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8|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浅出论述——读《症治论读》释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5 21:5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3-10-5 13:56 编辑


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浅出论述

——读《症治论读》释义

曹东义

       我20多年之前,在中医科学院读硕士,学习中医临床文献整理,通过目录学知道中医有很多古籍。但是,当这本“《症治论读》释义”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第一印象它不像是一本古籍的注释本。它的书名看上去像是一本现代人写的书,而且书名好像既不古雅,也不时兴,感觉很陌生,也很别扭。
        当我进一步阅读这本书,了解了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第一感觉错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成见,先入为主,不了解这本书的来龙去脉造成的。细读这本书,感觉它的名称恰如其分,很有道理。
那么,《症治论读》的书名,蕴含着什么寓意呢?
       这个不寻常书名的来历,与它不一般的著作者有关系。他生活在乾隆年间,是安徽太湖人,名叫王念岐,字漪莲,又名凤喈,家在县北王家东山岭(今北中区)。他是一个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也是一个在不幸之中成长起来的杏林巨匠。他的受业门人余含,在乾隆三十九(1774)年为该书做的跋文说:王念岐“生一月而母背,甫十龄而父殁,外家悯其零丁,乳哺抚养。外殁,归依祖父,叔伯俱爱。令读书,过目辄解。”由此可知,王念岐自幼就失去了双亲,由外祖父母抚养,但是,外祖父母也相继弃他而去,再一次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他只好回到了爷爷身旁,在叔伯的疼爱下,走进私塾学堂,学习传统文化。坎坷的身世,没有压垮他年幼的心灵,他反而出类拨萃地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天资聪颖,善学好记的青年。
       他博览群书,日后著有《时艺诗古》等诗文著作,虽然展示了不凡的才华,但是都年久失传了。唯有其对于中医学的探索与研究成果《症治论读》,得以流传后世。这是他深入研究历代名医学术精华,弘扬岐黄大道,阐发仲景学说,培育衣钵传人,介绍治病救人经验的心血结晶,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古人不为良相,愿为名医。斯言不我欺也”。
       王念岐在著作医书的时候,不仅呕尽心血,旁搜博采,而且充分考虑到初学者的困难,把自己的著作定位成一个实用大全式的普及读物。整部书都采用便于记忆的韵文写成,读来朗朗上口,言简意赅,颇切实用。这就照顾到一般读者读古书的困难,因为一般的古书不但没有韵律,而且“文不加点”,连个标点符号也没有。王念岐这部著作就像一部诗歌总集,每一句的字数都是七言,而且合辙押韵,这种写作形式,非常有利于中医学术的传播和普及。
       王念岐书名的“症”,指的是病人的主诉症状。一般人都是因为有病痛才去求医生帮助的,“症”是病人的出发点,也是医生解除痛苦的归宿点,是医生追求的目标,“症”消失了,医生、患者都达到了目的。
       “治”是消除“症”的手段,古书关于治疗的论述很多,选择什么方法进行治疗,不仅需要医学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目有远见,心有定见,临证不乱,用之有效。王念岐根据自己治病救人的心得体会,不仅列出了很多伤寒、温病、内科杂病、妇幼百疾,而且从病情判断,到选方、用药,都一一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可以说是一个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实用手册。
       他书名的“论”字,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他不是抄书,不是跟着别人说的讲、照着书本记的讲,而是边论边说。因此,本书的论,就是论述,是讲解。
       “读”是王念岐著作最鲜明的特色,一般人的著作只适合“看”,而不适合读。王念岐的《症治论读》整部著作的文字都合辙押韵,最适合阅读,而且阅读的时候朗朗上口。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不但可以理解文意,而且有助于记忆。
       从症状出发,通过丰富的治疗方法消除症状,接除病人的痛苦,这是一般中医人的追求,而王念岐还不满足与这个境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论述,阐明中医的学术原理,传递薪火,培养后继人才,发展中医事业。有了这样的愿望,还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这方法就是便于阅读的韵文。
翻过整部著作,终于,我理解了《症治论读》写作的原委,也消除了对于这部书的成见,用这个名称来概括自己的学术创造,王念岐先生可谓用心良苦也。
        时代变迁,沧桑巨变。王念岐时代的科普作品,现代人已经不容易读懂了,受西方科技理念的影响,很多人也难以深入王念岐的内心世界。再加上使用韵律写文章、出著作,词不达意的地方也不少。好作品,一定会流传。王念岐的著作在安徽太湖民间流传了200多年,多数的人靠手抄,建国后一度受到政府重视铅印之后,分发当地的中医人员进行研究、学习,但是,流传不广,影响不大。
       学苑出版社决定出版这部学术著作,并且选定刘世峰、王树文先生进行注释,他们也和王念岐先生一样,深入浅出地进行解释,简明扼要,多有画龙点睛之笔,时出方家不传之秘,为这部著作增色添彩,赋予其更多的流行元素。刘世峰主任、王树文先生是我多年的网友和同道,他们也都是中华中医药论坛的总版主,是我这个“曹东义版块”的领导。他们在中医学术上造诣很高,读书多,用思精,临床经验丰富,二人不断合作,这一次又一起为《症治论读》作注解,我才有了先睹为快的机会。
        我认为,这是一部经过几代人传送,不断研究整理而形成的学术著作,也是难得的中医科普著作,是理法方药俱备的实用手册,反复吟咏,不断揣摩,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医生。因此,我很乐意为这部书做推荐。
2
发表于 2013-10-7 20:59:09 | 只看该作者
症治论读,对它很感兴趣
3
发表于 2013-10-11 19:01:1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曹老师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20:30:02 | 只看该作者

甲午冬,余任熙湖事,案牍充盈,日不遑息。每于雪夜挑灯,视事忘倦,历冬如一日也。越次年劳感成宿疾,百药不能效。有以邑庠王漪莲荐者,急请到署中。观其体度老成,出言温雅,知非徒以医名者。及见立方,平平若无奇,而所投辄效。不旬日,厥疾已悉疗。历试罔弗验,呜呼!九折臂而后为良医,古人犹难之,兹操何术而至此。叩其所学,呈《症治论读》一书,乞正与余。览其症论,猎尽古今藏简,总其零星,撮其紧要而归与实。遇疑似之症必辨,偏僻之论不参。治晰膏肓,白首莫穷其奥;理明训诂,赤子可会其微。此诚传方书未传之秘,发素问欲发之精,虽潜夫论虚实脉理,涪翁著金针脉法,未若斯之深切著明也。国语云:“上医医国,其次医人”。余思良医能医民间疾苦,不过一时岐黄。王生篡括历代医书,真为后学卢扁。岂仅以文艺之末,擅名于乡邑间哉?然则,读是书者,体作者之苦心,以验余言之不谬。知余言之不谬,即知是书之可传矣,得不乐为之序。
乾隆戊戌夏六月六日  年家眷弟东粤饶平 许 琦 拜题
5
发表于 2013-10-19 15:55:09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看到曹东义超版老师的将《症治论读》具体内容举例一二出来分享。品味  ““读”是王念岐著作最鲜明的特色,”
6
发表于 2013-10-20 14:05:57 | 只看该作者
王树文.刘世峰二位老师对《证治论读》释义主要是让中医爱好者学习,并不是让人回复到二百年前!而是以退为进,重新认识它正视传统中医文化的根!进!让中医文化传承下去,使传统中医学发扬光大!所以此书出版意义很大!

点评

中医学习群文献整理小组在学苑出版社中医室主任陈辉老师带领导下,拟定公开出版书如下: 1《增补分经用药赋》已出版 2《症治论读》 3病理学讲义==郭受天编 4诊断学讲义===金少陵编 5.难经之研究===章启民编 6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0 14:22
7
发表于 2013-10-20 14:22:58 | 只看该作者
红头山人 发表于 2013-10-20 14:05
王树文.刘世峰二位老师对《证治论读》释义主要是让中医爱好者学习,并不是让人回复到二百年前!而是以退为 ...

中医学习群文献整理小组在学苑出版社中医室主任陈辉老师带领导下,拟定公开出版书如下:
1《增补分经用药赋》已出版
2《症治论读》
3病理学讲义==郭受天编
4诊断学讲义===金少陵编
5.难经之研究===章启民编
6內经之研究===章启民编
以上六书整理出版目的是《症治论读》配合学习,提高理论与临床水平。纵观中医学发展史,中医人的成才与家传/师授/个人天赋/学习勤奋有密切关系, 但最重要的是重视临床与理论联系实践。网络上传自古医分三等:经验之医、辨证论治之医和阴阳会通之医。所谓阴阳会通之医,是以五运六气学为依据,结合分经用药到临床有一定水平后,不须再某药入某经,某府某藏,能治某病。以万物一太极,阴阳两仪,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不过分别开合多少?治病之理同,用开必少佐合,用合必佐开,用升必少佐降,用降必少佐升,用温佐涼,用补佐泄,其机方灵。即阴阳之相须之道!中医的阴阳整体观,是中医易学难精的原因,也是当代中医人要反思慎行的。
当代名医岳美中认为:” 中医是一门艰深的科学, 易学而难精。医生也绝不是泛泛地认得几味药,记得几个方就是中医”。我个人认为应具备两个标准:1. 保持原传中医。2. 具有时代精神。继承中医特色和优势,吸收一切现代科学知识为我所用,现在好多中医院校生嫌学校所学不足,所以我们想多出些好读书让人开阔视野,中医古籍要靠中医人去挖掘创新!如被现代科技所埋没了实在可惜,也能让西学中人更好中医后,能中西医互补长短,为人类健康作出最大的贡献。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17:45:10 | 只看该作者
红头山人 发表于 2013-10-20 06:22
中医学习群文献整理小组在学苑出版社中医室主任陈辉老师带领导下,拟定公开出版书如下:
1《增补分经用 ...

中医的根在民间。
9
发表于 2013-10-27 20:47:16 | 只看该作者

在当今人皆以为西医比中医能解决疾病问题,答案只对一半而已!中医流行至今,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理论及经验,应让后人探讨学习!长江后浪推前浪,身为现代中医应担负中医传承为己任,多读<症治论读>,我想总有一天会用上。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21:04:53 | 只看该作者
红头山人 发表于 2013-10-27 12:47
在当今人皆以为西医比中医能解决疾病问题,答案只对一半而已!中医流行至今,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理论及经验 ...

《症治论读释义》确实是一本中医百科全书。幸得陈用崇先生捐出,得以重见天日,流传后世,功莫大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0 13:02 , Processed in 0.0972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