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公子哥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遍寻名医治不好的咳嗽啊,历时1年。李网来的妈妈请求五先生和其他高人们的帮助!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7-10-24 21: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遍寻名医治不好的咳嗽啊,历时1年。李网来的妈妈请求五先生和其他高人们的帮助!

楼主如能到书店购一册薛振声著(十年一剑全息汤)一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阅读一下,我愿意发表一下我运用全息汤对咳嗽的治疗体会(对此书的论述与经验有所加减);此前,我运用全息汤的体会在本论坛遭到“理论家”的谩骂,而求网诊的患者也不回复,所以我对事(指开方)不得不谨慎为之,希见谅!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0月24日 09:19pm 时添加 -=-=-=-=-
我认为目前在本论坛宣传全息汤的临床疗效的时机还不成熟,况且业余时间有限,难担此任,希有心人为之!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0月24日 09:29pm 时添加 -=-=-=-=-
薛振声新著(十年一剑中医路)一书只闻其声,未见其书,不知已出版否?
72岁:十年一剑中医路1
系统疗法是辨证施治的继承和发展
书中曾提到辨证施治的局限与不足,在各论中介绍各种疾病的治疗时,也把传统辨证施治和系统疗法对应并列。有的读者来信说,系统疗法执简驭繁,疗效可靠,可以取代辨证施治。系统疗法与辨证施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先说辨证施治。撇开辞书和教材的定义,辨证就是分析疾病,施治就是治疗疾病。中医分析和治疗疾病,必然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故又称辨证论治。宽泛地说: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治疗疾病,皆可称为辨证施治。把辨证施治概念化、模式化,不利于中医的普及推广和发展。
辨证施治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自从张仲景创立了六经辨证,历代都有发展。至明清时代出现的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有些论著并不以辨证施治标榜。后人均将其纳入辨证施治系统。例如《医林改错》,认为以前的理论方法都是错的,凡病皆有瘀血,应活血化瘀,自创了一系列活血化瘀方剂。其言论虽偏激,但验之临床,用之得当确有良效。近代人已把其理论和方法纳入辨证施治系统。现在,辨证施治内容没有重大发展,形式却逐步固定下来,笔者称这种形式为分型辨治。即把某一疾病,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分成若干类型,符合某型,即按该型遣方用药。这种形式,可综合应用前人的理论、方法、经验,但本身没有独立完整的理论支撑。其条块分割的方式方法,不易全面准确地反应疾病各种错综复杂的表现之间内在联系,因而临床中,有时不能准确决断,或以偏概全,或顾此失彼,使疗效大打折扣。拙著中提到的辨证施治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指这种分型辨治。当然,分型辨治是现在中医普遍使用的方法,有其优点,不能全面否定,只是有待改进。
笔者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前人各种辨证施治的营养,并尽力克服其局限与不足,创了疾病的整体观和中药系统疗法。总的看,其仍属辨证施治体系,是传统辨证施治的继承和发展。
系统疗法是传统辨证施治的继承。可从两方面说明。
第一,系统疗法是传统辨证施治孕育而成。我前半生一直用传统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治病,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80年代初期,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各种疾病,方法简便,疗效好,由此逐步扩大治疗范围,融入众多方剂,不断总结,深入思考,形成了整体观和系统疗法。在其形成过程中仍时时处处应用传统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如少阴是关键,表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风寒,上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痰凝气滞,中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湿困,下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水停,血分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血热血瘀,等等,这些重要命题的确立,无不借助前人的理论,当然需要透过复杂的表象,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本质。小柴胡汤、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平胃散、五苓散等,更是前人创立现在仍普遍使用的方剂。
第二,解决疾病的个性,还要应用传统辨证施治。系统疗法既重视疾病的共性,也重视疾病的个性,即在调整整体功能的同时,对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如何分析和解决重点问题,是传统辨证施治的特点,是强项。系统疗法应吸收其经验并应用于临床,以提高疗效。有人把系统疗法概括为“整体辨证+传统辨证”,我觉得基本是准确的。
系统疗法是传统辨证施治的发展。也可从两方面说明。
第一,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拙著认为,各种不同的疾病都具有共同的整体性,其各部位各层次的病理特征基本是稳定的,因而可以通过调整整体功能并重点解决重点问题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疗效好,副作用少。当然,它现在并不完美无缺,还要继续棎索。但与传统辨证施治不同的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必将开阔人们的视野,活跃人们的思想,丰富了治疗手段,对中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认识上的更新。八纲辨证的兴起,把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这些对立现象绝对对立起来,非此即彼,错杂者只是特例。整体观和系统疗法则认为这些现象是对立统一的,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共同存在,都是疾病表现的不同侧面。这就使认识得以拓展和深化,更符合辨证法。另外,中医界一直流传的一些说法,如阴虚忌桂、酒家忌桂、血证忌桂、柴胡劫肝阴、燥湿伤阴、利水伤阴、胎前禁利小便等等,在系统疗法的实践中被突破,这必然使人从众多认识领域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十八反一直是中医用药的禁区,根据临床需要,瓜蒌与附子同用,甘草与海藻同用,未见不良反应、疗效不错,这是否和系统疗法组方用药有关,有待研究证实。
继承和发展,是学术得以延续和进步的必要条件。没有继承,空谈发展,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水,空中楼阁;只谈继承,不思发展,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必将停滞不前,逐步被边缘化,最终走向衰亡。当前中医两种威胁同时存在,而以后一种更为严重。拙著为中医的继承和发展,作了初步探索,远不够成熟。希望同道将其作为阶梯,踏着它继续攀登!
附:病例
1. 张××,女,72岁,1980年4月初诊。
于半月前发热、呕吐、不食,经两家医院治疗不见好转,日见危殆(诊断及治疗不详)。家人已不抱希望,准备后事,医院恐有不测,也劝其转院。出院时途经笔者诊所,忽有人提议,找中医看看,也许能治,于是抬入诊所。
见消瘦、疲乏,不能站立,但神志清醒。诉发热上午轻,下午重,口苦,恶心,呕吐,不能吃饭,无腹痛,尿黄,大便正常。脉弦数,舌苔黄腻。
脉证合参,显系少阴病,予小柴胡汤:
柴胡15g  黄芩12g  觉参12g  法夏12g  甘草12g  大枣12g  生姜引。
服药2剂,热退,呕吐止,能少量进食。后以小柴胡汤加减调理,约10天康复,至今健在。
按:此是回忆病例。此例救治成功,结合之前的成功病例,使笔者更加重视对小柴胡汤的应用、研究和思考,逐渐形成了疾病的整体观和系统疗法。
2. 王××,女,34岁,1979年5月初诊。
诉下腹胀3月余,久治不愈,慕名远道前来求治。
询之,饮食、二便、月经基本正常。
前人认为胀多属气滞,投加味乌药散,胀不减。
后改投逍遥散、调胃承气汤等,皆不效。
最后不得不向患者致歉,患者则怏怏而归。
按:这一回忆病例是失败病例,印象深刻,至今难忘。成功使人获得信心,失败则使人发愤求索。正是这类失败病例,促使我不断探索,这也是整体和系统疗法形成的动力。
3. 赵×,女,20岁,2005年3月18日初诊。
下腹胀半年,数次B超、彩超检查,未现实质性病变,用西药、中成药等治疗不见效。
饮食正常,小便微黄,大便正常,月经如期,色暗,平时有少量黄色白带,脉弦,舌质正常,苔根黄。
此为整体功能紊乱兼有郁热。
应系统治疗,兼清郁热。
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栀子:
柴胡12g  桂枝16g  白芍10g  瓜蒌10g  薤白10g  枳实10g  苍术10g  陈皮10g  厚朴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10g  泽泻12g  生地10g  丹皮10g  当归10g  栀子1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引。
服药2剂,腹胀大减,又服2剂,腹胀消失。
按:前人认为腹胀多属气滞是不准确的。笔者认为,腹胀是患者的自觉症状,除部分属器质性病变,多数属功能性疾患。是因整体功能紊乱兼内有郁热引起。调整体功能兼清郁热,可很快缓解。
2005年8月
十年一剑中医路2
应用全息汤要注意加减
一些读者来电话或来信,询问如何用全息汤治疗某疾病,为什么对某疾病疗效不够理想,为什么个别人出现不良反应,等等。这些问题的实质都是全息汤的加减问题。全息汤是简称,书中的命名是全息汤基础方,意思是它是个基础,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加减。总论和各论中提到一些加减方法,但有些强调不够。现就读者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简述如下:
1. 加当归、栀子。用当归、栀子的常用方剂有加味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对此类病
以前多称为肝郁化火或肝经湿热。笔者以为,前人说法尚不能概括临床各种病理现象,故笔者以郁热称之。该郁热弥漫三焦,外达肌肤,深入血分。
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手足热、口苦、苔黄、腹胀、尿黄、各种出血、妇女经色紫暗、白带色黄、阴痒等。凡有见上述症状之一,皆可加入当归、栀子各10g。
有的读者反应,患者服全息汤后上火面红,此为郁热上攻使然;有的反应治肺气肿,服后现咳血,此为郁热动血;有的反应用于治失眠虽加龙杜、酸枣仁汤效果仍不理想,此为郁热扰心所致。估计加入当归、栀子后则可改观。
疾病所致郁热,临床极为常见。不加入当归、栀子轻则疗效不佳,重则出现副作用,望读者注意。
加入当归、栀子对肠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腹泻者可止,不爽者可使通畅。对妇女月经周期也有双向调节作用,先期者可后延至正常,过期者可提前至正常。
有些患者,或风寒较重,或素有血虚,舌质不现暗红,只要苔根黄,即可定为郁热。少数疾病初起患者,虽口苦明显,但苔现灰暗,不见黄色,也可定为郁热。
2. 加减法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任何学术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进步,充满
生机与活力,否则极易僵化。系统疗亦应如此。笔者虽至暮年,临床中仍时有一些新的经验和体会,觉得已经成熟,则写出公诸于世。例如对加入当归、栀子的应用和思考,此书中有明显改进。
下一临床病例,其加减方法也和书中有所不同。有的读者反馈,全息汤加土茯苓治腹
泻特好,等等。我想,随着众多同志的参与实践,其加减方法,甚至整个系统疗法,也许将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景象。
附:病例
1. 心绞痛。李××,男,50岁。
冠心病多年,近2年现心绞痛,发作愈来愈频繁,症状愈来愈加重。发作时疼痛剧烈,状如锥刺,服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尚不能完全缓解,特来请中医治疗。
诉胸痛剧烈,尤以左侧为重,兼有胸闷、心悸、疲乏无力等,但均不重,饮食二便尚可。脉弦,舌质暗,两边紫,苔黄腻。
此为整体功能紊乱,上焦痰瘀阻滞兼有郁热。
如此病情,以前未曾经历,故应变通应之。
调整整体功能兼活血化瘀清热。
全息汤基础方加丹参、红花、乳没、当归、栀子。
柴胡12g  桂枝10g  赤芍10g  瓜蒌10g  薤白10g  枳实10g  苍术10g  陈皮10g  厚朴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10g  泽泻12g  生地10g  丹皮  10g  当归10g  栀子10g  丹参12g  红花10g  乳没各10g  龙牡各12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引。
服药2剂,疼痛明显缓解,又服4剂,完全缓解。
按:此例在整体功能紊乱的基础上两个鲜明的病理特点,一为瘀,一为热。瘀则阻滞不通,热则体内蒸腾,故疼痛剧烈。除常规加减法外,加入当归、栀子、乳香、没药,清热化瘀止痛,效果不错,可资参考。
2. 胃热,纳差(胃炎)。
胡××,男,64岁。
自觉胃热纳差3年,查为浅表性胃炎。
一年多前曾在笔者处就诊,以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栀子、三仙治之,服药2剂,效果不明显,于是转往别处就诊。曾到多家医院检查治疗。输水,服药,效果均不明显。辗转又回到笔者处。
诉自觉胃灼热,微胀,不痛,食欲差。大便正常,小便微黄,便前腹痛,大便稀,睡眠不实,多梦。脉弦,苔薄黄。
自觉胃部灼热是胃炎等疾病临床常见症状,一般加当归、栀子,胃酸者合左金丸,咽干苔燥者合养阴清肺汤多可取效,此例无效,则加减法必须变通。
以前曾以黄连汤治“胸中有热”的急性胃炎,但慢性胃炎没有用过,试投。
柴胡12g  桂枝10g  白芍10g  瓜蒌10g  薤白10g  枳实10g  苍术10g  陈皮10g  厚朴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10g  泽泻12g  生地10g  丹皮10g  当归10g  栀子10g  黄连10g  法夏10g  党参10g  干姜1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引
服药2剂,觉热减轻,胀亦减,纳稍增。患者反映,这是2年来服药最见效的一次。效不更方,又连服6剂,基本缓解。
按:黄连汤是半夏泻心汤的变方,除黄连外,桂枝、干姜都是热药,取辛散、温通、苦降之意。故不必听病人说热,就完全给清热消炎药。
2005年9月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0月24日 09:35pm 时添加 -=-=-=-=-
以上为百度网站搜索的薛老先生文章,供参考。
2
发表于 2007-10-30 13: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遍寻名医治不好的咳嗽啊,历时1年。李网来的妈妈请求五先生和其他高人们的帮助!

患儿白睛多露,我深以为虑,此脾胃功能不运,服药如何吸收?宜麦芽10克,谷芽10克,淮山15克;久病有瘀,采(刘树农医论选)法(p261):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咳嗽,哮喘的根本方法。宜紫丹参5克,失笑散(包煎)3克,葛根3克,左秦艽3克,干地龙1克,原红花2克,蒲公英5克,干枇杷叶(包煎)5克,乌梅炭3克,当归3克。水煎服。
药苦,可加少量葡萄糖,以不苦为度,不可太甜。
上方如效不显,可再加全息汤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
方见(十年一剑全息汤)p204-207.
禁忌:白术反桃,李;甘草反鲢鱼。服药期禁食。食苹果等须用开水泡热食,一切冷物禁食。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0月30日 01:20pm 时添加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熟地如须加用,宜佐砂仁;全息汤方中瓜蒌易以瓜蒌皮,书中已有详述,不再重复。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0月30日 01:23pm 时添加 -=-=-=-=-
明日可能外出一段时间,不能及时解答,希鉴谅!
3
发表于 2007-11-11 06: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遍寻名医治不好的咳嗽啊,历时1年。李网来的妈妈请求五先生和其他高人们的帮助!

楼主:
您好!
今晚花了3小时左右时间把150楼的所有帖子都认真地看了一遍,我仍然保持原来的基本意见,但对用药有所增加,先写处方如下,再作一些说明。
麦芽10,谷芽10,淮山15,当归6,柴胡6,桂枝5,白芍5,瓜蒌皮5,薤白5,枳实5,
苍术5,厚朴5,陈皮5,甘草5,茯苓5(捣细),白术5,泽泻6,猪苓5,生地5,丹皮5,
干姜5,五味子(捣碎)5,以上方药治小儿外感咳嗽,一剂即能解决;但您儿子还有盗汗,烦躁不安症状,故加以下4种收敛安神药,龙骨10,牡蛎10,山茱萸10,酸枣仁(捣碎)10;同时您儿子还有支气管(过敏性)哮喘为主证疾病,11月5日的舌象为舌质暗红,苔白,故须加活血化瘀法的效方如下:紫丹参5,失笑散(包煎)3,葛根3,左秦艽3,干地龙1,原红花2,蒲公英5,干枇杷叶(包煎)5,乌梅炭3。以上共计35种中药为2日的用药剂量。
注意事项:1,白术反桃,李;鲢鱼反甘草。服药期间禁食。2,药先用冷水浸1小时,煎沸45分钟为头煎药汁;再加开水浸药,煎45分钟为次煎药汁;头次煎药汁澄清液混合煎沸,装入暖瓶,每2小时服一小杯;药苦,须加葡萄糖至不苦为度,不可太甜。3,本方既可治标,更可治本;所以服后如无不适,可连续服用,不用变方。4,初服不能马上止咳平喘时,激素喷雾剂还是得用,因为已经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必须逐步撤减激素才行。5,本方为2天的剂量,所以虽是大方,其实还是常用量。6,由于每2小时要服药一次,建议患儿暂时不上幼儿园。
讨论:1,如此用方有何根据?根据有如下几条:1,薛振声著(十年一剑全息汤)一书的论述与用药经验(见该书p206-207支气管哮喘论述及其用药经验和加减法);2,刘树农编著(刘树农医论选)p258-262活血化瘀法在咳嗽,哮喘中的应用的论述与医案;3,本人的临床经验与体会(注:本人各种咳嗽治过,但哮喘没治过,但用临床大方的时间在十年以上,全息汤是本人找到的最有效的临证思路与用药经验,已用了3年多时间,对疑难病的疗效有所提高,故提出来供参考;当您临床实在没有办法之际,给您一个新的思路,新的境界。这并不意味着本人比诸位名医高明,只是把本人的临床点滴体会如实写出,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教!);4,本人认为:培土生金,增强体质,就可以有效地抗过敏(西医术语);而患儿易腹泻,脾胃功能不足的症状是很明显的,所以运化脾胃是根本;5,中医整体观与系统疗法是全息汤的中心学术思想,与运化脾胃联合应用,疗效可提高;6,刘树农老教授的经验独树一帜,学贯中西,既要虚心学习,更要大胆应用(在准确辩证的前提之下),尤其是在复方中联合应用;7,本人认为诸位名医诊断患儿为支气管(过敏性)哮喘病证是正确的;8,患儿舌质红是用激素的反应,一撤激素就有阳虚表现,故现在晚上咳喘加重;9,服蜂蜜易腹泻,白糖易生痰,故用葡萄糖。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2007,11,11,晨。
4
发表于 2007-11-11 18: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遍寻名医治不好的咳嗽啊,历时1年。李网来的妈妈请求五先生和其他高人们的帮助!

楼主如有可能,请去查阅一下我帖子中所提到的那两本书((十年一剑全息汤)书店一般可购到,(刘树农医论选)系80年代旧书,须到图书馆查阅),可能对病情的把握会更准确些;本论坛百家争鸣栏有我发的(薛振声的“十年一剑中医路”论文5萹及相关内容)帖子,可参考。
总之,论坛喜用复法大方的医家难找,我也不想推销我的观点,我已尽力而为了。
5
发表于 2007-11-12 12: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遍寻名医治不好的咳嗽啊,历时1年。李网来的妈妈请求五先生和其他高人们的帮助!

神曲是破积之药,怎么能用;腹泻如水,当重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论坛有一些不学无术,专门咬人的?,请楼主细心辨别!麦谷芽要用,目前要用炒的。望楼主多读一些有关的中医养生的书,如:孟经春编著(饮食养生),梁剑辉编著(饮食疗法),匡调元著(人体体质学-中医个性化诊疗原理),冷方南等编著(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上述各书,有的孔夫子旧书网可邮购,有的只能到图书馆去借阅。已说过的意见不再重述,论坛是三教九流活动之地,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识别;唯有多读好书,才能逐步提高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请楼主胸中有主见,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的似是而非的言论所惑。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1月12日 00:52pm 时添加 -=-=-=-=-
孟景春,“经”为错字。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1月12日 00:57pm 时添加 -=-=-=-=-
(调元体质食养)一书当当网可网购,本书写的较通俗,实用性很强。
6
发表于 2007-11-16 18: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遍寻名医治不好的咳嗽啊,历时1年。李网来的妈妈请求五先生和其他高人们的帮助!

上下俱病取之中,古有明训;今上有咳喘,下有泄泻,唯运化中焦而已。
7
发表于 2007-12-18 18: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遍寻名医治不好的咳嗽啊,历时1年。李网来的妈妈请求五先生和其他高人们的帮助!

:(十年一剑全息汤)著者薛振声老先生是江苏邳州炮车人,现在炮车中心卫生院工作,今年73岁,有几十年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上述著作是其代表作;本栏笔者发的几个帖子,就是根据薛老的全息汤进行加减的。166楼既然与薛老是同省份的,笔者建议166楼就近去薛老哪儿就诊。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2月18日 06:44pm 时添加 -=-=-=-=-
笔者系福建乡下人,是薛老著作的热心读者与实践者,全息汤应用了3年多,疗效尚可,故向166楼推荐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30 08:56 , Processed in 0.0530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