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8 11:5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过两千余年中医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中医脉法倍受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很多从事中医脉法研究的专家学者,一直想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把古脉法应用于临床,并对其脉理进行深入的研究。虽然现在已有各种形式的脉诊仪、脉象仪问世,但仍然无法为医学界所认可,并应用于临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过去从事中医脉象仪、脉诊仪研究者,一直是用西医的模式去研究中医,他们仿照心电图、血流图、肌电图等西医仪器的工作原理来研究中医的仪器,来研究中医的脉法,使本来就神秘莫测的中医理论及脉法变得更加神秘。甚至还有的提出全面西化的口号来否定中医,认为只能从中药的研究上找突破口。殊不知没有可靠的现代化的中医诊断仪器来确定病机、病理、病因,中草药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际上,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西医是以可见的方式来研究人体的局部病变,并指导治疗,基本上是属于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而中医是从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整体理论去研究人体的发病机理,并根据人体功能的特殊性去辨证治疗,故古典医学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之说,所以中医理论基本上是属于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
   由于两种思维体系的不同,则对疾病将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西医则是想尽各种办法,如CT、彩超、心电图、血流图、化验、射线等各式的现代化的仪器力求能见到或检测到病灶所在,因此西医在对疾病的研究上经常有重大的突破,使西医在世界医学史上一直处于领导及统治地位。中医由于没有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做后盾,只凭医者的主观感觉加之四诊八纲的理论去研究疾病,由于各家学说诸多,各有自己的一套诊断和治疗方式,又由于辨证分析疾病的特殊性,一直没能开发出可靠的中医诊断仪器,因此在强大的西医面前中医理论则变得软弱无力。
   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中医现代化的仪器及中医理论呢?这就是本篇文章要详细探讨的问题。
1.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哲学体系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医的历史。中医理论基本上起源于《黄帝内经》,光大于扁鹊,逐渐完善于后人。但是,由于对《黄帝内经》及其古典中医文献理解各异,在中医界仍有很多争议,这是没有中医现代化诊断仪器则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辨证分析的方法。打开中医的文献,中医对疾病的辨证论述比比皆是,下面举几例为一斑以窥全豹。
   在《黄帝内经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集中阐述阴阳变化及转化条件,该文又提到“重阳必阴,重阴必阳”从阴阳到生化,从五行到生克,从诊断到论治,从养生到保健无时无刻不在从阴阳的总体出发阐述疾病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同是太阳病,则治法各异,治法随病而变。《御纂医宗金鉴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又曰:“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主之”[1]。从上文可以看出,治法随证而变,集中体现出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精髓。
   又如在“频湖脉学”中第一页的浮脉中就提到,“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2],上文提到的浮脉不能一概而论病,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如浮迟则风,如浮数则热,如浮紧则寒。集中的体现出在诊脉时的古典哲学思想。
   从以上三例可以看出,中医的古典理论,从阴阳到生化,从五行到生克,从诊断到论治,从养生到保健无时无刻都体现出中医的阴阳变化的哲学体系。古典中医离开了辨证的哲学思想,则失去了灵魂。因此在中医脉诊仪的设计中,无论是诊断还是检测都离不开辨证的哲学思想。
   中医一直有“医易同源”之说[3],“易肇医之端,医传易之秘,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究竟中医和易经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中医理论的发展过程,也是源于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而演变出八八六十四卦,以代表事物的发生、发展到死亡的全部过程。人体是茫茫自然中的微小一部分,当然人体的变化规律亦应当遵循这一学说。
   太极分两仪,两仪即是一阴一阳又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人体就是在阴阳变化中而完成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因此在中医的四诊八纲中要以阴阳为总纲。实际上根据中医的阳施化、阴成形的理论,四诊、八纲也是一阴一阳相互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四诊是指诊断疾病时提取患者疾病信息的手段,而八纲是根椐医者的感觉信息来分析患者的病理病因。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说,四诊是提取患者信息的检测器,而八纲则是根据检测到的人体生物信息去辨证分析的软件。
   显然检测到的信息是有形的,而分析的运作过程则是无形的。因此在设计中医脉诊仪的时候必须先有分析方法而后有仪器的设计过程。
2.中医脉诊仪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在设计中医脉诊仪的时候,首先体现的是阳施化,阳施化就是要重点突出中医脉象诊断的分析方法,具体的说就是体现出中医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时间性、个体差异性、复合性、多维性和辨证性的特点[4]。
   阴成形就是重点体现在检测手段上,主要解决中医的位、数、形、势。用现代语言来说,本仪器检测的手段应当解决脉形、脉位、频率、节律、走势、波动范围、力度等七维函数的具体表达形式[5]。没有这样的思维过程,就不可能达到分析方法和检测形式的统一。
   从阳的角度说就是分析方法,就是理论,中医的理论具体体现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四对矛盾之中,这四对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就是疾病的发生、发展乃至治疗及死亡的全过程。如果我们对疾病分析的准确,如在病程发展过程中是可治之症,则会通过对症用药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是不治之症就是用药也无力回天。因此古人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之说。这就是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呢?这就涉及到矛盾的另一方面,就是阴成形的学说。
   阴成形则具体现在检测手段上。在现代医学,尤其是西方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诊断往往只凭主观感感觉的望、闻、问、切来完成诊断的全过程,往往很难奏效,尤其是对疑难病的诊断更是如此。又由于医者的层次不同,诊法治法各异,很难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故古人有上工、中工、下工之分。所以中医极待解决的是中医诊断现代化问题,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这方面来说,通过古代两千余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切诊是切实可行的并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中医是古典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由于我们还没用哲学思想开发中医诊断仪器的先河,因此还存在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医脉诊仪的阴成形具体应体现在位、数、形、势的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及诊断方法上。
   阳有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分析方法四对矛盾,阴有位(浮、沉)、数(迟、数)、形(大、小)、势(缓、急)的检测手段四对矛盾,构成八卦,通过此八卦的相互转换可以深入到各科疾病的浩瀚的医海之中,因此中医诊断仪器对发展中医事业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DY—SS—I型中医脉诊仪在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
   DY—SS—I型中医脉诊仪就是根椐上述的辨证思维原理研制而成的完全中医式的诊断仪器。这台仪器采用了完全不同于西医仪器的定标标准及定标方法。
1) 整体性 其特点是不以某一个具体的波形来定标,而是根椐寸、关、尺所代表的心、肝、肺、脾、肾六部脉相互之间的关系来定标。这样就保证了人体是一个小周天的整体运行特性。
2) 时间性 由于时间的变化人体的脉搏也在发生变化,故古人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说。这种定标方式是采用动态定标标准。应用的是相对值,而西医仪器采用的是绝对值定标标准,就是说不论是什么时间采用的分析标准是一样的。
3) 个体差异性 西医的诊断方法是不分男人、女人、大人、小孩、老者、少者皆按照统一的标准定标,如化验的结果、心电图的波形、CT的照片等等。虽然西医也承认生理差异,但是变化范围很小,如健康成年男子是健康成年女子红细胞的1.3~1.1倍(健康成年男子红细胞:4.5~5.5×1012/L;健康成年女子红细胞3.5~5×1012/L),而中医的个体差异则很难用男女等标准来划分,如,同是35岁健康男子,其脉图主峰波差异有时能达到5~10倍以上。若以西医的方法来制订标准,则无法明确区分生理与病理界限。而我们中医的诊断仪器是采用相对的定标标准,也就是说诊断疾病的标准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诊断标准。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中医的诊断上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比如正常人的心率在60次/分—100次/分之间均属正常范围,所以心率60次/分的人用心率100次/分的标准来定标则为数脉,而心率100次/分的人用60次/分的心率来定标则为迟脉。这样则会筑成大错。所以必须排除个体差异,才能准确的判断疾病存在及量化。
4) 复合性 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和疾病的多样性,人体将会出现一种脉搏反应多种疾病或多种疾病在同一种脉搏上反应出来,这样我们在判断疾病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脉搏复合性的特点。
5) 多维性 中医所说的脉搏仔细推敲起来,实际上是一个多维的空间概念,它包括一个震动、传导、控制一个空间的理念。因此我们在分析疾病的时候要从多维空间去判断疾病的交点。
6) 辨证性 实际上中医病证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有时存在一病多症和异病同症的现象。所以在我们使用本仪器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辨证的要点。实际上,辨证性是贯穿以上五个方面的综合指导思想。这就是我们中医诊断仪器不同于西医诊断仪器的关健所在。
以上我们所谈及的仪器在使用中的六个分析诊断方法,都是西医仪器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我们中医是用对立统一的哲学方法去研究,则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用西医的方法去研究中医不能奏效的关健所在。
   本仪器通过在东港市中心医院的临床实践,有效率可达到93%以上。并成功的解决了西医无法诊断的疾病及证候,如肾阴虚、肾阳虚、肝气犯胃、肝火犯肺、肾不纳气、肝火上炎、肝郁气滞、肝郁化火等等,本仪器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而且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古典脉法,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得不到客观检测手段的证实,一直有很多悬案。如寸、关、尺三部脉所以能诊病的机理,脉位的取法,脉诊的可靠性,脏腑阴阳学说在脉法上的体现,经络究竟是什么, 人的意念是否能致病或治病,气功治病真伪的检测等等诸多的悬念都需要自己的理论、自己的仪器来解决。
   中医诊病和治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个整体,根据上文的分析每对矛盾都可以成为互相对立的双方,不断的微分、细化。主导着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各个领域。

以上是笔者在研制中医脉诊仪十五年来的体会,愿本文为广大医者、学者做引玉之砖,共同用现代科学来探讨和完善中医理论并可靠的应用于临床。
2
发表于 2008-10-8 13:33:3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Maiweb_leobbs1]
3
发表于 2008-10-12 16:47:4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看看這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发表于 2008-10-12 16:54: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再看看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9:45:3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1.此仪器无法检测到脉象的全息信号。只能检测到一部分。
2.解决不了个体差异性,无法定参考标准。
如果有这方面信息,欢迎回帖交流。
6
发表于 2008-10-14 08:43:0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下面引用由东医探微2008/10/13 07:45pm 发表的内容:
1.此仪器无法检测到脉象的全息信号。只能检测到一部分。
2.解决不了个体差异性,无法定参考标准。
如果有这方面信息,欢迎回帖交流。
請參考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他已建立數萬人的資料庫
並應用在藥物歸經的實驗上
在已發明的脈診儀中
應屬上品
7
发表于 2008-10-14 10:36:0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发表于 2008-10-17 16:53:5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請參看這帖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8565&show=0
和這帖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8556&show=0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20:50:4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8/10/14 08:43am 发表的内容:
請參考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他已建立數萬人的資料庫
並應用在藥物歸經的實驗上
在已發明的脈診儀中
...
中医脉诊千变万化,不是用资料库能解决的问题。在七五、八五期间,已经有过尝试,效果不佳。
10
发表于 2008-10-17 21:11: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仪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体系

下面引用由东医探微2008/10/17 08:50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脉诊千变万化,不是用资料库能解决的问题。在七五、八五期间,已经有过尝试,效果不佳。
關鍵當然不在資料庫
首先模型要對
資料庫才有意義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8年10月17日 09:13pm 时添加 -=-=-=-=-
建議看看"氣的樂章"一書
有簡體中文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06:21 , Processed in 4.1214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