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溪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关于中医脉学的“结代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0 18: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7/12/11 05:44am 第 2 次编辑]

[watermark]我在学习中医脉学时,是从频湖脉学开始的。现在还能熟记许多体状诗。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频湖脉学中的结代脉。
频湖脉学关于结代脉,是这样论述的:
结脉, 往来缓,时一止复来(引脉经〉。体状诗: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于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代脉,动而终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引仲景)。体壮诗:动而终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治,平人却与寿相关。以下还有几动一止一脏绝的诗句。可惜我忘记了原诗,而那本书,也在地震中消失了。
这里尤其是代脉, 为其能断某些重病之生死,所以格外引起我注意。
结脉与代脉的区别是,结脉是脉止而能自还的歇止,止无规律,歇止时间较短,有自行补偿的能力。
代脉是止而不能自还,歇止有规律,歇止时间也较长。无自行补偿的能力。(我个人的体会是整整的减少了一次搏动)
我个人理解:结脉主气血淤滞或阴盛阳衰。代脉主某些脏器的衰竭,是危重证。
我看的频湖脉学是60年代版本的,旧的没有了。我后来又买了新版本的,新版本的频湖脉学,有关代脉断生死这一部分,注明已经因为“缺乏临床的根据”而被删除了。
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遗憾的。
古代医贤留下的东西,越是精华的东西,越难掌握,而随便的冠之以“缺乏临床根据”而枪毙。这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什么样的“临床根据”呢?中医的,还是西医的。
记得我在1979年进修中医古典医籍学习班时,讲授脉诊的是一名本市在脉诊上很有名气的王老中医,他说他一生断过七八个主死的代脉,只有一例断错了,其他都应验了。
1990年,有一个朋友介绍我给他的在医院住院的父亲看看冠心病,想服点中药。诊完其父后,朋友又介绍旁边一床,说是他的好友的家属 ,恳求我给其病人诊一诊,我诊后大惊,此病人是明显的代脉,跳数下后停一下,是几动一止我已不记得,但是止而不能自还。整整停过一下。我知此病甚重,我暗中告知病人家属此病我已无法,病人家属垂泪。告诉我医院下的诊断,由于时间太久,病名我已不记得,只记得医院通知患者继续治疗已无意义。
后听朋友说,那个病人随后就出院了,月余后死亡。
1979年时,我在本市进修中医经典医籍,邻座是一位西医,大约四十五六岁,为本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处久成为朋友,我问他,一个西医医生,为何要进修中医,不大相关吧。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他自己亲历的真实的故事:
他原在抚顺市某医院工作,后调至本市。在抚顺医院他主持的病房,发生这样一件事,使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中医的认识。
他说,本院有一位老中医,年已高龄,院内威望颇高,在本市也有名望。
有一次,他主持的病房收治了一名关节肿痛的女病人,由于用激素等药疗效不佳
,邀了老中医诊一下。用点儿中药试试。
老中医诊后,一言未发,方子未开,就走了。
他追问老中医,为何不开方子,老中医说,开方无用,几天后病人必死。
他闻讯大惊,急忙汇集内外科医生会诊,包括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化验都作一遍,最后认为除关节炎病,查不出别的病来。大家只当老中医年纪大了,必是脑筋胡涂了。
大约是在诊后的第五天,早晨别的患者起床后发现,关节肿痛的女病人异常,急忙通知护士医生,跑来一看,病人真的死了。
举院的医生护士惊诧不已。
他更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大问号在心里久久的存着。
他与老中医平时的关系不错,那年过年的时节,他利用这个时机请老中医家中做客,趁机多敬了老中医几杯,待老中医酒至半酣之时,他问老中医那个病例是根据什么判定死亡,老中医没有隐讳,说就是根据中医的“代脉”,病人的脉跳几动一止,整整漏过一跳。一脏已衰竭无气。故主死。
他说他到现在也不明白,什么是代脉,为什么能预断生死。但是从此以后,他对中医完全改变了看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才报名参加了这个学习班。
然而我却明白,这正是频胡脉学中预断生死的“代脉”
居然在一个西医的亲身经历里找到了“佐证”。
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中医的“博大精深”。
可惜,像这样有经验的老中医大多作古。他们的无价精华也随之化作清风白云了。
古老的中医呵,你还能辉煌吗?
[/watermark]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溪流2007年12月10日 07:25pm 时添加 -=-=-=-=-
后来我在旧书摊上买到了这本书,被删掉的部分是: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
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
三十一之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
十动一止一年俎,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
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溪流2007年12月10日 07:59pm 时添加 -=-=-=-=-
按现在的医学发展看,也许这些断言难以完全的肯定的与医疗实践相符和,但是,值得参考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20: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中医脉学的“结代脉”

[歇止的规律与否并非区别代脉与结脉的标准,而歇止时间的长短才是区别代脉与结脉的最根本特征.]
说的太对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09: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中医脉学的“结代脉”

[“良久复来”说明缺失的不是一次搏动,而是一次以上的搏动。]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7: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中医脉学的“结代脉”

代脉原因主要见于脏气衰微,此外, 也有脉络淤阻,阳气不足的原因。也常有几种原因杂合者。
因跌扑等原因造成的代脉属于脉络遇阻,及时消散淤血无大碍。
代脉亦可见于妊娠三月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见代脉。然非妊娠必见之脉,仅见于母体素弱,脏气更显衰微,气血尽以养胎,脉气暂不接续所致。
频湖脉学译文说:“仍为元气不足的征兆”。诚然不谬。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4 1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中医脉学的“结代脉”

中医的理论是在发展的, 不是在静止着,实际上历代的医家对中医的理论都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中,张仲景关于内经日传一经的理论就是一种修正和发展。
内经关于脾脉代的解释,后世有几种看法,有主张虚弱者。有主张歇止者, 有主张四时的更代者,我认为内经时代的代脉,有缓而虚弱意。后世经过更多的临床探索, 认为缓字更能代表脾之脉。
脾脉, 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内经时代代脉是脾之病脉。
脾主后天元气生成,脾虚则脏气必虚,而脏气虚是构成代脉的原因。脾脉绝如屋漏,
良久一滴,断断续续,亦是代之像。
脉经小题目“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结者生,代者死。”理解正常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指脉搏的代----较长时间歇止。
《灵枢.根结篇》说:“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这也明白无误的说明代是指脏气衰弱不至的歇止。
脉应四时,春弦到了夏令更代为夏洪,夏洪到了秋天更代为秋毛,这是可以理解的。
假如脉跳四十一代,出现了脉搏更代,而不是歇止,怎么更待?以春脉弦为例,脉跳四十就更代为洪脉了吗?天下有这样的脉吗?有谁摸过这样的脉?这样的脉又为什么代表一脏无气?
其实经文说的都很清楚,代脉是指脉搏歇止而显脏气衰微,所谓一或几脏无气。
【,“脉来动而中止”,是脉的节律失常。“动”,是动脉,即非窦性心律的脉形。“止”,是“间歇”,相当于窦性停搏。“动而中止”,是非窦性心律夹杂着脉“间歇”。“不能自还”,意思是说,非窦性心律夹杂“间歇”的脉象不能“还原”为正常节律。“因而复动”的意思是说,因不能“还原”为正常节律,故接下来又出现非窦性心律的脉形。】
典型的西医理论解释中医理论,谁能肯定间歇肯定是窦性停博?我们知道跌打损伤造成血液闭阻,也可以见结代或者说歇止,与窦性停博有关吗?肝脾肾肺的虚衰寒盛或淤血,也可以造成脉搏结代,与窦性停博有关吗?
一脏无气,二脏无气,三脏无气,四脏无气, 这都是指心脏吗?
【“妊娠三月见代脉,是为常脉”】,这只是有些医家的认识,也有多数医家不这么认识,认为是元气不足,脏气虚弱所致。这不能算“ 完全正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0 19:33 , Processed in 0.0494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