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以房颤脉规范中医相关脉象的临床意义 金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 14:5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以房颤脉规范中医相关脉象的临床意义
金 栋   李冬梅   杜宝良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062450)
【关键词】房颤脉;规范中医脉象;散脉;涩脉;短脉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出现心律、心率和心音的改变,脉象亦随之变动,出现多种异常脉象。由房颤而行成的脉象叫房颤脉,与中医的哪些脉象相同呢?目前莫衷一是,尚未统一。房颤通过心电图可确诊,而脉象要靠三指去体会。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诊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所诊断的脉象则各异。当心电图确诊房颤时,此时切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准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有帮助。若以房颤脉去规范中医相关脉象则有临床实际意义,如使有关脉象的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判断古人对脉象论述的是与非,指导临床实践并判断预后等。
1  规范相关脉象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至今临床仍沿用。但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诊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所诊断的脉象则各异。常见28病脉中,难以统一和不易掌握的如涩脉、散脉和短脉等,在历代医籍中描述不一,莫衷一是。既便是现代中医学者亦不统一,何也?如《脉经·序》所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通过多年的学习研磨发现,此等脉象正是房颤脉。
房颤常见有阵发性快速和慢性持续性两种,脉象不尽相同。多年来通过对房颤病人的脉象观察,并结合古今学者对相关脉象的论述后认为:房颤脉在常见的28病脉中相当于中医的散、涩、短等脉象及怪脉之解索脉。其中阵发性快速性房颤脉脉率>100次/分,相当于散涩(短)脉与怪脉之解索脉;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60~100次/分,相当于涩短脉;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60次/分,相当于涩结脉或涩结代脉等[1—6]。
若认同上述结论,那么当心电图确诊房颤时去体会散涩短等脉,可以使这些脉象的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即容易理解和掌握,故云可以规范相关脉象。
2  判断脉象论述的是与非
房颤临床常见有阵发性快速和慢性持续性两种,脉象不尽相同。如对涩脉的描述,《脉经》云:“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新校正云: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诊家枢要》:“涩……往来极难,三五不调,如雨沾沙,如轻刀刮竹。”《濒湖脉学》云:“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坚……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诊家正眼》:“涩脉蹇滞,轻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上述4家之脉学,可谓习中医者之可靠津梁,多遵之以指导临床。由上可以看出,涩脉是一种复合脉,既散又短,尚有浮短之涩、短止之涩、间歇之止涩、迟细之难涩等,对于这些脉学名家,仍莫衷一是,孰是孰非?皆有至理,很难定夺。现在通过房颤脉去体会,则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判断古人脉象论述的是与非。
快速房颤,因脉率>100次/分,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杂乱无序;脉率快慢不匀,至数不清;脉搏强弱不等,大小不一。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而长;其弱的脉搏,短小无力不足位。脉象以浮大散乱为主,既有散乱错杂不齐之散,又有浮而短之涩,故快速房颤脉云“散涩(短)”脉则是,而云“迟细之难涩、间歇之止涩”则非。
慢性持续性房颤,因室率下降,脉率60~100次/分。此时脉律不齐,脉率渐可数清,脉力强弱之感已不如快速房颤时明显;浮大散乱之强已无,而应指不足、短小无力之弱仍在,即短脉仍在。以纵向的浮中沉三取而言,其短者当为浮取轻无,而中沉二取有;或浮中二取轻无,而沉取有;或浮中沉三取皆无,即一短到底,而成“一止复来”之止脉。特别是脉率在60~80次/分时,指下短小无力、难以接续、间歇之感甚明,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匀,短止相杂,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犹如轻刀刮竹,艰涩不畅,从而构成“短而止”之涩脉,或“一止复来”之涩脉。故
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在60~100次/分时,云“涩短(止)”脉则是,而云其它则非。
慢性持续性房颤脉率<60次/分时,节律相对规整,其脉率一息不足四至,可谓迟脉。脉力相对均匀,但仍有短小无力、难以接续之感,并呈现脉体细弱、脉道狭小,可称迟细而短。此时容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心律失常,指下可有“迟滞中时见一止”之结,或“迟中一止,良久方来”之代,或结代脉同见,可谓迟细短时而一止。此等脉象称“结涩或结代而涩”则是,云其它则非。
3  指导临床实践,判断预后
散脉的临床意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见之预后不良,有生命危险。过去无西医之前,中医治疗这类病人,实无良策,或束手待毙而听天由命。现今散脉的出现是阵发性快速房颤,多是器质性心脏病表现,有诱发心衰和导致心绞痛可能,若治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西医抢救可起回天之功而有其优势必首选,非中医中药之擅长当避让。散脉经过及时合理治疗,可化险为夷,脉象转为涩短脉永久存在。如此客观评价和正确决定施治方为明智之举。
涩脉的临床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患病后出现涩脉,无论怎样理气、化瘀和益精、补血去治疗,症状可能得到程度不同的缓解,而涩脉终难纠正。这说明中医的治疗是有限的。结合西医的认识,涩脉主要指慢性房颤脉,其脉率在60~100次/分,有的可能是永久性房颤,若不能正确认识而盲目用中医治疗,非明智之举。涩脉若突变为散涩脉,乃病情加重,治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
通过散脉与涩脉之间的相互转变,可以更好判断预后,客观合理筛选中西医,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房颤通过心电图可确诊,脉象靠三指去体会。当心电图确诊房颤时,此时切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准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有帮助。若以房颤脉去规范中医相关脉象有临床实际意义,可使有关脉象的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判断古人对脉象论述的是与非,指导临床实践并判断预后等。
参考文献(略)
        2010-01-22.[/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6 00:59 , Processed in 0.0568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