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罗鸿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4-4-18 20:18:2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4-18 08:42
[《伤寒杂病论》的几个泻心汤都治心下痞,心下痞和心火的关系,经文没有明确的说法,后世也没有认为 ...

金匮要略的泻心汤也治心下痞啊。和五泻心汤放一块看不行吗?
82
发表于 2014-4-23 07:53:16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要略的泻心汤也治心下痞啊
回复:
    找不到根据。
83
发表于 2014-4-23 09:48:0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4-23 07:53
金匮要略的泻心汤也治心下痞啊
回复:
    找不到根据。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吐诞沫,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84
发表于 2014-4-23 10:47:1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妇人杂病》篇的泻心汤

      关于泻心汤的条文,除《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之外,多数人还引用了《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的条文:“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泻心汤方(见惊悸中)。”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童丽    通过对此条文的病机分析和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方药考证等方面判断,《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之泻心汤非三黄泻心汤,当为甘草泻心汤。事实上,还有更直接的证据表明此处的泻心汤应当是甘草泻心汤,而非三黄泻心汤。查阅《千金要方》后发现一则条文与上面引用的《金匮要略》条文基本相同:“妇人霍乱,呕逆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涎沫,可服小青龙汤,涎沫止,次治其痞,可服甘草泻心汤方,甘草四两,半夏半升,干姜,黄芩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
85
发表于 2014-4-23 11:46: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6
发表于 2014-4-23 11:49: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7
发表于 2014-4-23 11:59: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8
发表于 2014-4-23 12:21: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9
发表于 2014-4-23 22:34:1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4-23 10:47
关于《妇人杂病》篇的泻心汤

      关于泻心汤的条文,除《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之外, ...

博士先生似乎为辩论而辩论了,呵呵。
您举得那些考证资料就当做定论吧。


前次我们说到大黄黄连泻心汤和泻心汤,就差一个黄芩。从泻心汤类方来说(五个,算泻心汤是六个),前五个的主治症都是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下痞,加了一个黄芩就不能治心下痞了?何况另外四个泻心汤都有黄芩,泻心汤也有黄芩,有的书籍里大黄黄连泻心汤也有黄芩(和泻心汤其实就是一个方子),偏偏《金匮要略》里大黄和黄连在一齐能治心下痞,加个黄芩就不行了?其他四个泻心汤却有都可以用黄芩,有这个道理吗?


您前面说大黄黄连加个黄芩,方子就有不同,您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不同的方面可以分析,治心下痞应该是一样的。


再说,咱们讨论的焦点本来是“泻心火”。张仲景就没有这么个说法,是咱们的理解。张仲景没有的泻心火,咱们可以理解。张仲景明明白白写的“心下痞”,更应该理解才对。


90
发表于 2014-4-24 22:44: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0 23:13 , Processed in 0.0630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