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论阴阳的经典含义——兼就血压形成机制问题,“和”肖红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15 00:5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讨论]就血压形成机制问题,“和”肖红先生

在下曾经强调:“血压的维持,至少有三个条件:合适的血容量、相适应的容器/血管容积、
正常的心搏动力。平均压,基本上可以决定于以上三者;但是动态的收缩压、舒张压,就还
与心搏射血速度以及相适应的大动脉弹性有
关。”http://www.gtcm.info/cgi-bin/top ... ;start=0&show=0
肖红先生指出:“我这里再补充一点,即周围血管阻力”,极有道理!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 ... opic=578&show=0
血管,尤其是数量巨大的小动脉血管,正是与“合适的血容量”相匹配的“相适应的容器”
之一部分。不过,人体不是一个静态的容器,而是一个动态的机器。血压,正是在动态过程
中形成的,所以,肖红先生提到的,在数量巨大的小动脉血管部位形成的“周围血管阻力”
,就有重要意义。——当然,作为“容器”的血管,内径扩张,其实就伴随着“周围血管阻
力”的下降,扩血管药物的治疗高血压的机制,可以这样解释。在硝普钠可以理解为以扩张
容量血管为主,在心痛定可以理解为以扩张小动脉血管进而降低血管阻力为主。举个日常生
活中的例子,帮助理解:增大了自来水管的内径,就减少了水流的阻力。要知道,流体的运
动过程中的阻力,和管径3次方成反比,也就是说,管径减少一半,阻力增加2的3次方(=8)
倍。
“周围血管阻力”,对于理解血压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A、      我是一个呼吸科的大夫,举几个呼吸科的常见病作例子:
1、呼吸性酸中毒时,周围血管扩张,皮肤潮红,汗出淫淫,血压下降;大叶性肺炎感染性休
克的发生,血压的急剧降低,可以归类于“高排低阻型休克”。
2、呼吸性碱中毒时,周围血管收缩,四肢发麻,甚则抽风,血压上升;麻黄素、肾上腺素可
以纠正低血压,可以理解为收缩了外周阻力血管的内径。

B、      内科急症以及ICU是我的专攻方向,举一个心肺复苏的例子:
需要心肺复苏的病人,心跳已经停止了,血压没了,呼吸也停了。这时讲究A、B、C。A
是airway,也就是气道,要保持通畅,气管插管常成为必须;B是breath,就是呼吸,人工通气
(简易的人工呼吸器——捏皮球的方法)气体的出入/通气;C就是circulation,循环,人工
胸外按压成为必须,所以保证肺泡水平的气血交换,各重要脏器的有效血流灌注,尤其是脑
的灌注,是防止脑死亡的重要措施。
然而,只有这些就足够了吗?不够!下面的一个实例,可以看到酸碱平衡在心肺复苏中的重
要意义:
一个小伙子,中学生,男,18岁,突然窒息。立即抢救:A,有了,气管插管;B,有了,简
易的人工呼吸器——捏皮球通气;C,也有了,我半夜从家中仅用了一刻钟赶到病房的时候,
一个实习同学正在行胸外心脏按压,周围有当日值班医师和心内科住院总医师,心电监护显
示心跳已经恢复,但是没有可测的血压。经询问,得知已经推注了数次“(新)心三联”以及单用的“肾上腺素”等升压药,就是血压测不到!
为什么?
原来,问题出在C,就是circulation(循环),实习同学正在行的胸外心脏按压,几乎是无效的。试想,这样怎能有效:推注到上肢静脉中的抢救药物,包括升压药,只是暂时存在于这条血管中,并没有全身的分布开去,不能大面积的收缩血管,怎能起到升压作用?
于是,立即接手,进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指氧饱和度逐步回升,提示肺循环的有效,大小循环是串联的,一通百通,按理说,升压药这是应该有理想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了,既然心跳恢复、血容量没有太大异常,血压应该上来了。但是,还没有!
为什么?
这就是严重的酸中毒的问题:酸中毒的情况下,周围血管是有扩张趋势的,并且可以导致这些重要的阻力血管对升压药的反应性下降,也就是说,在严重的酸中毒情况下,即使有升压药等缩血管物质,阻力血管也不能有效地收缩,所以,血压还是上不去!(碱中毒时的血管收缩,与此相反而同机制)。于是,在有效的行胸外心脏按压前提下,已经使用了基础上,静脉推注20%的小苏打20ml,血压逐渐上升,完成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可以停止,总算可以歇一口气。(循环停止的病人,无氧代谢过程可以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体内,代酸;呼吸停止,CO2潴留,呼酸,所以,需要心肺复苏的病人,只要时间超过5分钟以上,几乎无一例外的存在严重的酸中毒!临床上,心肺复苏的机会多了,又有几个人能理解A、B、C的重要意义,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不失时机的保持C,合理的使用D——drugs(药物)进行抢救?更能有几人理解“(新)心三联”中阿托品的用意,是阻断迷走神经的靶位M-受体,使心脏复律?能理解肾上腺素的用意,是收缩周围血管,而扩张心脑血管,牺牲周围循环,确保中心循环?能知道什么时候该使用小苏打,来纠正已经事实存在的酸中毒,恢复周围血管对升压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抢救成功率?是书上没有写吗,书上却白纸黑字地写着心肺复苏中小苏打的应用!读书,都同样的是读书,记着了就是,还是要理解了更好,死读书,还是读“死书”,我只是一直强调读“死书”的,我总觉着,书是死的,不可以全信,更不可以不知其所以言。“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则有知之次也!”,可是名句,余“素尚方术,请事斯语!”读西医医书如此,读中医医书,又何尝不如此!一部《黄帝内经》,尽是灵枢妙机;半部《伤寒雜病论》,“庶可以(之)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以此共勉;这,也是我来到中医药论坛的一个目的,求其友矣。

C、         我仍是一位中医爱好者,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痴心人,所以,再举一个中医学的例子:
前面说过“肾上腺素,是收缩周围血管,而扩张心脑血管,牺牲周围循环,确保中心循环”,机制如何呢?如下:
肾上腺素可以同时兴奋α、β受体:皮肤、肾脏等处的周围血管,α受体富集;心脑等处的中心血管,β受体密集,这样,同样的是肾上腺素,在周围血管是α受体兴奋,血管收缩,而在中心循环却是β受体兴奋,反而是血管扩张!这对于理解中医经典中的阴阳,有何借鉴意义?
中医经典的理解,阴阳是这样的:“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盖无疑义。大家知道,心脏,是居于身体中的中心地位的,“内为阴”,而“在内的”必然往外出,所以《素问·调经论》就说“阳注于阴,阴满之外”,也就是说,“阴”,满了就向往跑(“之”,是动词),这大概可以看成是““阴者,藏精而起亟也”的一种解释。
阴气,是往外出的;阳气呢,就是固守着,不让阴气丢失,“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这就形成了像那个血压形成机制中的那种“张力”:心脏向外搏血,就像“阴气”的外出,血管呢,则固守着,不使丢失,所以血压才能形成!如果,心脏功能虽然正常,但是没有了血管阻力,或者竟然就是脉道破裂,大面积的,很快就会进入休克——血压降低:“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阳气不能固守,哪里来的张力?同理,如果阴气不能外出,虽然阳气固守严密,“体脉完具”,也同样不能形成血压——一个死了的人,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虽然“体脉完具”,名曰“僵尸”!阴气不能起亟,也不能形成阴阳之间的“张力”,形成不了血压。
就举上面这么一个例子吧。至于经文“阳盛则热”,则就是指的阳气密固不能出而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又指的是阳气破疏,阴气得散而言;经文“阴胜则寒”,指的是阴气过于外出,而阳气失于固守而言,而“阴虚则内热”则是指的阴气不能外出,郁于阳中而“内”热。
《素问·调经论》的“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一段,可以这样理解,不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一段,也可以这样理解,道理也十分简单。
〈伤寒论〉的“汗多亡阳,遂虚”,“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医为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等等处的“亡阳”,都应该从“阳气不能密固”来理解,一定要明白“在外的”是阳,以为万不可以反从“向外的为阳”来理解“亡阳”,好像“在里的”反而是阳了,以至于解到后来,就象教材的那样,以为汗就是阴(这也不对),而“汗多”最终竟也就是“亡阴”,真不知道,在〈中医基础理论〉一书里,阴阳还有多大意义可以用来学术!
“凡向外的、向上的、明亮的、运动的……等等,都是阳”,对吗?反之,都是阴,对吗?阴阳不可以反称,对吗?那么,阴中有阳,阳中又有阳,阳中还有阴,也对吗?如果这样,又有什么意思,没有了“定”义,飘摇不定的概念,又搞什么学术?又如何指望可以交流?如果,我说的阴,就是您理解的阳,噫!
(我说的,其实不是我说的,而是《内经》说的,“向外的”才是阴,而“注于阴”的、流向内的,才是阳。如果您必须说,水是阴、火为阳,那么,随便说一个命题,您就不好解,譬如“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难道水火相贯了,不讲的!还是内外出入相贯的阴阳,比较好理解,大家说,是吗?)
2
发表于 2003-10-15 11:15: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阴阳的经典含义——兼就血压形成机制问题,“和”肖红先生

专业性很强,理论和实践都相当全面。愧不及也!
在呼吸机和心脏复苏设备发明之前,呼吸和心跳骤停,几乎没有抢救成功案例。目前也只是在监护中的病人,有抢救的机会。因为二者骤停,特别是心跳骤停,给你抢救的机会只有几分钟。故在监护外(更不要说在医院外)骤停,不大可能有抢救的机会。至于复苏之后的问题甚复杂,如酸中毒、血压、肺脑水肿等问题,即便书读懂了也不够(包括现成的抢救程序),还需要实践经验。总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可否自中医出发认识呢?当然可以,黄同道的有关见解可能不很全面准确,却是勇敢的探索。
患者复苏后,一旦能服药,也应试用中药以提高疗效。目前已有的中医静脉给药制剂,似乎不能令人满意。故还应加快剂型改革。
3
发表于 2003-10-16 16:54: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阴阳的经典含义——兼就血压形成机制问题,“和”肖红先生


     水火既济,火水未济。火为阳,内一阴,外二阳,以降为顺。火性炎上,而不上飞者,阳中一阴敛之也,在下之阴中一阳摄之也;水为阴,内一阳,外二阴,以升为顺。水性润下,而不下陷者,阴中一阳托之也,在上之阳中一阴吸之也。阳入阴出,阴升阳降,体用错综,吸摄转动。阴升者,以其内藏阳也。阳降者,以其内藏阴也。在外为体,在内为用。不可遂谓升之性为阴,降之性为阳也。
4
发表于 2003-10-16 17:05: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论阴阳的经典含义——兼就血压形成机制问题,“和”肖红先生

  黄岐先生的西医理论深厚和临床技术高超!不佩服也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13:33 , Processed in 0.0510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