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哲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8-9-18 10:09:24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学习了,不过我看了以后还是搞不清什么是经络?你能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下.
52
发表于 2008-9-18 10:26:34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8/09/18 09:43am 发表的内容:
回复逸湘先生:
一,因碍于版权,确实不能全部发表.否则,违犯出版合同.望见谅.
二,哲医承认,<内经>确有丢失,但是,没丢失的部分,已经可以把经络的起源\形成\实际意义及临床作用都体现出来了.并且,<内经> ...
不客氣
我只是藉花獻佛
好讀書倒是真的
期待拜讀大作
53
发表于 2008-9-18 10:29:29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個人見解
經絡是一種生命現象
內經所謂';創致"
是創制了"經絡學說"
老子說無以為名
強名曰"道"
無以為名
強名曰"經絡';是也!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0:59:48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哈哈,很有意思
55
发表于 2008-9-19 16:00:38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看都看累啦,可想一想写文章的人多苦。
56
发表于 2008-9-19 16:00:38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经络究竟是什么? - 方舟子
中国传统医术之所以始终在臆想和经验之间徘徊,未能跨进科学之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完整而细致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事实上,在上古时期,中国的医生显然是可以对尸体做解剖的,因为《内经》有“若夫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说法。它以及《难经》对一些人体器官的形态、尺寸和重量都有具体的描述,虽不甚准确,但显然是解剖而得的。只要对尸体做过解剖,就不可能不注意到有一些线路遍布全身,即血管和神经干,为何中医经典著作对此没有任何描述?其实是有的,只不过它用的是别的名称——经络。
现在有人说经络是具有特异功能的古人“内视反观”而发现的,其实《内经》说得明明白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也就是说,经络是通过对活人外表的度量和尸体的解剖发现的,而且十二经脉中都含有血,只不过里面的血有的清、有的浊、有的多、有的少,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所谓经脉就是指的血管。《内经》还有“脉者,血之府也”的定义,此后的中医经典著作也经常见到“血之随气,循环经络”、“血循经脉”等说法。
《内经》又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可知古人认为,经络是皮肉之间肉眼可见的管道,大的、数目少的叫经脉,小的、数目多得无法数的叫络脉。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把大血管(动脉、静脉)叫经脉,皮下小静脉网络叫络脉。因为古人的解剖观察很粗糙,许多是出于想像,分不清血管、神经干、淋巴结等等“线路”的区别,所以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又与大血管的实际状况不符。
中医号脉,号的是十二经脉中的“手太阴肺经”,并称脉的跳动是气的运行。但是他们号的地方,明明就是桡动脉,所谓气的运行,也就是动脉的搏动。《内经》说:“人一呼脉再动”,即人呼吸一次,脉跳动两次,这个数据虽然不准确(呼吸频率和脉搏频率的比大约是1:4),但也证明了所谓经脉就是血管,脉动就是动脉的搏动。
那么,为什么中医会认为经脉除了走血同时还走气,有的经脉血多气少,有的经脉血少气多呢?这也是由于粗糙的观察所导致的:在人死后,动脉中的血迅速排空,因此在解剖尸体时会发现动脉是空的,只有静脉中含有血,这让研究者误以为动脉不是运输血而是运输气。古希腊医学也有这样的误会,认为动脉的作用是供“气”,静脉的作用才是供血。因此动脉的搏动,就被中医当成是气的搏动,其实就是心脏的跃动,哪里是什么气?动脉大部分隐藏在身体深处,只有颈的两侧、手的寸口和足踝上方这四个地方的动脉比较浅,因此可以摸到它的跳动。因为血管又被当成“气管”,脉动被当成“气动”,号脉因此被中医认为能探测出人体气血、脏腑的状况,能够借以诊断出种种疾病,甚至连妇女的怀孕、绝经都声称能号得出来,无限地夸大了脉搏的重要性。
在现代解剖学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发现,古人所描绘的经络图与现代解剖学所发现的血管、神经的分布都不符合,之后就有人认为,古人所说的经络是一个现代解剖学还没有发现的系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验证这一系统的物质基础。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宣称用某种现代生物技术验证了经络的存在,例如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红外线变化、电阻测量、高振动声等等。这些研究都是抱着先入为主的想法,进行“循经”测量,实验设计本来就有问题,实验结果也就无法令人信服,无法获得国际生物医学界的认可。查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可知,发表在国际刊物上有关经络研究的论文很少,基本上都是中国人、韩国人在研究,偶尔有西方人研究,还是否定经络的存在的。例如曾经有人声称,通过测红外线记录到经络,但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没能重复出该结果。
有人认为,针灸的有效性证明了经络理论的正确性。这个推理是错误的。许多实验已经证明,针灸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发挥其作用的,与“经络”无关。
其实正如一位临床医生所指出的,用简单的推理就可以否定这个神秘的经络系统的存在。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局部、每一个层次的神经解剖和血管解剖,如果误伤了神经、血管,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却没有一个外科医生下刀时需要了解经络,不必担心他的刀会割断经络、会刺伤穴位。经络据称对一根小小的毫针都会有反应,为何会对粗鲁的手术刀倒无动于衷?经络为什么不怕手术刀?合理的答案是,所谓的经络并不存在。根据经络理论,人的下肢分布了六条最重要的经脉,分别属于脾、胃、肾、膀胱、肝、胆等最要害的脏腑。但是,双下肢截肢的病例并不少见,病人除了不能行走外,其他生理功能与常人并无二致。这一简单的事实也说明了经络理论的荒谬。
57
发表于 2008-9-19 16:13:50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经络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医针灸的临床实践。经络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经络是否有独立的形态结构? 学术界已争论了几十年,传统中医学认为经络是具有独立形态结构的,它是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统一体。因而对经络的定义为: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纵行的主干,络脉乃经脉的分支,经络在人体内纵横交错,既深入体腔,内属脏腑,又浅出体表,外络肢节,将人体各部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血和调节阴阳的作用。围绕着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在各个科学领域内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经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都肯定了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迄今为止,仍未发现除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以外具有经络功能的任何独立形态结构。以致经络研究者们提出了种种假说,但都不能对客观存在的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做出完满的解释。为什么有经络现象而找不到经络结构呢? 我认为这与古人和现代人对经络的认识不同有关, 要想得到合理的解释, 我们可以从中医古籍中去考察古典经络的实质就比较明确了。从现今所能看到的古文献中,最早系统描述经络的文献是《黄帝内经》,以后又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地被修正和补充,最后逐步完善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经络学说。
古人的经络概念起源于对脉的认识和对经络现象的观察。脉乃有形之物,《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在《黄帝内经》中,对经络的描述也多用经脉和络脉来表示,《灵枢•脉度》篇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经脉》又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从以上经文来看,《黄帝内经》所描述的经脉和络脉应是指血管,按现代解剖学看,经脉因深伏于分肉之间,深不可见,但在气口(寸口)可触及,应是指动脉,络脉为经脉之分支,则络脉亦为血管,浮于体表,可从皮下看到,又分为无数的浮络、孙络,乃皮下表浅动、静脉无疑。但《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行血气”乃血管的功能,而“营阴阳”乃是经络的调节功能,非血管单独所能做到,必须结合神经功能。因此,古人所说的经脉和络脉可能还包括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因为在人体中,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往往是混杂在一起伴行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古人很容易将三者混淆起来而统称为经脉和络脉。《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灵枢 •经水》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从这两段经文看,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在解剖人体时,已看到了经脉(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及其分支与臟腑、肌肉、筋膜、肌腱及皮肤之间的联系,将人体各部连成一个网络,于是古人便将所观察到的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附会于经络上,并相结合脏腑、气血以及阴阳五行等内容进行归纳,把原先彼此孤立的经脉,联系成如环无端的循环体系,参照十二条河水,把经脉定为十二经脉,为了与臟腑相应,而把心包也作为臟,把肌肉、肌腱归纳为十二经筋;将皮肤按区域划分为十二皮部,逐渐形成了经络理论。其实古人对经络的认识并不神秘,古人认为经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具体的形态结构的,古人所描述的经络形态结构主要是血管,或包括神经和淋巴管。但古典经络结构并不能完全解释清楚某些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说明古人所描述的经络结构与其功能是不相符的。
从目前对经络的研究情况看,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不但包括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的功能,而且还涉及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皮肤、肌肉和筋腱的功能,而这些系统在结构上又都是各自独立的,只有功能上的联系,加上现代解剖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未能发现除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以外具有经络功能的任何网状的独立形态结构。因而可以认为经络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而是一种多系统的功能性调节网络。经络虽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但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却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体本身所固有的,不用经络去解释,也可用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理论去解释,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这一现象,按“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原则,必须通过解剖来了解其内在实质,但从当时的条件来看,大体解剖所能看到的东西就是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及其分支、臟腑、肌肉、筋膜、肌腱以及它们之间在结构上的联系,故将经络现象附会于血管,或包括神经和淋巴管等网络状的结构上。由于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都是有其物质基础的,经络也不例外,那么经络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我认为经络的物质基础应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液循环系统以及皮肤、肌肉、筋腱等结构。从经络的“行血气而营阴阳”功能来看,它应是人体中一个以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系统功能为主的功能性调节网络。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行血气”,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营阴阳”。在经络这个网络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均有其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各系统之间,又可通过共同的调节因子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从而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这与西医的自稳调节系统很相似。由于经络没有具体的独立形态结构,而是一种功能性的调节体系,因此,对经络的研究应从现代医学中生理、生化、病理生理方面去进行研究。中医用经络的概念去解释了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及某些病理现象,也就象用阴阳五行学说去解释人体一样,都不是在形态学基础上进行的,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等都是功能概念,这正是中医的精华所在。若在现代医学已进分子水平的阶段,还一味地照搬古典文献去证明经络的独立解剖结构, 或硬要去发现新的解剖系统,那将是毫无意义的。
58
发表于 2008-9-19 19:00:37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下面引用由罗鸿声2008/09/19 04:13pm 发表的内容:
经络虽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但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却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体本身所固有的,不用经络去解释,也可用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理论去解释,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这一现象,按“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原则,必须通过解剖来了解其内在实质,但从当时的条件来看,大体解剖所能看到的东西就是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及其分支、臟腑、肌肉、筋膜、肌腱以及它们之间在结构上的联系,故将经络现象附会于血管,或包括神经和淋巴管等网络状的结构上。
罗鸿声会员关于经络的观点,简洁明了,个人大体上认同这样的阐述解释。
和本论坛上的袁其伦先生的经络学说,有着非常相似的见解,可谓不谋而合。
现代针灸学系列——yuanqilun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45&topic=182
59
发表于 2008-9-19 19:02:44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在经络领域,哲、罗、袁诸君,可谓是本论坛的皎皎者。
60
发表于 2008-9-19 19:29:02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但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却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体本身所固有的,不用经络去解释,也可用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理论去解释"
且請羅先生"用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理论去解释"
也請深表同意的陳總版主解釋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7 01:34 , Processed in 0.12031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