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73|回复: 1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5-2-4 12: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12/30 08:57pm 第 1 次编辑]

西医的生化学,是从分子水平出发,描述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问。
      
西医的生化学认识到哪些东西的呢?它认识到机体的组织结构是有物质基础的,是葡萄糖、脂肪、氨基酸;它认识到机体的生命活动,即能量代谢是有物质基础的,是ATP、三羧酸循环;它认识到机体的遗传是有物质基础的,是核酸;它认识到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也是有物质基础的,是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反过来,它从物质基础出发,从葡萄糖、脂肪、氨基酸、ATP、三羧酸循环、核酸、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出发,一一谈及它们的生理功能及过程。
      
我们是否只有这一种方式、这一种角度去描述机体在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规律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另一种角度去描述了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规律。
      
中医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囿于当时的条件,它不可能深入的阐述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结构、过程的具体化学步骤。但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规律是必然要反映出来,也必然会被人类认识到。中医在对活体的深刻观察中,认识到了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的某些特征,某些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把这种相互关系认识得很完整、很深刻。如气与血的关系,中医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上,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津液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提供了能量,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又维持了气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而西医的生化学尚未认识到此地步、此高度。比如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与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生化物质之关系(即气与血之关系);生化学与生理学之关系(机体分子水平生命活动与器官组织水平生命活动之关系,即气血津液与脏腑之关系),西医根本未曾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或者说还未曾达到中医在整体上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未来的思路,我们应当在中医气血津液学说的指导下,去重建西医的生化学,而将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附:
中医部分精、气之实质
先天之精——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
后天之精——营养物质和氧气,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脂肪、氨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元气——ATP ,三羧酸循环而产生;
宗气——氧气 ;
营气——血液中营养生化物质,包括血糖、血脂肪酸、血氨基酸等 ;
卫气——血液中白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功能,可能还有交感神经的支配功能;
      
气为血之帅——意为推动血液运行的是“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在西医上究竟是什么呢?应当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周围血管的博动,而这一切又依赖于能量ATP的推动;
      
血为气之母——心脏与血管的博动的能量ATP又是哪里来的呢?自然是从血液中来的,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生化物质和氧气,故曰血为气之母;
      
气能摄血——应是指的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尚包括在交感神经支配下的血管收缩功能,共同构成了血液的止血、凝血功能;
      
心气——可以把它理解为心的生理功能;
肝气——似乎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情绪系统和植物神经调节系统的功能;
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肺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肺的生理功能;
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肾的分泌排泄和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119
发表于 2007-2-1 16:43: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在 2005/02/04 00:17pm 发表的内容:
西医的生化学,是从分子水平出发,描述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问。
    西医的生化学认识到哪些东西的呢?它认识到机体的组织结构是有物质基础的,是葡萄糖、脂肪、氨基酸;它认识到机体的生命活动,即能量代谢是有物质基础的,是ATP、三羧酸循环;它认识到机体的遗传是有物质基础的,是核酸;它认识到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也是有物质基础的,是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反过来,它从物质基础出发,从葡萄糖、脂肪、氨基酸、ATP、三羧酸循环、核酸、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出发,一一谈及它们的生理功能及过程。



中医如能从分子水平出发,中医会有质的飞跃
------------------
支持.
118
发表于 2006-5-14 21:04: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下面引用由陈鑫剑2006/05/14 08:56pm 发表的内容:
很想在“中医如何从分子水平出发,如何得到质的飞跃”具体问题上,听听“11”先生的见解!
陈鑫剑先生:反复读南京陈斌先生的“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一文,你就懂了
117
发表于 2006-5-14 20:56: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下面引用由112006/05/14 07:17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如能从分子水平出发,中医会有质的飞跃
很想在“中医如何从分子水平出发,如何得到质的飞跃”具体问题上,听听“11”先生的见解!
116
发表于 2006-5-14 19:17: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02/04 00:17pm 发表的内容:
西医的生化学,是从分子水平出发,描述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问。
     
西医的生化学认识到哪些东西的呢?它认识到机体的组织结构是有物质基础的,是葡萄糖、脂肪、氨基酸;它认识到机体的生命活动,即能量代谢是有物质基础的,是ATP、三羧酸循环;它认识到机体的遗传是有物质基础的,是核酸;它认识到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也是有物质基础的,是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反过来,它从物质基础出发,从葡萄糖、脂肪、氨基酸、ATP、三羧酸循环、核酸、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出发,一一谈及它们的生理功能及过程。
中医如能从分子水平出发,中医会有质的飞跃
115
发表于 2006-1-15 12:4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下面引用由二黑2006/01/15 00:19pm 发表的内容:
1.穿西装说相声,其相声依然是中国的相声,只是国人更觉得比穿唐装符合时代需要而已,从这个角度看穿西装说相声推动了中国相声的发展.就象用现代手段分析药理一样,应该是推动了中医的发展,但没有改变中医的丝毫.&qu ...
除第一条的观点,还存在些分歧外,其他俩条观点是赞同和支持的!
自然容许我们求大同、存小异。
114
发表于 2006-1-15 12:27: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下面引用由大鱼头2006/01/15 00:07pm 发表的内容:
就艺术成就而言,徐悲鸿远不能和白石相比。用西法的透视和人文画结合,这在康熙时期由外国传教士勃郎宁就已经在中国开始。徐悲鸿只是个好老师,不是大师级的人物,他在绘画上不象齐白石具有决定性的成就。
五线 ...
讨论中西医结合最好多些能够跳出中西医架构从第三方看问题的人.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及门派之争.
113
发表于 2006-1-15 12:1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下面引用由陈鑫剑2006/01/15 11:57am 发表的内容:
不是说先生《用中西文化在其他方面结合的先例来比较分析中西医结合》离了题,而是说先生《穿西装》定论错位了!怎么能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和推动发展”是《穿西装》呢?经研究和推动 ...
1.穿西装说相声,其相声依然是中国的相声,只是国人更觉得比穿唐装符合时代需要而已,从这个角度看穿西装说相声推动了中国相声的发展.就象用现代手段分析药理一样,应该是推动了中医的发展,但没有改变中医的丝毫."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2.实践绝对不等同市场,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基本可以反映大部分和市场挂钩的学科或者行业的实践结果.
3.中医要发展绝不能够拒绝现代科技,将自己变成封闭的系统.而更应该和善于与现代科技"沟通对话".闭门造车只会象百年前当洋鬼子侵略中国时,清官说"以狗血淋之!"的笑话.
112
发表于 2006-1-15 12:0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就艺术成就而言,徐悲鸿远不能和白石相比。用西法的透视和人文画结合,这在康熙时期由外国传教士勃郎宁就已经在中国开始。徐悲鸿只是个好老师,不是大师级的人物,他在绘画上不象齐白石具有决定性的成就。
五线谱比汉乐谱有明显的优势,五声调〔包括少数民族音乐〕不能和七音级比,特别是用连续的半音级所形成的旋律流。五线谱不仅书写简便,可以轻松地进行多声部创作,在描述人物情绪状态和气氛环境上更好。完全可以取代汉乐谱的使用,也不妨碍汉乐五声调的民族独有特点的表达〔我也玩谱曲,当然也是制造嘈音〕。东西方科学和艺术结合成功的例子到处都是。极少失败〔也可能我眼光短〕。
111
发表于 2006-1-15 11:58: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下面引用由二黑2006/01/15 11:37am 发表的内容:
二黑不是学医的,在这里浏览了大家的贴子,个人感觉陈版主的知识结构比较广,学科跨度大,这样的人更能够从大系统上把握事物(中医)发展的方向.
同感!赞同。
110
发表于 2006-1-15 11:5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这个贴子最后由陈鑫剑在 2006/01/15 11:59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二黑2006/01/15 11:29am 发表的内容:
1.用中西文化在其他方面结合的先例来比较分析中西医结合,应该没有离题吧?事实上中西医结合和其他文化领域结合有共同的背景,应该可以借鉴.
2.一切的医学手段其成败最后必须经实践(市场)的检验,中西医结合也不例外 ...
不是说先生《用中西文化在其他方面结合的先例来比较分析中西医结合》离了题,而是说先生《穿西装》定论错位了!怎么能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和推动发展”是《穿西装》呢?经研究和推动发展了结果,仍里外都是《中医基础理论》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没错!但《实践=市场》的逻辑对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00:27 , Processed in 0.1454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