身整体功能表现出的状态!这与中医的脾,不是西医解剖学的脾脏(功能与结构不对称),不谋而合。
   4   我们的认识发展到现在,中西医之间的沟通已经是灵犀一点通,只隔了一层窗户纸,看谁能够率先戳破他。
87
发表于 2009-12-25 10:15: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tuyuanzhi2009/12/25 09:37am 发表的内容:
我希望:我们能避免当我们给出一个“肾虚”的病名后,病人不会说“大夫,我查过 了,我肾没问题。”
    我希望:我在看病时我想到的和病人反应出的是一个问题,而我给的药是恰当地针对这一问题的。
    我希望 ...
   我们的共同希望,有了万里走单骑的经历与磨练,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胜利就在前边。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2:4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2/25 10:15am 发表的内容:
   我们的共同希望,有了万里走单骑的经历与磨练,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胜利就在前边。
愿与先生和论坛内外的同仁共同前行!
8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4:16: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七:经络的中西医对照:
   1.中医关于经络核心问题盘点:
   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标准穴位挂图含盖了<内经>中所有关于穴位,皮部,经络,经筋,经脉的描述.毋庸置疑,这张图为针灸事业的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却在针灸现代研究中遇到了障碍:明明是对的,为什么就说不清呢?我们还得把这些概念还原到<内经>中.
⑴.穴位:关于穴位<素问>中有两篇专论,一篇是<素问﹒气穴论篇第五十八>,一篇是<素问﹒气腑论篇第五十九>,虽都为讨论穴位,但侧重点不同.<气穴论>中总结说: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气府论>总结说: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这一篇有三个问题要考虑:a.什么是气府?b.什么是脉气所发者?c.三百六十五穴中除了任,冲脉外,足少阴舌下、厥阴毛中急脉各一,手少阴各一,阴阳蹻各一。为什么这些脉气所发者都在阳经?其实这些问题是不用回答的。看过原文,搞解剖和针灸临床的很容易理解指的什么。
⑵.皮部:《素问﹒皮部论篇第五十六》:“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⑶.经络:《素问﹒经络论篇第五十七》:讲的是络脉。
⑷.经脉:《灵枢﹒经脉第十》:“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⑸.经筋:《灵枢﹒经筋第十三》:其循行同经脉。
⑹.针灸中的层次问题:《素问﹒刺要论篇第五十》“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亻亦)然不去矣。”
《素问﹒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勿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我们现在研究的经络就是上述描述的总和。
到此为止,我们就可以看看关于经络的一些说法:a.经络是神经,正确。b.经络是血管,正确。c.经络是结缔组织,正确。最近又有人提出经络是水通道,正确。因为《内经》中描述的就是所有这些东西。(待续)
9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7:5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我们了解从一个基因的改变带来的人体结构变化提出了有力支持,我们把这种结构的变化称为结构表型。由XenneX公司维护的网站《Gene cards》提供了55456个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等一系列研究的结果及相关链接[2],我们可以方便地应用它们来证明我们描述的这些事实。虽然结构和功能是 不可分割的,但我们在此还是偏向对结构的描述,以便形成一个清晰的结构经络图象。由于个人还不能把全部基因标注在这一经络网络上,在此只能把主要的发育相关基因在发育过程中对于形态形成的网络轮廓的构建描述如下。
⑴、神经管为督脉是容易理解的。由脊索诱导的神经组织把大脑和外周组织通过神经系统有机、有序地联系起来,这些联系是神经嵴细胞靠迁徙和运动神经元轴突寻靶来完成的。
⑵、HOX基因在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和在成体中的表达模式从时间和空间顺序上决定了体节和未来器官组织的时空位置。
从我能找到的资料中把有关HOX基因的文献资料和研究结果列成下表,我们就会像理解元素周期表一样理解人体网络——经络的编织轮廓.联系发育的表就更清楚了,但这个表我绘不上去。
表是根据2006年12月以前《Pub Medline》能搜索到的所有关于HOX的文献绘制的,由于图太大前面未能上传,这里进行了两次缩小,不知能否看清.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25日 06:01pm 时添加 -=-=-=-=-
标题没发上去:2。经络的结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2 09:23 , Processed in 0.07017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