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翟鉴先生共话“信口开河说阴阳与捣浆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2 09:4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阴阳理论是《内经》的大纲,可以说是学中医的入门知识,临病案辨证首务。不可以不明白,不可以不正确理解!
2007/01/20 07:09am 翟先生说:
我阴阳的定律,只要属于阴阳范畴的东西无不包括。请吧您的阴阳定律拿出来我们对质。如果您连自己的阴阳定律都没有,至少不具备与我讨论阴阳的条件。
讨论阴出阳入
2007/04/10 05:30am 翟鉴 :  
丁兄只是拿“气”来蒙蔽别人的,如果您不服,请您用“气”证明一下传统的“表为阳,里为阴”。
2007/04/12 06:54am 丁和  说:
理论的验证靠事实,事实的规范靠理论。所以气的证明在事实,翟鉴先生吃饭喝水在腹腔里吧,充养肌肤,就是里为阴、阴出;针刺的四肢五俞穴就是阳气由外入里,、表为阳的根据。
2007/04/13 05:55am 翟先生答:
原来您所谓的“表为阳”是用吃饭喝水为根据的?象您这种治学态度(信口开河而且自以为是),中医何能不败!
2007/04/13 10:16pm  丁和
“里为阴、表为阳”是以水谷为阴,气为阳,而血气从动脉末梢(毛细血管)进入血管管壁成为血管运动动力,兼生化血气的原始热能,所以动脉末梢(表)无论从哪方面,都应属阳
2007/04/15 05:53am 翟鉴 问,这是书证还是您信口开河的?如果是书证,请您标明书证的原文;
2007/04/16 10:21pm 丁和:
《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歧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此段一方面说脾与四肢的关系,另一方面说“水谷气”是长养筋骨肌肉,产生功能的必备条件。,举一反三,病气有余,形气不足,也是形气层未能禀水谷气而不用。
《通评虚实论》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D&
结合《异法方宜论》“针从南方来,灸从北方来”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解释春夏秋冬死生,经气阴阳出入尽在其中
2007/04/18 06:30am翟先生 答:
信口开河!难道这就是“阴出阳入”的根据吗?我来告诉您,“五俞穴”之意主要是指五行而言,即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以脾足太阴为例:以太白为土自身定位,脾土实者泻子(泻商丘),或补木(补隐白)等等。“五俞穴”与我们讨论的话题“阴出阳入”没有一点关系!.
2007/04/18 10:54pm    zhengYOU 
想过泻什么?补什么?一根银针为什么能补泻?
独取寸口,沉浮滑涩代表的物质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因补成虚?
为什么医不自治?
翟先生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2007/04/20 04:43am翟先生答:
这就是您所谓的“五俞穴”证明“阴出阳入”的根据吗?乱弹琴!
2007/04/16 10:54pm 丁和
这么简单的道理就已经标本倒置,蒸汽的本质是水,属阴,水气上升表现了阳的现象;雨的本质是蒸汽,因阳而成,雨是阴的现象。
2007/04/18 06:30am 翟鉴 :
您错把事物的本质(属性)当成事物的原因了。正确的说法是:雨(阴)的前因是蒸汽;雨(阴)的本质是下降。
2007/04/18 10:54pm zhengYOU
如果按照翟先生绝对的阴阳对待关系,蒸汽和雨的模式能应用于人体吗?饮食下腹变糟粕,能循环吗?
2007/04/20 04:43am 翟先生答:
一个阴阳最权威的定律不能应用人体那还是阴阳学说吗?动脉血为阳升散与周身,静脉血为阴收敛,与蒸汽和降雨在道理上不吻合吗?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09:53:14 | 只看该作者

请翟鉴先生共话“信口开河说阴阳与捣浆糊”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小针解》: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至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至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五乱》:(乱)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乱)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输,(乱)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乱)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乱)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输。——注:括
号里字是根据篇目添加。
从以上可以看出,翟先生对中医的基本内容,不知者多矣!
就说西医学理论的血液循环,“液”是容纳、运输血细胞之用,血细胞泳于液中,血细胞携带营养物质与氧气及代谢物质,只是运载工具,从说文解字,“血”有头或有生命之器皿,循环而作用于人体的主要物质是营养物质,还是脱离不了吃饭,而吃饭直接的如雨下沉现象的对待位置是糟粕所在,若说进入血液,已经是生化的另一个层次,
再说蒸汽与雨循环再产生的蒸汽与雨,已经不是原来的蒸汽与雨,只不过貌似而实非。
现在翟先生要求中医人说出象蒸汽与雨一样模式的对待关系的阴阳事理,不是信口开河吗?
翟先生混淆了“本性”与“本质”的含义!“本性”指物质的本来特性,如火热水寒,阳升阴降;“本质”指物质最基本的实质,如蒸汽的本质是水;“事物的原因”指促成变化的中间原因,如阳化气、阴成形。雨的本质是阳气,遇寒,是雨的成因,雨是现象物质。
不知中医药物与针刺的作用原理,而大谈阴阳,大批传统阴阳理论,不是信口开河吗? 不知中医药物与针刺的作用原理 ,而临病人,不是捣浆糊吗?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09:55:40 | 只看该作者

请翟鉴先生共话“信口开河说阴阳与捣浆糊”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7/04/22 10:04am 第 2 次编辑]


然说真心话,并不认为翟先生是信口开河,存心捣浆糊的人。按本人思维方式,如此大动干戈搅得天摇地动的人,一是疯子,不然就是确实自以为某一事理错的离谱。
从翟先生的文帖,显然可以排除前一种可能,但是也否定后一种可能的正确性。
翟先生对中医药作用原理不明白,不单是翟先生,可能是整个中医界!
因为药物作用原理不明白,以至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不知所措。近年有意接近一些教授、博士级专家医生,无人能对服其药以后出现的或痛或青或疹说出所以然。
在此状态下,所谓辨证论治,再严谨,也是严谨的依样画葫芦,
个人认为,在翟先生探索医理的同时,凡身为医生的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的探索着,能争取到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人,可以说都是认真而且有抱负的。中医所以出现目前状态,是在传统医学形成的同时,形成了一种传统势力,人非圣贤,在接受理解、传授医学知识时,难免出现偏误,而稚嫩的学子,既无经历经验,也无资历与之抗衡,不自觉地成为顺着弯路走的绵羊。就象本人在“学医如流水(3)”的遭遇,如果是为谋求执业而初学,不敢也不能与之相争。未对本人处罚,说明人们在提出的是否面前,还是能思考的。
凡以谋求执业而学习,大概都难以脱离这种势力的改造。
翟先生也不例外。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0:07:38 | 只看该作者

请翟鉴先生共话“信口开河说阴阳与捣浆糊”

赞成翟先生的一些观点,解释经典,要有相应的书证,而且要有自己的立场,理解要有根据。
本人已一一例举书证,理解是根据本人对药性的体会,以及寻求的药物作用原理,确定药物作用原理是以本人反应,参照中医药大辞典里各家论说、药理分析、针刺理论、妇科,儿科书籍,以能解释各种现象的假设,再验证。
“里为阴、外为阳”,翟先生以外寒内热而欲推翻其理。
本人认为在人体众多的物质、现象里论阴阳,必须从其根。根据如下:
查新华词典,“阴阳”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任何一种概念都有其规律,以山水说阴阳,既不是以方位,也不是以高低,是以能照到太阳为阳,照不到太阳为阴?那么,菱根于水下,结于太阳下,属阴?属阳?试一下,不出门,托人代买,前后托了几个人,一下子买回十多斤菱,血虚而多劳之体,有虚热,刚开始吃菱,肌肤间有一种舒泰凉爽的感觉,几天后,大概吃掉一半,随后腹泻。说明菱性味凉,属阴,尽管结在太阳下,本性从其根。
《内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阴阳离决,经气乃绝。
表明阴阳属性的物质是“体”,和合化气是“用”。
动者为阳,静者为阴;来者为阳,去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里为阴,外为阳;背为阳,腹为阴;等等,以“气”贯彻,能通解其原理;水谷(阴)是“气”的根本,火(阳、温度)是“气”的成因;
《通评虚实论》[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结合《异法方宜论》“针从南方来,灸从北方来”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解释春夏秋冬死生,
说经气阴阳出入尽在其中,并非妄言。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有气则热,无气则寒。
秋冬为逆,春夏为从,——“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经气属阴,络气属阳,经为里,络为表,春夏养阳,经气有余,络气不足,由里出表,经气之余可以补充络气不足,顺其根也。经气有余,络气不足,秋冬养阴,收藏之时,则重实经气,重虚络气。故曰“秋冬为逆,春夏为从”
“针从南方来,灸从北方来”——南方属火,气盛,用针以泻盛气;北方属水,寒,以灸温阳化气也,
是以治疗法则“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五俞穴”之意主要是指五行而言,——是说气在五脏间行走,与本经连接点!“气”贯穿于人体内外、五脏、四肢百骸。也因此贯穿《内经》,是中医理论与治疗的核心,不可不明。
以上已将本人解释经典的书证、理解经典的事实根据表明,请翟先生也表明翟鉴模式的阴阳对待的根据与书证。以翟先生目前的论据表明,存在意念混淆,得重新举证!请!
5
发表于 2007-4-23 13:13:11 | 只看该作者

请翟鉴先生共话“信口开河说阴阳与捣浆糊”

丁和兄所言甚是
6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8:00:04 | 只看该作者

请翟鉴先生共话“信口开河说阴阳与捣浆糊”

逸湘 先生:丁和兄所言甚是

       多谢支持
7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06:51:57 | 只看该作者

请翟鉴先生共话“信口开河说阴阳与捣浆糊”

     请翟鉴先生参与讨论!
8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06:33:45 | 只看该作者

请翟鉴先生共话“信口开河说阴阳与捣浆糊”

     等待翟鉴兄前来讨论,谢谢!
      
      本帖已列举阴阳事理,
      阴阳事理,
      必须循序渐进才是活理!
      原地踏步,
      可是死理!
      蒸汽与雨
      也必须有其范围以外的添加水分,
      才能动态存在!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6:07:44 | 只看该作者

请翟鉴先生共话“信口开河说阴阳与捣浆糊”

       请翟鉴兄前来讨论,
不然"信口开河而且自以为是”这顶佳冠可要还送给翟鉴兄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31 01:48 , Processed in 0.0514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