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5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 21:3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
—就《“我的中医能力是靠自己拼命啃出来的” 一文读后感》答网友
孙曼之
拙作《“我的中医能力是啃出来的”一文读后感》,是有感于目前的自学、师授热而发。其中,关于究竟应该怎样学习中医的具体问题,语焉不详。承蒙网友厚爱,提出一些质疑,今一倂答复并阐述己见,希望大家指正。
一、中医教育改革是挽救中医危亡的根本保证
首先应该声明的是,本人绝对没有否认自学、师授的意思。相反,本人也是自学出身,因而深知自学之“在黑暗中摸索”的艰辛。本人也授徒,因而也深知跟师学习的偏狭。本人所忧郁的,正是这种学习方法所造成的“头发白了才能成功”的现象。
本文的标题为什么要强调“今天”?因为,“今天”与“昨天”,是大不一样的。在信息闭塞的古代社会,父子相传、师徒私授,是保存学问的必经之途,甚至是唯一途径。事实上,不仅医学,大凡各种学问、艺术、工艺乃至各种实用技术,在古代都是这样保存下来的。即使贵为“国学”的儒家经典,也同样是如此才能流传于今。因而才有“守家法”、“尊师重道”、“侍师如父”等说法。这种教授方法,既然产生于信息闭塞的农业社会,因而其知识面的狭窄、局限,便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其学习效率的低下。毕竟能够跟随名师学习,只是少数人不多的机会,而名师的一生,又不可能教大量的高徒。显然,在今天知识爆炸、信息交流畅通无阻的现代社会,盲目的提倡拜师学习,实在是无异于叫现代人返回穴居。
目前,中医事业后继无人,特别是具有临床经验的学者日益减少,中医的灭亡已在眼前。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改革中医教育,使更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成才,确是中医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在这里,我呼吁:中医界一切有临床经验的有识之士,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为这一项工作献计献策,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培养大量的中医人才,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事业能够永续发展!
二、中医教育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我认为,中医教育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没有设立医案课程。本来,中医基本理论只是入门知识,教学不必花费过多学时。理论学习结束后,就应及时转入医案学习。包括病机分析、诊断、处方等各种纸上推演作业,都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大部分阶段。而由于近代中医教育照搬西医模式,忽视了中医学科本身的要求和特点,结果造成了中医临床能力的阙如。
其次,是教材编写过于浅显,不能满足指导临床实践的需要。在历次统编教材中,最不成功的,恐怕要算是伤寒教材了。伤寒教材在编写伊始,便采用柯琴《来苏集》作为蓝本。柯氏借“错简"说否认全书各条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又以所谓”六经提纲“说概括各篇内容。由于这两个预设前提阻断了全书内在规律的探索空间,又由于该教材客观上”独尊天下“的作为晋级、评职、考试标准的特殊地位,因而扼杀了学者独立思考的精神,造成了半个世纪以来《伤寒论》研究停滞不前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历次各版伤寒教材,都有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的缺点,致使伤寒学成为脱离临床实践、只是为晋级评职服务的雾里看花、中看不中用的“显学”。
目前的统编教材,忽于辨证论治基本知识的学习,而是照搬西医课程设置方法,把教学与学习的重点放在分科分病型上面,结果造成了“按图索骥”式的临床指导原则。实质上使辨证论治这个中医学的灵魂,被束之高阁。这一点,也是中医院校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过关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这里,我建议在大学设立“辨证论治”课,作为临床实践阶段的主要课程。“辨证论治”和“医案选读”两门重点课程的设置,将会使五十余年以来,从理论到理论的中医教学模式,转变为由理论到实践并以临床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文字
25
发表于 2021-10-4 16:11:35 | 只看该作者
医案,不需要设专门课程,当你学习中医到一定程度要自己去研摩体会的。
中医大学的专家们出发点不是埋葬中医,也是在探索发展中医良径。
学中医脱离时代,绝对是危途。
如何学好中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有自己的难点,课堂要解决的是共性的东西。
老师领进门,修行还要靠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不成功,甩锅到老师或教育制度上。
你对《伤寒论》顶礼膜拜,张仲景的教育背景怎样?傅山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如何成才的?找毛病先从自身起点。
24
发表于 2021-4-4 09:25:05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先生千古!
23
发表于 2016-2-19 07:50:51 | 只看该作者
张建国 发表于 2009-11-8 23:49
孙曼之说:
     “在信息闭塞的古代社会,父子相传、师徒私授,是保存学问的必经之途,甚至是唯一途 ...

确实。知今不知古。经典何以学。
22
发表于 2013-11-23 19:30:16 | 只看该作者
学好中医,要切实搞懂学与思的关系,论语:“学而不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值得考虑。
21
发表于 2010-1-11 20:34:5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张建国:“我认为却波渔翁的感知是对的。但为什么今人会把古人想象得那么简单呢?千言万语汇于一句:虚心不及,自信太过。”

是这样,但,为什么大多数都这样呢?
   这是思维教育的问题,因为接受的是“是否”“对错”“好坏”的绝对性、矛盾对立观西方思维,认识不到矛盾对立间还存在无数的变量。


-=-=-=-=- 以下内容由 和氏璧2010年01月11日 08:37pm 时添加 -=-=-=-=-
却波渔翁 :“学医者要具备较高的先天资质”
人的天资更多是后天培养、学习、锻炼而来。其主要也是思维教育的问题。
20
发表于 2009-12-17 06:38:5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下面引用由和氏璧2009/10/07 10:08am 发表的内容:
本人认为中医教育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不是在于设立医案课程。设立医案课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有设立)。而真正在于你认为不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上。如今的中医学生都是受现代知识意识的培养。对中医的语言与及背后的道理都是陌生的。
  没有基础理论知识道理的支撑,一个人的思维是无法开启的。即使死记硬背下来,思维还是茫然。重视医案走上临床一定重要。然而没有正确的理论道理思维引导,只能在所学到的小范围打转。
   中医今天不能发展,是教材不能把中医理论正确的解释清楚,使后学的心思无所着落,而处于茫然的状态中。一代一代的过处就成了今天的现实状况。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修改教材,要修改好中医教材,国家就要提拔有这种能力的人才。
  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中医没有《内经》《难经》《伤寒》今天的中医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不论古今中外人才都是控制历史发展的方向,人们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我很赞同。
19
发表于 2009-12-17 00:05:1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近读王振国著《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齐鲁书社版),其中讲到:“通过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有反映中医教育与考试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经验、方法,颇值得现代中医教育、考试与人才选拔中借鉴和进一步完善。如从民间选拔经验丰富的医学人才,因人施教和师承带徒的传授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制,浮动学制、规范考试命题。。。。。对知识结构、医学理论、临床技能全面考察,注重临床实际技能的培养与考试考核,强调学医者要具备较高的先天资质,,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在医学学习过程中结合传统思想文化学习,注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经典医籍的学习与考试等。”

18
发表于 2009-11-8 23:49:3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孙曼之说:
     “在信息闭塞的古代社会,父子相传、师徒私授,是保存学问的必经之途,甚至是唯一途径。事实上,不仅医学,大凡各种学问、艺术、工艺乃至各种实用技术,在古代都是这样保存下来的。即使贵为“国学”的儒家经典,也同样是如此才能流传于今。因而才有“守家法”、“尊师重道”、“侍师如父”等说法。这种教授方法,既然产生于信息闭塞的农业社会,因而其知识面的狭窄、局限,便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其学习效率的低下。”
     却波渔翁说:
     “读近年重版的《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宋代国家医学考试试题集),知古代医学教育絶非今人一般想象那么简单”。
     我认为却波渔翁的感知是对的。但为什么今人会把古人想象得那么简单呢?千言万语汇于一句:虚心不及,自信太过。

点评

确实。知今不知古。经典何以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19 07:50
17
发表于 2009-10-7 10:08:2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首先向孙先生问声好!
看了孙先生的自学经过与体会,时能看出先生心胸的阔达。
孙:“我认为,中医教育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没有设立医案课程。本来,中医基本理论只是入门知识,教学不必花费过多学时。”
本人认为中医教育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不是在于设立医案课程。设立医案课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有设立)。而真正在于你认为不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上。如今的中医学生都是受现代知识意识的培养。对中医的语言与及背后的道理都是陌生的。
  没有基础理论知识道理的支撑,一个人的思维是无法开启的。即使死记硬背下来,思维还是茫然。重视医案走上临床一定重要。然而没有正确的理论道理思维引导,只能在所学到的小范围打转。
   中医今天不能发展,是教材不能把中医理论正确的解释清楚,使后学的心思无所着落,而处于茫然的状态中。一代一代的过处就成了今天的现实状况。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修改教材,要修改好中医教材,国家就要提拔有这种能力的人才。
  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中医没有《内经》《难经》《伤寒》今天的中医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不论古今中外人才都是控制历史发展的方向,人们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16:39 , Processed in 0.1520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