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3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10 13:4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原来五积散同道也拿着血压计。
如此说来我们是难兄难弟,彼此彼此了,所以敢再称同道。
看来一提中医面临的现实问题,大家就有了很多共同语言。
不过我还是认为理论问题更重要,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学术很难进步。所以我重视理论,不愿意先介绍自己治好了多少西医治不好的病。
五同道还就血压计,写了几句“正统”的文字,而且有意写成文章正式发表。这非常好,届时我将仔细拜读。
目前五同道关于血压的见解,至少我认为还须深入(她也认为有待深入,否则就拿去发表了)。其中的不足,我不想多说。只说一点供参考。
高压低压都偏低,多数不是上脱或下脱。脱证是近于死症的危急证,中西医都认为要紧急抢救。多数血压偏低不是这样。相反,这更可能是吉兆。西医有长寿综合征之说,指征之一就是血压偏低,而且是高压低压都偏低。可以低到80|50,甚至更低。当然这不是说凡低血压都好。不过大多数长寿者,年过七十仍然血压正常或偏低是不会错的。中医说高年而见脉象柔和或稍弱是佳兆,原因大体在此。
东同道认为西医“统治”的局面,应该正视。血压计等有必要采用,而且还有更全面的见解。我更要引为同调,就不多说了。
秦同道近几年应病人之要求,也使用血压计。这很好。其实,她不仅使用血压计。试看他治了几个血压不平稳的高血压病,用中药使之平稳。判断这个平稳,靠什么呢?还是血压计。用中药使之平稳,靠什么呢?显然是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比如,初诊按肝阳上亢效果不好――即一量血压还是高或不平稳,就要结合血压这个证,再次辨证论治。其中必有心得,在下很希望看到。
总之,一使用血压计就是初步引进了血压这个中医没有的概念或理论。一旦引进,就不可能不结合。如果想超过西医,形成更先进的高血压理论,再进一步使有关中医理法方药比较成熟,就必须先全面弄清西医的有关理论。实际上,很多人已经做过不少工作,我们应该先看看前人的见解,免得重复劳动。
总之,中医应该引进血压概念或理论。血压计(在血压自动测量仪出现之前,引进血压计同时就引进了听诊器)等西医检查、诊断器械的使用,不可能回避理论结合问题。
好!还是那句话。我提倡无论中西医都重视血压计。这里再强调一句,血压计比CT的诊断价值大得多。
按说既然是同道,五同道的其余无关宏旨的批评不必再答了。
不过他指出了我很可能犯了一个较大的错误,就是桂枝汤涉及和解的那条经文。说其中只有“和”字,没有“和解”两字连写。仲景书中从无两字连写。我现在住在穷乡僻壤,多数书籍都扔在城市了。只举我现在看的一本不能算数。所以,请手中有《伤寒论》的同道查查387条(有的本子是386条),是否有“和解”二字连写。如果大家都说没有,我就在网上道歉。可是,如果有呢?
不过另一点是肯定的,即《伤寒论》中完全没有柴胡汤主“和解”之说。但有小柴胡主和胃之说。
五同道还指出学术与年龄无关,特别提出刘渡舟先生为例。我是正式听过刘先生讲课的,应该算是学生。我在北京求学时,讲课的都是名人。讲《内径》、《伤寒》、温病的更是名人。他们大概都过世了。刘先生是比较随和的。不过他那时候讲桂枝汤,还是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为说。当时我曾经就桂枝汤旧说之不妥请教过刘老,得到的是顾左右而言他。(学生当面请教老师,自然彬彬有礼,不象五同道指斥我这样。她大概也不会以质问我的这种态度和口气去请教刘老。那么被请教者,自然可以很大度)江满月圆同道指出,刘先生的一本书在2000年出版,其中论桂枝汤有略同拙见的说法。拙文是在此前数年发表的,更有人先我提出略同见解。所以我对刘先生到快过世或过世后才把心得面世的做法不敢苟同。他如果早教给我,我何必费那么大的劲呢?
我还要说,学问与地位也无关。所以不敢为尊者讳,对另一位讲《内经》和《各家学说》的名人(比刘老还有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痛驳其点校伪书出版而且在教材中大量引用。无端造成学术混乱,贻误后学。此文就发表在《中医教育》杂志上。那几乎是用文言文写的,有兴趣者可以查看。拙文中没有点名,这里也就不再说是谁。但是象五同道这样“受过系统中医教育”的人,应该一看就知道是谁。
   
我想暂时不再答复批评者,一方面是大家彼此彼此了。另一方面是看看别的争鸣。等到批评、特别是有分量的批评积累的多了,再答复。好!还是欢迎批评。
2
发表于 2003-10-10 18:02:10 | 只看该作者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是任应秋先生。呵呵。
3
发表于 2003-10-10 18:04:58 | 只看该作者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下面引用由忘忧草2003/10/10 06:02pm 发表的内容:
是任应秋先生。呵呵。
哈哈哈哈......
4
发表于 2003-10-10 18:16:39 | 只看该作者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3/10/10 06:3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肖红2003/10/10 01:49pm 发表的内容:
五积散先生原文:<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切忌一开始就采取批判的态度,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正如古人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所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同的,既然古书能流传两千年,依然还能保持其顽强的生命力,这就肯定有他的道理,我就是抱着这个态度,去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和其他大医家的著作,
受益非浅,要先肯定,再批判,当然,仲景也是人,是人就难免无错误,就我研究伤寒十多年来的心得,除了有我自己不能解释的条文之外,我没有发现伤寒论有什么错误,这也可能和我研究伤寒的水平不如您有关。
  对于自己不理解的条文,就批驳,甚至篡改,您的这种做法很像清朝舒驰远的做法(他的著作《伤寒...集》)试问,您这样研究伤寒论还有何意义呢?对于自己不理解的条文,一概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请问是您研究伤寒论呢?还是伤寒论研究您呢?毕加索的一幅油画价值上千万,但是对于我来说,让我当手纸我都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懂,我理解不了他抽象派风格的油画所表达的内容,我能说:毕加索的油画一钱不值?当然不能!
我只能说:对于我来说,一钱不值,因为我看不懂他画的到底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客观的去分析和挖掘古人的思想,这是我的一惯主张和做法。另外对于徐灵胎先生这样研究伤寒的做法,抱有谨慎的异议态度:这样编篡伤寒方剂,其实已经远远的破坏了伤寒论的整体性,整个伤寒论的条文排列次序是很有道理的,姑且不计较是否出自王叔和之手,仲景正是通过太阳的正证,变证和坏证以及三因三阳这样的排列次序,来解释人体气机的流行走向和传遍规律。>...
五积散先生的这番话,也代表了我的观点。
血压计是西医诊断工具,与中医学完全扯不上关系,正如西医学说与中医学完全扯不上关系一样,本来就是学医的人皆共知的事实;起码目前是如是。
偏偏有人(或学者)硬要将它们混在一起,不但工具运用如此,连理论学说的理解运用也是如此对待,怎能令中医学者正本求源,正确地掌握中医学说。
本论坛的黄歧建中汤先生,他是百分百的西医,但是他的中医经典理论功力深厚连很多资深中医都自叹不如。但是,黄先生没有,从没有轻率地将中医、西医的诊断工具和理论学说混在一起讨论;更遑论改造中医理论了,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学风。
五积散先生,黃歧建中汤先生的学风,给论坛树立了好的风气和榜样。
中医学和西医学轻率地混合,必定産生怪胎,怪论。
假如你自认为既懂西医,又懂中医;那么当你拿起血压计临症的时候,就百分百地运用西医学的技术!反之,你若决定用中医技术诊治,就百分百地抛开西医理论的束缚!
为了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医学科学的负责,更应该这样做。
5
发表于 2003-10-10 19:56:30 | 只看该作者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任应秋先生曾说西医是“汽车飞机”,中医是“毛驴小车”,西医到不了的山路,才能略略发挥作用。————六年前看过《任应秋论医集》,似乎有这么一说(希望没记错)。任先生的水平似乎———哎!不说也罢!还名中医呢!!
6
发表于 2003-10-10 20:14:49 | 只看该作者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我感担保,肖红先生对中医的热爱,不在不才和五兄之下!不才对肖红先生的学问人品,更是充满敬意!
  中医和西医是盟军,大家的敌人都是疾病,中西结合,大有可为!“功成身退,天之道”,总有一天,中西医之间的鸿沟会填平的!肖红先生,是一面旗帜!肖红先生,是一位真正热爱中医的学者!!
7
发表于 2003-10-10 21:00:48 | 只看该作者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下面引用由江满月圆2003/10/10 08:14pm 发表的内容:
我感担保,肖红先生对中医的热爱,不在不才和五兄之下!不才对肖红先生的学问人品,更是充满敬意!
  中医和西医是盟军,大家的敌人都是疾病,中西结合,大有可为!“功成身退,天之道”,总有一天,中西医之间 ...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哈哈哈哈......
8
发表于 2003-10-11 11:16:00 | 只看该作者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血压计,不才以为用用也无妨,但主要的是,在治疗时的指导思想是中还是西?!
9
发表于 2003-10-11 13:18:22 | 只看该作者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下面引用由玄隐子2003/10/11 11:16am 发表的内容:
血压计,不才以为用用也无妨,但主要的是,在治疗时的指导思想是中还是西?!
对了。关键是指导思想。也就是出发点。再说下去,就是立场。
就看你“立”在哪个“场”所说话。
10
发表于 2003-10-11 13:40:38 | 只看该作者

就血压计答五、东、秦同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10/11 01:4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3/10/11 01:18pm 发表的内容:
对了。关键是指导思想。也就是出发点。再说下去,就是立场。
就看你“立”在哪个“场”所说话。
在关键问题上,立场一定要鲜明,处事一定要果断英明!来不得半点的犹豫.....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1 00:35 , Processed in 0.0557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