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例可能不死的死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7 14:2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例可能不死的死症
  
这是一例子宫外孕案。不用说,古人是不大可能诊断此病的。但是,20多年前,有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此病的研究,效果较好。只是不是所有的病例都可以保守治疗。下面这个病例,连保守治疗也没有做就死了,而我认为她是很可能不死的。
患者,赵某某,女,23岁,新婚不到一年。娘家在我住的村子。大约1988年秋末冬初,一天大清早,她的父亲请我去看。还是略作检查,就作出诊断。
虽然应该像大气下陷证那样,考大三的学生就人人能答对,我还是要说一下诊断要点。
生育期妇女,停经50天左右,又见少量阴道出血伴下腹痛、面苍白、心慌。就要高度怀疑此病。如果再有少腹满,触诊有柔韧感并有压痛,诊断就基本上成立。按西医妇产科诊断标准,要再加上子宫举痛,后穹窿饱满,穿刺有血,才能基本上确诊。但是,对危重病人——已有休克征象者,不宜过多检查,因为可以加重出血,又耽误了抢救时间。
子宫外孕,就怕年轻,特别是20岁左右的人。其中道理很多,也不都是纯医理,从略。得此经验,是一位老大夫告诉我,一个19岁的患者临上手术台时,要再看一眼儿子,并告诉丈夫自己很可能不行了。果然,刚打开腹腔,病人就死了。他认为是术前做了过多的检查,包括检查子宫举痛。这个他人的经验,使我印象深刻。
上面这位23岁的妇女,有典型的病史,脉象无根。我立即判断不妙。病家的邻居恰好与县医院很熟,正在门口拾掇。于是立即让他去通知医院做好手术准备(那时没有120),如果医院人手不足,就立即回话并带手术器械来,在家里做手术。并让家属立即准备住院事项。
当时我的诊务很忙,安排好就去应付等待的病人了,几乎没有吃早、午饭的时间。见没有回音,以为病人早就去医院了。没有想到病家拖了半晌(与婆家商量等)。到医院后,因为经济问题双方都不痛快等,又有耽搁。结果,天黑前病家告诉我,病人刚上手术台,就死了。
后来,派去通知医院的人告诉我,他一去就找到了外科和妇产科负责人。谈话间对我的安排略有微词。说:一个医院莫非不如他一个人!因为我与他们也很熟,此话有玩笑的一面。但后来见面时,我虽然不提此事,他们也不好意思。
这个在我看来很可能不死的悲剧结果,家属拖延的责任为主,也有医院医生经验不足的原因。
说以上这么多,总用意是希望重视子宫外孕,特别是青年妇女。不很危重时,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像上述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紧急抢救。不很必要的检查要尽量少做。比如反复按压腹部,子宫举痛检查都会加重出血。
病人已经死了(包括前两天那个“断死证案”),没有必要就此争高下。有的同道能从我的痛苦经验中有点收获,就很好了。
或问:此案几乎完全没有中医诊治内容,在这里讲有什么用呢?是的,我确实没有讲多少中医内容。不过,一个医生不能预先选择病人——即便您是专科,如果真的有子宫外孕病人找到您,您即便能够转给他科,也需要知道这个病人是应该转给某科的。假如您在基层工作,什么样的病人都会找您。亲属中有病,自然多数会咨询一下您这个内行人,且不说更希望您就能治。
2
发表于 2003-12-9 05:18:36 | 只看该作者

一例可能不死的死症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3/12/09 05:23am 第 1 次编辑]

有一则涉及宫外孕的文章附于此处,供有心者参阅。

——摘自《思考中医》P315-316
   有关《伤寒论》的用药重量,现在的教科书都以3克算一两,而药典所规定的剂量也与这个差不多。但是,柯雪帆等根据大量出土的秦汉铜铁权及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权”的实测结果,东汉时期的一两应折合为现在的15.625克。一两合3克与一两合15.625克,这个差别太大了,直差五倍有余。像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量为一斤,如果照一两3克算,只是48克,若按东汉铜权的实测结果,则应是250克。正好相当于现在的半斤。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既然是东汉的著作,那这个用量理所当然地应该按东汉时的重量来折合。可是这一折合,问题就弄大了。生地黄可以用半斤,麻黄可以用93.75克(按大青龙汤麻黄用六两来折合),这就大大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用量。你按东汉的剂量治好一千个人没你的事,但只要有一个人出了问题,那你吃不了兜着走。你就要变胡万林。为什么呢?因为药典不支持你,你没有法律依据。所以,柯雪帆老先生尽管知道《伤寒论》的剂量就应该是东汉时的那个剂量(这个“知道”不但有考古的依据,而且还有临床实际的依据。何以见得?因为炙甘草汤你按照现在一两3克的常规用量,这个房颤就是转不过来。而一旦你用回东汉时的剂量,生地用250克了,炙甘草汤还是这个炙甘草汤,剂量一变,火候不同,房颤很快就转复成正常的心律),可是,柯老先生还是要强调一句:“应以中国药典所规定的用量与中药学教科书所规定的常用量为依据。”(见柯雪帆主编的《伤寒论选读》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年3月版)不强调这一句,出问题打官司,10个柯老也不济事。
   剂量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含糊了,那《伤寒论》的半壁江山就有可能会丢失。你的证辨得再准,你的方药用得再准,可是量没有用准,火候没有用准,这个疗效能不打折扣吗?而最后怪罪下来,还是中医不好,还是中医没疗效。对剂量的问题我是有很深体会的,记得1990年暑期,我的爱人怀孕40天时,突发宫外孕破裂出血。当时由于诸多因素,我们选择了中医保守治疗。并立即将情况电话告知南宁的师父(即先师李阳波)。师父于电话中口述一方,并嘱立刻购用,即藏红药10克,水煎服。师言藏红花治疗内出血,诚天下第一药也。次日,师父亲临桂林。诊脉后,处方如下:白芍180克、淫羊藿30克、枳实15克,水煎服,第日一剂。经用上述两方,至第三日B超复查,不但出血停止,腹腔原有出血大部分吸收,且意外发现宫内还有一个胎儿。我与妻子不禁抚额庆幸,要是选择手术治疗,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女儿吗?每思及此事,都免不了要增添几分对先师的思念及感激之情。
   先师所用第二方,药皆平平,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看来奥妙就在这个用量上。我们平常用白芍,也就10来克、20克,至多也不过30-50克。用到180克,真有些惊世骇俗。但是,不用这个量就解决不了问题。因此,用量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关系至大的问题,值得大家来认真地思考与研究,尤其应该由国家来组织攻关。个人来研究这个课题,充其量是你个人的看法,它不能作为法律依据。如果大家公认了,东汉的用量确实就是柯雪帆教授研究出的这个量,那我们就应该想一想,对于《伤寒论》的许多问题,对于中医的许多问题,是不是就要重新来认识和评价呢?
:原贴在“医理探源”---《 [推荐]刘力红 老师谈药量》  
3
发表于 2003-12-9 17:21:44 | 只看该作者

一例可能不死的死症

下面引用由肖红2003/12/07 02:26pm 发表的内容:
一例可能不死的死症
  
这是一例子宫外孕案。不用说,古人是不大可能诊断此病的。但是,20多年前,有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此病的研究,效果较好。只是不是所有的病例都可以保守治疗。下面这个病例,连保守治疗也没 ...
你确实不是什么“教授”
医案不是医案,医话不是医话,看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就能看出很多的问题,
中国的教授还是不白给的,毕竟教授的头衔也不是那么轻易的能争取到的,
最多是个赤脚医生的水平罢了。
4
发表于 2003-12-9 18:52:33 | 只看该作者

一例可能不死的死症


     一个19岁的患者临上手术台时,要再看一眼儿子,并告诉丈夫自己很可能不行了。果然,刚打开腹腔,病人就死了!!!!!!!果然,刚打开腹腔,病人就死了!!!!!!!果然,刚打开腹腔,病人就死了!!!!!!!!!!果然,刚打开腹腔,病人就死了!!!!!!!!!!果然,刚打开腹腔,病人就死了!!!!!!!!!!果然,刚打开腹腔,病人就死了!!!!!!!!!!!果然,刚打开腹腔,病人就死了!!!!!!!!!果然……
5
发表于 2003-12-9 19:26:04 | 只看该作者

一例可能不死的死症


     经用上述两方,至第三日B超复查,不但出血停止,腹腔原有出血大部分吸收,且意外发现宫内还有一个胎儿。
     与西医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1 00:59 , Processed in 0.0488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