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23:34:45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二十日(10.2)筹侄发疹,头面俱满,小南乃用辛凉表散之剂发热。
廿一日(10.3)筹侄疹已发,微得汗,神气清爽,惟余热未净,邀张小南未至。
廿二日(10.4)张小南来诊。
廿三日(10.5)拜冯赓廷,(承熙 辛亥举人 府学老师树尊先生之孙)即邀伊为筹侄诊脉。筹侄昨夜利十余次,今日尤剧,冯君只为定温中养荣之剂,腹痛(泻),一日夜三十余遍。
廿四日(10.6)筹侄病势略减,痛亦稍止,一日约十余次,冯君来。用清利之品,仍兼温中,(如姜、枣之品)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5月29日 04:12pm 时添加 -=-=-=-=-
渔翁注:
冯承熙,江苏阳湖人,清·咸丰年间国子监学正。冯氏崇尚黄元御之学,为弘扬黄氏医术,冯氏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将黄氏遗著《素问悬解》、《难经悬解》等校而梓行。《校余偶识》为冯氏校订《素问悬解》的资料汇编。书中辑录了《太素》、王冰注、《甲乙经》、《新校正》等注释《素问》某些章节的不同见解,与黄注并行,交相辉映,可为参考。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23:51:05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五日(10.7)筹侄昨夕仍十余起,疲乏不堪,冯君云疹后气血两亏,又恐余热未清,于温中之品仍兼清利,,,,,,
廿六日(10.8)大风,寒甚。延冯君,筹侄利未止,痛尤剧,方用附子并补命门,初更稍定,困睡数次,一夕六起,病将退矣。
廿七日(10.9)风止,晴。冯君来用昨法加党参,一日利七、八次,能食粥,胃气渐舒。
廿八日(10.10)筹侄利渐稀,冯君来,药去附子。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6:31:51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九月朔(10.13)
初二日(10.14)晴。筹侄气弱,胃口犹未开,下利犹未断,仅能起坐。冯君来,方用人参。
初四日(10.16)源侄又发病。
初七日(10.19)阴,晨雾。筹侄能起床坐,进少许饭矣。
初八日(10.20)仍延冯君为筹郎诊脉,复用参桂。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6:32:54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
二月朔
  廿二日(3.29)慈亲感冒,委顿已数日矣,大约肝气不舒,又挟风温耳。
  廿三日(3.30)慈亲稍愈,脉右洪左弦,用竹叶、灯草、麦冬汤,并引梨汁加橘红少许。
  廿四日(3.31)晴,暖。慈亲大愈,惟饮食尚少。
  廿五日(4.1)(慈亲咯血一、二口,此日服茅根汤,略愈,胸口乃板。)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6:33:31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五月朔
  廿六日(6.29)筹郎感冒发热。
  廿七日(6.30)阴晴错,郁蒸。请冯赓廷为筹郎诊脉,云中暑尚轻。晚。。。。筹郎仍发热。源侄发病,仆地伤头,流血甚多,用白附子方止血,少顷渐苏,可
  虑也。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6:52:37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八日(7.1)阴云往来,凉而不爽,微雨即止。。。。。午后温年伯来诊源侄脉,用甘凉之剂,云须断猪肉便可愈。此语得张南山先生;诊筹侄,云昨药太燥,更定轻清之品。浪甫亦来,说与温丈异,云是痰甚,劝服天门冬酒,以鹤青、珠粉佐之。源侄头微痛,筹郎仍发热。夜雨。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6:53:10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九日(7.2)源侄渐愈。筹郎服明叔丈处方二剂,仍时发热,夜不得眠。渴甚,恐暑邪尚未去也。
卅日(7.3)阴晴错。延徐雅桃(宝谦 嘉兴孝廉)为筹郎诊脉,据云阴液大伤,处生脉散加减方。诣赵朗甫,拉与同来。朗甫云表散太过,气虚不能化水,多汗复伤津液,所处方与徐君略相似。筹郎四、五日不能食,入夜神思不定,辄谵语,殊可虑。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6:53:50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六月朔(7.4)筹郎痰多烦躁,与西瓜汁两盏温服之,躁顿定。徐亚陶来,云病渐退。未刻赵朗甫来,则云脉有动象,且两手心冷,头汗多,此阳虚也,俟今夜子刻何如,留一丽参、龙骨、牡蛎方而去。终日倦卧无它,入夜烦躁,谵语语多。亥初忽惊呼,余掖之起,则对面不知人,良久醒。再卧一刻,陡觉寒从中来,战栗不支,覆以重棉,抱持三刻许略定,而汗出如雨,手冷至臂。延赵朗甫来,云脉如蛇行,真阳将脱,用附子、干姜、人参等药。药未熟,儿急呼药,则目瞪舌强,背脊直,头汗如珠,恶证毕现,时丑正寅初也。乃进药三盏,合家环泣。儿神气殊清,语多不忍道。其妇割臂以进。卯正,手始回和,脉渐出矣。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5:25:15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05/24 03:47pm 第 1 次编辑]

初二日(7.5)清晨,西席沈梅史来诊,云脉有神,可无虑,进参附鳖甲龟版汤。须臾姚君介生(延福 上元 山东同知)。赵朗甫、万藕舲大司马、吴竹如司寇先后来。万处一参附阿胶汤,赵、吴皆以为然,遂进一剂。午后皆极倦,气几不属,但思睡耳;夜间有一、二呓语。相庆更生,悲喜交集。
初三日(7.6)晴。梅史用熟地、首乌,未敢服。朗甫用昨方加藿香。介生仍用参、附加五味子、半夏、陈皮,且云进食不如进气,候其自服而已。服姚姚倦卧,仍有一、二呓语,夜间安卧时多,醒时进米饮,不似前日之躁矣。
初四日(7.7)晴,热。问疾者踵相接。终日卧,脉右大左平,仍不思谷。姚、赵二君同处方,用姜附加桂。质诸万公,则云疑,变为竹叶、石膏,证拟且去桂附。投一剂,夜卧极安,子刻思大解,不得下。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7:04:14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初五日(7.8)郁蒸,午后微雨。晚雷电东南来,大雨倾盆。介生来,云姜附不可撤,添牡蛎、白芍以佐之,脉渐和,稍浮耳,以为大便不下、胃口不开俱无妨也。万公来,云舌中腻黑未除,姜附可用,但易介生方炙耆为生耆耳。延树南、赵介人来。是日卧甚恬,惟甚畏谷气,不特米浆不进,并药内粳米亦恶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0 11:01 , Processed in 0.04892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