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化脓性脑膜炎治验一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12 18:0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2年多前曾应用中药治愈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虽经整理,却从未发表,现在看来,仍有不少问题,辨证用药多有未到之处。不怕诸位笑话,发在这里,尚请各位批评,辨证何处未确,用药何处不精。繁文八股,有碍青眼,在下谢过了。
1.一般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56岁,地方农民,主因发热、头痛6天,意识不清4天于2000年10月17日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6天因右耳疼痛并流脓引起发热,体温达38-39℃,伴有头痛。4天前出现意识不清,时有谵语,曾到北京某大医院就诊,诊断为"脑膜炎",经对症治疗,疗效不佳。患者既往有中耳炎病史多年。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10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12Kpa,意识不清,答非所问,查体不合作。咽轻度充血,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轻度抵抗。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存在,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Oppenhanm征、Chaddock征均阳性,Kernig征阳性。血常规示WBC21.60×109/L,N93.0%,L3.8%。于10月18日行腰穿术,测得初压为160mmH2O。脑脊液常规:白细胞520/ul,红细胞77/ul,潘迪氏++;生化:蛋白0.84g/L。根据以上病史、体征及检查,确诊为中耳炎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消炎、抗病毒、营养脑细胞、补液等治疗,先后应用多种抗生素,并用穿琥宁、清开灵清热解毒,多次应用地塞米松、安痛定发汗退热及冬眠、物理降温方法,病情时轻时重,体温波动在37-39.5℃,神志时有模糊,进少量流食。患者于11月7日夜间发热较甚,体温达40℃,周身出现红色小片状斑疹,考虑为磺胺嘧啶钠过敏所致,复查血常规正常,对症处理后病情无好转,故请我科会诊。
2.四诊摘要
    11月8日上午会诊,查患者表情淡漠,精神倦怠,神志时有模糊,面色潮红,头面汗出如油;语声低弱,偶有咳嗽,无明显痰鸣;问及患者近日头痛基本缓解,仍有发热,时有汗出,凌晨3-5时许加重,体温多数在37-38℃,高时可达39℃以上;昨日始出现过敏性皮疹,周身瘙痒,疹小色暗红;周身乏力明显,足膝怕冷,多梦,纳差,大便干结;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数,沉取少力。
3.辨证分析
    患者发热日久,多次应用汗法以退热,汗多则体内津液耗伤,营阴不足,兼以卫表不固则见时有汗出;阴虚不足则阳气失于固摄,浮越于上,阴虚阳浮则见足膝怕冷,面色潮红,头面汗出如油;魂魄飞扬,不安其位则见夜间多梦;肠中津液不足,推动无力则见大便干结;凌晨阳气渐盛,阴虚不能制之,故其热势加重;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数,沉取少力为热伤气阴之征。至于周身皮疹瘙痒为药物之热毒外发之象耳。故其证候为热伤气阴,阴虚阳浮,兼有风热。
4.治疗经过
    辨证已明,治法即定,以养阴固摄、清虚热驱风为法,处方如下:
山药18g,山茱萸12g,白芍18g,生地15g,青蒿18g,地骨皮15g,丹皮12g,知母15g,生龙牡各18g,防风10g,乌梅8g,陈皮6g,砂仁6g,生姜4片,大枣3枚。三剂,水煎服。
其中山药、山茱萸、白芍、生地养阴而不滋腻,青蒿、地骨皮、丹皮、知母清阴分之余热而不伤阴,生龙牡镇摄上浮之阳气,防风、乌梅一辛一酸,疏散风邪而不燥,陈皮、砂仁和中理气,有助于运化,生姜、大枣以护中焦胃气。
    用药后患者皮疹消退,发热很快缓解,三日后复诊时凌晨体温最高仅为37.1℃,出汗减少,神志转清,仍纳差、乏力明显,心烦、眠差,便干,舌转淡红,少苔,脉虚弱略数。继之以清虚热、养气阴、和胃为法,处方如下:
党参15g,生龙牡各18g,山药15g,山茱萸10g,生地15g,五味子6g,酸枣仁15g,丹皮10g,栀子8g,青蒿12g,知母12g,陈皮6g,竹茹10g,炒麦芽15g,生甘草6g。四剂,水煎服。
    用药后患者体温很快恢复正常,仍觉乏力明显,纳食可,脉虚弱略数,舌淡红苔薄白,继之以竹叶石膏汤加减,处方如下:
竹叶10g,生石膏20g,麦冬15g,制半夏8g,党参15g,粳米(自备)1把,山药25g,地骨皮12g,知母12g,生甘草6g,陈皮8g,竹茹8g。五剂,水煎服。
    服药后患者已无明显不适,唯略虚羸,嘱其出院后以山药粥调养,1周后已如常人矣。
5.体会
    5.1临床上处理发热,西医常规经常应用发汗退热药物。表证已解仍用发汗,则导致过汗伤及阴液,久则出现气阴两伤的表现;同时,抗生素的应用,在杀菌、抑菌的过程中,也抑制了人体自身功能的恢复,造成菌群失调及产生耐药性,导致发热持续不退的后果。而中药治疗在清化热邪的同时,着重恢复人体的气化功能及阴液,正气复则邪气除。辨证准确、用药合拍是取得显著疗效的关键,充分说明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2热病后期的患者多数胃气虚弱比较明显,用药时顾护脾胃为治疗的要点。药量一般不宜过大,以调拨气机为主,以减轻脾胃运化的负担,取“轻可去实”之意;适当应用姜、枣、陈皮、砂仁、党参、甘草等药,尽量避免应用过于苦寒的药物,以免重伤胃气,影响病情的恢复。
    5.3长期发热后期,人体的气血津液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要取得完全的疗效,单靠用药物调补是不行的。《内经》曰,"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可见对于疾病后期饮食调养的重要性。山药为补益肺脾肾阴之良药,可资食用,补而不腻,与蒸腾胃气之粥剂结合,实为热病恢复期的饮食佳品。
2
发表于 2003-6-15 22:12: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化脓性脑膜炎治验一例

好贴,怎无人跟贴
望先生继续
从“神志时有模糊,面色潮红,头面汗出如油;语声低弱,”等看
有真阳欲脱之象四逆之辈可否用之?

3
发表于 2003-6-15 22:26: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化脓性脑膜炎治验一例

   理法方药均是,值得借鉴。
4
发表于 2003-6-16 16:1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化脓性脑膜炎治验一例

从“神志时有模糊,面色潮红,头面汗出如油;语声低弱,”等看
有真阳欲脱之象四逆之辈可否用之?
这例病人是有阳虚的症状,但不可用四逆辈。
散人的分析中也有可商榷处,上午发热一般为阳虚,机理不是阴不敛阳的阴虚发热。本例病人已经治愈,本无可厚非,但从学术探讨的角度分析,似仍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本例病人,以我分析为阳明湿热互缠,热重伤阴,过汗伤阳,治法宜先以承气汤加益气增液之品,急下存阴,其后以竹叶石膏汤等清理余热,如此似更稳妥。
个人浅见,还望诸位指正。
5
 楼主| 发表于 2003-6-17 09:13: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化脓性脑膜炎治验一例

[这个贴子最后由杏林散人在 2003/06/17 09:15am 第 1 次编辑]

普济君明鉴。
上午发热一般为阳虚不错,但该例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日间必多用发汗之药,故凌晨多热盛,药力已过之候,不可以自然之热型判断。
急下存阴似乎不如缓下法,急下——腑气不通而至热盛者宜之。尚可细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7 02:37 , Processed in 0.2443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