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22|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6 18:3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教科书所言:“热因热用,即是用温热法治疗临床表现为假热症候的病症,故又称‘以热治热’。主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形成的‘假寒真热’。例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的‘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又曰:“寒因寒用,即是用寒凉法治疗临床表现为假寒症候的病症,故又称‘以寒治寒’……临床上常见的热深厥深的热厥。……以致出现手足厥冷,脉沉等很似寒证,但同时还可见壮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质红等”。对此治疗的处方多认为应该是白虎汤。
对以上,不忙作评论,先让我们看看《内经》的原文:“帝曰:何谓逆从?歧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何为反治?歧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表明“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内经》并没有此文,而是后人添加的。若证实添加此说是否合理,关键只在两个字“因”和“用”上。“因”指病因;“用”指用药。如书中说“热因热用主要是用于阴寒内盛”,注意!“阴寒内盛”中的“阴寒”是病因。“其人面色赤”是病症的征象(临床表现、现象)。很明显,书中把“象”(现象)当作“病因”了。说明通脉四逆汤并非是“热因热用”,而是“寒因热用”。再如,“寒因寒用”的白虎汤症,“热深厥深的热厥”中的“热厥”是病因。而手足厥冷是病的征象(临床表现、现象)。很明显,用白虎汤治疗此病,说明并非“寒因寒用”,而是“热因寒用”。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在高等教学大纲中出现,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
发表于 2003-5-6 18:55:06 | 只看该作者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您说的这一点非常有理,的确应该反思!
3
发表于 2003-5-7 09:32:40 | 只看该作者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注意:经文“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中的“用”是指用药,不错。但“因”却是指病症,而不是指病因。诸位请仔细考虑,认真研究。不要被翟某的花言巧语欺骗了!使起得售其奸。他指东打西,偷换命题。诸位小心了!
4
发表于 2003-5-7 09:48:07 | 只看该作者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翟某人,是这样明目张胆地大喊大叫:中医“教科书中的‘反治法’不科学“!放肆地大打中医的板子,竟然有人还随声附和,表示赞同。此事发生在《中医论坛》,真是岂有此理!倘若容许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屡屡发生,中医似今天这般没落下去,也就不难理解了。呜呼,中医。哀哉, 中医。
5
发表于 2003-5-7 13:37:06 | 只看该作者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caoxibai先生,在此论坛已领略到你才情,但此时也想对你楼上的高论表示点看法。
  翟先生的观点正确与否在其次,值得称赞的是他对他认为不对的方面提出质疑,中医的发展就需要有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人,若提出疑问就叫“放肆地大打中医的板子”,那么中医也只好夭折于caoxibai们的中医卫道士手中了,你们也可高唱“只有中医好,只有中医好,中医就是不许有反调!!!!!”向美好的中医未来前进了。我也只好“呜呼,中医。哀哉, 中医。”
  另,“此事发生在《中医论坛》,真是岂有此理!”,先生的此句令我茅塞顿开,看来论坛只许点先生们的独家之言,不许点百姓的质疑之灯!奇乎,怪哉。
真是此理岂有。
6
发表于 2003-5-7 15:18:48 | 只看该作者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我理解有“间则逆之,甚则从之”之义;“因”指相因而用,阴阳相引互根之意。
寒甚则稍加寒药,如通脉四逆汤中用猪胆汁;
热甚则稍加热药,如白虎汤中用麻黄(可能所举不当);
塞甚则于通药中稍加塞药,防通之太过;
通甚则于塞药中稍加通药,防塞而留邪。
我以为临床家与考证家不同,在文字上纠缠没有太大必要,只要言之有理、临床有验,不妨用之。教材也许引用不当,但所讲的真热假寒及真寒假热的治法是可取的。
一家之言,大家讨论。
7
发表于 2003-5-7 19:47:18 | 只看该作者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3/05/06 06:36pm 发表的内容:
对以上,不忙作评论,先让我们看看《内经》的原文:“帝曰:何谓逆从?歧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何为反治?歧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表明“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内经》并没有此文,而是后人添加的。
翟鉴先生拿这个现象大作文章,并非翟鉴先生发现了什么新的东西。
首先肯定翟鉴先生所说的确有其事,不过,这“后人添加的”后人是五院教材的编者们,注解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他们有意更改的。可见更改的前辈的行为是正大光明的;既没有错漏,也没有做偷龙转风的勾当。
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学术观点争议,后学者可以兼蓄并收,慢慢引证。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怪就怪在翟鉴先生当成了他发现的新东西。
8
 楼主| 发表于 2003-5-7 21:35:56 | 只看该作者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看了诸位仁兄的发言,让我感到不安,因反对我观点的仁兄们,并没有提出我错在何处!只是扯皮!请仁兄在我文章最弱点处可以攻击,具体提出问题!
9
 楼主| 发表于 2003-5-8 19:10:46 | 只看该作者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北京西城的仁兄提出: “ 注意:经文‘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中的“用”是指用药,不错。但“因”却是指病症,而不是指病因。诸位请仔细考虑,认真研究。不要被翟某的花言巧语欺骗了!使起得售其奸。他指东打西,偷换命题。诸位小心了! ”
答:因昨天突然发来数十篇帖子,愚没有注意您的这篇,没有及时答复,请仁兄谅解!仁兄说“‘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中的‘用’是指用药,不错。但‘因’却是指病症,而不是指病因”。不知仁兄是不是医生?“‘因’却是指病症,而不是指病因”。请问,如果没有寒因,何有病症?“因”和“症”只不过是“因果”的关系,关键在“用”上!教科书明知白虎汤症是“热因”,反而说是“寒因寒用”,请您还是好好再看看教科书的原文吧!“因”和“用”您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就敢争论呢?我诚恳的告诉您,争论中医理论不是靠胆量,是证据!和证据的合理性!是靠真才实学!至于仁兄说我“诸位请仔细考虑,认真研究。不要被翟某的花言巧语欺骗了!使起得售其奸。他指东打西,偷换命题。诸位小心了! ”因不是学术的东西,所以我就再回答了。
10
发表于 2003-5-8 19:40:40 | 只看该作者

教科书中“反治法”不具有科学性!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3/05/07 09:35pm 发表的内容:
看了诸位仁兄的发言,让我感到不安,因反对我观点的仁兄们,并没有提出我错在何处!只是扯皮!请仁兄在我文章最弱点处可以攻击,具体提出问题!
本人在上次回文已将你“具体提出问题”的事实告诸于众。
根本上阁下整篇文章就是没事找事,谁会攻击你,也没说你错在何处,只说你小题大作,将一件很普通的不同学术观点的客观存在当成“伪科学”批驳。
现在中医界缺乏的不是中医经典理论的“改造”,这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而“改造”了的中医经典理论多如牛毛。谁有兴趣去争论?
至于你所引证“寒因热用”和“寒因寒用”的分别用的方证,正好反映出你临床实践经验的贫乏。也正是你文章最大的弱点,若认为本人说错了,请阁下先收起这此“论文”,转贴几篇实实在在的“翟鉴医案医话”,让大伙评估阁下有没有实践理论作中医经典理论的“改造”的份量,届时本人一定奉陪。
最后,敬请翟先生回贴文章之前,弄清楚在下的意思才执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6 23:41 , Processed in 0.0533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