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ffaao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证是病因病理

 关闭 [复制链接]
92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9:40:55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8 18:49
那种神奇的"败鼓皮丸"服用了一百余:天,"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鲁迅笔下 ...

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的病证。症见气短,气喘,动则喘甚而汗出,呼多吸少等吸气困难表现,面虚浮,脉细无力或虚浮无根。多见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疾患。
9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22:0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8 22:10 编辑

1因为症状反应必定与某种人体功能的结构相关。
2而中药能恢复功能说明中药药理作用一定与这种结构恢复相关,或中药恢复了这种结构,才恢复了功能,
3中药要恢复这种结构就必须与这种症状结构有结合反应以产生药理作用。
4而药物一般都是与受体结合的。
5可以推测这种结构变化就应是症状受体结构或构象变化。
6
9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7:4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9 07:52 编辑

在中国古代中国人实际一开就在应用一些能治愈症状的药物了,就是像心烦口渴失眠少力尿少等症状。
而这些症状对于人类现有药理学来说,最多是有治疗作用,但是并不能治愈症状。
这些药物作用能治愈症状本身实际让用中药的人,有了能将症状反应与疾病联系的研究发现条件。
但是实际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有价值的发现。
而人类科学至今对于这些症状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中药药理作用的水平。
也无法发现与症状与疾病间的重要联系的存在。只有当人类医学也有了很多像中药一样可以治愈症状药理的研究发明应用,并在应用中发现这些与已有的合成药物药理完全不同的药物却也将疾病治愈了。
这时人类医学研究者才有可能感受或发现症状与疾病的关联作用,症状就是疾病原因部分。
9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8:03:39 | 只看该作者
而如果古代中国没这些中药的存在,古代中国人就基本不可能有能治病药物应用及中医技术的发明应用了,这是肯定的。
因为这些可以治愈症状天然药物并不是古代中国人根据人体生理病反应设计合成的,古代中国人也不可能有这种能力。
当然人类现代治病药物在古代中国也不可能被研究设计合成。
9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09:03:54 | 只看该作者
热实结胸证等不同于急性腹膜炎、治疗热实结胸证中药能治愈炎症、
9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4:18:46 | 只看该作者
中药有直接药理作用或是结合受体的症状是疾病产生的原因,中药有直接药理作用症状并不是疾病产生的结果。
症状是有各种生理信号通路生理反应过强产生的,然后才有了各种相关疾病。
这一发现揭示了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病理学有里程背的,画时代的价值。
中药能治愈疾病的秘密原理也尽在此中。
9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0 15:09:1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简单技术应用没有原理,中药应用没有药理,中医应用中医药简单技术都学的很差,中医药治愈率总体非常有限。
中医药是不可能有什么真正发展。
中医药离成为真正的科学技术治愈疾病技术十分远
92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0 21:53:17 | 只看该作者
就现在的水平来说,通过平脉,我能够平出部分脂肪肝、肾结石、宫颈占位、肝癌、重症肝病、直肠癌、、甲状腺占位等等,以后或许会了解的更多些,?
92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0 21:5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10 21:58 编辑

中医脉像症状合参只能确定疾病中症状是虚或热等并不确定是何种疾病。
如果说脉像可诊断疾病不是真中医。
9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0 23:2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12 12:29 编辑

转帖:请教师兄一个问题,今年夏天正热的时候,有次封闭空间内站桩时突然感觉身体非常清凉,感觉不到周围的热,尤其是后背,这是一个什么状态,然后我身体有清凉的感觉后还有一段时间好像从体外,左腿外向身体内飘入清凉的气体的感觉(当时我在一个封闭的屋内,应该不是外界的风),这是什么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3 07:13 , Processed in 0.11038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