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医案类例之一:实录式医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15 21:3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  煌  撰稿

  按照写作格式的不同,医案可分为实录式医案、追忆式医案与病历式医案三类。本讲主要介绍“实录式医案”。
  所谓“实录式医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脉案”,是医家门诊或出诊时当场留下的文字资料。其格式比较固定,前为议论,称为案语;后为药物,一般写在处方笺上。这种医案的特点是:病情记录比较真实,药物、剂量、炮制等项目亦多详细记录,能忠实反映医家诊疗的原貌。
  实录式医案在清代比较风行,著名的《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柳选四家医案》、《丁甘仁医案》和《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等,均是此类格式。根据各家案语写法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甲类案:先述症状,后分析病因病机,然后下诊断、出治法者。如案1、案2。
  〔案1〕
  身热,手心热,少力,神倦,澼利,脉濡。此脾阳下陷,阳火上乘。甘温能除大热,正为此等证设也。
  补中益气汤加鳖甲
  (《柳选四家医案·曹仁伯医案》)
  〔案2〕  
  咳嗽月余,痰腥带血,气升呛逆,脉弦滑数。风温久恋,化火煎痰,烁金耗液,证属肺痈,非轻候也。
  冬瓜子  淡芩  苡仁  紫菀  桑皮  川贝  芦根  沙参 苏梗  杏仁
  (《王旭高医案》)
    
  乙类案:先述病机,后述症状者。如案3、案4。
  〔案3〕
  病从少阳,郁入厥阴,复从厥阴,逆攻阳明,寒热往来,色青,巅顶及少腹痛,此其候也。泄厥阴之实,顾阳明之虚,此其治也。   
  人参  柴胡  川连  陈皮  半夏  黄芩  吴萸  茯苓  甘草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案4〕
  天时温燥,阳明受之,酿痰化火,上扰肺胃,加以肝阳浮越不潜,阳气皆并于上,夜无眠,歌哭声怒,袭成癫狂之候,经谓“重阳则狂”是也。治宜清心豁痰、平肝宣窍为法。
  犀角盘  九孔石决明真川连同拌生打  陈胆星鲜橄榄明矾同拌  丹皮  鲜生地汁  抱木茯神辰砂拌透  竹沥鲜菖蒲捣汁和冲  生铁落煎汤代水  苍龙齿  川郁金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凌晓五医案》)
  丙类案:重在分析病状之所以然,抓住主因,从而得出结论。如案5、案6。
  〔案5〕
  胁疼遇春即发,过之即止,此肝病也。春三月肝木司令,肝阳方张,而阴不能从,则其气有不达之处,故痛;夏秋冬肝气就衰,与阴适协,故不痛也。
  阿胶  白芍  茯苓  丹皮  茜草  炙草  鲍鱼汤代水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案6〕
  真阳气弱,不荣于筋则阴缩,不固于里则精出,不卫于表则汗泄。此三者,每相因而见,其病在三阴之枢,非后世方法可治,古方八味丸,专服久服,当有验也。
  八味丸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丁类案:症状、病因、病机、诊断、治法等结合在一起,夹叙夹论者。如案7、案8。
  〔案7〕
  蔡妪: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夫肌肉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为多湿多痰。肝疏汗淋,唇舌俱白,干呕胸痞,烦渴引饮,由乎脾胃之阳伤触,邪得僭踞于中,留蓄不解,正衰邪炽。试以脉之短涩无神论之,阳衰邪伏显然。况寒凉不能攻热,清邪便是伤及胃阳之药。今杳不纳谷,大便渐稀,若不急和胃气,无成法可遵。所谓肥人之病,虑虚其阳。参拟一方,仍候明眼采择。
  人参 半夏 生于术 枳实 茯苓 生姜
  (《临证指南医案》)
  〔案8〕
  郑  湿热蕴于太阴,发为黄疸。自夏徂秋,复有微邪外束,遂成疟疾。此太阴之湿热与新邪会于阳明而发。其伏热之外达于腑者,轻重迟速,原无一定,故疟发之期日,早晚疏密,亦不能一律也。治疟之成法,外则经络,内则募原,与此病之邪,多不相值。更以湿痰素盛之体,投药偏于香燥,缠绵日久,药与病交并于胃,纳谷日减,胃中津液几何?岂能堪此销烁乎!刻下神情困顿,面色浮黄而瘁,指尖微肿,目睛仍黄。湿热之郁伏脾中者,无外泄之路。浊热久壅,气机因之阻窒,稍进谷饮,脘气必窒闷不舒。就病论之,须从脾脏疏泄郁伏之邪,使其外达于胃,然后从胃腑逐渐清泄,乃为正治,而此证所难者,舌质光红,渐见疳腐白点。胃中津液,早已告竭。既承远道相招,不得不勉罄愚忱,借希万一。拟用参、麦、石斛以护胃阴;旋复花、浮石、枳、贝以开通痰气;再用芩、连以泄湿热;必借鸡金以引之入脾,更以豆卷、茵陈,俾湿热由里透表;苓皮、栀子,使湿热由上趋下。养其津液,通其气机,疏其郁伏,开其出路,图治之法,大抵不越乎此。所虑病深气极,即使药能中病,而正气不克牾,终有鞭长莫及之虑耳。鄙见如此,录候明政。
  麦冬肉  台人参(另煎冲) 川石斛  旋复花  海浮石  枳实  川贝母(去心) 黄芩川连  炙鸡金  茯苓皮  黑栀仁 豆卷  茵陈
  (《柳宝诒医案》)
  戊类案:注重文辞,用骈体文写的医案。如案9、案10。
  〔案9〕
  两目昏糊不明,由来已久;两足痿软不灵,起来伊始。一由阴精之耗夺,一由风阳之鼓动。四五日前,营卫乖和。发寒发热;两三日来,痰火蒙蔽,乍昏乍昧。纳食累日不进,更衣多日不畅。左脉偏见弦滑,右脉殊觉滑大,兼有动而中止,时又大而兼小,舌质薄白,并不干燥,肝肾真阴下亏,肺胃痰火上盛。营卫窒碍,顷刻复有形寒,阴阳枢纽少交,久延防多汗泄。处方与艺成先生拟喻氏清燥救肺汤,一泄气火焚燎,一滋阴中津液,弃用阿胶滋腻,庶免树帜痰浊,未识如何?即请明政。
  西洋参  麦冬  熟石膏  甘草  桑叶  枇杷叶  火麻仁 竹沥  牛膝  丹皮  滁菊 橘红络  糯稻根须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金子久医案》)
  〔案10〕
  病将一载,肝气横逆而不平,中气久虚而不振。惟肝逆故胸脘阻塞而攻冲;惟中虚故营卫不和而寒热。凡大便溏,饮食少,右脉细,左脉弦,是其证也;四君子合逍遥加左金,是其治也。
  党参  冬术  茯苓  柴胡  白芍  川连(吴萸炒) 香附 陈皮 归身 神曲 谷芽 玫瑰花
  (《王旭高医案》)
    
  己类案:寥寥数语,道出主证主脉。多为门诊方案。如案11、案12。
  〔案11〕
  西门陈左,痰饮咳嗽,脉双弦,十枣汤主之。
  制甘遂一钱  炙芫花一钱  大戟末一钱  大黑枣十枚
  (《曹颖甫先生医案》)
  〔案12〕
  脉浮,身热头痛。
  桂枝汤加杏仁花粉黄芩
  (《未刻本叶氏医案》)B04
2
发表于 2003-5-20 20:51: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案类例之一:实录式医案

3
发表于 2003-5-21 05:32:0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案类例之一:实录式医案

看来古人写医案,并无固定的格式.而是随心所欲,临机而作.只要把问题交代清楚就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9 23:44 , Processed in 0.0503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