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zph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6-7-3 17:39:46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昨天,去医院诊断为肾虚引起的闭经。应该如何调理?
82
发表于 2006-7-3 18:05:5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77在 2006/07/03 06:07pm 第 1 次编辑]

隔姜灸 视频及讲解
隔姜灸
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薄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当灼痛时,将姜片稍许上提,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灸;也可在姜片下衬些纸片再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视频http://211.64.79.30/acu/cz_net/03jiu//avi/320204.avi
   
83
发表于 2006-7-9 13:35:4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下面引用由772006/07/03 06:05pm 发表的内容:


隔姜灸 视频及讲解
隔姜灸
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薄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当灼痛时,将姜片稍许上提,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灸;也可在姜片下衬些纸片再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 ...
贺普仁的《灸具灸法》一书可参考一下。

-=-=-=-=- 以下内容由 longge792006年07月09日 01:39pm 时添加 -=-=-=-=-
马氏温灸对不孕亦有方法!
84
发表于 2006-7-11 08:27:53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灸法从久”,灸法关键在于坚持。肾虚闭经:无非是选取肾腧、命门、脾腧、三阴交、归来、水道、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最好还是请别人来灸,然后自己配合灸肚脐。
85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07:44:32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三伏天灸是以中医“冬病夏治”、“天人相应”的思想为指导,于每年最炎热的三伏天里在背部贴以辛温走窜、逐痰行气的药物,以达到温阳利气,驱除肺中内伏寒痰,补益人体阳气的作用。
    适应症:鼻炎、体虚易感冒、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各种虚寒性慢性疾病。本年度[2006]天灸时间:
初伏:(公历)7月20日,星期四
中伏:(公历)7月30日,星期日
末伏:(公历)8月9日,星期三
加伏:(公历)8月19日,星期六
8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07:48:06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czphx在 2006/07/22 07:52am 第 2 次编辑]

“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它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三伏"天灸"疗法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 "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根据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原则以特定的中药组方制成药膏,在"三伏天"的炎热季节, 敷帖特定穴位以治疗某些特定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理伤科在秦渭志主任的带领下, 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将天灸疗法大量用于临床, 以其“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 得到广大群众青睐。
        
   其方法:为先将精心选取的中药打磨成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锅中,用新鲜生姜汁调匀成膏状,制成天灸药膏备用。用时取油纸一张(1×1cm), 置药膏于油纸上,涂上薄薄的一层,加麝香少许于药膏表面,根据疾病的不同和三伏天的不同时间敷帖于颈、背、腰部的督脉、膀胱经的不同穴位上,贴敷约4~8小时,但具体的时间可因人而异。最好坚持连续3年以上天灸贴药,这样可获得比较巩固的疗效。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局部出现痒、痛、起疱等不同反应,可提前去除药膏;反应不明显的可稍延长敷贴时间。产生的水疱可以用红药水等方法进行对症处理。但须注意在进行敷贴治疗的当晚不可洗澡。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顽固性呼吸系 统疾病 。天灸疗法还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并因其温通经络、祛 寒逐痹的作 用而对胃痛、腰痛、关节痛等各类痛症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87
发表于 2006-7-22 07:48:32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领教了!
88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07:49:33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三伏天灸”疗法答患者问
        [2005-7-26]  
    我院“三伏天灸”疗法现已贴药两次,很多患者及家属仍不断来电询问“三伏天灸”的有关事宜,现再予补充答复说明如下:
    问:“三伏天灸”的具体时间是哪几天?
    答:“三伏”天是指每年的夏至后第三、四个“庚”日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每年时间不同,今年“初伏”是7月15日,“中伏”是7月25日,“末伏”是8月14日。为了增强疗效,我科在8月4日增加一次加强灸,能在这四天来贴药最好。
    问:错过这四天还能来贴药吗?
    答:可以。如果是7月15日未能前来贴药,可于7月25日来贴药,最后一次推迟至8月24日,同样是贴药4次。因多种原因未能在以上时间贴药,可以在“三伏天”这段时间里(7月15日至8月24日)的任何一天来贴药,也有较好的疗效。
    问:外地患者能否带药回去自己贴?
    答:“三伏天灸”的药物芳香易挥发,即制作即贴药治疗最佳,另外,自己贴的话,穴位的定位可能也不准确。
问:什么病种适合“三伏天灸”?
    答:根据我科20多年来对贴药疗效的跟踪观察,以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各种慢性咳嗽、体虚容易感冒等病的疗效最佳;其次对慢性胃肠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多种消化不良性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像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如能坚持贴药3年,对预防复发有很理想的效果。
    问:“三伏天灸”有什么禁忌症?
    答:因贴药的药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辛窜药物,因此怀孕妇女忌贴药。其他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也不适宜贴药。
    问:患者正逢哮喘发作期,能贴药吗?
    答:“三伏天灸”是一种冬病夏治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哮喘等病的复发,如遇哮喘正发作时,除了贴药以外,还应到内科或儿科看医生,对症治疗。
    问:贴药时间以多长为宜,当天晚上能洗澡吗?
    答:贴药的时间一般为3-4小时,但个人体质不同,如贴药后自觉局部痒、刺痛的,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六小时或更长。一般小孩及皮肤较嫩薄的患者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贴药十个小时之内不宜冲凉。
    问:如贴药后出现皮肤上起泡怎样处理?
    答:由于所敷贴的多为辛香刺激的药物,比较敏感的患者会出现起泡现象,甚至泡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这都属正常现象。起泡时可用龙胆紫外涂患处,但如果并发感染就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处理。
    问:每年“三伏天灸”的时间一样吗?
    答:不一样。每年三伏天都在7月~8月天气最炎热的时间,但具体时间略有同,每年贴药的具体时间我们都会在贴药前在多种媒体上提前预告。
    问:“三九灸”与“三伏天灸”有什么不同?
    答:“三伏天灸”是选择在每年的三伏天治疗支气管哮喘等顽固性疾病的一种“冬病夏治”的方法,“三九灸”则是选择每年天气最寒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最容易发作的时间进行巩固疗效的方法,结合起来做疗效更佳。
    问:今年的“三九灸”是什么时间?
    答:“三九灸”的时间是固定的,即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二、第三、第四“九”,今年三九灸的具体时间是12月31日、1月8日和1月17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6-7-23 08:37:58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三伏天灸别急着冲凉
三伏天灸贴药是什么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属于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天人相应的理论指导下,将药物研成细末,用醋、酒、蛋清或姜汁等调成糊状,或将中药熬成膏剂,直接贴敷于穴位,通过腧穴经络影响所属脏腑,激发和调整肌体内在的生理功能,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天灸的时间多选在每年的夏季“三伏”和冬季“三九”天
,也因此被称为“三伏灸”和“三九灸”。
  三伏天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最为活跃,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张,这样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三九天阳气收藏于人体内,而此时却是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好发之时,三九天灸可以借药物之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减轻病患的症状,减少疾病的发作。
  “三伏灸”、“三九灸”除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外,对于常见的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泻、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疗效亦佳。
  “三伏天灸”禁忌症
  “三伏天灸”首先将药物放入沙锅,共研成粉,用时以姜汁调成膏状,做成约1cm×1cm大小的方块状药饼,在其中央挖一小孔加入适量名贵药材作为药引,然后用约3cm×3cm胶布固定敷贴于所选穴位上,成人贴敷3~4小时,儿童贴敷1~2小时,但具体的时间可因人而异,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六小时或更长。一般小孩及皮肤较嫩的患者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贴药十个小时之内不宜冲凉。
  因贴药的药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药物,因此怀孕妇女忌贴药。其他如皮肤长有疱疖,皮肤有破损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2岁以下的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都不宜进行敷贴治疗。
  由于所敷贴的多为辛香刺激的药物,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会出现起疱现象,甚至疱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这都属正常现象。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疱,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起疱时可用龙胆紫外涂患处,但如果并发感染就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贴药的同时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李伯患哮喘病已经20多年,每年发作气喘、咳嗽、呼吸困难七八次,特别是一到冬天,气候转变时更易发作,是急诊科的常客,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三年前,连走路都觉得喘不过气来,多方求治,就是不能阻止复发。两年前在一次晨运时听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三伏天灸贴药治疗哮喘的消息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贴药。当年哮喘只发作了3次,而且气喘、气急症状明显改善。第二年三伏天灸李伯不仅自己来贴药,还带来了另外两位哮喘病友,当年冬天只发作了一次。
  提醒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三伏天灸的具体时间是:7月20日(初伏),7月30日(中伏),8月9日(末伏),8月19日(加强伏)。地点为门诊大厅,患者可提前到本院针灸科预约,也可于当天(早7时~晚6时)贴药时诊治。
  因多种原因未能在以上时间贴药,可以在“三伏天”的第二天(即7月21日、7月31日、8月10日、8月20日)来贴药,也有较好的疗效。
9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3 08:42:01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设立一个关于艾灸疗法专题

   除三伏三九 24节气均可"灸"

三伏天近,一年一度的“天灸”明天将在广州各大中医院摆开“阵势”。近年来,这种利用时间治疗学与特定中药相结合在特定穴位专门治疗特定疾病的传统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拥趸”,去年的这个时候曾出现过数万广州人参与“天灸”的盛况。
  事实上,在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里,不同的时节因气候不同容易造成人体某个部位或脏器的疾病高发,因此,中医会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与该时令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或贴药)治疗,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作用。它正是中医穴位疗法与时间医学相结合的防治疾病方法,而在全年最热的三伏天,和最冷的三九天进行“天灸”正是“节气灸”的其中的一种。
  此外,专家提醒,在热吹的“天灸”风中,专家提醒,要治病不是“随大流”去贴个药就行的,怎样才能真正达到“天灸”的疗效,很有讲究。
  文/本报记者邱瑞贤、王湘
  通讯员黄桃园、方宁、胡延滨、吴远团

  认识“节气灸”
  人体随节气调理抵抗力强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符文彬告诉记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中就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盛衰,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一年中节气更迭,人体阳气中有升、浮、沉、降节律。脉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体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统一起来,形成五时对应五脏,阴阳消长同步的有机整体,反映了人与天地互相影响,不同节气受邪会产生不同的脏腑病证,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因此,我们应以人体随着节气变化而产生变化进行调理,才能更好防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有着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如人体的免疫功能,据观测,外周血中的总淋巴细胞在7月~9月最多,而在12月~次年3月最少,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7月~9月最少,而12月~次年1月最多。又如血浆皮质醇每日分泌总量,平均浓度及尿中17—甾酮类排泄量呈现秋冬高于春夏。血中T3 、T4浓度以夏季最低,冬季最高。人体若能掌握节气规律,根据不同节气进行艾灸,可以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复发。

  “节气灸”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
  消化系统:胃脘痛、胃肠神经功能症、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
  心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病、男性性功能障碍、遗尿。
  其他:过敏性鼻炎、痛风、偏头痛以及保健防衰老。

  聚焦“三伏天灸”
  贴敷时间因人因药而异
  据了解,中医的灸治疗法有火热灸法和非火热灸法两大类,天灸是后者中的一种主要方法,又称“发疱疗法”。它是在三伏天,采用中药中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捣烂调糊,再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从而治疗疾病,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不能贴敷太久。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的副主任医师刘悦表示,这对于小孩而言就更要注意了。

  贴药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贴药后,人的皮肤都有发热感和灼痛感,各人的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即使能忍受也不要贴敷时间太长,因为皮肤需要“呼吸”。家长带孩子贴药后,一定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皮肤变化,贴药处若出现红斑或水疱就要赶紧小心撕掉。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符文彬则表示,在不同的医院天灸会因为药物配方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贴药时间也会不同。如果在该院进行治疗,成人一般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小孩的时间更短,耐受力较弱的孩子敷10分钟就够了。因此,最好在贴药时咨询一下医生,自己该贴多久,效果会更好。如果过烫应即时告知医生,以免灼伤皮肤。贴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万花油保护皮肤。艾灸后如果出现水疱,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到医院处理或涂烫伤软膏。   

  别指望“一贴搞定”
  对于哮喘等顽固的慢性病,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三伏敷贴的办法效果就很好。然而,正因为其是慢性病,就不能指望“一贴搞定”。专家表示,“天灸”也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身体对药物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研究表明,要提高肌体的免疫力,特别是老年患者,起码要坚持三年以上才有明显效果。“中途停止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是等于白贴。”刘悦说。而且,“三伏天灸”是一种冬病夏治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哮喘等病的复发,如遇哮喘正在发作时,除了贴药以外,还应到内科或儿科看医生,对症治疗。
  有些外地患者不能长时间留在广州完成从初伏到末伏共5次贴药的天灸疗程,希望能把药带回家自己贴。医生表示,“三伏天灸”的药物芳香易挥发,即制作即贴药治疗最佳,另外,自己贴的话,穴位的定位可能不准确,由专业医生选定穴位贴药,效果才有保证。

  
  时间:7月10日(伏前加强)、7月20日(初伏)、7月31日(中伏)、8月9日(末伏)、8月18日(末伏加强),共5次为一个完整贴药疗程。
  “节气灸”的时间与主治病证
  季节  
  春天 阴尽阳生  
  夏天 阳盛阴衰  
  秋天 阳尽阴生  
  冬天 阴盛阳衰

  节气日期
  立春2月4日、5日
  雨水2月18日、19日
  惊蛰3月5日、6日
  春分3月20日、21日
  清明4月4日、5日
  谷雨4月20日、21日
  
  立夏5月5日、6日
  小满5月21日、22日
  芒种6月5日、6日
  夏至6月21日、22日
  小暑7月7日、8日
  大暑7月22日、23日
  
  立秋8月7日、8日
  处暑8月23日、24日
  白露9月7日、8日
  秋分9月23日、24日
  寒露10月8日、9日
  霜降10月23日、24日
  
  立冬11月7日、8日
  小雪11月22日、23日
  大雪12月7日、8日
  冬至12月21日、22日
  小寒1月5日、6日
  大寒1月20日、21日

  主治病证
  寒湿痹证 (即关节痛)、腹泻
  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中风
  冠心病、高血压
  (无)
  
  中风
  腹泻
  腹泻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荨麻疹
  哮喘
 
  中风
  慢性支气管炎
  过敏性鼻炎、感冒
  过敏性鼻炎、感冒、肠胃病、高血压、眼疾
  冠心病、高血压
  中风、冠心病、胃脘痛、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中风、冠心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
  虚劳百损、寒湿痹证
  感冒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哮喘
  哮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24 11:23 , Processed in 0.0966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