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16|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五味配属五脏的错误——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1 20:3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1 17:15 编辑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七
青岛    仁海诊所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第一部分、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七、五味配属五脏的错误        

              为了有序地有针对性地相对比较透彻地探讨有关问题,定期发出一个题目进行辩论交流。

我的论据:

1、酸与肝
       单纯的酸性物质并不能补肝,而只能是起到松弛肝胆管壁、肝细胞
等等作用,以保障或改善肝脏的内部环境,以利于肝脏功能的正常。


2、苦与心
        单纯的苦性物质,亦不能补心。芩、连等苦味药,对心功能却能起到抑制作用。干姜等辛热药炮制后出现苦味,能助热,从而有兴奋心脏的作用。

3、甘与脾
       甘性物质,不仅能补“脾”,而对人体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所不补。

4、辛与肺
       辛辣性的物质,大部分伤肺,使肺的气管、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咳嗽。除非肺部有凉时,用其温之。正常情况下,肺喜欢酸,或辛酸配伍,或适宜的辛甘酸咸等味的配合,可使肺组织
紧柔韧有度,以利于血气交换。

5、咸与肾
        咸性物质,可以增加体液的渗透压,不利于肾对体液的滤过作用,水肿病人尤其灵敏。相对而言,淡味对肾脏益处大点。而适宜的体液量及其渗透压,是保障肾沁尿功能的重要前提。



       综上可知,五脏正常之结构与功能,适宜于各自不同的恰当的五味搭配,而不是某一味对某一脏,能起到独自完成的功效。因此,五味配属五脏的理论显然是错误的,是不能当做“公式”来套用的。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各位!






2
发表于 2013-10-31 20:49:32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上述问题感兴趣。
请问仁海先生,以上论据引证于哪些文献。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08:02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0-31 16:49
我对上述问题感兴趣。
请问仁海先生,以上论据引证于哪些文献。

 素问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 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 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 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 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 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
  ,,,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 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 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 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 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 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内经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 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 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点评

谢谢回复。 我想问的是,以上文所说的五味的现代医学作用,源于哪些文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1 21:18
4
发表于 2013-10-31 21:12:16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1 21:08
 素问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

这些都错了?
5
发表于 2013-10-31 21:15:5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五味对五脏,就是中医人,把个别的特殊的现象,当成一般的真理和普遍规律了,错误百出的五味对五脏。

点评

那其實只是古人便於記憶的大分類,把它過度重視是沒必要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1 21:56
比如说中药学: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按中医五味归五行,应该辛归肺、苦归心。就对不上。 我认为,五味入某脏,是中医的经验之谈,与五味归经不完全一致,只适用于部分中药,达不到共性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1 21:41
6
发表于 2013-10-31 21:18:30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1 21:08
 素问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

谢谢回复。
我想问的是,以上文所说的五味的现代医学作用,源于哪些文献?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1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31 17:22 编辑

是的,答案是肯定的,基本上是错误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21:36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0-31 17:18
谢谢回复。
我想问的是,以上文所说的五味的现代医学作用,源于哪些文献?

这些都是我自己在临床上的实际运用与体会。

点评

这些都是我自己在临床上的实际运用与体会。 ———————————————————— 我虽赞成你质疑五行,并对你所花费的心血表示敬意。 但我不同意你这句话。 因为临床上的表面观察,不等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1 22:15
9
发表于 2013-10-31 21:23:52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1 21:19
是的,答案是肯定的,基本上是错误的。

问题严重了。
10
发表于 2013-10-31 21:4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0-31 21:43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3-10-31 21:15
其实,五味对五脏,就是中医人,把个别的特殊的现象,当成一般的真理和普遍规律了,错误百出的五味对五脏。


比如说中药学: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按中医五味归五行,应该辛归肺、苦归心。就对不上。
我认为,五味入某脏,是中医的经验之谈,与五味归经不完全一致,只适用于部分中药,达不到共性规律。


所以,中医许多理论都很难自圆其说。这一特点是“象理论”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也不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4 19:03 , Processed in 0.0994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