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1-21 19:42: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支持南京陈斌总版主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的论述.
12
发表于 2007-11-21 21:14: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以整个内伤杂病为参考系,以临床症状的变化为导向,全面的、全方位的审察机体各系统、各方面的状况,得出西医的“病”和(或)中医的“证”的诊断,把握彼此之间的标本轻重缓急之关系,在此基础上,解释症状,推求病因(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预测转归,确定治法。如果以某一具体西医病名为参考系(内伤杂病领域),医者的诊治思维就会局限于局部之中,而难以从整体上予以全面的、动态的把握机体之状态,从而有违辨证论治之本义与精髓。]
     
     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题目,触及到了中西医结合的硬核.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来分成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杂病就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的证与脏腑辨证中的证也不尽相同.所以,首先中医的证分类系统必须建立起来,然后才能考虑证的本质,证本质就是西医的病理状态.
     最大的难题是藏象与经络的实质,他不仅要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相吻合,而且还要与临床诊断治疗理论相吻合.尽管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医外感热病学与西医感染病学的融合,如果我们的方法与思路解决不了藏象与经络的问题,那么,中西医融合观的理论还是不成熟的.我们希望中西医团结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中西医壁垒,实现中西医融合.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7年11月21日 09:30pm 时添加 -=-=-=-=-
他不仅要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相吻合,而且还要与临床诊断治疗理论相吻合.
"吻合"应当改为"融合"
13
发表于 2007-12-5 18:34: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题目,触及到了中西医结合的硬核.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来分成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杂病就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的证与脏腑辨证中的证也不尽相同.所以,首先中医的证分类系统必须建立起来,然后才能考虑证的本质,证本质就是西医的病理状态”确实如此!努力探索,一定有成就!.
14
发表于 2007-12-13 21:0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中医临床理论上均离不开证与整体观,包括病因。临床都依辨证论治与病机分析方法为主体。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8:42: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11/21 09:14pm 发表的内容:
最大的难题是藏象与经络的实质,他不仅要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相吻合,而且还要与临床诊断治疗理论相吻合.尽管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医外感热病学与西医感染病学的融合,如果我们的方法与思路解决不了藏象与经络的问题,那么,中西医融合观的理论还是不成熟的.我们希望中西医团结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中西医壁垒,实现中西医融合.
中医的脏象,缘于脏器,但高于脏器,是生理的、功能的概念,是一系列相关相近的生理功能、生理过程的集合;而西医的脏器,是解剖的、形态结构的概念。
比方心主神明,此处的心,是中医的心,脏象学的心,不是西医的心,脏器的心。
一个人如果出现痴病、癫病、痫病、昏迷等,中医谓之心窍闭阻,从“心”论治。我们知道他的心脏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中医的理论概念体系中,从“心”去论治,去选择相应的方剂和药物。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9:02: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11/21 09:14pm 发表的内容:
最大的难题是藏象与经络的实质,他不仅要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相吻合,而且还要与临床诊断治疗理论相吻合.尽管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医外感热病学与西医感染病学的融合,如果我们的方法与思路解决不了藏象与经络的问题,那么,中西医融合观的理论还是不成熟的.我们希望中西医团结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中西医壁垒,实现中西医融合.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在 2007/03/08 07:20a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开胸术、开腹术、开颅术、截肢术等,都不用考虚经和络的联接?为什么见不到经和络的异常、损伤、占位等情况——问题的关键,在于经络的概念不是解剖学的,这点哲医先生的说法,个人是赞同的。但说经络不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结构,则不妥,应当说其不是人体客观存在的解剖的、形态的结构。个人认为,狭义的经络,是生理的、功能的概念,是对机体内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通道的反映与概括,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生理的、功能的存在。
……
对一个穴位给予某种刺激,至其产生某种特定的效应,从刺激至效应的过程中,有着极为复杂的途径与通道,包含有不同的方面(神经、血管、血液、内分泌……),不同的层次(中枢、外周;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基因……)。其间有些是肉眼可见的管道,如神经、血管等;而有些则不是的,如部分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各种生物活性分子从一处转至另一处而发挥其效应,这样的途径与通道不是肉眼可见的,不能解而剖之,剖而视之,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的客观存在性。
——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66&topic=22&start=60&show=0&man=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21:15: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个人认为,经络现代化研究的问题,本论坛的袁其伦先生已初步解决。
参阅:yuanqilun原创文帖专辑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1893&show=0
经络研究专辑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2305&show=0
18
发表于 2008-2-4 09:5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7/05/07 10:20pm 发表的内容:
“证”在本质上是一种病理生理学的诊断。
“证”的诊断,包含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病变部位(病位),一个是病变性质(病性),这就符合了病理学诊断的基本条件。
“证”不是病因学诊断。纯粹意义上的病因,应当是 ...
楼主对“证”的解释很好,是中西医认识论的一个契合点,对中西医结合很有助益。应该深入研究,发展中西医结合。
19
发表于 2008-7-25 19:56: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这个贴子最后由杏林童子在 2008/07/25 07:57pm 第 1 次编辑]

赞同陈总版主关于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的论述!
20
发表于 2008-11-21 10:09: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的属性及与辨病论治之关系

zhidao le hehe  bu cuo bu cu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20:09 , Processed in 0.04996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