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4|回复: 15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7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萧铁在 2009/05/17 01:24pm 第 1 次编辑]

上周在书店发现这本《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 - 从五行到五脏相关》, 这是我第一次在书店见到国家资助的中医研究成果专书, 如获至宝, 刚读完上篇, 现把上篇结论部分OCR下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先稍为介绍一下, 此书主编为邓铁涛和郑洪, 副主编为刘小斌、邱仕君及邓中光, 由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年9月首版. 全书分上下篇, 分别为“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和“五脏相关学说引论”. 上篇占全书的四分三, 分成五章(下面括号内的各章提要是根据书中内容以我的理解写成, 如有错误, 与原作者无关):
第一章 体系建构: 起源和秦汉时期的应用
    (从《洪范》五材的分类配属进化到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的五行间的生克关系, 系统初成. 最初五行与各种物事的配对有过多种不同的方案. 在《内经》以前, 木火土金水与脏腑的配对有文献根据的至少有4种, 之后直到宋时仍有人提出不同方案, 但肝心脾肺肾的配对最后固定下来, 主要是中医的实践, 这或可从郑玄注《月令》里谈到这种配对时说"若反其术, 不死为剧"可见端睨. 另一方面, 《内经》虽然广泛应用五行生克作为一种思维中介来"说理", 但其应用并没有统一的规律; 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应用五行学说的地方也不多. 故五行学说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分类架构以汇总实践经验, 后世比附五行的解释难以自圆其说. )
第二章 演绎探验: 三国至宋、金、元的发展
    (此章从哲学、道教丹道及医家三个方面讨论五行学说在此一时期的发展. 哲学方面, 主要受术数(包括算命)及宋明理学的影响. 在医家方面, 通过对晋唐时期的《脉经》、《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和《外台秘要》, 以及宋金元时的《小儿药证直诀》、《素问玄机玄病式》、《脾胃论》和《相火论》等名著的讨论比较, 较详细地考察了五行学说的应用/发展情形, 主要聚焦在以脏腑作为疾病归类、分证体系以至病机探索的纲领.)
第三章 反思辨理: 明清嬗变与近代论争
    (明清时期医家对致病机理更为重视, 有两个重要趋势: 一是更多地直接以脏腑间的关系来解说, 二是出现大量五行间关系的新学说. 前者包括命门、肝肾同源和心肾不交等新说. 后者包括"五行互藏", "五行颠倒"(倒生倒克), 以及对生克本义和本身之序的讨论. 颠倒说逻辑上已是生克说的全面否定, 五行学说发展到这一步, 至少已说明这一学说无论如何大修小补, 已经很难用来解释、更遑论指导临床实践了. 此章最后一节扼要简述了鸦片战争后至解放前, 学术界批判五行学说的主要论点, 以及医学界对五行存废之争的正反双方的主要观点/意见.)
第四章 存改之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学科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 哲学界一般认为中医里的五行学说是[自发]唯物的、有合理成分, 提供了一个从整体上去把握人体健康的架构; 但又有严重机械化的倾向、不够科学和不够完善的地方. 此章也扼要简述了至改革开放前, 医学界对五行存废之争及政府政策的几次反复. 八十年代以后, 一方面是存废之争继续, 另一方面是对五行多学科研究的开展. 后者包括潘卫星和张维耀分别从方法学和证伪、概念逻辑层次的研究; 祝世讷、杨学鹏、杨俭华、何裕民等人从系统论/模拟技术方面的研究; 以及潘卫星、胡化凯、戴永生、蔡永生等进行数理论证, 和郭茂荚、高也陶、张启明等的数学模型工作. 但中医的五行, 毕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系统, 故这类系统/数理模型的研究对中医临床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 问题与解析
    (此章把上述各章的内容总结归纳为五行学说及其所反映的思维方式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展开讨论. 下面是此章的最后一节的全文: 五行学说的变革方向.)
          ======================================================
第三节  五行学说的变革方向
    近代,在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文化变革中,整个传统社会的知识背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西方自然科学传人中国,其中所贯彻的逻辑思维遂以科技文化为载体,一点点地改变着民族的思维方式。西方思维要求科学理论体系应当能够以逻辑系统来表达,而逻辑过程中的证据应当以实验或数理为基础,这样才是科学。中医在这样的知识观中遇到了问题。当然,现在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科学有不同模式,尽管表述不同,其实中医同样是经过实践验证而来的,同样是可以重复的,也是真正的科学。但是,如果理论内部的分歧和逻辑上的松散不加以变革,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医的科学性,也难以适应现代理性的要求。
    在中医理论系统中,五行子系统的变革应为首先要务。
一、从科学进化论看五行的变革
    在历史上,依据和运用五行学说,对临床也是有帮助的。就像干祖望教授指出的,中医并非时时应用五行,但有时候五行学说确实为医家提供了思维指导方向。邓铁涛教授曾有类似的例子。例如他曾治一位患者,患中心性视网膜炎(久治末愈),诊其面色少华,舌有裂纹,苔有斑驳,脉细尺弱,诊为肝肾阴虚,处方用杞菊地黄汤加龟板、鳖甲。服药数月至春而愈。邓老根据肝开窍于目,木旺于春的理论,嘱患者交秋应继续处方服药。患者不信,秋末冬初眼病复发,辨证仍属肝肾阴虚,照前方服数月愈。翌年夏末患者即来复诊,虽眼病未见复发,仍予前方改为丸剂,服药至冬末春初。第三年秋又续服丸药,第四年后未再服药,至今六年未见复发。邓铁涛述:“我是根据肝开窍于目、木旺于春、金旺于秋、金克木、燥气伤阴等生克之理来推断的。”
    又像《金匮要略》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为医家所遵用。这些说明五行学说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作用。当然,其成功的背后,应该是另有医学道理。正如陆渊雷论“肝病传脾”所说:“肝病是何种病?脾病是何种病?肝病又何以必传脾?若谓肝木、脾土,木能克土,则颟顸塞责,不足厌学者之望也……肝传脾者,乃谓忧愁郁怒,足以阻滞消化耳。”
    五行学说虽然有一些成功概括临床事实的例子,但并不能证明应原封不动保存五行学说。在这个问题上,科学哲学的科学进化理论对我们的认识很有帮助。
    波普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观认为,对于科学理论而言,证伪是必备的,而证实则是不可能的,证伪和证实具有“不对称性”。当然,波普的证伪主义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严格按照他的理论作为“科学划界标准”,以人类对世界目前的认识程度,几乎没有什么理论能够被称为“科学”。波普本人就是这样,他除了少数像数学、物理学那样可以完全用数学形式运算而得到严格的证伪的学科外,把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各种社会科学等通通都认为不是“科学”,所以拉卡托斯称他为“独断的证伪主义”。不过证伪作为一种方法论仍然是非常可贵的,至少,它确立了证实是不可能的观点,并且使我们对反例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反例有足够的数量,或有足够的重要性时,证伪就成立了。
    五行生克学说指导解决过一些临床现象,但并不能证明它完全合理;相反,存在不适用五行生克来解释,甚至与五行生克规律相反的治疗案例,这些反例的作用更重要。它表明,在五行学说所要指导的领域内,还有许多现象是超出五行学说的解释。分析反例时,我们又可以进一步运用拉卡托斯的“理论核心与保护带”的观点。例如,五行学说为了解决反例,覆盖更多的脏腑关系情况,提出一系列的补充性理论作为“保护带”以增强五行学说的解释能力,如“乘侮学说”、“亢害制化”还有后来的五行互藏、五行颠倒等新理论。但即使有这些辅助理论,也仍不能赅尽五脏关系,许多问题仍难以解释的。如水火既济,就不得不借用易经理论。从发展到今天的中医学状况来看,中医脏腑学说中有关五脏关系的内容,远比五行学说及其保护带所能解释的更丰富。另外,后期像“五行颠倒”这样完全与五行基本理论相悖的学说,已不能再认为它是“保护带”了。所以,从科学理论进化的观点来看,五行学说到了需要证伪的时候。
    所谓证伪,意味着进化和取代,要有“竞争性理论”,而这个新理论当然应该是更全面的理论。用科学哲学的话来说,它应该既能说明原来理论所能解释的得到实践证明的经验事实,又能对原理论不能解释的反例给予说明。所以,证伪绝非一概否定五行学说那么简单。正如德国哲学家福尔迈所说:“新理论之所以得到承认,正是因为它具有的说明价值,要高于从前的理论。于是,科学的发展,趋向于应用范围的拓宽,趋向于更广泛的理论,普遍的规律,统一的描述……较新的理论能够(或应当能够)模拟旧的理论——就其被证明为适用的而言。于是,旧理论的概念和规律,也应当有可能在新理论中得到界定,以及从新理论中得出来,只要它们在说明经验事件方面被证明是有意义的。”
    因此,新的理论应该能提出更符合实际情况,既能包含五行学说所涵盖的临床理论,又比五行学说指导范围更广的临床指导理论;同时这样的理论又必须符合中医理论特点,保持甚至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这才是中医理论的质变。以往学者倡言改造中医者不少,但鲜有认真探析中医学术的发展史和发生学,按照中医的特色来建构新的中医理论的,相反却有人拿现代医学理论作为替代品,认为这样正好实现中医科学化与现代化。这是违背中医特色的。应该从中医学术特点中,探寻对阴阳五行既有继承性,又更全面和更切合临床的新理论。五脏相关学说是往这个方向进行的一种尝试。
二、五行学说的解构与重构
    现代西方科学认为,模型和模型方法是科学认识的重要手段和逻辑工具。一般地说,模型是基于想象和抽象而对现实世界或未来世界某种实体系统的一种简化了的映像。所以模型的本质常常表现为这样一种二重性:一方面它舍去了某些东西,对实体系统的结构、功能、联系等加以简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像”实在原型;另一方面又从本质上极力与现实的实体系统的结构、功能、联系保持一致。
    如果我们以现实世界或现实存在为“原型”,那么任何关于这一存在的理论都不过是一种“模型”。一种好的具有认识价值的模型,应该能较好地实现上述两点;反之,有的模型可能过分简化或歪曲了原型,或者过分强调与原型的一致,以致模型过分复杂而不能发挥模型的认识作用。
    以模型的观点来看中医的五行学说,结合上面提到的各种诘难,不难看出,“五行”这种模型,是对世界的极大简化,即使对人体这样的局限性结构也并不能最好地反映其内部活动。但是作为理论模型,它有一定的指向性,有助于引导人们往其指向的方向探索,从而有可能揭示部分规律。科学哲学家福尔迈指出:“按照进化认识论,我们有一种天赋的倾向:假定我们的环境有规律性,并肯定环境有相似性。这种倾向,在我们身上保留下来了,因为它在自然选择中经受住了考验。”对五行的选择,或许为先人们天赋倾向的体现。即使我们并不认为其中包含着必然性,但依附这一框架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理论有着实践的基础,不可忽视。
    在五行模型中经常运用的基本原则,包括类比和隐喻。尽管应该指出,过分依赖类比或隐喻来建立的模型在逻辑上是不可靠的,但并不能就此完全否认这种方式。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科学发现过程是多样的,类比往往是其中重要的启发原则。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已经回过头来重新认识类比与隐喻在科学理论中的作用。
    美国的科学哲学家迈克尔·布雷德指出:“迄今为止我们所思考的隐喻、类比和模型在所有这些案例中的作用,一般都被……看作是仅仅具有启发性的。即是说,人们承认,隐喻和类比可能在确切地表达某个理论的过程中是有用的,而一旦这种表达完成,隐喻和类比就是不必要的了……尽管如此,仍存在着一个领域,其中隐喻扮演着一种必不可少的和无法消除的作用。这就是理论应用的领域,或者我所称的‘隐喻在科学中的认知或理论性功能’……至少某些隐喻或者隐喻在科学中的使用具有认知的意义。这些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我们不可能随意摆脱这些隐喻,同时又没有严重地误述科学运行的方式。”
    如果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当然是清楚明晰的表达要胜于隐喻性的表达。正如另一位科学哲学家佩雷申强调,字面的说明将优先于隐喻性的说明。佩雷申说明了字面说明的4个特征:“①它们比隐喻性说明更加稳定;②它们在指称上更加具体;③它们一般更能够被接受;④它们一般(通过相关的使用者)被理解为要把世界特征化为‘它事实上的样子’。”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将隐喻性的理论清晰地进行文字表达,等于解构了原有的模型,而在更具备逻辑性的基础上重构一个更符合或更多地表达原型特征的新“模型”。这也是一种“进化”。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要使它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所认识,必要的理论改造势在必行。中医固然有传统文化的特点,但既然是科学,就必然可以用人类共通的理性和逻辑来加以整理和规范。像五行学说,其形式上有机械、循环的一面,招致某些学者误将中医与占卜命相等伪科学等同,引来的非议很多。虽然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可是为了少部分的、脱离中医根本精神的理论,而令中医发展徒添阻力的话,实非明智。经过2000多年的演变,人们对世界、对人体的认识以及思维能力都已大大深化,相对而言,原有的五行模型是过于简化了。尤其是在中医学中,很多通过类比和隐喻建立起来的理论,已经完全可以用中医学自身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才能不再为理论所限,不必长期在困境中探求“守经”与“行权”的界限。正如李克绍教授所说:“在医学中的五行,也和五行自身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样,起着各种不同的作用;或者作为某些生理、病理的抽象概念;或者作为简单的说理工具;也有的流入形而上学,走上机械五行论。应根据其应用情况,有分析、有批判地分别对待。有的可以保留,或者暂时可以保留;有的应当加以改进;还有的干脆应该废除。”“五行的存废问题……当中医学发展到五行还能说明问题的时候,和只有用五行才能说明问题的时候,五行就自然地应运而生,想废也废不了。但是任何事物,其历史使命,都有其局限性。中医学在继续发展,当发展到五行已不能说明问题的时候,或者发展到另有更好的说理工具,远胜于五行的时候,以及五行自身已经僵化的时候,五行就必然地要退出。”
    如果说整个中医理论是一个大的理论“模型”的话,其中的阴阳模型、气血模型、脏腑模型、经络模型等都是在传统思维方式下形成的独特认识。尽管其中也有类比、隐喻等成分,但属于迈克尔·布雷德所说的“具有认知或理论性功能”的部分,不可分割,它们在作用于“原型”(治疗人体)的时候,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惟独“五行模型”显得落后和限制性强,对中医的传承已经显现了较大的阻碍力。因此,在第二编中我们将提出,要改造五行模型,将其解构之后,把其中的精华与其他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认识综合起来,以大量临床验证的经验事实为基础,重构一个符合人类理性精神的“五脏相关学说”新模型。
    但是,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并不认为所谓“理性”和“清晰表达”的要求,只有实验科学才能达到。现代化必须以保持中医理论特点和疗效独特性为前提。有的学者在分析阴阳五行的不足之后,以为认识事物只能采用“物质模型”,即像西医那样,基于对人体的解剖、实验和分析,达到完全的定性定量表达,才是理想的模型。也就是说,“黑箱”最终必须走向“白箱”。这种思路始终是建立在西方构成论的认识基础上的,其实是片面的。这是一个科学观的问题。现代“科学”眼中的中医“黑箱”,在中医眼中其实本是“白箱”,有序而明晰。现代“科学”眼中的中医“模糊”,在中医而言其实诊断和治疗各有清晰的准则。现代“科学”眼中的中医治病不可重复,其实中医辨“证”准确同样是百试不爽。
    因此,中医理论本身的现代化,并非盲目地引入实验数据来实现现代化。它首先要求用中医来说明中医,对每一个问题,应该系统整理和分析历代的资料,寻绎其中的逻辑脉络,清理其中不符合临床实际的理论,然后将已被临床肯定的内容,用合理的学说来统属。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就是朝这种变革迈出的关键一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5-17 16: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中医理论本身的现代化,并非盲目地引入实验数据来实现现代化。它首先要求用中医来说明中医,对每一个问题,应该系统整理和分析历代的资料,寻绎其中的逻辑脉络,清理其中不符合临床实际的理论,然后将已被临床肯定的内容,用合理的学说来统属。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就是朝这种变革迈出的关键一步.”——支持!
发表于 2009-5-17 16: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五行 是 哲学 层次 的 ,五脏 是 五行 与 具体 科学(医学) 结合 的 应用。
五行 与 管理科学 相 结合,就会 产生 新 的 五 某某 学说。
发表于 2009-5-17 2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 以下内容由 zhhj2009年05月17日 09:26pm 时添加 -=-=-=-=-
开始讨论
发表于 2009-5-17 22: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好像拿了国家1800万!不知道准确不准确?
我看打水漂了!
我们和谁讨论?邓铁涛参加吗?!我们只能认真学习!
发表于 2009-5-18 13: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上下五千年,圣贤多又多。而今经典被歪解,似这谁之过?
雄鹰一展遮天翅,缩头乌龟不见日。博士院士加权威,不知二五是个十。
神仙一旦出现,群魔哑口无言。真知当从实践来,真金不怕火炼。
握槌不见鼓,有矢难觅弩。生旦净末丑,一群二百五。
古人说东,今人说西。古人言天,今人言地。指鹿为马,沾沾自喜。使一觉悟,才无久迷。
梦里悬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虽真觉后假;闲中演偈谈元,言言酷似,说来虽是用时非。
天下只有两教,一曰正教,一曰邪教。非正即邪,非邪则正。而正教只有一个,邪教则有千千万。
发表于 2009-5-19 14: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这个项目骗了国家多少钱?
这样的混淆是非的内容也能结题吗?作者自己对五行学说就是一本糊涂账!
发表于 2009-5-20 07: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这个贴子最后由中华不败在 2009/05/20 07:30am 第 1 次编辑]

中医让这几个专家一拍板就行了?
我认为中医理论要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辩论才能确定.没有公开公正公的辩论,就没有正确的学术理论.
说的再好都不算,论坛上见.
中医理论是逻辑,就象数学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不是专家的嘴,更不是邓大人的嘴.请问专家和邓大人,你们知道是怎么推导的吗?

-=-=-=-=- 以下内容由 中华不败2009年05月20日 08:36am 时添加 -=-=-=-=-
下面引用由萧铁2009/05/20 07:51am 发表的内容:
这个世界为什么要有专家委员会呢? 就是因为需要有些正当的机制把像你们这样一大票人摒于门外, 不然一个Q哥足以把专家缠上十天半月, 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如果是真名实姓,真单位,真身份,真住址,有可靠的联系方式,他敢这样去和专家们纠缠?他不要脸了?
你可以让你的粉丝和学生先为你辩论嘛!你的招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就可以干这个工作,这也是对导师理论的一种研究学习,更应当说是最好的研究学习方式。你的学生可以答复,自然不要你出面,当你的学生回答不了,你还不应当出面?如果你也回答不了,还不应当考虑别人的理论是正确的?难道你就应当是“老子天下第一”?
特别是那行经过辩论占得住脚的理论,你专家不应当出面解释回答?不能回答,要专家干什么?不能回答,你是不是专家?够不够家资格?这不是让你们冒充专家去骗钱骗待遇?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07: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这个世界为什么要有专家委员会呢? 就是因为需要有些正当的机制把像你们这样一大票人摒于门外, 不然一个Q哥足以把专家缠上十天半月, 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发表于 2009-5-20 08: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973计划“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成果(上):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居然卑鄙到限制我发言,我只好发到第8楼的补充中去。

-=-=-=-=- 以下内容由 中华不败2009年05月20日 08:39am 时添加 -=-=-=-=-
下面引用由萧铁在 2009/05/20 07:51am 发表的内容:
这个世界为什么要有专家委员会呢? 就是因为需要有些正当的机制把像你们这样一大票人摒于门外, 不然一个Q哥足以把专家缠上十天半月, 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如果是真名实姓,真单位,真身份,真住址,有可靠的联系方式,他敢这样去和专家们纠缠?他不要脸了?
你可以让你的粉丝和学生先为你辩论嘛!你的招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就可以干这个工作,这也是对导师理论的一种研究学习,更应当说是最好的研究学习方式。你的学生可以答复,自然不要你出面,当你的学生回答不了,你还不应当出面?如果你也回答不了,还不应当考虑别人的理论是正确的?难道你就应当是“老子天下第一”?
特别是那行经过辩论占得住脚的理论,你专家不应当出面解释回答?不能回答,要专家干什么?不能回答,你是不是专家?够不够家资格?这不是让你们冒充专家去骗钱骗待遇?


-=-=-=-=- 以下内容由 中华不败2009年05月20日 08:45am 时添加 -=-=-=-=-
关于有问题的详细原因:
你所写的内容中也许包含了一些本论坛不允许发布的言论,请仔细检查后,重新发布,谢谢!
您是否需要查看帮助文件?
产生有问题错误的可能原因:
密码错误
用户名错误
您不是注册用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3-28 20:49 , Processed in 0.0626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