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cce188在 2009/10/15 06:43pm 发表的内容:
肠穿孔,是我亲自治愈的危重病人 cce188先生是前辈名医,我等这么随着自己的思考而说,不骂人,已是雅量,可惜不愿意再从我等的角度考虑.
中医名医良多,中医却面临日渐衰落,有说中医不具备可重复性.个人又要口没遮拦,呵呵,可能是因为中医师传,言传身教,有其证用其方,而对于医理证实不多.
再说该案:
『一周之后因腹痛再次入院,经该院诊断为腹膜炎,住院后又再行开刀检查,经治疗无效,病情恶化,患者消瘦,面色苍白,饮食不进,说话困难,腹痛难忍,大便秘结,行走无力。患者已奄奄一息,不会吃饭,不会说话,直挺挺的仰面躺在床上,不会翻身,更不能下床走路,只剩下微弱的呼吸,
拟方如:生山楂、生地黄、枳实各15克,柴胡、青皮、白芍、乌梅、丹皮、枳壳、当归、车前子各10克,甘草3克。配3剂。煎服。再3剂痊愈.』
多么危重的病症,多么快速的效果,或许有人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我相信这是真实的.
cce188先生诊断认为“肝经湿热所致,用药考虑用酸”,酸性收敛,与解散湿热于理不合!
从全面症状以及最后疗效考虑,应该是蛔厥化热,以前争论过,厥,是外在经脉闭塞,证在里,只有通过决闭解结,病人本身“阳”以致“阳气”旺盛,才可能有快速效果。即所谓“如决闭,如解结。
如果设 确定是 蛔厥化热 ,那么cce188先生拟方灵活化裁,超越了原乌梅方的规范,原乌梅方是以蛔夹寒,用药温热据多,而此病人炎热在体,除一味乌梅之外,一改散热养阴,还有一味 车前子。
若仁海中西医先生“若加用桂枝、黄芩更妙,桂枝通阳,黄芩清郁热故也。
如果先生应用半夏泻心汤诸方加减的话,效果依然桴鼓。”
像这等危重病人,效如桴鼓,只怕是危效如桴鼓?
一则,乌梅能收效的,是厥在下,桂枝、半夏性上行,可以上散,难以下散;再则,此人炎热甚重,再用温热,似乎不适当?
以上是个人从自身体会到的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出点,若有说错,请两位行家别客气。
-=-=-=-=-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 在 2009年10月16日 08:10am 时添加 -=-=-=-=-
这么分析该病案似乎离题?
不是也,蛔厥,证在肠,而治在厥阴,这里就是五行之理。
-=-=-=-=-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 在 2009年10月16日 09:16am 时添加 -=-=-=-=-
中医临症断证难,我一直在想,如果一开始见到这个病人的症状,二次开刀之后,原证已大变,正确理法方药,真的很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