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lzhh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2-9 17:13: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看的出是针对万物而言的,这就是类比取象的跟本依据,
是我们不了解它的内涵,还是根本了解不了它的涵义?是我们没有突破,还是跟本突
破不了?
要突破,要发展,了解它的涵义再说,千万不要一知甚至是曲解的情况下来谈突破,
谈发展。

42
发表于 2005-2-9 17:2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5/02/09 05:13pm 发表的内容: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看的出是针对万物而言的,这就是类比取象的跟本依据,
是我们不了解它的内涵,还是根本了解不了它的涵义?是我们没有突破,还是跟本突
破不了?
要突破,要发展,了解它的涵义再说, ...
下面引 紫极先生一篇文章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376&show=150
帝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贪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惧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又曰:“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观今如何学医,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欲学真正中医,还要从经典中去寻。援物比类,方是学习方法。此篇即为中医与风水的关系。
人一小宇宙,外有大宇宙,一物一太极,以太极法援物比类,其法可事半功倍。
天地大太极,人身小太极,以人与天地比类,经中早有其言:“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曰,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腘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若以人身唯与地比类,则“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腘肉;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
堪舆之术,讲藏风聚水,观山水来龙去脉,求风水宝地。又有理气一派,看三元九运,紫白飞星。如何看风水龙脉,望气而知谓之神圣,察形而知谓之工巧。如何察形,堪地面有形之山水,来止何处,而断有无龙脉,风水宝穴皆在环山抱水之中。龙脉本无形而可用,借有形而可知。人身经络亦如是,观古人所传经络图路,亦顺有形之骨,脉,筋而行。孔穴亦多在骨节特殊之位。孙真人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孔穴之命名,以池、谷、丘、陵、溪、渠、溜、海等喻山水,以风、云、日、月、星等喻天象,以门、户、枢、阙、室、都、冲、会、道等喻居地,以鱼、鸠、兔、竹等喻喜居,以椎、曲、廉、辅等喻形体,以精、神、气、血、香、明等喻功能。孔穴者,皆风水宝地也。今解剖欲得经络实质,无异于凿地三尺而寻龙脉,中西医结合也有年头了,经络研究也有年头了,看看成果吧,这就是不用古中医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所得的结果。
------------------------------------------
请问:这是根据什么类比取象?
43
匿名  发表于 2005-2-9 18:20:30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凡“取象比类”概念都没有达到本质的抽象,因此概念离不了物象的依托支持,所以在描述事物和进行判断时便不得不借助形容、比喻、象征等方法,在逻辑运演中则不得不以广泛的取类比象(即类比)为主要推理方法。
44
匿名  发表于 2005-2-9 18:22:07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在充分肯定“取象比类”对中医理论及其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它对中医理论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45
匿名  发表于 2005-2-9 18:27:05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取象比类”对生理和病理机制只能作出泛泛的阐述,而不能指出真切之所在。虽然在医疗实践中,中医常常能作出非常精确的诊断和治疗,但这不是靠“取象比类”的推断,而是靠经验的把握。
46
匿名  发表于 2005-2-9 18:31:17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中医理论就具备了超稳定性的特点,并以自身特有的惯性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发生过范式革命。中医学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发展高潮,但是,作为世界各民族医学中唯一的不曾出现中断的传统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始终没有突破《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框架,其发展过程只有缓慢的量的积累,没有发生过质的飞跃。两千多年来,新的经验知识虽不断增加,却只是对这一传统理论框架作了填充,所谓理论上的发展,仅止于对这体系的各个局部的发挥或修正,始终未能实现方法上和实质内容上的更新。
这是令人深思的! 如果我们还立足于“取象比类”,中医还能发展吗?
47
发表于 2005-2-9 18:37: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下面引用由professor2005/02/09 06:22pm 发表的内容:
在充分肯定“取象比类”对中医理论及其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它对中医理论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古人用取象比类法建立了中医,认识了解了“人”、“病”的运动变化规律;今人当用剖析还原法发展中医,去认识理解“人”、“病”运动变化规律深处的物质结构基础,将运动与存在(物质)、过程与结构结合起来。
我们所说的剖析还原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全局观指导下的剖析还原法。在这里,剖析还原法只是一种具体的手段,而不是认识方法论。
48
发表于 2005-2-9 21:3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02/09 06:37pm 发表的内容:
我们所说的剖析还原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全局观指导下的剖析还原法。在这里,剖析还原法只是一种具体的手段,而不是认识方法论。
请教陈先生:
    假如把“剖析还原法只是一种具体的手段,而不是认识方法论”改为“剖析还原法是一种具体的手段,也就是认识方法”,这样,可以吗?
49
发表于 2005-2-9 22:4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下面引用由wuyy81632005/02/09 09:39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陈先生:
    假如把“剖析还原法只是一种具体的手段,而不是认识方法论”改为“剖析还原法是一种具体的手段,也就是认识方法”,这样,可以吗?
可以这样理解。
认识方法论和认识方法是有区别的。认识方法论统帅着具体的认识方法,认识方法为认识方法论服务。
人类已知的认识方法论有哪些呢?一是西方的还原论,认为事物是有不同层次的,上一层次建立在下一层次基础上,了解了下一层次即可了解上一层次,如此则不断地向下前进,在宇宙由星系到星球、到分子、到原子、到粒子;在人则由系统到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到分子、到基因。具体的手段就是分析法,即我们所谓的剖析法,剖而析之。
还有一种即是整体论、系统论,也认为事物是由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构成,只是认为事物的整体性能大于部分相加之和,上一层次虽建立在下一层次基础上,却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故而研究下一层不等于就认识了上一层,研究了部分不等于就认识了整体。具体的手段要借助于系统论的方法。
其实还有一种认识方法论,叫过程论,注重的不是事物的结构,而是运动、变化、过程,及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的方法有取象比类法,即类比、演绎法;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法,即比较法,含归纳与分析法,重在归纳。黑箱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人的取象比类法。
其实上述几种认识方法论都有局限性,只是反映认识事物的某一方面属性而已。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必然是有结构、有过程的。理想的模式应是在了解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去认识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或在认识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基础上去了解物质结构,这是最完美的认识方法论。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包括比较法、演绎法、剖析法。
不是搞哲学的,却絮絮叨叨讲了一些与哲学有关的话。肯定有不妥当之处,还请方家莫要见笑,所谓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个参考罢。
50
发表于 2005-2-9 22:44: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真好!在网上确实能让人学到不少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5 22:31 , Processed in 0.04951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