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1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入门之望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15 14:4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望诊,是医生凭借视觉对患者全身、局部表现特别是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望诊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自然光线为佳。望诊需结合病情,有步骤、有重点地仔细观察,一般先诊察全身情况,再局部望诊,进而望排泄物和望舌。此外,望诊还需注意合参其它诊法。
一、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主要包括望病人的精神、气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来对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总体的认识。
1.望神
神,广义指机体物质和功能状况的外露征象,生命活动的综合反映,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轻重,预后善恶,中医有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望神包括望气色和眼神。
得神 面色红润,目有精彩,顾盼灵活,神情安和,语言清亮,思维有序,反应灵敏,体态自然,气息平稳,大小便调匀。提示正气充足,脏腑功能未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少神 面色少华,精神不振,动作迟缓,饮食不佳,多为正气轻度损伤,或体质虚弱。
失神 面色晦暗或鲜艳暴露,目光无神,反应迟钝,精神萎靡,表情淡漠,或昏迷,在眼神、神色、神情、神态等方面明显异常,提示五脏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假神 病情危重,突然出现“好转”,原来精神萎靡,突然振奋,言语不休;或神智不清,突然清醒;毫无食欲,突然大增;原来面色晦暗,苍白无华,突然“面赤如妆”,这些局部症状与病情恶化不相符合,是脏腑精气衰竭,阴阳离决的先兆。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2.望色
望色是指通过观察面色和身体其他部位皮肤色泽的变化来了解病情的方法。根据五行学说和脏象理论,五色变化反映相应脏腑的功能和亏盈。《素问·脉要精微论》有云:“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此外,病邪的性质和病变的部位也能通过面部以及其他肌肤的色泽而有所反映。望色以面部气色为主,兼顾肤色、目睛、爪甲等部位,还应当包括对痰、二便、经带等各种排出物颜色的观察。
常色 指正常人的面色与肤色,因种族或体质禀赋不同有异。常色又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环境、情绪及运动等影响而导致的气色的暂时性改变。黄种人健康的面色应当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病色 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色泽。根据色泽的变化,又可以区分为善色和恶色。善色系五色虽出现异常变化,但尚且明润含蓄;而恶色指五色晦暗枯槁,或病重反见鲜明暴露之色。前者提示病情较轻,大多预后良好;后者提示五脏精气衰败,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同时,由善转恶,提示病情趋危;反之,病情向愈。
五色的变化有青、赤、黄、白、黑,主要反映主病、病位、病邪的性质等。
青色 主寒、痛、气滞、血瘀和惊风等。青色主要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如寒甚可致经脉拘急,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肤色青紫;阳气不足,不能温运血脉,运行迟缓或气机壅滞,出项青色;小儿面色青,多属肝风内动。
赤色 主热。赤色为血液充盈皮肤脉络所致,血得热行,充盈脉络,因此热证多见赤色。但有虚实之分,实证常有满面通红;虚证面赤多在久病后出现,多是阴虚内热,虚火上炎,如午后两颧潮红。
黄色 主脾虚、湿。脾胃气虚,生化不足,肌肤失养,面色萎黄;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失于宣化,面色黄胖;湿热蕴结,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面目俱黄。黄疸色鲜明为湿热,亦称阳黄;黄而晦暗属于寒湿,亦称阴黄;发病急骤,身目深黄,伴高热神昏等,称为急黄或瘟黄,为感受时行疫疠所致。此外,痰、脓液、带下等排出物色黄,多属热象。
白色 主虚、寒。白色为气血不荣之候。气血虚衰,不能上荣于面;或失血耗气,血脉不充;或外寒侵袭,皆可使肤色发白。面色白而虚浮称为恍白;面色淡而无华,口唇、爪甲无血色为血虚之象;排出物清澈、淡白,多属寒象。
黑色 主肾虚、水饮、瘀血和寒证。黑色为阴寒水盛之色,也为足少阴肾经本色。阳虚水泛,或阴寒内盛,或肾精亏耗,或瘀血内停,都可见黑色。
3.望形态
指通过观察病人的身形、动作、姿态和体质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形体壮实,活动正常是正气充盛的表现;而形体消瘦,倦怠喜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人体或器官形态异常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疾病、创伤所致;皮肤肿胀多为水液运化失司,或热毒蕴结,或气滞血瘀所致;头或肢体的异常颤动多是肝风内动,或气血不足,无力自持;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属于痉证,为血虚动风、或热极生风、或肝阳化风;关节疼痛肿胀、强直变形多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或热伤筋脉所致;单侧肢体偏瘫,伴口眼蜗斜多由风痰、瘀血阻于经络所致。
二、望排出物
排出物是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总称。一些是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产生的,如二便、月经等,在病理情况下会出现异常改变。而一些是在疾病过程中的产物如痰液、脓液、呕吐物等。了解这些产物的变化,可以分析脏腑功能盛衰和疾病的性质。一般来讲,排出物色淡、白,质清稀,多属寒证;色深、黄、质稠、浊,多属实证、热证。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 望痰、涎、涕、唾 在外感病中,痰清有泡沫为风痰;色白清稀为寒痰;痰色白而易咯出者,多为湿痰;痰黄稠粘为热痰;痰少不易咯出或夹血丝为燥火;咳唾腥臭脓痰或脓血的是肺痈;劳 久咳,咯吐血痰多为虚火损伤肺络。
2. 望呕吐物 胃热则呕吐物稠浊酸臭;胃寒则吐物清稀无臭;食滞则呕吐酸腐;胃络伤见呕血;呕吐黄绿苦水,多为肝胆湿热。
3. 望大便 大便溏薄见于虚寒证;大便燥结见于实热证;便如羊粪为肠燥津枯;便黄糜烂恶臭为肠胃湿热;大便赤白相间为下痢;先便后血,血色暗紫,称为远血,多为胃脘出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称为近血,病位在大肠与肛门,多为肠道脉络损伤。
4. 望小便 小便清澈而长为寒;赤涩短少为热;偶有砂石为石淋;浑浊如米泔为膏淋;小便见血色,热涩刺痛为血淋。,
三、望小儿指纹
望小儿食指络脉适用于3岁以内的儿童。由于小儿寸口脉短小,又常有哭闹,以致影响切脉的准确性,而食指脉络暴露,易于诊察,可弥补小儿脉诊的不足。
小儿指纹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正常指纹为红黄隐隐于食指风关之内。其临床意义可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即指纹浮显者多表证;指纹深沉者多里证;红紫多为热证;青色主惊风或疼痛;淡白多为虚证;色浓滞者多实证;若指纹突破风关,显至气关,甚至命关,表明病情加重,若直达指端称为“透关射甲”,为临床危象。指纹对小儿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仍需结合其他诊法作出正确的诊断。
望舌
  望舌是通过察看舌质和舌态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测知病情变化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法,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
  1)望舌质:从舌质外观,测知脏腑病变。一般以舌尖诊心肺的病变,中诊脾胃的病变,舌的两边诊肝胆病变,舌根诊肾的病变。
  舌色:主要分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四种。
  淡红舌:舌质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其形成是由于心血充足,阳气旺盛为健康人之舌色。
  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质浅,红色较少而白色偏多。一般为气血亏损。
  红绛舌:舌色较淡红舌质红。鲜红色者称为红舌;深红色者称为绛舌。多为热证。舌尖红者为心火太盛;舌边红者为肝胆火盛;舌中红者,为胃火太盛。
  青紫舌: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舌的局部见青紫色斑块、瘀点为青紫舌。一是热毒太盛,二是阴寒内盛,气血不畅。多为热证、寒证、瘀血证。舌绛紫而深,干枯少津液,多为热毒太盛。舌淡紫而润,多为阴寒内盛。舌色暗紫,舌青紫为血瘀较重;局部舌紫斑、瘀点为血瘀较轻。
  2)望舌形:舌形多指舌的形状。正常舌体大小适中。异常舌分为老舌、嫩舌、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芒刺舌、齿痕舌。
  老舌:舌质纹理粗糙、为苍老舌,热盛主实证。
  娇嫩舌:纹理细致,多为气血运行不畅,内有水湿,多为虚证。
  胖大舌:舌体较正常舌大,舌肌松弛,称胖大舌。胖大舌是由于脾肾阳虚所致,主水肿、痰饮。
  肿胀舌:舌体肿大,舌肌呈现胀大状,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肿胀舌。多因心脾热盛,或酒毒上攻中毒。多为实证。鲜红肿胀,为心脾热盛,舌青紫而肿胀,为酒毒攻心。
  瘦薄舌:舌体较正常舌小而瘦薄者,称瘦薄舌。多见阴血耗伤、脾虚精亏、舌肌萎缩、舌体瘦薄,主阴虚血亏虚证。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的裂痕、可呈现人、一、川字等不同形状。由精血亏虚所致,主血虚证(先天裂纹舌者除外)。
  芒刺舌:舌体上有红色颗粒突起像刺,摸时感觉刺手,主邪热太盛,舌边芒刺为肝胆热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热盛。
  齿痕舌:舌体边缘有压迫痕迹,为齿痕舌。舌体肿大,出现齿痕。主脾阳虚衰,水湿内停。
  3)望舌态:正常舌,舌体活动灵敏,伸缩自如。病理舌态有强硬、震颤、歪斜等重病的变化。
  强硬舌:舌质红而强硬,多见于中风先兆,多因外感邪热,内伤痰湿内阻心窍,肝风夹痰上扰神志。
  震颤舌:舌体不停颤动。多为肝病,舌质淡白而颤动者为血虚,舌红绛而颤动者为热极生风。
  歪斜舌:舌体不正,伸舌时偏斜于一侧。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短缩舌: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甚则不能抵齿。(天生舌短者除外)舌红绛而短缩者,属热病,多为昏迷病人。
  吐弄舌:舌体反复地伸出口外,其中伸出时间较长,慢慢收回的为吐舌,稍微伸出立即收回,上下左右舐弄者为弄舌。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4)望舌苔:主要观察舌苔的薄厚、润燥、腐腻、剥落苔等的变化。
  薄厚苔:透过舌苔能见舌体为薄苔。透过舌苔不见舌体为厚苔。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润燥苔:舌苔湿润适度为正常苔,苔干、粗糙为燥苔。苔的润燥程度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情况。若舌红绛而苔润为热盛,舌红而苔燥为湿阻遏制阳气。
  腐腻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厚,刮之如豆腐渣样为腐苔。苔质细密颗粒细腻。观察苔的腐腻可知阳气与内湿的程度。腐苔多为食积胃肠或痰浊。腻苔因阳气被遏阻,多见于湿浊、或痰饮证。
  剥落苔:舌面本有苔但部分剥落,胃气或胃阴受损。若舌苔骤然退去,光洁如镜者为光剥苔,是胃阴胃气俱损的危重现象。
  5)苔色: 苔的颜色分为白苔、黄苔、灰黑苔等的变化。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苔薄白而干,舌尖红者为燥热肺火盛。厚白苔主痰湿。
  黄苔:多为热证,从黄的程度辨别热的的轻重。
  灰黑苔:苔色为浅黑色是灰苔,深者为黑苔。灰黑苔多为里热重证,越黑病情越重。如苔灰黑而润为阳虚寒、痰湿内阻,苔色灰黑而干为里热证。
望人体动静姿态
  正常人体眼球、头颈、腰髋、四肢、手足活动灵活自如,动静有常。机体患病时出现运动障碍,动静失常。临床常见以下几种体征。
  2.1 嗜卧(但欲卧):多是正气虚衰之征。如太阳病,表邪已解,正气未复时出现的“嗜卧”(37条);少阴病阴寒内盛,阳气虚衰,出现“但欲寐(闭目入睡)(281条)即是。阳明中风之“嗜卧”及狐?病之“但欲卧”,皆为里热炽盛,邪热郁闭,耗气伤津,正气虚衰所致。此外,热盛神昏可出现“但欲眠睡”(268条)。
  2.2 不得卧:其病机为实邪壅滞胸腹或脏腑阴阳失调。如邪热壅滞胸腹(81条)、湿热内扰(百合狐?阴阳毒病篇》),出现“卧起不安”;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外邪,外邪引动内饮,出现“咳逆倚息不得卧”(《痰饮咳嗽病篇》);水气病水气凌心,出现“不得卧”;咳嗽上气、肺痈病,痰浊壅滞于肺,肺失宣降,出现“但坐不得眠”、“喘不得卧”(《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等皆为实邪壅滞胸腹所致。脏腑阴阳失调引起的不得卧,如寒邪外束,阳气郁闭于里不得外越,出现“短气但坐”(48条);百合病心肺阴虚,虚热上扰,出现“欲卧不能卧”(《百合狐?阴阳毒病篇》);肾阴不足,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出现“心中烦,不得卧”(30条);厥阴病阴寒内盛,阳脱于外,出现“躁不得卧”(344条)等。病中能否安卧可判断疾病预后。如吐血与咳嗽喘逆并见的病人,日久可致阴虚,进而出现阴不敛阳,虚阳外越。若病人“不得卧”,说明阴阳将离绝。故《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指出:“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
  2.3 僻、不遂:僻,即口眼歪斜,为面部患侧肌肉松弛,健侧肌肉紧张拘急,牵拉患侧肌肉所致。不遂,即半身或但臂不能随意运动。如中风病气血虚损,外感风邪,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出现“僻”、“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中风历节病篇》)。
  2.4 目不:,《说文解字》:“目摇也”,即指眼球左右上下转动灵活自如。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出现“目直视不能”(88条)。痉病见直视为风邪强盛,五脏精气将绝之危候。故《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指出:“目正圆(两目直视,眼珠不能转动)者痉,不治”。
  2.5 :《说文解字》:“目动也”,即眼皮跳动。在仲景笔下,也指全身或局部皮肤肌肉不自主的掣动。38条“筋惕肉”、84条“身动”及黄汗病“身”,为阳虚不能温煦筋脉肌肤所致;158条“皮”,为阴阳气血皆虚,筋脉肌肉失养所致;肝中风出现的“头目”,脾中风出现的“皮目”(《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皆为风邪侵袭,筋脉肌肤拘急所致;《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篇》之“身体”,为风痰阻滞肌腠所致。
  2.6 振、摇、栗:振、摇,即身体振颤、摇晃,站立不稳;栗,即发抖、哆嗦,亦称战栗。痉病因风邪客于机体,风上行主动,出现“独头动摇”。《痉湿病篇》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正气抗邪外出,出现“蒸蒸而振”(104条)。阴阳俱虚,筋脉失于温煦濡养,出现“寒栗而振(89条)。肾阳虚衰,出现“身振振欲擗地”(84条)。痰饮壅塞,胸部气闭或肾气虚衰,摄纳无权,均可出现“息摇肩”。若呼吸困难的同时出现身体动摇不定,为气虚之极,预后多不良。故《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指出:“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2.7 颈项强急、背反张(严重者卧不着席) 颈项强急,即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背反张,其状为头后仰,两臂后翻,亦称角弓反张。是痉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风寒之邪侵犯太阳,气血积聚,经脉不舒或热灼津液,筋脉失养所致。
  2.8 叉手自冒心:即两手交叉,按其胸部,为心阳虚衰不能自主所致。伤寒太阳表证发汗过多,心阳随汗液外泄,心阳不足,觉空虚无主,虚则喜按,故患者两手交叉按其胸部,以求稍安(64条)。
  2.9 循衣摸床:即两手不停地循衣边或床沿摸索不停,为病情危重失神之征兆。伤寒阳明病热极津枯,出现此症(217条)。
  2.10 脚挛急:即足趾内?,不能伸直,踝关节活动受限。为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如219条为阴液不足;痉病热盛耗伤阴液,均可出现“脚挛急”。
  望形体动静姿态变化,对分析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整理仲景望形体姿态变化,对提高临床诊断技术、辨证论治水平将大有裨益。
2
发表于 2004-6-21 18:40: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入门之望诊!

望“二阴”呢?
什么叫舌,什么叫胎?
著名的超级长贴“【连载】儒释道学医”要不要连在过来呢?
3
发表于 2004-7-4 22:10:1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入门之望诊!

儒释道
你怎么到处吓搅和啊
不要因为自己的不顺经历就到处抱怨
到处乱开炮
这里是学习的地方
4
发表于 2004-7-7 00:05:4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入门之望诊!

正在学习中
5
发表于 2004-7-8 10:09:1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入门之望诊!

在望症上,我有一个体会,望病人的牙床,嘴舜,指甲的变化,你可以立即知道病人的身体状况是在上升之中,还是在下降.一路下降的病人牙床一定也是一路收缩,结果是牙齿变得越来越长,牙龈的颜色很深,气血上升的人,牙龈就往上或往下长(指下或上牙龈),新牙龈的颜色比较浅,根据新旧牙龈的情况,你可以大致判断病人原来下坡的状态和现在上升的程度.人的嘴唇太红不对,太白不对,太厚不对,太薄也不对,要厚薄适中,颜色也要适中,而且要看得到上下嘴唇有色差,这样的人才是气血上升的人,这对于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6
发表于 2004-8-24 14:22: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入门之望诊!

五色
1白色:A 淡白无华——主血虚、失血证
             机理——血液亏虚,不能上荣
       B 恍白虚浮——主阳虚水泛证
             机理——阳虚┏运血无力则白
                        ┗水停泛溢则浮
       C 面色苍白——主阳气暴脱,阴寒内盛证
             机理——寒邪凝滞,血行不畅
2黄色:A 主脾虚 ①淡白无华——称萎黄——主脾胃气虚证
                      机理——脾胃虚衰,精微生成不足,机体失养
                ②黄而虚浮——称黄胖——主脾虚湿蕴证
                      机理——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泛溢肌肤
       B 主湿证——面目一身俱黄,为黄疸
                ①黄而鲜明如桔色——称阳黄——主湿热内蕴病证
                            机理——湿热交蒸,胆汁外溢
                ②黄而晦暗如烟熏——称阴黄——主寒湿郁阻病证
3赤色:A 主热证 ①满面通红——主实热证
                      机理——热盛血壅,脉络充盈
                ②午后潮红——主虚热证(阴虚)
                      机理——阴虚阳亢,虚火上炎
       B 主戴阳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泛红如妆,游移不定
             机理——阴称格阳,虚阳浮越
4青色:A 面色淡青——主寒证
             机理——寒性收引,血气凝滞
       B 面色青黑——主痛证
             机理——寒淤致痛,痛则不通
       C 面色与口唇青紫——主心阳气虚衰证
                   机理——阳气虚衰,血行淤阻
       D 面色青黄(青黄相间,苍黄)——主肝郁脾虚,胁下症积病证
                               机理——肝郁血行不畅,脾虚精微不足
       E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主惊风病症
                             机理——邪热亢盛,脉络瘀阻
5黑色 A 主肾虚 ①黑而暗淡——主肾阳虚证
                     机理——阳虚水寒,血失温煦
               ②黑而干焦——主肾阴虚证
                     机理——阴虚火旺,虚火灼阴
      B 面色黎黑,肌肤甲错——主血瘀证
                      机理——血瘀阻络,肌肤不荣
      C 眼眶周围发黑者——主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机理——阳虚则寒,水湿停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8 22:33 , Processed in 0.0539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