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中醫之門》讀後感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编 号: 193510
著 作 者: 毛以林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书 号: 9787509112403
出版日期: 2007-10-1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4月26日 07:15pm 时添加 -=-=-=-=-
选段:
目前中医药学的发展可谓一片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却又是危机四伏。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点扶持,中医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培养层次越来越高,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与此大好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真正掌握中医灵魂——辨证施治的中医师数量越来越少,中医临床疗效的真实性屡遭质疑,中医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可信度正在下降,各种“取消中医”、“废除中医”、“废医存药”的舆论潮涌而上,中医真正的面目已经很难为众人所识,中医发展前景堪忧。“爱爱医”医学网站建立之初,很多喜爱中医的人士在该网站发文表达对中医未来的前景充满担忧。有我校毕业的学生做中西医结合版块的版主,和我联系,请我给学习中医学子们和青中年中医打打气。我是一个十分酷爱中医临床的人,也认为目前中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没人进行探索,而这个环节对于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十分重要,那就是如何坚定中医学子们和青中年中医的专业信念,唤起他们学习中医的热情,特别是解除他们对中医发展现状的困惑。为此我答应他们,开始写系列中医讲稿,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3月,共写10讲,由于工作繁忙,一度中断,2006年6月网上很多学友又自发地向我发出集体邀请,又陆续撰写数篇,系列讲稿被多家网站以“道少斋主精彩中医论述”全文转载,广为流传,学习中医的朋友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众多患者也发表看法,说阅读“讲稿”后改变了他们以往对中医的错误看法,不断有要求前来学习的朋友和在网上求诊的患者。人民军医出版社王显刚编辑在网上阅读过讲稿后,认为“系列讲座,文笔精炼,讲解透彻,理论联系临床,现中医真正疗效,给读者颇多启发”,诚邀出版,故不揣粗陋,遂将系列讲稿加以整理、充实,汇编成册。书稿曾十分冒昧地寄给著名的中医学家邓铁涛、朱良春教授,恳请二老批评和指导。二老在阅后,均亲笔复信,鼓励我继续利用网络“宣传中医真实疗效,弘扬振兴中医”,“为中医之振兴努力前进”。作为一无名后学者,能得到两位德高望重前辈的谆谆教诲,我想这不只是老一辈中医学家对我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我们所有中医后学者寄予的厚望!本书付梓前承蒙恩师袁肇凯教授、旷惠桃教授、刘新祥教授、马继松副教授审阅,谨致以衷心谢忱。同时,也非常感谢孙明教授对本书修改和临床上给予我的指导。并对为本书稿的整理花费大量宝贵时间的同事彭丽丽、彭素娟、学生郭晓阳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学习中医的朋友和欲了解中医的非专业人士认识真正的中医,纠正其对中医的误解和偏见,正确看待中医学这一民族瑰宝有所帮助。限于个人水平,匆匆整理付梓,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望杏林贤达,不吝指正。毛以林2007年8月12日于道少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4月26日 07:21pm 时添加 -=-=-=-=-
此书已出续集: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
ISBN:978-7-5091-2223-5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作者:毛以林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4月26日 07:23pm 时添加 -=-=-=-=-
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 » 中医基础版 »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道少斋主人 发表于 2009-1-25 15:59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第七讲:经络辨证与时间性发病疾病
《灵枢•营气篇》说: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先一起来看一个病例,这个病例是个65岁的女性患者,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我科。入院后经口服欣康、肠溶阿斯匹林、倍他乐克,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醇、丹参注射液等,并与口服中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方,治疗半月病情没见明显的缓解。主治就请我会诊了。病人的发病很有特点,每日上午9~11点感到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心胸汗出,乏力,欲大便,过了11点就什么事都没了,患者发作时候没有其他的什么不适。主管医师在病人发作的时候多次做心电图,但未捕捉到心律失常、与入院的心电图相比也未发现明显的ST段及T波的变化。视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看完病人,我告诉主管医师,说停用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醇,其他的口服西药、丹参注射液接着用吧。开出一个方交给他说,用这方吧,病情会很快缓解。方如下:
白参10g 生黄芪30g 白术10g 陈皮6g 当归15g 升麻3g 柴胡5g 云苓30g 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 炙甘草15g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补中益气汤加减的方子,胸痹在我们的教材中是很少提到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吗?这个问题我们暂不讨论,我想问问大家能明白我的辨证思路吗?
1.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与时间性病症的关系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临床很常见,常常有这么一些病人,其发病很有时间规律性,比如说发热在每日的上午9~11点,腹泻在早上的3~5点,胸痛在下午的5~7点,每天的发病都集中在这个时候,过了这个时间段,病症就缓解了,也有些疾病呈时间性加重。对于这些疾病尚若我们不能掌握正确的诊断思路,可能只能象一些书中所说的一样,只能把它们称做“奇证”、“怪证”了。那么辨证也就难以把握要领,很多时候就无奈地做出“以药试病”的处理方法了,要不就只好从痰、瘀治疗了,为什么?都说“怪病多痰”、“怪病多瘀”啊。
要弄清这些疾病的诊断方法,我们有必要重温相关的《内经》原文,复习一下十二经脉气血流通和注入的规律。那么人体气血在十二经脉中流通注入的时间规律又是如何的呢?
在《灵枢》经中,“五十营篇”,“营气篇”、“脉度篇”“营卫会生篇”,连续四篇都是专门讨论这些问题的。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知。
此段讲解了营气、卫气的产生、性质和运行特点。指出了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度”,五十而复大会。
那么营气是怎么运行的呢?
《灵枢•营气篇》说: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与太阴合……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合手太阳……合足太阳……注足少阴……循心主脉……合手少阳 ……注足少阳……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
根据以上的记载,后世的医家结合临床病例的观察,将其发展为十二时辰配属十二经脉的子午流注纳支法,即营气每天循行十二经脉一周,营气流行灌注各脏腑组织具有潮水一样的时间节律,当某时辰气血灌注到某经脉脏腑时,该经脉脏腑就处在功能最旺盛之时。其规律如下:寅时(3~5点)手太阴肺经,卯时(5~7点)手阳明大肠经,辰时(7~9点)足阳脉胃经巳时(9~11点)足太阴脾经,午时(11~13点)手少阴心经,未时(13~15点)手太阳小肠经,申时(15~17点)足太阳膀胱经,酉时(17~19点)足少阴肾经,戌时(19~21点)手厥阴心包经,亥时(21~23点)手少阳三焦经,子时(23~1点)足少阳胆经,丑时(1~3点)足厥阴肝经。古有歌诀有助于记忆: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时间性病症,时间性病症也非什么“奇证”、“怪证”,原来这些病都与营气的运行有关,一天有十二个时辰,营气分别运行于十二条经脉,如果某条经脉出现了问题,病证就会在这个时候发作或加重,这就是为什么12个时辰的病证在临床上都能见到,并且发作的时间长短也是2小时(1个时辰)了。
回过头来,我们在看看前面的病案,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时间规律分析,患者发病在9~11点当属足太阴脾,结合气短、乏力、欲大便,脉沉细,就考虑脾气亏虚了,清气有下陷之势。《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属脾,络胃……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清有下陷之势,不能循经上升以养心脉,故出现胸闷、心悸心慌。方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加生龙骨、生牡蛎宁心安神,以黄芪配云苓益气敛心汗,药中病机,其效也就在预料之中了,病人服方一剂,症状就明显减轻,胸汗止,五剂而诸症消失。
由此,我们可能就明白了,人体的气血通过经络流注到机体各部,以灌注营养脏腑、四肢百骸,这种流行灌注各脏腑组织具有潮水一样的时间节律。当某时辰气血灌注到某经脉脏腑时,该经脉脏腑就处在功能最旺盛之时。既然象涨潮一样,也就当有潮落的时候,这潮落都有最低时,在经脉灌注中,每一天每一经都会有气血流注最为不足的时候,这个时候该经脉脏腑功能就处在最衰减的状态,这就是十二时辰经脉脏腑的旺衰规律。而这个衰弱的时候通常在旺盛后的第六个时辰。此节律最早见于明朝高武的《针灸聚英》一书中。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4月26日 07:27pm 时添加 -=-=-=-=-
作者介绍【转帖】
毛以林,医学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科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问道歧黄28年。现工作于素有“三湘名医之摇篮”之称的湖南省中医院,任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8部,点校出版古籍2部。专著《步入中医之门》部份原稿曾在网络广泛流传,深受好评。擅长以中医药辨证治疗心血管疾病、风湿病及内科疑难杂证。
从事临床、 教学科研20年。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压病和中风的证候本质及中药干预治疗研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对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顽固
性心力衰竭颇有心得。曾主持和以主要身份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共11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4部,点校中医古籍2部。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4月26日 07:33pm 时添加 -=-=-=-=-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精彩目录
上 篇 经络辨证总论
第1讲 看看这些病例你能运用经络学说辨证吗 3
一、熟知经络辨证可以使“怪”证不怪 3
二、神秘的经络现象——有其内,必形诸外 5
三、司空见惯的现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9
第2讲 为什么要学好经络辨证 11
一、学好经络有利于对一些中医理论难点的理解 12
二、学好经络有利于对复杂的病候执简驭繁 14
三、学好经络有利于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
另辟蹊径 16
四、学好经络将能使处方用药更加有的放矢 19
第3讲 经络辨证的基础知识 21
一、援物比类说经络 21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23
三、经络主病 27
第4讲 经络诊法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 31
一、经络诊法 31
二、经络诊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40
第5讲 学好经络辨证的三步曲 45
一、学好经络辨证的第一要点——熟背经络运行路线 45
二、学好经络辨证的第二要点——熟练掌握各躯体部
位的经脉分布 51
三、学好经络辨证的第三要点——掌握各经主病的证候 53
第6讲 六经辨证与经络辨证的关系 58
一、六经辨证的创立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 58
二、掌握好经络辨证,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
理解《伤寒论》的学术思想 61
三、掌握好经络辨证有助于我们把《伤寒论》的
方剂广泛地用于内科杂病 63
四、学好《金匮要略》也离不开经络知识 65
第7讲 经络辨证与时间性发病疾病 70
一、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与时间性病症的关系 70
二、十二时辰经脉脏腑气血旺衰之节律的临床运用 73
第8讲 奇经八脉辨证概述 78
一、源流 78
二、生理功能 81
三、病证 82
四、病证特点与用药要点 83
五、叶天士奇经用药规律 85
中 篇 十二经辨证
第9讲 手太阴与手阳明经辨证 89
一、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概述 89
二、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辨证病案评析 92
第10讲 手少阴与太阳经辨证 99
一、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概论 99
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辨证医案评析 102
第11讲 手少阳与手厥阴经辨证 111
一、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概述 111
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辨证病案评析 114
第12讲 足太阴与足阳明经辨证 124
一、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概述 124
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辨证病案评析 128
第13讲 足少阴与足太阳经辨证 136
一、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136
二、足少阴与太阳经辨证病案评析 140
第14讲 足厥阴肝与足少阳胆经辨证 150
一、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概述 150
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辨证病案评析 154
下 篇 奇经八脉辨证
第15讲 冲脉辨证 173
一、冲脉概述 173
二、冲脉辨证病案评析 175
第16讲 任脉辨证 185
一、任脉概述 185
二、任脉辨证病案评析 186
第17讲 督脉经辨证 191
一、督脉概述 191
二、督脉辨证病案评析 192
第18讲 带脉辨证 202
一、带脉概述 202
二、带脉辨证病案评析 204
第19讲 跷脉辨证 210
一、跷脉概述 210
二、跷脉辨证病案评析 212
第20讲 维脉辨证 216
一、维脉概述 216
二、维脉辨证病案评析 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