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5 19: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1期  待发表)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 河间 062450)
【摘要】 早搏脉与房颤脉临床最易混淆,绝不相同。翻阅目前各类中医类杂志及相关教材发现,现在许多中医学者,将早搏脉与房颤脉仍混为一谈,称“结代脉”者多,而称“散涩脉”者少。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早搏脉与中医的促、结、代脉相同,房颤脉则与中医的散、涩、短等脉相同。其中慢性房颤脉相当于中医的涩、短脉,快速房颤脉相当于散(涩)脉。将慢性房颤脉与早搏脉及快速房颤脉与促脉之区别要点给与阐述。
【关键词】 早搏脉;房颤脉;间歇脉;脉律失常
心脏节律失常临床常见的有过早搏动(早搏)和心房颤动(房颤)等,若发生后脉象亦随之变化,表现为脉律不整、脉律失常,出现脉有间歇、歇止的多种异常脉象。由早搏而形成的脉象叫早搏脉,与中医的促、结、代脉相同,已得到中医界的共识。由房颤而形成的脉象叫房颤脉,与中医的哪些脉象相同呢?目前虽未有统一说法,但笔者认为在常见的28病脉中当与中医的散、涩、短等脉[1,2]相同。兹不揣浅陋,陈述如下。
1 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  
早搏脉与房颤脉是绝不相同的,翻阅目前各类中医类杂志及相关教材发现,现在许多中医学者,将早搏脉与房颤脉仍混为一谈,称“结代脉”者多,而称“散涩脉”者少。何也?因早搏脉与房颤脉虽同属间歇(止)脉,但间歇是不同的。另外,房颤临床常见的有两种,即阵发性快速房颤和慢性持续性房颤,二者脉象亦不尽相同[3]。房颤脉特别是慢性持续性房颤脉,最容易与早搏脉相混。
早搏与房颤通过心电图可确诊,而脉象要靠三指体会;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诊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所以诊断的脉象则各异。当确诊早搏与房颤时,此时切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明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很有帮助。为医者若感兴趣,可作对比仔细探寻钻研二者是否一样。
2慢性房颤脉相当于中医的涩、短脉  
慢性(持续性)房颤,此时的心室率在60—100次/分之间,脉率缓慢,至数虽不齐,但可数清。脉象显示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特别是心室率在60—80次/分的脉搏跳动中,指下短小无力、难以接续,间歇之感甚为明显。故而形成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参伍(三五)不匀的间歇脉象。此间歇脉当为涩短脉[1],因“参伍不调名曰涩”(李时珍《濒湖脉学》语)而“短脉涩小”(李中梓《诊家正眼》语),实则涩脉,非结代脉,但此时最容易误诊为“结代脉”了。那么涩脉与结代脉之脉象到底不同在哪里?即慢性房颤脉与早搏脉到底不同在哪里?
3 慢性房颤脉与早搏脉之区别要点
(慢性)房颤之间歇脉,属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参伍(三五)不调,无序杂乱,涩短并见。早搏之间歇脉,属窦性节律,其强弱大小一致,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无涩短之象[1]。此正是区别之关键。朱文锋《中医诊断学》云:“涩脉与结代脉均有脉来缓慢,脉律不齐的特点;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与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或代脉止有定数者,显然不同……涩脉与结代脉实非类同。”[4]
4快速房颤脉相当于散(涩)脉,非促脉
另外,在阵发性快速房颤时,因心律绝对不整,心率快慢不均,心音强弱不匀。显得心室率快速而乱,脉率〉100次/分,此时脉象显得既脉律不整,又脉力不匀,而且快慢不一。即浮大散漫,无序杂乱,至数不齐,快慢不匀,长短不一,如“杨花散漫无定综”(李时珍《濒湖脉学》语),此阵发性快速房颤脉当与中医的散(涩)脉同[1,2,3,5]。因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脉率>100次,故有的学者将此快速房颤脉称为促脉。如史大卓、高思华《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云:“促脉可见于心率较快的各种早搏、快速房颤等。”[6]因促脉只是“数中一止”,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强弱大小一致,无散乱(涩短)之象,故称促脉亦欠妥[1]。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早搏与房颤而形成的早搏脉与房颤脉,二者脉象不同。在常见的28病脉中,早搏脉与中医的结、代、促等脉相同,已得到中医界的共识。而阵发性快速房颤脉,因脉率在100次/分以上,则与中医的散(涩)脉相同;慢性持续性房颤脉,因脉率在60—100次/次之间,则与中医的涩(短)脉相同。
参考文献
[1]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233,233,232,232
[2] 金栋.房颤脉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13,12  
[3] 金栋.参伍不调话房颤[J].中医杂志,2000,41(1):60,60
[4]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 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1—102
[5]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5
[6] 史大卓,高思华. 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77
                       2009-10-25[/watermark]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14:22: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

《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一文,发表于《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年第12期P142,特此更正说明。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2009-12-31.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22:4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

房颤脉探讨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06245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脏节律失常之一,若发生后脉象亦随之变化,出现多种异常脉象。由房颤而形成的脉象叫房颤脉,与中医的哪些脉相同呢?目前尚未统一。房颤通过心电图可确诊,而脉象要靠三指体会;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诊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所诊断的脉象则各异。当确诊房颤时,此时切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明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很有帮助。因房颤临床常见的有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故脉象不尽相同。
1 阵发性房颤脉相当于解索脉和散、涩(短)脉,非促脉
     
阵发性房颤,因心房快速不协调乱颤,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室率多在100--180次/分之间。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可确诊。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脉率>100次/分,快慢不一;脉搏力量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可谓短小无力不到位。强弱之间显得节律散乱,错杂不齐,脉率无法数清。此阵发性快速房颤脉正中医怪脉之解索脉[1]和28病脉中的散(涩、短)[2,3,4]脉。
1.1 解索脉  解索脉乃怪脉之一,其脉象特征如何?高校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如解乱绳之状,这是一种时快时慢、散乱无序的脉象。”即解索脉是一种脉律绝对不规则,散乱无序;脉率快慢不一,乍数乍疏;脉力不匀,强弱不等的紊乱脉象。此正快速房颤时之脉象。
1.2 散脉  散脉乃28病脉之一,脉象特征如何?《濒湖脉学》:“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六版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即散脉是一种浮大无力而乱,中取渐空,重按欲绝无根,而且节律绝对不整,至数快慢不均,脉力强弱不匀的散乱脉象。
     
散乱无序,快慢不均,强弱不匀,与解索脉脉象一致;解索脉即散脉[1],故散脉亦系快速房颤脉。
     
阵发性快速房颤,因心音强弱不等,脉搏亦强弱不等。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渐重渐有,可谓浮大;其弱的脉搏,应指不足,渐轻渐无,可谓短小。强弱之间形成浮短杂乱之脉,故快速房颤脉,还应包括涩(短)脉。
1.3  涩(短)脉  《脉经》:“涩脉……新校正云: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即涩具散象,涩即浮短、短止之复合脉;涩中有散、散中有涩,散涩并见。此等脉象正系房颤脉,而阵发性快速房颤脉以散涩脉最突出。
1.4 非促脉  快速房颤,室率快速而乱,脉率〉100次/分,且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故部分学者将快速房颤脉称为促脉。如史大卓、高思华《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促脉可见于心率较快的各种早搏、快速房颤等。”[5]因促脉只是“数中一止”,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强弱大小一致,无短乱之象,故称促脉欠妥。
2 持续性房颤脉相当于涩(短)脉
慢性持续性房颤,因心室率已下降,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脉律虽不齐,但脉率渐可数清,快慢不等,脉力不匀。此时已无浮大散乱之象,特别是室率在60--80次/分的脉搏跳动中,指下应指不足、短小无力、间歇之感甚明。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调,短止而涩,沉细难寻。此慢性持续性房颤脉当为涩(短)脉[2,3,4]。
2.1 涩脉  涩脉在28病脉中是一种复杂难辨的常见脉象,本身是一种复合脉。无论是阵发性快速房颤、还是慢性持续性房颤,其脉皆涩。《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新校正曰: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濒湖脉学》:“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叁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六版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云:“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不齐和脉力不匀,犹如轻刀刮竹。”慢性房颤,当室率在60--80次/分时,指下呈现短小无力,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调,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短止艰涩,沉细难寻,此正涩(短)脉。
2.2 短脉  短脉虽属28病脉之一,并非单独出现,而是与其他病脉相合构成或散或涩的复合脉。《脉经》:“涩脉……新校正云: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濒湖脉学》云:“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诊家正眼》:“短脉涩小。”即短脉指脉来短小无力,不及本位,涩滞不畅。
快速房颤,脉搏力量强弱不等。强即浮大,弱乃短小。此时寸关尺三部有了“浮而短”之涩脉。持续性房颤,因室率下降,脉搏浮大散乱之强虽无,而应指不足、短小无力之弱仍在。因短小无力、难以接续,从而形成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调。此即“短而止”之涩脉。
2.3 止脉  即间歇脉,亦称歇止脉。持续性房颤,室率下降,脉率减慢,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指下短小无力、难以接续,故形成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匀的歇止脉象。此止脉正涩短脉,“叁伍不调名曰涩”、“短脉涩小”、“涩脉……短而止”,实则涩脉。但此房颤间歇之涩脉最易误诊为早搏间歇之“结代脉”。即慢性房颤脉与早搏脉到底不同在哪里?
2.4 房颤脉与早搏脉鉴别要点  慢性房颤之间歇脉,属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参伍(三五)不调,无序杂乱,涩短并见。早搏之间歇脉,属窦性节律,其强弱大小一致,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无涩短之象。此正是区别之关键。朱文锋《中医诊断学》云:“涩脉与结代脉均有脉来缓慢,脉律不齐的特点;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与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或代脉止有定数者,显然不同……涩脉与结代脉实非类同。”[6]
3 慢性房颤之结代脉
慢性房颤,当室率下降至60次/分以下时,室率变得慢而节律相对规则。此时脉律相对规整,脉力相对均匀,脉率迟缓。指下呈现迟(细)沉涩(短)之脉象。因室率迟缓,容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心律失常,此时脉象,可谓迟细短涩而一止。此止脉,或是“迟缓一止,止无定数”之结,或是“脉来一止,良久方来”之代,或是结代脉同见。此等脉象可称“结涩”或“结代而涩”。脉形可细,脉位可沉,脉率必迟。
4 结语
综上所述,房颤时因心室率不同,脉率不一,出现多种不同脉象。阵发性快速房颤脉,脉率>100次/分,相当于怪脉之解索脉和28病脉中的散(涩短)脉;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在60--100次/分,相当于涩(短)脉;而慢性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心律失常时,脉率<60次/分,可以出现结涩或结代而涩之脉。
参考文献
[1]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5,545
[2] 金栋.参伍不调话房颤[J].中医杂志,2000,41(1):60,60
[3] 金栋.房颤脉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12—13
[4]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233,233
[5] 史大卓,高思华主编.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77
[6]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 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1—102
      
(此文发表于《中医杂志》2010年第n期 待发表)

       2010-01-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6 04:36 , Processed in 0.0546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