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7 18:2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生姜始载于《名医别录》,本为寻常之物,然仲景却有非常之用。在古代经典医学著作《伤寒论》中,载方用生姜者达37首之多,其应用规律值得研究。
1.解表祛邪  调和营卫
对于外感邪气、营卫不和者,仲景必用生姜配合大枣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等。清代周岩曰:“生姜味辛色黄,由阳明入卫。大枣味干色赤,由太阴入营。其能入营,由于甘中有辛,惟甘守之用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辛通之用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物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之主剂。”说明了生姜在外感杂病中的重要作用。
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客于肌表、营卫不和的太阳表虚中风证,方中生姜性味辛散,能散在表、在上之邪,既助桂枝袪邪解表,以治卫强,又与大枣相合,助营阴生化,以治营弱,姜枣合用还能扶脾和胃,脾胃乃营卫生化之本,胃气充则卫气足,卫气流动以固护周身,有利祛邪外出,且大枣与甘草有甘缓气壅之偏,得生姜之辛通走散而缓之,有散邪而不伤正之优点,合《内经》“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之旨。清代陈修园《本草经读》也云:“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脾胃,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兼调营卫也。”伤寒名家柯琴赞桂枝汤乃“仲景群方之冠,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可以看出姜、枣、草配伍意义甚大。
2.和中止呕  化饮降逆
生姜入脾、胃经,能和中止呕,从唐代起被誉为“呕家圣药”,可随证加减用于寒、热、虚、实各证所引起的呕吐。其性微温,对寒邪犯胃、中焦虚寒、痰饮中阻、内有水气者用之最宜,如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真武汤等,有的将生姜作为主药,不可替用或弃之。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本证病机为中气虚弱,外邪乘机入侵,导致气机结滞,脾胃失常,故选择生姜为主药,为取其健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之意,中焦为决渎之官,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用生姜温中则中焦阳气得复,配以甘草、人参、大枣调和脾胃,脾胃健运又除痰饮之源,使气机升降有序,药学著作《汤液本草》云:“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药能行阳而散气。”真武汤证见“此为有水气”,水湿之邪有凝聚之性,故治疗湿邪为患之病,除制水、利水外,若配伍辛散之品,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故在此仲景以附子佐生姜取辛散水气化饮之意。
3.健脾和胃  和中防变
《药性解》按:“生姜辛入肺,肺气通畅,主宰能灵,故能通神明,神明通则一身之气皆为我使,而亦胜矣。一身之气胜,则中焦之元气定,而脾胃出纳之令行,邪气不能容矣。”仲景云:“人受气于水谷以养神,水谷尽则神去,故云安故则昌,绝谷则亡。”中医治病很重视健脾养胃,保护胃气,许多疾病的防治,均有赖于脾胃的健运,脾胃的盛衰对疾病之转归与预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并且药物功效的发挥离不开胃气的推动。
少阳为三阳之枢,邪犯少阳,则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往来无常,其邪增可内传阳明而入里,若正复可祛邪外达太阳而出表,治疗伤寒之邪传人少阳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方中生姜借其辛散之功,助柴胡散表邪,同时又助半夏和胃止呕,合大枣调和营卫,振兴中阳,益气健脾,输布津液,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将病邪控制在少阳,进而疏邪外解,《名医方论》谓:“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气,使邪无内向也。”
显然用姜、枣、参、草不仅仅为和解少阳而设。柯琴《伤寒方论》说得更加明确:“仲景于太阳经中,用石膏以清胃火,是预保阳明之先着,加姜枣以培中气,又虑其转属太阴矣。”可见大青龙方中佐药石膏、生姜、大枣,有着防传阳明,固护太阴的重要作用。也看出仲景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
《伤寒论》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仲景在生姜的用法上也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仲景制方,药不在于多与杂,而求其精专,其论证言变多于言常,论治则灵活多样,其学术思想可从方剂的构思中得到反映,从生姜的配伍中即可窥见一斑。

2
发表于 2008-8-17 22:01:1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学习
3
发表于 2008-8-18 17:59: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好文章!仲景运用生姜有主张!
4
发表于 2008-8-18 18:40:2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好资料,学习了
5
发表于 2008-8-22 20:46: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谢谢!收了!
6
发表于 2008-8-24 04:54:4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生姜功效确不可小视,内经理论由为重要,曾尊内经旨意辛甘补气,辛补肺,甘补脾,辛胜酸之意治疗一位脉管炎患者痛疼难忍彻夜抱足不能眠,痛以酸痛为主而且痛时连目,用活血,祛风行气止痛散寒通络诸法伤口红活长新肉芽唯独痛疼不减,思其酸痛病根由肝不疏泄经络壅滞而来,加之肺虚宣降无能,脾虚不能助肺宣降,更不能助肝以疏泄,将原方不改,用生姜一两红糖一两煎汤为引一服痛减六付后痛疼均无从此吃饭睡眠均好调理两月治愈五年未犯.西医因其痛疼难忍用杜冷丁无效劝其截肢治疗患者三十八岁,因虑从此残废而未同意截肢转寻本人中医治疗,至此本人对内理论推崇倍至坚信不移o
7
发表于 2008-8-28 18:29: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金匮要略》生姜应用规律管窥
  乔模;马丽红
    <正> 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二百余首方剂中,应用生姜的方剂共计四十一首,约占方剂总数的四分之一。仲景对于生姜的使用独具匠心,自辟蹊径,开辟了运用生姜组方治疗疾病的先河。本文拟就《金匮》中生姜的运用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效宏用广功兼内外对于生姜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仅言“去臭气,通神明”,而张仲景在《金匮》中通过生姜与它药配伍使用,寓奇巧于寻常,开无穷之悟境,深刻揭示了生姜的功效,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成为后世运用生姜治

8
发表于 2008-8-28 18:31:1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夏季吃生姜能治四种病
[编辑本段]
炎炎夏日,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常会表现为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腹痛、吐泻:
肚脐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加上夏季人的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抵抗细菌的能力减弱,在有空调的场所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适当吃些生姜或者喝些姜汤,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学家研究发现,生姜能起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
伤风感冒:
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中,由于室内室外温差太大,很容易外感风寒。如果能及时吃上几片生姜或者喝上一碗红糖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表,或者用姜汤(加点盐、醋)泡足亦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腰肩疼痛:
盛夏酷暑,在空调房里呆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袭,特别是老人容易引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烧制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生姜----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编辑本段]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姜的营养成分和葱蒜相似,同样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并含有植物抗菌素,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风寒感冒的食疗良药。外出旅游,出发前口嚼生姜服下、或贴一片在肚脐上,也可以放在鼻旁嗅闻,有防晕车晕船之效。故民间有“出门带块姜,时时保健康”的说法。  
  曾有一位手术中发现全身淋巴系统已有癌细胞转移、接受化疗的患者,由于发生条件反射性呕吐,每个化疗周期、体重都要减轻2~3千克,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经过采用临床营养支持、调理患者饮食,每天上午接受化疗前不强制病人进食,而让他口含一片薄姜,利用鲜姜止呕和温中散寒的作用。下午四时,趁化疗药物的毒性高潮期已过,分多次、少量进餐,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热能和营养补充。在历时一年的治疗中,患者体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十公斤。免疫功能的增强,使得患者的生命又延续了五年之久。在这里生姜的作用功不可没。  
应当注意的是腐烂的生姜中含有毒物质黄樟素、其对肝脏有剧毒,所以一旦发现生姜腐烂就一定不能食用。
9
发表于 2008-8-31 16:54:2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请教秋冬季节平时还宜吃姜么?
10
发表于 2008-8-31 17:39: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秋冬季节平时吃姜应该根据体质决定,该吃就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3 06:05 , Processed in 0.0544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