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62|回复: 1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1 01:1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四方寻绎在 2009/06/21 01:19am 第 1 次编辑]

这是接资“江癌症骨转移的故事”的帖子继续寻助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为承上启下,将原先的基本情况从新列举如下:
这是接资“江癌症骨转移的故事”的帖子继续寻助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为承上启下,将原先的基本情况从新列举如下:
问诊单:
性别:女年龄:71
身高:1.5m
体重:50
体形:中等
有无不良嗜好:无
现在主要症状:
右肩手臂肱骨关节部位、左背部痛(当前加剧,不能入睡),平时睡眠差。
吃东西易呕吐,乏力倦怠,每天大便(恶臭)5~7次;偶尔会咳出血丝,不多
左前胸靠中部有隐痛,左手关节内侧有突出,现在感觉左手有些隐痛
主症特点:抽胸水后胸闷减轻,胸腔有一次出血,输血后一段时间情况较好,有减轻
左背痛时,用湿热毛巾捂烫,疼痛有减轻。
面色:白,青,无光泽,无血色
眼象:色青,感觉较正常
舌象、舌质颜色:淡红,无瘀斑瘀点。
舌体:适中
舌苔:薄,白。
脉象:浮、弱
鼻:有鼻炎,天气变化敏感,打喷嚏,鼻涕清稀,不通,呼吸时有响声
口唇:淡红
呕吐:有,吃过淡,不喜欢的东西,带渣(如芹菜)易呕吐,
胸:抽胸水后感觉正常,咳时又痛现象
乳:无异常
胁:时有隐痛
心:烦
心下:无异常
胃:无异常
腹:无异常
肩:右肩痛,抬不起
臂:无异常
手:凉,干燥
背:左背痛
腰:无异常
腿:酸痛,麻(估计跟卧床多,少运动有关)
膝:凉,有骨质增生
足:凉,
足跟:凉,
足趾:凉,右足母趾连脚关节有突出
饮食:,喜热,喜咸,喜甜较多,厌油腻,怕鱼肉类,每餐小多半碗,偏喜粥
睡眠:差,失眠后不易入睡,易惊醒,醒后入睡不容易。
大便:5~7次,腻,偶会失禁,黑略带暗黄,量不多
小便:顺畅,量多,清黄,有异味,晚上4次左右,
身体有如下这些症状:怕冷,怕风,怕热,有哮喘,有痰,有咳,心烦,易恐,乏力倦怠,
                   嗜卧,站立觉累,腹泻,恶心,时冷时热,
七情:易怒,思虑
所做的检查(尽可能详细):
血常规:白细胞9.1,红细胞2.78,血红蛋白84,
大小便:大便常规正常,颜色黄软,
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丙肝抗原阴性,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阴性,OMEGATPHA试
阴性.
肾功能:肌酐:68.6,尿酸165.40
x片检查:肋骨不清晰,胸膜增厚,
b超:左胸背探查:于第8-10肋间胸腔内可见液性暗区,前后径大约30MM,内液尚清.
右胸背探查:未见明显液性暗区回声.
心电图:心律窦性心率:心房率94次,心室率94次,P-R间期0.16秒,QRS时限0.08秒,Q-T
间期0.36秒.波形描记:各导联窦性P波规律出现,PR相等,各肢导联QRS综合皮
电压振幅小于0.5,ST-T未见异常.
内窥镜检:未做
CT:左肺上叶尖后段靠近肺门处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最大层面大小约2.5*3.5CM,
形态不规整,边界分叶,左肺门增大,左肺上叶可见支气管相,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后
基底段可见片絮状、条索状模糊病灶;左侧肺门增大,各气道通畅,未见异常密度
影,纵隔内见数个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中量积液,右侧肱骨头虫噬状骨质破坏,
左肩关节孟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影增厚。综上所棕:1、考虑左肺周围型肺癌,
并左肺门转移,左肱骨头及肩关节孟转移,左侧胸水。2、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后
基底段炎症。
以前如何治疗,所用的时间:09年3月中下旬至今,抽过胸水,胸腔局部化疗用药
顺铂+白芥素,2次,打鸦胆子油乳,胸腔出血,抽血、输过
血。哮喘期间:抗生素输液左氧氟沙星,氨茶碱,雾化,哮喘
有缓解。出血期间心衰,用强心针。
所用的药物(中药,西药):中药。哮喘发作就会被送医院吊针水。“补漏汤”(网上买)
疗效:进展不明显,但胸水有所下降
前面中医/西医所做的诊断:西医:肺癌晚四期;中医:未告知
5月30日病人的病表体征:
1、体弱无力;
2、胃口差,不肯吃东西,会呕吐;
3、睡眠不好;
4、会拉肚子,特别吃完药后,稀;每天大便四、五次左右;
6、右臂疼无改善,现在左臂也有发麻的感觉,特别是,左背部开始疼,讲不清楚怎么个痛法。
当时选了一个药方:
蛇虫参藤汤
【来源】赵茂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地鳖虫、白花蛇舌草、当归、徐长卿各10克,露蜂房、炙甘草各6克,蜈蚣3克,党参、黄芪各12克,熟地、鸡血藤各15克,乳香、没药各9克。
~~~~~~~~~~~~~~~~~~~~~~~~~~~~~~~~~~~~~~~~
这是一个以毒攻毒之法的,记得当时fans先生5月30日这样看以毒攻毒之法的“以毒攻毒,只是治法之一。在人正气尚足时,或可用。正气不足,促人寿命。为什么要顾及脾胃,实际上是调肝胆。肝不能解毒,再多的营养,再多的药物,可变成更多的毒。
为什么祛瘀祛痰用虫类药,瘀痰在人身为毒。每见有用以毒攻毒之法,病人正气受损,脸色灰白,目少神光。
为什么有的中医治病用药轻灵,有的大剂攻邪?”
现在看起来讲得很有道理。在这之前,吃的中药是没药方,我找药铺的店员辨认了一下,部分是:土魔虫、白芥子、蜂房、葶苈子、丝瓜路、荆芥、木蝴蝶、北沙参、杏仁、瓜蒌皮、合欢皮、百部、僵虫、郁金、甘草、乌蛸蛇、丹参、黄芩、鱼腥草等。还有,蜈蚣,用瓦片烤后磨粉参鸡蛋吃。
6月1日
W先生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恢复病人的胃气(如果饮食都吃不下,药物又如何能够发挥作用?),只有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其它治疗措施才能坚持下去————也就是说:只有保住胃气,把人的生命留下来,才谈得上如何带病生存下去的临床治疗问题。目前病人的治疗重点应当放在运化中焦、调理机体升降气机、兼顾水不涵木,而妨碍胃气的抗癌的中药必须暂时停服为宜。只有病人的胃气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才能进一步考虑使用抗癌药的问题。并试拟一处方,炒白术45克,麦芽30克,谷芽30克,淮山药15克,党参30克,茯苓30克(捣碎),生、炒酸枣仁各12克(捣碎),怀牛膝15克,五味子3克(捣碎),炮附子3克,巴戟天12克,白人参10克(另煎兑入药汁同服)。
用药后,原先的发烧也退了,精神状况有所恢复。然后也用了其它的一些药,但随后就出现了咳嗽,咳血,到现在无法治愈,目前,传上舌象如下:




-=-=-=-=- 以下内容由 四方寻绎2009年06月21日 01:24am 时添加 -=-=-=-=-
舌根部出现豆粒状的东西,是什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01:50:52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下面引用由四方寻绎在 2009/06/20 01:16pm 发表的内容:
W先生好,查看了一下,有多家观点都说到用活血药容易引起转移,资江兄也提到过,从癌瘤的细胞可随血液流动转移来看,比较可靠。由于还在探索,症不明辨,还是很担心,虽说有有案例加重仙鹤草调整可用,但情况不 ...



何裕民就持癌症病人不能使用活血化瘀药的观点,因为何裕民提倡零毒疗法;但贾堃就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癌症,因为贾堃使用了“平消胶囊”抗癌与扶助人体正气,所以不担心癌症的扩散问题!西医的化疗与放疗,使人体的正气(免疫能力、血小板降低)丧失,故而癌症转移扩散的非常厉害;中医是可以纠正此弊病的——凌耀星医案的具体病例就是证据。病人现在的舌下青筋有好转,这可能与使用“平消胶囊”有关。总之,笔者仅仅是提供意见,为四方先生打开临床思路而已!
~~~~~~~~~~~~~~~~~~~~~~~~~~~~~~~~~~~~~~~~~~~~~~~~~~~
先生所说不无道理,但现在已有骨转移,我也查阅了一下,晚期转移的治愈率很低,
所也,十分担心一旦用上再次转移。所以,我是觉得万不得已先不用。原先是上不了四楼的,今天也可以走上去了。所以,目前还是采用先生的甘辛温的药为主,没间断,但寒泻、活血的尽量先不用, 现在我是想先把这个咳嗽缓和下来。再调整胃气,提升体质,在继续用药。因此,正在用海浮石那服,小量多用试试看。明天我想先用喉源性治疗方案。但先生所说不无道理,我会认真思考!深谢!




-=-=-=-=- 以下内容由 四方寻绎2009年06月21日 10:26am 时添加 -=-=-=-=-
今天用药:喉源性咳
荆芥、防风、白芷、牛蒡子、桔梗、枳壳、前胡、射干、黄芩、蝉蜕、杏仁、百部、僵蚕各12g, 甘草15g,白芍30g,白芨5g(研粉吃),
每日1 剂, 水煎服。咳嗽严重, 加粟壳10g, 7d 为1 疗程。
3
发表于 2009-6-21 16:29:30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四方先生还是忘记攻毒攻癌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培土生金,调理脾胃,除此之外,尚须调理肺与大肠,心与小肠。脾胃为本,心与小肠为标。方法对了,疾病自好。目标是能吃能睡,不能吃或不能睡,则须继续调治。
本人不懂开方,只给一个建议,用艾条试熏脾经隐白,胃足三里,用隐白止血,三里止咳,咳若不止,再加指压鱼际。如肩背痛,用手指试着按压不痛侧曲泽穴,无效则用另一侧,有效,则加长指压时间。这需要根据反应不断调整。
俗话说肺为娇脏,又说治上焦如羽,用药宜轻。

4
发表于 2009-6-21 16:47:59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中医治病着眼于调理病人的脏腑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至于癌,毒,其它理化指标,疾病表象等都是用来判断病机的(脏腑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请勿受迷惑。
各人的病机不同,而且还是变化的。所以,难得有现成的方子可以套用。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辨认病机,调理病机。
这是本人的肤浅认识,请四方先生斟酌。
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0:03:20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下面引用由fans2009/06/21 04:29pm 发表的内容:
四方先生还是忘记攻毒攻癌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培土生金,调理脾胃,除此之外,尚须调理肺与大肠,心与小肠。脾胃为本,心与小肠为标。方法对了,疾病自好。目标是能吃能睡,不能吃或不能睡,则须继续调治。
本 ...
非常赞同先生的观点,我现在也放弃主动攻击毒癌。就是怎么解决睡眠和饮食问题,毕竟癌毒也是与身体融为一体的,不解决食睡问题,体质不能提高,不能自强,硬攻必自伤,反而不利。现在不咳就能睡,所以,当前就想解决咳嗽问题,同时也想去解决胃气问题。目前还是主要用W先生的办法,甘缓合辛温补脾肾阳虚,然后尝试解决咳嗽。深谢先生指教!

-=-=-=-=- 以下内容由 四方寻绎2009年06月21日 08:10pm 时添加 -=-=-=-=-
。。。。。。。。。
各人的病机不同,而且还是变化的。所以,难得有现成的方子可以套用。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辨认病机,调理病机。这是本人的肤浅认识,请四方先生斟酌。
~~~~~~~~~~~~~~~~~~~~~~~~~~~
受教学习!一定会谨慎斟酌!深谢!
6
发表于 2009-6-23 11:50:31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下面引用由四方寻绎2009/06/21 01:50am 发表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四方寻绎在 2009/06/20 01:16pm 发表的内容:
W先生好,查看了一下,有多家观点都说到用活血药容易引起转移,资江兄也提到过,从癌瘤的细胞可随血液流动转移来看,比较可靠。由于还在探索,症不明辨, ...
四方先生的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以笔者阅读过的老中医治疗癌症的医案文献来分析,癌症的扩散有以下几个因素:1、病人作手术、化疗导致气血大伤,机体免疫功能急剧下降;2、病人正邪抗争症状剧烈,误服热性补药;3、病人作放疗,导致血小板急剧下降,引起内脏大出血,病人气血损伤严重的。
而贾堃的医案则始终把活血化瘀疗法贯穿于治疗癌症的全过程(平消胶囊的功用对此解释的很详尽,可参考),并没有出现扩散转移现象,这就是其扶正驱邪组方合理调配的独到经验。
介绍崔扣狮治疗癌症经验的专著(中医肿瘤验治)一书p33-40即有“中医‘活血化瘀’法对7320例晚期癌症治疗效果总结汇报”一文,对其治疗经验作了全面阐述。
该书p41-46“中医辨治癌症的特点及发展对策”一文谈到:“。。。。。。近年以来,在探索中医治癌的临床实践中,多采用活血化瘀、扶正祛邪、以毒攻毒为主兼配合清热解毒、内外夹击、攻补兼施等方法联用,对提高中医治癌的临床疗效有了令人满意的进展。  。。。。。。”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3日 11:57am 时添加 -=-=-=-=-
上述治癌疗法的关键在于复方大法联用,然而贾堃老中医把自己的经验全部公之于众,而崔扣狮则保留了很多经验没有公开(因为他仅仅是民间中医,处于受排挤打击的境地,不得不靠自己的看家“验方”立于世间),其处境可以理解!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3日 00:03pm 时添加 -=-=-=-=-
关于向山西运城肿瘤医院打电话不通的问题,可以多打几次,反正花不了多少时间-也可能遇到其休息日,所以在上班时间多打几次,很可能就联系上了。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3日 00:15pm 时添加 -=-=-=-=-
(中医肿瘤验治)这本书后面有曾被崔扣狮治愈的民营企业家刘贵子先生留下的联系地址与电话,摘录如下,四方先生如想联系,可向刘老板打听崔扣狮的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安东街3号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0351——3425089
手机:13803411763
以上方法如果还不行,可以打山西省的114了解一下运城肿瘤医院的最新电话号码,也许能行!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3日 00:24pm 时添加 -=-=-=-=-
笔者认为,目前全世界在如何治疗癌症这个难治性疾病问题上,是没有什么学术裁判的————在本论坛更没有————如有人想充当————令人耻笑而已!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3日 04:15pm 时添加 -=-=-=-=-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8&topic=4375&start=432&show=0&man=
本帖子上承以上连接!
7
发表于 2009-6-23 17:28:00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中医药抗癌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
2008年11月21日10:18 
【字体:大 中 小】
    中西医抗癌治瘤各有优势,当然也都存在缺点。
    西医通常以手术、化疗、放疗为手段,以攻杀癌细胞为原则。西医治疗癌症最优越的是当癌变组织处于萌芽状态,至少在还没有开始扩散前,用手术切除它,有“斩草除根”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如果癌变部位长得不适合手术,即使勉强实施了姑息手术,效果从来就不是很好的。如果癌细胞已经转移、扩散,手术就更无能为力,只有依靠化疗、放疗了。化疗、放疗的抗癌机制是细胞毒作用,即有选择地杀伤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癌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分裂频繁,自然首当其冲。实际上,肿瘤中总有一些癌细胞处于不分裂期,因此,靠化疗、放疗很难对癌细胞“斩尽杀绝”,这就是复发的根源。
    癌症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人体的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一般说这种转变都起源和复制于一种癌细胞,所以治疗一旦不彻底,如果有几个癌细胞“漏网”,就可能长出一个新的肿瘤。西医曾经提出过“消灭最后一个癌细胞”的口号,并在用法上一味加大剂量,其结果往往是“玉石俱焚”,肿瘤细胞与病人同归于尽,这种教训实在太多了。事实上,究竟应用多大剂量能将癌细胞杀尽,而又确保病人的生命,即使是最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也很难掌握这种尺度。
    与西医相比,中医药抗癌则有着许多明显优势,根据这些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更有效、安全的抗癌思路。
    一、抗癌手段丰富,毒副作用很少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手段十分丰富,不仅有中药,还有针灸、气功、食疗等方法。仅中药治法就有以斑蝥、砒霜、蜈蚣等为代表的“以毒攻毒”法;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代表的清热解毒法;以海藻、昆布、牡蛎为代表的软坚散结法;以丹参、川芎、莪术为代表的活血化瘀法;以半夏、天南星、猪苓为代表的化痰利湿法;以人参、黄芪、冬虫夏草为代表的扶正固本法。有攻有补,有抗癌有扶正,根据临床辨证,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治法灵活多样,远比西医手术、化疗、放疗单一的攻法灵活优越得多。此外,用外治法治疗肿瘤也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近年来,以速效止痛拔癌膏、蟾酥膏等为代表的外用抗癌药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针灸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气功则是强调内因的整体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由于我国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及中医防治肿瘤的临床经验,已经开发出了一大批抗癌中草药与中成药,其中有的已列入化疗药物,如喜树碱、靛玉红、长春新碱、秋水仙碱等;有的侧重于调动机体的抗癌功能,如贞芪扶正冲剂、脾肾合剂等;有的侧重于攻补兼施,如平消片等。从植物药中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癌活性物质,这是当前国际上的潮流,我国在这方面显然具有优势。
    中医药抗癌的最大优势是毒副作用小,对人体损伤少。中医抗癌也用一些有毒之品,即所谓“以毒攻毒”,但这种毒性与西医化疗相比,更轻浅柔和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中医抗癌攻邪之药,无疑要比化疗药来得缓和,这正好适于治疗大多数生长相对缓慢,细胞恶性度不高的实体瘤。西药化疗作用来得快,其毒副作用却给整个治疗带来不容低估的后果。中药的抗癌作用来得缓慢但疗效巩固,病人往往需长期坚持服药,获得治愈的病人与那些西医治愈的病人相比,由于没有受过手术的创伤及化、放疗毒副作用的影响,因此生存质量几乎不受影响,这正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二、防治癌前病变,阻断恶性发展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另一个突出优势是预防癌前病变。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疯狂”,而是会“从容”地经过一个癌前病变期,常常表现为发病部位的细胞过度增殖、慢性炎症改变等等。例如食道上皮细胞重度增生与食道癌,萎缩性胃炎与胃癌,乙肝、肝硬化与肝癌,宫颈炎与宫颈癌,白斑与皮肤癌等,它们之间往往有着对应恶变关系,尽管并非全部皆然。及早发现这些癌前病变并阻断其恶性发展,无疑是抗癌领域里的重大课题。在这方面中医药有着西医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许多成功的报道。
    如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病变,这一点已被公认,过去一直认为是无法逆转的。国内外都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但中医药治疗该症却取得了很大成功。如上海肿瘤专家张镜人教授结合胃镜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及胃液检查,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清热消痈、酸甘化阴等方药治疗,取得了73%的好转和痊愈率,证明萎缩性胃炎经中医药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从而阻止了向胃癌的恶性发展。
    同样,上海邱佳信教授用中医药防治胃癌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者也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结果。他将具有胃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西药组作对照。结果表明,中药组治疗后不典型增生消失者占80.6%,减轻者占8.7%,无变化者占8.7%,加重者无。而西药组治疗后不典型增生消失者占18.2%,减轻者无,无变化者占72.7%,加重者占9.1%,不典型增生的消失与减轻情况,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中医药在防治癌前病变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力和优势,也是中医药大有可为的抗癌防癌领域。
    三、术前创造条件,术后促进康复
    没有扩散转移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大概是最可靠的根治方法了,可以“斩草除根”。但是很多癌症病人体质虚弱,难以经受手术带来的创伤。中医扶正固本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虚弱的体质,由无法耐受手术到可以进行手术,从而为顺利开展手术创造了条件,这是一点。其次,有些癌症病人由于瘤体过大,或者与邻近组织粘连而难以彻底切除,即不具备手术条件。在经过中医治疗后,不仅体质增强,而且肿块缩小,粘连消失,从而达到可以手术切除的指征,这种成功的病例在某些肝癌、肺癌、脑瘤等实体肿瘤中常常可以看到,中药为手术创造条件的功效在这里得到明确肯定。兹举陕西省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贾堃教授的一个案例为证。患者,男,45岁,干部。1981年6月因上腹疼痛,纳呆,胁胀,经剖腹探查证实“胰头癌”,由于粘连无法手术,因胆汁排泄不畅,置T形引流管后关腹。患者经贾堃教授用理气健脾、软坚散结方药治疗,配服平消片,坚持服药2年余,诸症显减。1984年6月去北京首都医院复查,肿块较前明显缩小,具备手术指征,经手术切除,过程顺利,术后几年多次复查,未见复发迹象,获得治愈。
    肿瘤术后病人由于手术创伤,气血消耗,体质大多虚弱,中医此时同样可以大显身手,用中药补虚扶正,调理气血,还可通过气功、食疗等方法,使病人顺利康复,生存期得以延长,生存质量明显提高。许多“抗癌明星”成功的经历都证明了这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癌细胞的扩散转移,手术也可能“斩草未能除根”,此时患者仍有复发的潜在危险,许多术后复发的病例都揭示了深刻教训。当其时用中药扶正兼以抗癌既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又可以杀灭残存的癌细胞,从而达到治愈或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有很多医学杂志的报道都表明,手术病人配合中医药治疗,其远期生存率、生存质量均较单纯手术治疗为高,充分证明了中医药在术后肿瘤病人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1、中医药抗癌疗效评定新观念
 2、见瘤不治瘤—中医药抗癌主体思路
 3、拓宽抗癌思路,实现质的飞跃
 4、继承传统抗癌理论,开创独特新疗法
 5、中药抗癌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中医药抗癌疗效评定新观念
2008年11月21日10:18 
【字体:大 中 小】
    目前关于恶性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大都围绕着瘤体缩小、消失与否作为主要判断依据,无论国际抗癌协会(UICC)还是国内肿瘤学术机构制定的标准概莫能外。诚然,癌症瘤体的缩小与否对整个病变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恶性肿瘤疗效评定并非这样绝对和简单。
    一般而论,恶性肿瘤作为全身性病变,它引起的疾病状态应该分为三部分:由癌细胞不断增殖形成的癌瘤,这是病之“本”;由癌瘤的压迫、梗阻、腐烂坏死以及扩散转移损害各脏腑的功能引起的主要症状如疼痛、出血、膈食不下、二便闭塞、呕吐、发烧、胸水、腹水等,此为病之“标”;还有因免疫功能减退、正气衰竭而引起的以饮食、睡眠、自理能力、活动功能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问题,特别是这后者在恶性肿瘤尤其是中晚期癌症的治疗中有着区别于其它病变的特殊意义。虽然,瘤体的大小、消失与否与主要症状、生存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是因果关系,但是由于人体的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一些治疗手段的作用,后二者也有其相对独立的意义,即是说,主要症状与生存质量可以在瘤体并无缩小、消失的情况下而得以改善。
    这样说是因为在恶性肿瘤尤其中晚期癌症的治疗中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众所公认,在现有条件下,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中晚期肿瘤的治愈率。既然如此,那么如何使癌症患者在带瘤生存中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就是一个带有原则性的问题。很明显,单纯以瘤体是否缩小、消失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就显得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了。事实上,许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也都认识到这一点:既然肿瘤难以根治,那么就应该现实地考虑,如何使中晚期患者带瘤延年,使他们少些痛苦,也即减轻主要症状的折磨,同时使他们生活得好些,正常些,也即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这就给医学界提出了一个课题,即重视改善病人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不能重蹈那种“只见肿瘤不见人”的复辙,一味地攻瘤,肿块消了,人也衰竭了。甚至肿块没缩小,病人却死亡了。医生的职责,毕竟不只是消灭癌细胞提高生存率,还要使病人生活得愉快、健全、正常,这后者无疑应该成为医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当然也应该作为疗效评定的一项内容。
    事实上,现代医学已认识到这一点,也研制了许多针对各种症状的药物,止痛如杜冷丁,抗呕吐如枢复宁,升高白细胞如“生白能”,等等;还设计了以输送营养液为主的支持疗法来延缓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这些措施应该说大体是针对癌症病人的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问题的,而且也确实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也应该划入疗效评定范围。有趣的是,西医也有以生存质量为主要指标来考核肿瘤病人疗效的标准,只是不很为临床采用罢了。比较著名的有卡诺夫斯基(Karnofsky)记分法和瑞士协作组分级法。前者分为十段百分制,后者分为五级,均以病人症状、体征和生活自理、活动功能为主要评定内容。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可能与瘤体缩小与否这个西医的固有观点未采纳进来有关。但就其本意来讲显然是注意到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这两个概念在肿瘤疗效评定中的地位。在重新考虑全面制定肿瘤疗效评定标准时其基本精神是有借鉴意义的。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科科长尚思伟(JanStijgrnsward)先生指出:“……如能采取正确的措施,现有各种癌症中的1/3是可以预防的,1/3是能够治愈的,不能治愈的癌症病人中大多数也能减轻痛苦”。这后一句就客观地指出了约1/3的癌症病人是难以根治的这一现实。同时,提出了对这部分病人的治疗要求,即使其“减轻痛苦”,在带瘤生存中消除或减轻各种症状的折磨,尽量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实际上这也就是提出了肿瘤疗效评定的一个标准。
    据临床观察,一些中晚期的癌症患者,即使应用化、放疗使局部肿物缩小,但是并未延长生命,反而增加了毒副作用带来的许多痛苦,很难说这种治疗是成功的。相当部分患者拒绝放、化疗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些人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放、化疗的毒性。用瘤体缩小与否来衡量其疗效显然是不恰当、不符合实际的。中医药疗法注重扶正与祛邪结合,调整机体平衡,靠自身的抗病能力与疾病争斗,一方面使瘤体生长缓慢甚至缩小,另一方面使机体适应新的内在环境,减小肿瘤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临床见到长服中药的患者,尽管肿瘤发展已经广泛,但主要症状仍不甚明显,生存质量较高,可见重视整体是中医治癌的特点。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确是中医长处。中医药治疗的对象多是不能手术、放、化疗的晚期患者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如果套用西医的以瘤体大小为主要标准的疗效评定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亦不能体现中医药的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科学地评价中医药疗效,建立一个符合其疗效特点的标准是必须的和为临床所需要的。
    鉴于上述种种因素,我们认为对肿瘤的疗效评定标准有必要给予更全面、更科学的界定。其中心意图是在充分认定瘤体大小所占比重的前提下给予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以应有的地位。我们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下面的标准,作为不成熟的设想提出来,抛砖引玉,供同道考虑。我们拟议用百分制来综合评定疗效,其中瘤体大小变化占50分,主要症状占30分,生存质量占20分。具体实施时,各项内容还可以分解得更具体些,如瘤体大小变化项可分解为完全缓解者(CR)计50分,部分缓慢解者(PR)计25分,无变化者(NC)计0分,恶化者(PD)计负50分。又如生存质量项可化解为饮食、睡眠、精神、自理能力、活动功能等五小项,每一小项各计4分。这4分还可以按每一小项改善程度再细分为4级,这样的计分法似乎比卡氏分级法更具体,实施起来更方便。而主要症状项可按各症状表现的突出、严重程度而分为第一主症、第二主症……,分别计作20分和10分,如食道癌第一主症为噎塞计为20分。各主症还可按减轻程度详细计分,如食道癌噎塞症状可按轻重程度依次这样计分:普食20分,软食15分,半流食10分,流食5分,滴水不进0分。总之,具体病种具体主症相机分别确定计分法,但每一病种应保持相对稳定的计分方法,以保持该评定方法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我们认为,上述评分系统既体现了瘤体大小、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三位一体的疗效评定新观念,又具有确切明了的可行性,因而是适合临床的。
    癌症治疗的总原则是消除或控制瘤体,解除或减轻病人痛苦,恢复或维护病人的生存能力,以达到完全或部分康复。按照这个原则,完全有理由重新研究制定一个更科学、更全面、更符合临床实际的疗效评定新标准。该标准应该从瘤体、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诸方面的变化出发建立一套规范的评定系统,这对推动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见瘤不治瘤—中医药抗癌主体思路
2008年11月21日10:18 
【字体:大 中 小】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生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
    上面这段话出自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王应震语,是流传于中医界很久很著名的一段话。它形象地揭示了中医治病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也就是找出致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进行治疗,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疗法。以痰症为例,痰可由多种原因形成,寒、热、湿、虚皆可酿之,因于寒者当以温药和之,因于热者当以凉药清之,因于湿者当燥之,因于虚者当补之,总之要审其生痰之源,杜其生痰之因,才是治本之道。若一味见痰治痰,不治其生痰之因,难免随治随生,永无宁日。其余血证、热症、无汗,喘促、遗精等病莫不如此。总之,审因论治,见病治源,治病求本,不可见一症治一症,明白这个道理方称得上是医中俊杰。
    那么用这段话的精神来套用于肿瘤的治疗,我们很容易顺理成章地得出一个结论:“见瘤不治瘤”。中医治瘤治什么呢?治的是产生肿瘤的虚弱机体,治的是肿瘤产生的证候,前者称为整体观,后者称为辨证论治,这正是中医抗癌治瘤的主体思路,也是区别于西医的独到特色。
    在肿瘤的病因学中,西医强调的是B超、CT、磁共振等影象学证据和细胞生物学的微观认识,而忽略病人的体质、正气状况。?幸郊瓤吹桨┲渍庖弧安⌒啊钡拇嬖冢?部吹饺颂逶喔???跹粽庖弧罢??钡氖⑺ァR灾幸教氐愣?裕?幸礁?厥尤颂逭???衔???槿跏切纬苫?壑卓榈哪谠诟?荨!锻庵ひ奖唷匪担骸罢??樵虺裳摇保徽沤喙旁蛉衔?骸白橙宋藁??槿嗽蛴兄?保弧兑阶诒囟痢分赋觯骸盎??烧撸???蛔悖??笮捌?嶂?薄H颂迨且桓鐾骋坏恼?澹?琢鍪侨?硇圆”涞木植勘硐帧H酥??阅骋痪植炕岱⑸??壑卓榈牟±肀浠??饕?且蛭??灞旧砟骋痪?缁蚰骋辉喔?δ苁?チ讼喽缘钠胶猓?簿褪侵幸剿?降牧??С#?咔楣晕ィ??巢坏鳎????停?拘澳谇旨罢??餍椋??堑贾禄?蹇剐澳芰?跬恕U庥胂执?窖?衔?庖吖δ芗跬耍?乇鹗窍赴?庖吆吞逡好庖吣芰ο陆担??宥跃植肯赴?耐槐涫?チ恕懊庖呒喽健保?迥诘恼?O赴?荒芩媸苯?槐涞陌┫赴??穑?拱┲追⑸?⒎⒄沟幕?揪?裣辔呛稀O执?窖г诠?ヒ话俣嗄曛校??智康髁讼赴?槐湓诎┲⒎⑸?械淖饔茫??雎粤巳说拿庖吖δ堋S⒐?晃恢??窖Ъ宜倒?骸拔颐窃凇?恢制鹨颉?⒁恢至品ǖ母拍钪猩?畹氖奔涮?ち耍?灾劣诓蝗菀装谕阉?5?鞘导噬霞膊《疾皇恰?恢制鹨颉??乇鹗窍癜┲⒄庵直溆π约膊【透?皇钦庋?薄7ü?目死偷?#8226;伯纳德医生说:“疾病在空中飘浮,它们的种子随风吹散,但只有在土壤合适时才能生根”。现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临终时说过:“伯纳德说得对,细菌很小,问题全在于土壤”。这就是著名的“细菌加土壤”的观点,对于现代医学只考虑癌症的特定病因学说是一种突破,强调了土壤——人的因素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很多西医已经开始认识到“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开始重视肿瘤发病机制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并在体质以及“宿主的防御功能”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出现了与中医相近的思路。
    从整体与局部,也即正与邪关系看,中医认为正气是本,邪气是标;整体为本,局部为标;肿瘤是在正气虚弱的基础上产生的。扶助正气,铲除肿瘤产生的“土壤”,才是中医抗癌的治本之道,这就是中医抗癌的整体观,区别于西医的独到特色。西医的手术切除和放疗均属局部治疗。严格地说,化学药物治疗,其目的是杀伤癌细胞和抑制肿瘤生长,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局部治疗,这就难免产生局限性了。典型的如化疗,最大的缺欠是“敌我不分”,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正常细胞,这就使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还由于化疗药物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不少癌症患者最终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机体正常防御功能衰退,也即中医所称“正气”衰竭。
    在中医防治肿瘤的研究工作中,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癌药物固然重要,但这只能是其中之一。按照整体观念,更应重视调动机体的内在因素,此亦即“见瘤不治瘤”,因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整个机体防御功能衰退的结果,或者说正气虚弱所致。因此中医治疗肿瘤注重分析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当病人体质强时,可以攻邪为主,扶正为辅;体质弱时,就应该以补为主,以攻为辅。如若单纯着眼于局部肿瘤,一味使用抗癌药物,结果病灶可能缩小,但病人正气大衰,再要恢复就难上加难了。据临床观察,一些晚期患者,即使应用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但是并不能延长生命,一些人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放、化疗的毒性。中医整体疗法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整机体平衡,靠自身的抗病能力与疾病斗争。一方面使肿瘤生长缓慢甚至缩小,另一方面使机体适应新的环境,减少肿瘤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临床常见经过整体治疗的患者,尽管肿瘤发展较严重,但自觉症状并不明显,生存质量一直较高。可见重视整体是中医抗癌治瘤的特点。采用扶正祛邪,或攻补兼施,无疑比手术、化疗和放疗单纯着眼于“肿瘤”,着眼于“攻瘤”要优越得多。
    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都证实,中药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杀灭和抑制癌细胞的作用。一些中药本身并不一定具有抗癌活性,但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以达到抗癌的目的。如促进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数量的增加,吞噬功能增强,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促进抗体生成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控制癌瘤的目的,这也表现出整体疗法的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解放后对癌症的治疗更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探索,如对民间单方、验方和秘方广泛地进行临床验证,对某些药物作了抗癌筛选实验。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筛选中虽然找到一些有抗癌活性的中药,由于只是按照西医的治疗思路套搬,结果难免重蹈化疗的旧辙,迄今难以获得较理想的疗效。甚至可以这样说,目前的全部研究成果,不过是为化疗筛选了新的药源。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考虑到中医治病的根本特点和传统优势,背离了中医治病的主体思路。
    那么中医治病的根本特点和主体思路是什么呢?是辨证论治。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核心和关键,是中医诊断学、治疗学的精髓。所谓辨证论治,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归纳、分析有关患者发病、特别是临床表现在内的各种证候,并据此作出判断和治疗。在癌症的治疗上,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将肿瘤对机体损害的表现即症状加以分析归纳,同时联系与之相关的既往病史、体质特点、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社会环境、自然气候等因素,对患者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作出的总判断。虽然中医看不到肿瘤发病时体内器官、细胞、分子变化的微观细节,但按照“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点,中医都可以从对病人的神色脉证的分析中把握患者的阴阳消长,邪正盛衰,脏腑虚实等综合病理机制。如果把癌症的全过程比作一根链条,那么证候就是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在病程上由于邪正盛衰、阴阳消长的情况千变万化,故同一病人表现的证候也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以肝癌为例,本病除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面色晦暗、舌质紫斑、肝掌等血瘀表现外,临床还可以表现为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脾胃虚弱、气阴两虚等多种证型。且病期不同,证型亦异,如早期病人多以实证为主,晚期病人多以虚证为主。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上就应分别对待,才能显示出较强的针对性,疗效也才能提高。显然,在肝癌的治疗上应该分别采用清利湿热、疏肝理气、健脾养胃、滋补肝肾或益气养阴的原则。实践证明,按照上述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肝癌其疗效十分可观,其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可达到67%、24%、8%,并不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再以鼻咽癌为例,由于病因病机的不同,患者个体的差异,正气的盛衰,患者可出现不同证候,其临床表现或头痛,或鼻衄,或复视,或口眼歪斜,或颈淋巴结肿大等等。究其病机或为阴虚,或为阳亢,或为热毒炽盛,或为气滞血瘀,或为脾肺虚弱。病同证异,错综复杂,均是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病理损害不同而产生的。根据同病异治的原则,治疗时就必须分别采用滋阴潜阳、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健脾益气等不同治法,使得治疗上的针对性加强,因而疗效得以提高,这就是辨证论治的优越性。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患者年龄、体质、合并症等情况的不同,因而病情发展变化也是不同的,治疗上也必须依据这些变化而灵活用药,药随证转,这也是辨证论治的特点,显示了高度的应变性和灵活性。我们并不反对寻求特效方药的尝试,但从整体出发,坚持辨证论治,才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才能充分体现中医治病的优势。实践证明,想用一张方子或几味抗癌药物就解决所有癌症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著名肿瘤专家钱伯文教授的一个案例可以给我们启示。
     患者系胃癌患者,本来已经神疲肢倦胸闷纳呆,一派脾胃虚弱证候。但是某医生抛开辨证论治原则,一味地给予服用龙葵、蛇舌草、半边莲、蜀羊泉等所谓抗癌药物。由于一派苦寒药物,服了七帖后,病毒情反而加重,出现了畏寒、腹泻等证。医生不加理会,再投七帖,病人几乎不能支持。钱氏在会诊时,根据病人证状,开了健脾益气的很普通的方子。当时就有人认为是与肿瘤治疗没有关系的方子。但服了七帖后,病人胃口、精神都好转了,病情有了明显转机。这个例子充分说明目前对药物抗癌作用还未完全了解、疗效还不确切的情况下,辨证论治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辨证论治,起初似乎仅仅改善症状,但实际上是调整恢复病人机体功能的第一步,许多病人通过改善症状,体质逐步增强,获得长期的缓解。通过辨证论治,调节整体阴阳,舒达局部气机,肿瘤逐渐消退了。这种治疗机制也许尚不能为现代医学理解,但可以认为这是对癌症的根本治疗。中医辨证论治改善了局部的循环障碍,纠正了产生癌症的内环境,铲除了产生癌症的“土壤”,结果肿瘤得以缩小乃至消失。
    虽然中医不像西医那样在影象学、细胞生物学水平上把握肿瘤的微观实质,但是它却在整体层次上真实、客观地把握了疾病的总体机理。这一点也为肿瘤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优于西医的思路和可能。事实上以整体观为基础的辨证论治方法体现了1982年日内瓦自然医学国际会议上提出的自然医学的宗旨:平衡人体;促进机体的自然防卫和自发的自我调节机制,借此帮助病人而不是取代病人的机体功能;不是旨在取消病人的症状,而是重在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很显然,“见瘤不治瘤”,意在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中医防治肿瘤的主体思路和基本特点是“治证以治瘤”。与西医的切除病灶、以肿瘤细胞为“靶点”的“攻击”思路相比,中医的“治证以治瘤”着重于消除肿瘤产生的内在与外在因素。这种针对肿瘤产生的因素而采取的整体综合性调节,应该说是更积极、更彻底、更灵活的防治思路。这也正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中医药抗癌疗效评定新观念
2008年11月21日10:18 
【字体:大 中 小】
    目前关于恶性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大都围绕着瘤体缩小、消失与否作为主要判断依据,无论国际抗癌协会(UICC)还是国内肿瘤学术机构制定的标准概莫能外。诚然,癌症瘤体的缩小与否对整个病变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恶性肿瘤疗效评定并非这样绝对和简单。
    一般而论,恶性肿瘤作为全身性病变,它引起的疾病状态应该分为三部分:由癌细胞不断增殖形成的癌瘤,这是病之“本”;由癌瘤的压迫、梗阻、腐烂坏死以及扩散转移损害各脏腑的功能引起的主要症状如疼痛、出血、膈食不下、二便闭塞、呕吐、发烧、胸水、腹水等,此为病之“标”;还有因免疫功能减退、正气衰竭而引起的以饮食、睡眠、自理能力、活动功能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质量问题,特别是这后者在恶性肿瘤尤其是中晚期癌症的治疗中有着区别于其它病变的特殊意义。虽然,瘤体的大小、消失与否与主要症状、生存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是因果关系,但是由于人体的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一些治疗手段的作用,后二者也有其相对独立的意义,即是说,主要症状与生存质量可以在瘤体并无缩小、消失的情况下而得以改善。
    这样说是因为在恶性肿瘤尤其中晚期癌症的治疗中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众所公认,在现有条件下,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中晚期肿瘤的治愈率。既然如此,那么如何使癌症患者在带瘤生存中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就是一个带有原则性的问题。很明显,单纯以瘤体是否缩小、消失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就显得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了。事实上,许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也都认识到这一点:既然肿瘤难以根治,那么就应该现实地考虑,如何使中晚期患者带瘤延年,使他们少些痛苦,也即减轻主要症状的折磨,同时使他们生活得好些,正常些,也即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这就给医学界提出了一个课题,即重视改善病人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不能重蹈那种“只见肿瘤不见人”的复辙,一味地攻瘤,肿块消了,人也衰竭了。甚至肿块没缩小,病人却死亡了。医生的职责,毕竟不只是消灭癌细胞提高生存率,还要使病人生活得愉快、健全、正常,这后者无疑应该成为医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当然也应该作为疗效评定的一项内容。
    事实上,现代医学已认识到这一点,也研制了许多针对各种症状的药物,止痛如杜冷丁,抗呕吐如枢复宁,升高白细胞如“生白能”,等等;还设计了以输送营养液为主的支持疗法来延缓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这些措施应该说大体是针对癌症病人的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问题的,而且也确实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也应该划入疗效评定范围。有趣的是,西医也有以生存质量为主要指标来考核肿瘤病人疗效的标准,只是不很为临床采用罢了。比较著名的有卡诺夫斯基(Karnofsky)记分法和瑞士协作组分级法。前者分为十段百分制,后者分为五级,均以病人症状、体征和生活自理、活动功能为主要评定内容。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可能与瘤体缩小与否这个西医的固有观点未采纳进来有关。但就其本意来讲显然是注意到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这两个概念在肿瘤疗效评定中的地位。在重新考虑全面制定肿瘤疗效评定标准时其基本精神是有借鉴意义的。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科科长尚思伟(JanStijgrnsward)先生指出:“……如能采取正确的措施,现有各种癌症中的1/3是可以预防的,1/3是能够治愈的,不能治愈的癌症病人中大多数也能减轻痛苦”。这后一句就客观地指出了约1/3的癌症病人是难以根治的这一现实。同时,提出了对这部分病人的治疗要求,即使其“减轻痛苦”,在带瘤生存中消除或减轻各种症状的折磨,尽量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实际上这也就是提出了肿瘤疗效评定的一个标准。
    据临床观察,一些中晚期的癌症患者,即使应用化、放疗使局部肿物缩小,但是并未延长生命,反而增加了毒副作用带来的许多痛苦,很难说这种治疗是成功的。相当部分患者拒绝放、化疗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些人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放、化疗的毒性。用瘤体缩小与否来衡量其疗效显然是不恰当、不符合实际的。中医药疗法注重扶正与祛邪结合,调整机体平衡,靠自身的抗病能力与疾病争斗,一方面使瘤体生长缓慢甚至缩小,另一方面使机体适应新的内在环境,减小肿瘤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临床见到长服中药的患者,尽管肿瘤发展已经广泛,但主要症状仍不甚明显,生存质量较高,可见重视整体是中医治癌的特点。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确是中医长处。中医药治疗的对象多是不能手术、放、化疗的晚期患者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如果套用西医的以瘤体大小为主要标准的疗效评定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亦不能体现中医药的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科学地评价中医药疗效,建立一个符合其疗效特点的标准是必须的和为临床所需要的。
    鉴于上述种种因素,我们认为对肿瘤的疗效评定标准有必要给予更全面、更科学的界定。其中心意图是在充分认定瘤体大小所占比重的前提下给予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以应有的地位。我们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下面的标准,作为不成熟的设想提出来,抛砖引玉,供同道考虑。我们拟议用百分制来综合评定疗效,其中瘤体大小变化占50分,主要症状占30分,生存质量占20分。具体实施时,各项内容还可以分解得更具体些,如瘤体大小变化项可分解为完全缓解者(CR)计50分,部分缓慢解者(PR)计25分,无变化者(NC)计0分,恶化者(PD)计负50分。又如生存质量项可化解为饮食、睡眠、精神、自理能力、活动功能等五小项,每一小项各计4分。这4分还可以按每一小项改善程度再细分为4级,这样的计分法似乎比卡氏分级法更具体,实施起来更方便。而主要症状项可按各症状表现的突出、严重程度而分为第一主症、第二主症……,分别计作20分和10分,如食道癌第一主症为噎塞计为20分。各主症还可按减轻程度详细计分,如食道癌噎塞症状可按轻重程度依次这样计分:普食20分,软食15分,半流食10分,流食5分,滴水不进0分。总之,具体病种具体主症相机分别确定计分法,但每一病种应保持相对稳定的计分方法,以保持该评定方法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我们认为,上述评分系统既体现了瘤体大小、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三位一体的疗效评定新观念,又具有确切明了的可行性,因而是适合临床的。
    癌症治疗的总原则是消除或控制瘤体,解除或减轻病人痛苦,恢复或维护病人的生存能力,以达到完全或部分康复。按照这个原则,完全有理由重新研究制定一个更科学、更全面、更符合临床实际的疗效评定新标准。该标准应该从瘤体、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诸方面的变化出发建立一套规范的评定系统,这对推动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继承传统抗癌理论,开创独特新疗法
2008年11月21日10:18 
【字体:大 中 小】
    古代医家对癌症已有相当认识,对各种肿瘤都作了较为细致的临床观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自《内经》以来,几乎所有重要医著都对肿瘤作过专门论述,立有“症瘕积聚门”专章介绍肿瘤的辨治经验,这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有效地指导着抗癌实践。为进一步发掘古人治疗肿瘤的经验,我们对古医籍中有关肿瘤的文献进行复习和探讨,从中发现许多宝贵论述,今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其中立论较为独特鲜为人知者作重点介绍,已成公论或大家较为熟悉者则不多论及。
    一、积多属寒,应予温化
    在论及症瘕积聚的病因病机时,古代医家大都提到痰凝、食积、死血、气郁、正虚等因素,这些已为现代医家公认。但还有一点古人屡屡提及,却为今人所忽略,这就是寒邪在肿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及由此导致肿瘤病机属性的认识。事关辨证用药大计,因此应予重视。许多文献都强调寒邪是导致肿瘤的重要病因,包括外感风寒,积冷久寒。《灵枢•百病始生篇》即指出:“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素问•举痛论》亦称:“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症瘕病者,皆由久虚积冷,饮食不消所致也”。明《景岳全书•积聚》进一步称:“不知饮食之滞,非寒未必成积,……必以食遏寒,以寒遏食,……而积斯成矣”。清•尤在泾亦持同样观点,他说:“……痰、食、气、血,非得风寒,未必成积”(《金匮翼•积聚统论》)。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亦称:“积聚、症瘕、痃癖,因寒与痰与血食凝结病也”。上述论述在指出食积、痰凝、血瘀、气滞等病机的同时强调了风寒、久寒积冷引起肿瘤发病的重要作用。这里寒邪应理解为标准意义上的六淫之一的寒邪,而不应该牵强地解释为物理、化学等外界致病因子。
    其次,古代医家指出积证即肿瘤的病理属性为阴寒。《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积者,生于五脏之阴气也”;明•王绍隆《医灯续焰•积聚脉证》指出:“积之成也,亦多属阴寒,阴寒则不能温散,而易于凝着”。此外,综观古代对于肿瘤的外治文献,古人无疑是将肿瘤作为阴症处理的,所有外用药原则上都是采取温散、温炙为法的,这也是个有力的佐证。
    既然肿瘤积证多由寒起,性属阴证,那么其治疗予以温通、温化当顺理成章,许多医家都指明这一点。《医灯续焰•积聚脉证》即称:“历鉴积聚之由,似宜温补,不宜寒敛,似宜运动枢机,不宜专尚攻克”。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积聚》亦指出:“著而不移,是为阴寒聚络,大旨以辛温入血络治之”。还有林佩琴《类证治裁•积聚》谈到积聚治疗时同样言称:“其药性宜辛散温通,方能入阴出阳,解散凝聚”。《王旭高临证医案•积聚门》更明确指出:“盖气温则行,血寒则凝,运行其气,流通其血,为治积第一法”。
    当代许多医家对肿瘤病机都持热毒观点,动则投以大剂清热解毒之品。如确有热毒之象,当无可非,但一概视肿瘤为热毒之症,恐非在理,古人早有明训。
    二、以毒攻毒,治癌之本
    恶性肿瘤的根本病因是癌毒,按中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理论,剿灭癌毒实为治本之策。癌毒作为一种毒性酷烈的凶险之邪,寻常方药难以制之,只有以有毒甚至大毒之药方能攻克,此即“以毒攻毒”治法,许多医家都提到这一点。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论道:“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硇砂、水银治肉积,……水蛭、虻虫治血积,……牵牛、甘遂治水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各从其类也”,显然,所用之药多系毒品。明•罗天益《卫生宝鉴•养正积自除》则明确说:“凡治积非有毒之剂攻之则不可”。虞抟《医学正传》进一步声称:“大毒之病,必有大毒之药以攻之”。
    当然,由于具有毒性,古人亦指出毒药攻邪要审慎。“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明•万全《万氏家传保命歌括》则提出按毒性大小区别用药及监制方法:“诸积非毒药不得去也。大毒之药可以单行;小毒之药可以二三味并行。俱用所长者,以监制之。故毒药以群队攻之,则伤其正气;监制之药,以群队用之,则不成其破积之功”,说明古人用毒药攻积很注意掌握分寸。
    查古人以毒攻毒方药大多具攻坚破瘀、消肿散结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这些毒药大都具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可直接抑制或杀伤癌细胞,说明以毒攻毒法是有根据的。今人应用当严格掌握有效剂量,采取减毒措施。
    三、缓攻渐消,倡用丸散
    古人治积,多以正虚邪实主论,采取攻补兼施治则,具体运用上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并投,这点已成共识,当无疑义。但在怎样运用攻法上却有学问,叶天士说得较有代表性:“治症瘕之要,用攻法宜缓宜曲,用补法忌呆忌涩”(《临症指南医案•积聚》),意即攻瘤讲求缓消渐磨,反对蛮攻峻攻,我们认为较为符合对肿瘤病机的认识。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积聚》指出:“积之为义,日积月累,非伊朝夕,所以去之亦当有渐,太亟则伤正气”。宋•陈自明《妇人良方•积年血症方论》亦称:“治法宜固元气为主,而佐以攻伐之剂,当以岁月求之,若欲速效,投以峻剂,反致有误”。
    在提倡缓消渐磨的同时,古人反对下法。明•周之干《慎斋遗书》:“凡积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只宜消积,使之融化”。清•陈士铎《辨证录•症瘕门》提出:“若用攻逐之法,则亏损脾阴,势所不免;何若仍补命门之火,扶助脾土,则土旺自能消化,不必攻逐而症瘕自开,更觉渐移默夺之为胜哉”,陈氏提出温补命门达到“渐移默夺”攻瘤目的,手眼别具,值行思味,与前述积多属寒,当予温化论甚相合辄。
    古人倡导缓攻,在用药剂型上亦颇有见地,倡用丸散,不用汤剂。《杂病源流犀烛》说得很明确:“夫积聚必积块,治块宜丸,不宜煎,煎药如过路之水,徒伤元气,无损于块”。按“丸者缓也,欲其缓化,则用丸药”;“汤者荡也,欲其速行,则用汤药”,丸药治瘤,完全符合缓攻意图。清•吴鞠通《增订医医病书》也支持丸药缓攻说,他认为“按症瘕属金,坚刚牢固,深藏在下,非缓通络脉丸药朝夕渐磨不可”。作者认为,肿瘤作为慢性病,运用丸散剂型,缓攻渐消,符合其病机认识。再者,癌症病人需长期用药,一味服用汤剂,亦有不胜苦味之累,临床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四、虫蚁搜剔,松透病根
    提出这个观点的主要是叶天士,他在《临症指南医案•积聚》中指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所谓“蠕动之物”,即虫类药,具有蠕动走窜,搜剔络脉,松透病根之功,符合肿瘤病根深藏、药难透达的病机特点。叶氏首倡“久病入络”理论,认为积聚日久,邪必入络,而络脉部位特殊,“散之不解”,“攻之不驱”,“补正祛邪,正邪并树无益”,因此需要虫蚁搜剔,松透病根。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积聚》亦支持这一观点:“积聚由渐而成,治必由渐而去,故缓攻通络,勿峻用吐下”。“缓攻通络”语也揭示了虫蚁搜剔之意。按以蜈蚣、全蝎、土鳖虫等为代表的虫类药不止松透病根,攻坚破积,且大都有毒,符合“以毒攻毒”之旨,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一药二用、一药三用之功,一药而收标本兼治之利。
中药抗癌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2008年11月21日10:18 
【字体:大 中 小】
  四、配合放疗、化疗,明显减毒增效
    放疗、化疗对部分恶性肿瘤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癌细胞作用,使许多病人减轻痛苦或挽救了生命。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敌我不分”,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降低免疫功能,削弱人体正气,其毒副作用不容低估。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况,有些患者经放疗、化疗后,瘤体是缩小甚至消失了,但病人的身体也垮掉了。至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给病人带来的各种痛苦折磨更是令人难以忍受,很多病人不得不中断治疗计划概因于此。可以说,有的病人未死于瘤,而死于药。中药的整体调理,扶正固本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放、化疗效果,一箭双雕,既可以使病人顺利完成放、化疗,又可以提高生存质量。这种放、化疗结合中医药的治疗方式已成为国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癌症的最常见方式。
    近年来我国运用中医药减轻和控制病人在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方面作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辨证论治,进一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证治规律。对化疗毒副反应的主要治疗是以扶正固本为主,多运用补气养血、健脾和胃和滋补肝肾等治疗原则进行;对放疗副作用的治疗多应用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滋补肝肾等为主的治疗原则进行,常常收到满意疗效,为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顺利完成各个疗程的化、放疗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对一些常见肿瘤的放、化疗在配合中医药后,其疗效也明显提高,1年ⅲ衬辍ⅲ的晟?媛示?兴?岣撸??⒃镀诹菩Ф加庞诘ゴ炕?坪头帕疲?允玖酥幸揭┎蝗莺鍪拥淖饔谩?BR>
    放、化疗常见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1.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多日不能正常进食,中医降逆止呕、醒脾开胃法可制止或减轻这种反应,用药如半夏、陈皮、砂仁、白豆蔻、苏梗、藿梗、木香、佛手等。
    2.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白血球、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贫血等,中医可以益气养血、滋阴补肾法治之,药如人参、黄芪、枸杞子、熟地、当归、黄精、仙灵脾、补骨脂等。
    3.肝功能受损,尤其是GPT升高,甚至出现黄疸等,中医以清利肝胆,化湿降浊法治之,药如茵陈、薏苡仁、柴胡、黄芩、栀子、夏枯草等。
    4.心肌损伤,如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等,中医治以益气滋阴、活血养心法,药如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当归、酸枣仁等。
    5.热毒反应,常见于放疗及某些化疗,表现为口干咽燥,口腔溃疡,皮肤红斑等,中医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生津法,药如石膏、知母、生地、元参、麦冬、赤芍、丹皮、金银花、连翘等。
    此外,肿瘤手术后至第一次化疗之间往往有2~4周的时间属于恢复期,这期间不宜化、放疗,否则容易引起残存的癌细胞转移。中医的扶正祛邪法可填补这一空白,既可以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又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中医药不仅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还可起到增强放、化疗效果的作用。很多专家用活血化瘀药配合化疗方案,同时与单纯化疗者作对比观察。结果都明确显示化疗结合活血化瘀方案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的效果,充分说明了中药对化疗的增效作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在采用扶正增效方(黄芪、枸杞子、女贞子、太子参、白术、天门冬、红花、苏木)对恶性肿瘤放疗增效的临床研究中,肺癌组共32例病人,分为放疗加中药组和单纯放疗组两组对照观察,每组16例。结果,放疗加中药组完全缓解者3例,部分缓解者8例,总有效率(CR+PR)为68.75%(11?16);单纯放疗组部分缓解者5例,总有效率31.25%(5?16),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显示了中药对放疗的明确增效作用。
    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采用扶正解毒冲剂(黄芪、生地、金银花、黄连、石斛、麦冬、陈皮、鸡内金、竹茹、枸杞子)对减轻头颈、胸部恶性肿瘤在放疗中副作用的临床观察中,中西医结合组共30例病人,其中28例顺利完成放疗,放疗完成率93.3%,而单纯放疗组31例病人中,有23例顺利完成,放疗完成率为74.2%。统计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优于单纯放疗组(P<0.01)。
    总而言之,使用中医扶正固本、整体调理方法配合放、化疗,不仅使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疗程,可以明显减轻毒副作用,还可以增加疗效,提高病人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其结果无疑比单纯放、化疗要好。
    五、中医为主治疗,也有肯定疗效
    一些中晚期癌症病人,由于体质虚弱,不适宜手术,失去手术时机,又无法经受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则可以完全用中医药为主治疗。还有那些手术没有把握切除干净及术后复发的肿瘤患者,以及那些坚持不愿意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都可以用中医药为主治疗,同样有着肯定的疗效。近年来出版的《名老中医肿瘤验案辑按》(李济仁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中医成功治疗肿瘤一百例》(谢文伟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年出版)等著作以及多种中医杂志都刊载发表了大量以中医药为主治愈或虽未治愈但长期带瘤生存的成功病例。
    当我们以科学态度认真分析这些中医治疗肿瘤的成功病例时,就会承认中医药治疗肿瘤确实有着不同程度的肯定疗效,其作用与疗效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2.缩小与稳定病灶,病人带瘤长期生存。
    3.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调整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5.缩小瘤体为手术根治创造条件。
    6.肿瘤消失,病人获得痊愈。
    尤其是对西医疗法不甚敏感的某些十分难治的肿瘤,中医显示出相当优势,如肝癌、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有专家应用党参、土鳖虫、白花蛇舌草等组成“肝复方”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治后生存时间高于放疗组及化疗组。上海刘嘉湘教授以中药扶正法为原则,予以滋阴、益气、温阳中药治疗晚期肺腺癌62例,并以MOF化疗方案为对照,治后生存时间及病灶稳定率均优于化疗组,生存质量及免疫指标也高于化疗组。还有专家用百合、沙参、臭牡丹等中药制成“肺复方”,治疗中晚期肺鳞癌40例,而以MEV化疗方案作对照,治后中位生存时间420天,而化疗组为240天,一年生存率、病灶稳定率均高于化疗组。
    从中医收治的肿瘤对象分析,其收治的晚期癌症病人明显多于西医。这是因为肿瘤的治疗力求早期,手术、化疗、放疗的适应证很严格,除受病程影响外,还要受患者体质、合并症、敏感程度、疗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中医却没有这些限制,因病应变,对症治疗,不管病程多长,症情多重,都能够施方遣药,辨证论治。因此,社会大量的晚期癌症患者求助于中医治疗。另外,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能够照顾全身,调整阴阳,辨证论治,副作用又小,因而易为患者接受。而许多中医的主攻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使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而不把缩小肿瘤当成最终目标,这也是中医整体观的表现,中医优于西医治疗思路的重要特点。
    中医治癌的一个重要优势是中药常具有一箭双雕、一药多效的特性,较之化疗药单纯攻瘤要强得多。如白花蛇舌草既有清热解毒抗癌作用,又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仙鹤草既能止血,又能扶助正气,还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莪术、全蝎既能活血化瘀止痛,又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人参既有强壮作用,又能治癌性胸腹水;生南星化痰之功甚著,又有明确的抗癌作用,等等。中药的这一明显优势无疑使其在抗癌领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重视单、验、偏方,发掘抗癌新药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抗肿瘤经验。中医学又是一门实践医学,古往今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很多抗肿瘤的单方、验方和偏方,它们都有着相当的实践基础,其中不少对治疗癌症都有着很好的疗效,经过进一步的发展、研究和改进,常常成为重要的抗癌药物而广泛应用。值得重视的是,那些抗癌有效的单、验、偏方,经实验研究证实,大都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抗癌临床中确有独到之处,值得充分重视和发掘。
    例如农吉利一药,历来各种本草学著作里未见记载。山东省乳山县一个农民用鲜农吉利全草捣成糊状外敷,治愈了他脚背上的鳞状上皮癌以后,引起了医学界对农吉利的深入研究。实验证实,农吉利的有效抗癌成份是一种野百合碱,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为广谱抗癌药。用提纯后的野百合碱口服液和注射剂治疗皮肤癌及宫颈癌疗效很好。现已成为常用抗癌良药。类似的还有斑蝥、蟾酥、核桃树枝、壁虎、全蝎等等。以马钱子为主要成分的神农丸对胃癌、肠癌、乳腺癌及脊髓瘤都有明显疗效。我国学者从青黛中分离出的靛玉红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有效药物,且不抑制骨髓功能,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中医古籍中流传下来的抗肿瘤验方如犀黄丸、小金丹、化症回生丹、鳖甲煎丸、牛黄醒消丸、大黄  虫丸等至今仍在广泛地应用于抗癌临床,发挥独到的作用。
    近年研制或发掘出来的抗癌验方也不少,著名的如平消片、蟾酥酒、独角莲膏等也已成为抗癌重要成果。
    云南白药本是医治跌打损伤各种出血症的著名民间验方,但实验却证明对某些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它治疗食道癌疗效不俗,个别的有治愈者。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对白药的抑癌活性进行了研究,显示了一定的抗癌活性,并从中提得两种皂甙,具有显著杀伤癌细胞的作用。
    综上所述,单、验、偏方确实蕴藏着不少具有潜力的抗癌药品,值得进一步发掘。
http://www.sykazt.com.cn/news/detail.php?docid=2670
8
发表于 2009-6-23 18:22:02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这个贴子最后由wangmengyin在 2009/06/23 06:26pm 第 1 次编辑]


郁仁存医生简介 郁仁存

  男汉族浙江绍兴人1934年8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班(三年)现任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传统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委员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癌症》《北京中医》等杂志的编委
  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40年特别在癌症治疗方面总结出一整套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经验和理论近年在晚期肿瘤病人气虚血瘀证研究上取得进展为益气活血法治疗癌症提供了理论和客观依据
  先后发表医学论文百余篇著有我国第一部《中医肿瘤学》(上下册);主编《肿瘤研究》《癌症诊治康复350问》等书及参加编写医学专业书十余部;是"六五"至"九五"国家中医攻关课题负责人科研获部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多项;曾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作演讲1989年应邀参加美国生药学会第30届年会并大会作专题报告会后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作学术交流他擅长治疗肺癌胃肠癌乳癌肝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多次应邀赴新马泰菲印尼日本美国等国及香港地区为当地知名人士治病以其学术渊博中西汇通经验丰富疗效卓著而享誉海内外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英美《世界名人传记词典》收载被新加坡同济医药研究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及永久顾问香港保健协会高级医药顾问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3日 06:29pm 时添加 -=-=-=-=-
肺癌专家郁仁存  
  来源: 中华癌症网   发布时间:2008-5-20 19:52:48  发布人:admin
姓  名 郁仁存   
性  别 男
单  位 北京中医医院
职  务 主任医师
科  室 肿瘤科
出诊时间 周二、周五上午
电  话 010-64016677转768 电子邮件 暂时不详
通讯地址 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 邮政编码 100010
详细资料
研究方向 肺癌
专  长 擅长治疗肺癌、胃肠癌、乳癌、肝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教育背景 195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班(三年)。
工作经历 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40年,特别在癌症治疗方面,总结出一整套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经验和理论。近年在晚期肿瘤病人气虚血瘀证研究上取得进展,为益气活血法治疗癌症提供了理论和客观依据。
科研项目 是“六五”至“九五”国家中医攻关课题负责人。
主要成就
论文著作 先后发表医学论文百余篇,著有我国第一部《中医肿瘤学》(上下册);主编《肿瘤研究》、《癌症诊治康复350问》等书及参加编写医学专业书十余部。
社会职称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传统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委员会顾问。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3日 06:32pm 时添加 -=-=-=-=-
郁仁存:要让中医药造福全世界

http://www.enorth.com.cn  2001-11-21 09:45  



  
  11月19日,在马尼拉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16届亚太癌症大会开始了首日议程。这是来自亚太35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名专家和学者在新千年进行的首次学术年会。当天上午,中国北京中医医院郁仁存教授发表的题为“传统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的学术演讲引起了与会各国癌症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成为此次大会的重点课题之一。
面对讲台下的各国同行,满头华发的郁仁存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医学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说,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现代医疗手段往往带来一些毒副作用。临床和实验证明,用传统中医药消除手术和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恢复肝肾、骨髓造血等人体机能和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良好的效果。中医药对消除残余肿瘤细胞、降低癌症复发和转移率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体受到很大损伤、正处于癌症恢复期的病人和因心脏、肝脏问题等健康因素不能进行手术和放、化疗的病人,中医药疗法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郁教授用现代医学词汇对中医药的机理和作用进行详细阐述,使在场的各国专家、学者对“神奇”的中医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郁教授说,现代医学发展和全世界对中医药的更多关注给中国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用现代医学理论来研究和发扬光大传统中医药的作用,使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郁教授在演讲中提到的一些理论和列举的一些中国医学界证明对治疗癌症有效的中药对许多与会外国专家来说是新鲜的,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演讲刚一结束,郁教授就被外国同行团团围住,有的希望与他进一步探讨,有的索要联络方法以便今后求教。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营养学家卢清怡说:“美国一些地方的食品和药物管理部门已经批准针炙治疗疼痛为合法医疗手段,美国有许多人开始研究中草药的功能,如绿茶的抗癌功能等。因此,中国中医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是对人类健康研究的重要贡献。”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许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郁教授说,他非常希望有志宏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年轻人加入到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队伍中来,壮大中国的中医药研究力量,为人类在新千年战胜癌症等顽症作出贡献。

  稿源: 大洋网   编辑: 张蓟平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3日 06:38pm 时添加 -=-=-=-=-
郁仁存/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定价: ¥15.00元  金桥价: ¥14.25元  节省: ¥0.75元
出版/发行时间:  2007-11-01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郁仁存
ISBN:  9787802313194  
版次:  1
开本:  32
页数:  266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在肿瘤学领域耕耘数十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从实践中探讨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规律和与现代医学结合治疗的方法、途径和经验,这些都在本书进行了论述。  


目录: 医家小传
立志从医济世,学了西医又学中医
博采众方,勤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创建肿瘤科,是国内医院的第一批正式肿瘤科
著书立说,创立《中医肿瘤学》
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大道上,开阔思路,
进行科研,稳步前进
当“义务兵”十三年,真正尝到了中西医团结合作的甜头
教书育人,培养接班人
将中医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专病论治
肺 癌
历史文献论述
病因病机
治疗
医案
乳腺癌
历代文献论述
病因病机
治疗
医案
胃 癌
历代文献论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治疗
医案
肠 癌
历代文献论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治疗
医案
肝 癌
历代文献论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治疗
医案
其他肿瘤
医案
诊余漫话
谈谈中医药怎样与放射治疗结合
谈谈中医药怎样与化学药物治疗相结合
谈谈中医药与手术治疗相结合
谈谈肿瘤病人的营养问题
肿瘤病人营养治疗原则
我们对肿瘤患者饮食营养问题的看法
谈谈“忌口”的问题
谈谈气功疗法
针灸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谈谈肿瘤的预防
防癌措施
益气活血法抗肿瘤的研究
平衡理论与肿瘤的综合治疗
当医生要学唯物辩证法,学会抓主要矛盾
行气药的点睛作用
麻黄、附子的运用经验
注意中药的毒副作用
是“留人”还是“治病”
谈谈癌症患者康复期的摄生要领
服中药的时间
年谱
郁仁存年谱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3日 06:52pm 时添加 -=-=-=-=-
郁仁存
  郁仁存,1934年出生,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肿瘤病专家,首先提出肿瘤发病的"内虚"学说,擅治肿瘤疾病。   郁仁存教授195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工作以后他发现现代医学在诊断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对一些慢性病的疗效不是十分的理想,于是在1959年参加了三年西学中班的脱产学习,对中医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为他日后研究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9年,郁仁存开始了对肿瘤的系统研究,在学术上首先提出了肿瘤发病的"内虚"学说。   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郁仁存:为什么在同一个外因的环境之下,有很多的人不得病,得病的是少数一部分,那么决定性的因素一定是内因,而究其内因的结果看,发现是由于他自己的抵抗力降低了,所以防御系统功能减退了,也就是讲身体里头致癌的基因占上风,或者是防癌的基因抗癌的基因下降了,虚弱了,这样使癌症得以机会产生。   1993年4月3日在新加坡联合晚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中药护驾下,癌细胞消灭"的文章,讲述了新加坡企业家林荫华先生四年前患上Ⅲ期淋巴癌的事情,当时确诊以后开始化疗,白血球降到了一千以下,身体极度虚弱,一个月内使用了多种方法白血球都无法回升,没办法继续接受治疗。第二个月正好郁仁存教授来到了新加坡,仔细为病人辨证以后开出了中药,没想到四天以后白血球就回升到了3600个,到七天时就升到了5400个,从此在中药的保驾下,林荫华先生顺利完成了化疗,癌细胞基本消灭了。四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感觉现在的状况比生病前还要好。郁仁存教授之所以能给林荫华先生第二次生命,主要是由于他始终认为治疗癌症不能只是用一方一药,要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辨证尤为重要。   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郁仁存:我们发现乳腺癌按照中医的理论,乳腺是肝经,多半跟肝瘀气滞有关系,我们就疏肝理气来治疗,结果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不用疏肝理气的方法,用别的方法,用别的中医证型的,或者清热解毒的方法,或者是补肝肾的方法来治,结果发现它在症状改善、在病人的自我感觉方面等等,就不如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效果好,这就是说虽然证辨了,但是没有辨证对的,这个治疗效果就差,所以中医治疗癌症,一定要强调要辨证施治。   1983年,郁仁存教授利用四年的业余时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肿瘤学专著《中医肿瘤学》,在书中全面论述了如何对肿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书中他提出了四个原则,那就是西医的辩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西医的局部治疗与中医的整体治疗相结合,西医的祛邪与中医的扶正相结合,这个观点不仅在中国医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运用到临床中以后,给了无数的患者第二次生命。   这位先生在1999年患了肝癌,由于身体虚弱,已经很难手术,他在郁仁存这里已经吃了两年的中药,我们来听一听他自己的感受。   患者:吃过他的药以后呢,感觉病情稳定,身体有恢复,原来的肝占位呢是4点多厘米,最近复查经过B超检验,剩2点多厘米大小,有点缩小。   郁仁存教授认为,人发生肿瘤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而外因是条件。所以他一直在进行深入地探索对肿瘤的治疗,前不久,他提出一个新观点,那就是"平衡学说"。   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郁仁存:另外特别强调的一个就是有很多的晚期病人,晚期病人他已经很严重的失调了,很严重的不平衡了,如果这个时候你再去给他用这个放疗、化疗,有时候往往就加重了失衡,这种失衡加重了以后有时候弄到不可逆,不可逆最后就走向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在这个治疗过程当中,中医始终以这个平衡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治疗,让他病人能够随时的达到一个相对的稳定,相对的平衡,有了这个相对的稳定,相对的平衡呢,他可以带着肿瘤长期存活,而且生活的质量比较好。   郁仁存教授非常喜爱集邮,他常想能把父辈留给他的邮票整理一下,但由于工作的繁忙,始终抽不出时间,他说,等我哪一天退休了,我就会有时间把邮票好好整理一下。但是,医术高超的郁仁存教授很难会有退休的那一天,因为有无数的患者期盼着他能把健康送给他们.
9
发表于 2009-6-23 20:59:14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大方向可以,但要改几味药,尤其是清热药,黄芩是不够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2:52:42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下面引用由wangmengyin2009/06/23 05:28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药抗癌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
2008年11月21日10:18 
【字体:大 中 小】
    中西医抗癌治瘤各有优势,当然也都存在缺点。
...
深谢先生无私的热心帮助与指点。王笑民、郁存仁等都想找过,后来还想通过康复乐园帮忙,因家母病重行动不便,以及各种原因才作罢了。现在用中医来调整也是最有可能的手段了。只能一步一步探索进行。现在情况基本暂时稳定,用药治咳嗽在观察中。接下来就想怎么改善饮食和提高体质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22:17 , Processed in 0.0689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