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8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答批评“和法新解”诸同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8 21:2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1/06 07:42am 第 2 次编辑]

再答批评“和法新解”诸同道
在不足二十小时时间内,又有新老批评者提出各种见解。我不但感谢大家,而且为本论坛的学术活跃而欣喜。故再一一作答。
Caoxibai同道说:中医治法虽多,但归根结底不外补和泻————治法虽然千变万化,总而言之可归结为一个“和”字。

关于第一句,曾经有古人如是说。即万病不出虚实二端,治病不外补泻二法。我在“近四十年八钢研究述评”一文开头曾经引述过。大家可以去查“西医要引进八纲”那个帖子。如果问我此说对不对,我说勉强可说对了一半。我也提出过,无病无虚实,但这不等于万病不出虚实二端。我也明确论述过,八纲中虚实寒热是中医最重要的病理概念(上网的帖子中有详细论述和补充,请查“八纲新论”。其中更简明。),其中虚实又比寒热重要。不过看病若只辨虚实,是不全面的。不辨寒热、燥湿等怎么使用温清润利等方法呢?至于阴阳、表里、气血、营卫、脏腑、经络等属于病位判断先不讲。不过,上述问题对系统学过中医的同道来说是常识,似乎不必再多说了。

关于第二句,基本上和我的说法相同。不过,我已经指出,我不是要把所有治疗方法都归于和法。治疗方法的针对性越准确越好。比如,气滞、血瘀属于广义的实证,但要用理气、活血治则处理,而不能用汗下法处理。
黄歧建中汤同道的新见解不便全抄。其中有的不知所云,有的则明显违背常识。
如:和法至少有桂枝汤、柴胡汤两大类。
不知道和法还有多少方子,但我不认为桂枝汤是和法。虽然我指出伤寒论397法当中只有一条“和解”两字连写,而且是关于桂枝汤的。但我认为桂枝汤的功用是补中益气。请再看“新解”。
再如:桂枝汤,桂枝发汗――。
我不同意此说,尽管教材把它归入辛温解表药而且多数人认为它可以发汗。我说桂枝补中益气,有“本经”为据。
再如:芍药通里。
大约古今从无此说。因为通里几乎就是攻下,中医常常说通里攻下。
再如:柴胡汤,柴胡通下(大柴胡汤的芍药同志)――。
柴胡通下,也是骇人听闻的见解。不是常说柴胡升清阳吗?怎么会通下——亦即攻下呢?括弧中所说不知所云。也许是打字错误,同志是通里之误。
五积散同道说:难道非要解表和里,才能称为和法?
我没有说过只有解表和里才能称为和法,只说过可以简明地理解柴胡汤是解表和里。我明确说过逍遥散等也是和法。更因为说过和法是最一般意义上的治疗方法而受到几个同道误解。所以,请仔细看看拙文。
黄同道又说:中医是宏观的世界,西医是微观的世界,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说中医是宏观的世界,只能说可能对。我这样说是因为“气”这个中医学最基本的术语,就是微观的。《内经》说:“气合而有形,因变而正名”,“阳化气,阴成形”。所以,气指肉眼看不到的物质。古人不是不想看到,只是没有手段,才靠思辨推演猜测,提出各种气。(内经提到气的地方有二千多处,有上百种气)古人不是不想向微观方面发展。
说西医是微观的世界,也只有一半对。不是有大体解剖――即宏观解剖吗?至于对人群的认识,更是宏观的,而且多数是中医未曾涉及的。
所以,我不认为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五同道又说:要想批驳经文,先要搞懂经文。
这当然是对的。不过,拙文主要批驳的是至今教材上的谬说。这些东西多数是不尊经的。
五同道又说:不知道肖先生对小柴胡和桂枝汤到底怎样理解?请用中医观点分析。
我很怀疑五同道是否看过拙文,我对桂枝汤的理解是非常非常清楚明确的,而且我没有一个字不是用中医观点分析的。
好!再次谢谢诸位的批评。请继续批评。
2
发表于 2003-10-8 21:54:46 | 只看该作者

再答批评“和法新解”诸同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10/08 09:59pm 第 1 次编辑]

疑问1:观先生文章引用如下之作:《医学心悟》《病源》、《千金》、《外台》《活人书》《伤寒总病论》《伤寒补亡论》《伤寒明理论》柯琴《资生篇》
不知道先生到底看过这些书籍吗?假如先生真看过这些书籍,我认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疑问2:先生文章所提:仲景论和解的经文只有一条,却是关于桂枝汤的。我们先看一下这条简短的经文。
“吐立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小和之。”〈第387条〉
查《伤寒论》所列“和”处,比比皆是,我已经举出关于调胃承气的若干例证,这足以说明问题,所以我很怀疑先生到底看过伤寒论没有。
疑问3:怀疑文章的真实性。
谢谢!
  [move]此贴对事不对人,只对文章而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论坛的一关宗旨。[/move]
3
发表于 2003-10-8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再答批评“和法新解”诸同道

下面引用由肖红2003/10/08 09:26pm 发表的内容:
黄歧建中汤同道的新见解不便全抄。其中有的不知所云,有的则明显违背常识。
如:和法至少有桂枝汤、柴胡汤两大类。
不知道和法还有多少方子,但我不认为桂枝汤是和法。虽然我指出伤寒论397法当中只有一条“和解”两字连写,而且是关于桂枝汤的。但我认为桂枝汤的功用是补中益气。请再看“新解”。
再如:桂枝汤,桂枝发汗――。
我不同意此说,尽管教材把它归入辛温解表药而且多数人认为它可以发汗。我说桂枝补中益气,有“本经”为据。
再如:芍药通里。
大约古今从无此说。因为通里几乎就是攻下,中医常常说通里攻下。
再如:柴胡汤,柴胡通下(大柴胡汤的芍药同志)――。
柴胡通下,也是骇人听闻的见解。不是常说柴胡升清阳吗?怎么会通下——亦即攻下呢?括弧中所说不知所云。也许是打字错误,同志是通里之误。
同志,就是同之,本来是错误输入,不碍大意,就没改正。志趣相同:芍药,和柴胡功用相通的意思,都有通里攻下的作用
可以参看《本草经》:)
少见多怪,以为骇人听闻,实则骇己而已,人则以为常。
张仲景:
“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则大黄芍药,相提并论;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芍药,何取?
神农本草经:
“芍药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柴胡味苦平
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大黄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
肠胃,推陈致新……”
又,先生解和法,原来还觉有些道理,及至于推而广之,泯灭和法界阈,殊为无益,请先生三思。
4
发表于 2003-10-8 22:46:22 | 只看该作者

再答批评“和法新解”诸同道

浮萍一颗,无根游柢;余以为抱残守缺的是,不必标新立异;
生也有涯,而学海无涯呀,又怎可漫游不已,是《终始》而不是“始终”。(《终始》,亦《灵枢》篇名)
我只读汉前的书,所以“终”其始!(这已是我十年前的规矩,如有余力,可以辐射一点儿,不喧宾夺主);有人却从汉后乃至于唐宋后读起,而以为可以始其终,误矣(道不同不相谋,信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14:20 , Processed in 0.1546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