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9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潮祖先生验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21 00:3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09/21 00:36am 第 1 次编辑]

慢性腹泻
李某某,男,42岁。2001年4.2.以腹泻2年就诊。
自述:2年前曾患感冒,感冒愈后,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6次。每天晨起,饭后,活动量较大时,即欲入厕,
急不可待。
询之,脘腹不涨,便溏不清稀,观起舌质正常,舌苔薄白,细审脉缓而兼弦象。
辨证:寒郁伤阳,津气不升。
治法:散寒开郁,提气升津。
处方:葛根汤
葛根30    麻黄9    桂枝15    白芍15    生姜15    甘草9     大枣12枚
上方水煎服,每日一剂。
4.9再诊:每日解便减至两次。效不更方,续服3剂,两日一剂。
两年腹泻,半月痊愈。
分析:
陈师指出,脘腹不胀,不是湿滞中焦升降失调的霍香正气散证。大便次数虽多但不清稀,不是脾不运湿清浊不分的
理中汤证,久泻而便无粘液,腹也不痛,不是疫邪侵犯肠胃,久病正虚而余邪未尽的乌梅丸证,急欲入厕但不后重,大便不稀也非肠滑失禁的真人养脏汤证。
此证继发于感冒之后,属寒邪恋表,余邪未尽,导致津气出入受阻,由少阳三焦内归肠胃,津气陷而不升,内郁而不能外达,以致晨起,饭后,运动时,阳气发越,肠道蠕动增强即下趋为泻,虽病两年有余,但病机还是在表,故还当从太阳论治。
方中葛根助津气上升,麻桂生姜开解表卫气机,助津气外达,以恢复其升降出入,大枣甘草,芍药缓气安中,可减缓肠道蠕动。全方体现了逆流挽舟,柔肝缓急的治疗法则。
五积散案:
         1:葛根汤出自伤寒论,特为“太阳与阳明合病,比自下利”而设。本案虽无表证可征,但综合病人全部情况分析,病性还是偏表,故还应该从“太阳为开”的角度去分析思考。
         2:治疗疾病要细审津气的升降出入,且须知出入与升降密不可分,出入不行,升降也必废。因出入障碍而导致升降紊乱者,调起出入,则升降自复。
         3:俞昌之人参败毒散与仲景葛根汤治寒於伤阳,津气不升之腹泻,有异曲同工之妙,随于益气扶正之处强于此方,但柔肝缓急一端,却不如此方。尤其是脏腑之见的生克乘侮之间的关系,布方时考虑欠佳。
         4:感冒继发腹泻,历月经年,久久不愈而成痼疾顽症者,临床屡见不鲜,其实临床当中,也不必因“感冒后泄泻”这一主诉而障目,有是证即用是方,此为仲景心法。此类的泄泻关键问题是以寒气郁滞,表卫阳气不能伸张为矛盾的焦点。太阳之开反倒要从阳明之阖,太阳之气一日不开,则升降一日不复,泄泻则终不可止。一部《伤寒论》三阳三阴的根本宗旨是皆为太阳服务,虽有三承气的下,但下并非仲景本意,虽有四逆汤的温,但温也非仲景本意,不过是正法中的变法,变法中的正法,种种权益之计罢了。
正如经言:阴溜腑,阳溜经之说。后世虽有叶桂之理肝,孟英之畅肺......但终逃不出此范围,不过是种种发挥罢了!不明六经之开阖疏,之标本中,不通晓脏腑间之生克乘侮,天地之间六气演变规律,焉然能为上工?知此理者,饮上池之水,登仲景之门!
         5:细观此案,葛根汤散寒开郁,升阳达表,调其出入则升降自复,不利湿而湿自利,不止泻而泻自止,用药平淡无奇,葛根汤原方不增损一药,只在剂量上做文章,不在病名上做文章,也不在剂量上做文章,只在证候上做文章。立意之奇,奇在人求奇似,我求其真![move]立意之奇,奇在人求奇似,我求其真![/move]
2
发表于 2003-9-21 00:50:26 | 只看该作者

陈潮祖先生验案

吾尝有一病人,腹泻十二年,约三小时一次,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
多方求治,中西医均未果,因其井下工作,苦不堪言
酒中即兴试方,内有蜂蜜半斤,连服十四天愈,再请一场,后年余未见
前日偶逢酒场,曰未犯.
3
发表于 2003-9-21 13:24:46 | 只看该作者

陈潮祖先生验案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09/21 00:32am 发表的内容:
慢性腹泻
李某某,男,42岁。2001年4.2.以腹泻2年就诊。
自述:2年前曾患感冒,感冒愈后,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6次。每天晨起,饭后,活动量较大时,即欲入厕,
急不可待。
...
观是证,我断不用此方!
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不能不信其真。
既然时过境迁,现在五兄又帖于此,我就放一放马后炮吧。
主证已明,舌脉在此。我主脾虚肝郁,脾气不升,津液下流。
原因:脉缓,常脉也,但加泄泻则为脾运失调,清气不升,津液反下趋为泻;穷其因则因脉兼弦象,与此则为木郁土中,观君之分析,我觉得用升麻葛根汤更为简捷,升麻、葛根升其清阳之气,芍药、甘草缓其木郁之情,四味足矣,不须姜枣!
如有谬误之处,请指正!
4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3:36:48 | 只看该作者

陈潮祖先生验案

下面引用由金正方2003/09/21 01:24pm 发表的内容:
观是证,我断不用此方!
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不能不信其真。
既然时过境迁,现在五兄又帖于此,我就放一放马后炮吧。
主证已明,舌脉在此。我主脾虚肝郁,脾气不升,津液下流。
...
虽然我也同意你的观点,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不过你用的是脏腑辩证,陈师用的是六经辩证。
此证舍麻桂葛三药,效果一定不理想。
道理为何呢?
5
发表于 2003-9-21 20:12:10 | 只看该作者

陈潮祖先生验案

明显的外寒留而不去困脾阳.符合伤寒中的哪里来哪里去.
6
发表于 2003-9-21 21:35:44 | 只看该作者

陈潮祖先生验案

哈哈!说一笑话:
如果此病人现在无结果,两方之组合,用意,你倾向谁?
7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22:40:19 | 只看该作者

陈潮祖先生验案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09/21 10:54pm 第 1 次编辑]

作为年轻人,学习中医应该谦虚为是,这不是倾向不倾向的问题。而是医理的问题。
学海理解的大致对,如果更深入的理解,还应该有经络和脏腑之见的关系。也就是六经气化问题。
其实和老中医学习,就学的是这些,看似很普通的病例,看陈师的处理方式和方法,(要细细品味)含义都蕴藏在深处。
8
发表于 2003-9-22 10:05:24 | 只看该作者

陈潮祖先生验案

    陈潮祖先生此案在下认为是最优解。
9
发表于 2003-9-22 10:52:29 | 只看该作者

陈潮祖先生验案

本人虽不十分年青,但学习之心不敢稍怠!对于伤寒之六经证、温病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在辨外感病时时时对照;其实外感病的辨证比之杂病毫不轻松!有人说总体算起来世人患外感病比杂病还多。
初登本站时,观风认为伤寒之气甚厚,我就是冲此来的。没别的,就是加强一下自己平时对伤寒稀里糊涂的认识,我不是先声明了吗?就当笑话:病人现在无结果……。我是对照一下我内心感受才发帖的,真的,要不是此病例有结果,我真不敢苟同葛根汤!
学习学习,再学习!
10
发表于 2003-9-22 11:35:43 | 只看该作者

陈潮祖先生验案

真的,要不是此病例有结果,我真不敢苟同葛根汤
  其实这更能说明奇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7 23:56 , Processed in 0.0565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