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363|回复: 1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1 19:3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南京陈斌|小青草|威望由 1 增加至 2|有原创帖,学术质量上乘。|1147267263][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12/30 09:20pm 第 1 次编辑]

二、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一)脾的生理功能:《素问》说:“脾胃者,仓禀之官”现时人们普遍解释为脾和胃是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宫。现代医学认为肝脏不但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而且还能贮存能量,起到仓禀的作用。人们每餐进食的碳水化合物在小肠水解为葡萄糖,吸收并输送到肝脏,且转化为糖原贮存于肝脏,餐后再转变为葡萄糖供肌体慢慢利用,餐后十小时左右消耗完,起稳定血糖的作用,因而肝脏正是中医的仓禀之官“脾”。
1脾主运化:中医脾主运化主要包括二个含义,其一是变化水谷精微物质,其二是将水谷精微物质传输到全身的功能,这些功能依赖脾气,脾气健旺则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反之若脾气弱、脾失健运则食物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等症状。现化医学认为食物在胃肠道经吸收的葡萄糖、蛋白质、脂类全部经门静脉输送到肝脏(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这三大物质在肝脏转化(变化精微物质)后,再经循环系统传输到全身各组织,若肝功能不正常则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因而中医脾主运化的“脾”实际是指人体的肝脏。
2脾喜燥恶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脾恶湿,脾容易得湿性疾病,脾患湿性疾病时常会腹胀和浮肿。人体的肝脏最容易患“湿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黄疸型肝炎,中医认为是湿浊、湿淫所致,其治疗一大法则是从湿论治,如清热化湿、健脾利湿和渗利水湿等,且肝炎、肝硬化很常见的症状是腹水和水肿,因而从“脾恶湿”来看中医的脾也是指人体的肝脏。
3脾统血:中医认为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脾气盛则血生化有源,使血循行于血脉之内不致外溢,脾气衰不但血生化无源,且会失去统摄血液的功能,引起各种出血证;现代医学认为肝功能减退会引起肠道吸收功能低下,营养缺乏(血生化无源),且人体十三种凝血因子及凝血酶原绝大部份是在肝脏合成,特别是在肝功能失代偿期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状。中医“脾统血”的脾也是指人体的肝脏。
脾开窍于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中医认为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气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现代医学的观点是肝脏功能减退则食欲不振、厌油腻、口淡乏味,若肝功能恢复正常则食欲好转、口味正常。
5脾在体合肌肉:“四肢解堕,此脾精不行也。”上述观点和现代医学认为肝功能减退引起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造成的营养不良、消瘦、疲乏、四肢无力无疑是异曲同工。
(二) 脾的病理变化:《素问》说:“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而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期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畏寒、发热、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皮肤巩膜黄染。可见《素问》的“脾风”已经在描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早期临床表现。
1脾胃湿热:《中医大辞典》描述;“症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呕恶,厌油腻,体倦身重,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可见脾胃湿热也是主要描述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症状。
2黄疸:黄疸是肝胆疾病所引起的最主要的症状,最多见于肝炎和肝硬化。中医历代名家都明确指出黄疸是“脾”的疾病引起,且认为肝炎和肝硬化的一些症状都是“脾”的病变。《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是脾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闭,黄疸,”《金匮要略》说:“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宋‘朱肱《活人书》说:“病人寒湿在里不散,热畜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郁蒸不化,故发黄,”金·刘完素《河间六书》说:“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复大如杯,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食不为肌肤。”金·成无已《明理论》说:“大抵黄家属太阴,太阴者脾之经也,脾者土,黄为土色,脾经为湿热蒸之,则色见于外,必发身黄也。”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说:“黄疸乃脾胃经有热所致。”明·戴思恭《证治要诀》说:“黄疸大略有五黄,脾土色也,脾脏受伤,故病见于外,通身面目悉黄。”清·陈士铎《石室秘录》说:“黄疸虽成于湿热,毕竟脾虚不能分消水湿,以致郁而黄。”清·蒋宝素《问斋医案》说:“疸虽有五,总是湿郁于脾。”
以上论述表明,中医脾的解剖位置不论是生理功能还是病理变化都是指人体的肝脏。肝炎和肝硬化应该从“脾”论治。
参摘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第二期
2
发表于 2005-4-21 19:42:0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下面引用由小青草2005/04/21 07:33pm 发表的内容:
以上论述表明,中医脾的解剖位置不论是生理功能还是病理变化都是指人体的肝脏。肝 炎和肝硬化应该从“脾”论治。
而中医的"肝"则是指机体的情绪和植物神经功能调节系统。机体的情绪和植物神经功能调节系统病变应从中医的“肝”论治。
3
匿名  发表于 2005-4-21 23:38:46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好文章, 顶!
4
匿名  发表于 2005-4-22 18:30:08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文中的思路很好,给现代的所谓中医专家当头一棒
但认为二者之间完全能等同也会犯错误!
人卧血归于肝,人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行.......
这实际是肝对"血"这种物质的调节.
现代意义的脾能代替吗?
5
发表于 2005-4-23 08:09:0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这个贴子最后由难经难在 2005/04/24 00:35am 第 1 次编辑]

错错错!应该说西医的肝是中医的脾。连宣宾夺主都不懂,这种文章就如同说一个医生应该叫doctor一样无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4-24 17:34: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请看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论中医肝脾的解剖位置》你就明白了!
7
匿名  发表于 2005-4-24 18:48:30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好,转贴到本网站用用,如果不同意,我删掉
8
 楼主| 发表于 2005-4-24 23:17:4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可以转贴到手诊健康医学网
9
 楼主| 发表于 2005-4-25 00:59:4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本人撰写“论中医肝脾的解剖位置”是很不情愿去批评、伤害许多学者、作者。只是在无意中发现了中医脾的解剖位置空白,长期来很多作者都错误用中医肝的整套理论去解释治疗肝炎、肝硬化,我想这种现象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而且混淆了中医肝的理解和概念,为了我国的中医事业正确健康发展,本人才努力撰写该文稿。如果对某些作者有伤害的话,本人只能在这里表示歉意
10
匿名  发表于 2005-4-25 09:42:20

中医脾的解剖位置

其实在以前从来就没有这个问题。
是在西医过来才有这个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09:42 , Processed in 0.0527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