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7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3 18:3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5-18 11:29 编辑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九
青岛     仁海诊所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第一部分、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九、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为了有序地有针对性地相对比较透彻地探讨有关问题,定期发出一个题目进行辩论交流。

十二经概述: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 >食指端<手阳明大肠经> 鼻翼旁<足阳明胃经>足大趾端< 足太阴脾经> 心中< 手少阴心经> 小指端< 手太阳小肠经> 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 足小趾端< 足少阴肾经> 胸中< 手厥阴心包经> 无名指端< 手少阳三焦经>目外眦< 足少阳胆经>足大趾< 足厥阴肝经> 肺中<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分布规律:
       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属腑。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第二:
       “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内经.灵枢·经脉》
       1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2  、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
       3  、胃足阳明之脉、、、下膈,属胃,络脾;、、、
       4  、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
       5  、心手少阴之脉、、、下膈,络小肠、、、
       6  、小肠手太阳之脉、、、入缺盆,络心、、、
       7  、膀胱足太阳之脉、、、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8  、肾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
       9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10、三焦手少阳之脉、、、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
       11、胆足少阳之脉、、、贯膈,络肝,属胆,
       12、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
我的论据:
一、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     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二、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证实:
        1
、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2
、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3
、胆囊不过是替肝脏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其自然不能与心、肺、肝等脏器“同起同坐”。
        4
、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的确是牵强。
        5、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6、胆囊、膀胱、一个肾等脏器切除后能生存,就说明十二经循环圈是不符合实际的。
    7、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


       综上所述,经络是存在的,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针刺的作用,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刺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但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


       毫无疑问,在科学不发达时期,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淋巴等系统没发现之前,无法弄明白与其对应的生理、病理现象,但能用唯物辩证法做出了客观地认识,将中医理论从“神学”、“玄学”中脱离了出来,使中医学沿着科学的道路向前迈进,单就这一方面的成就而言,在历史上经络学说所起的作用无疑是伟大的。
       因此,坦率地说,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决不是苛求古人,之所以一定要改正其错误,只是为了有利于今后的中医学的“”的发展。如果先人们在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
、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大家!

2
发表于 2013-11-3 20:23:3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20:39:53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3 16:23
仁海兄抛出橄榄枝,那我就先来一个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都能踊跃发言。

       中国古人二千年前对神经的准确认识,并且还应用于临床,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这是非常伟大的创举,二千年前仅仅凭借临床观察便能确定它的生理功能实在令人惊叹。不但如此中国古人还观察到了左右大脑半球控制对侧肢体的现象,这从针灸针灸著作中就可以看到,著作中提到关于单侧肢体的疾病需要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就阐述了这一发现。这在今天看来实在不可想象。

      穴位是针对经络说的,不是针对血液循环系统说的。针刺血管不会出现得气反应,针刺神经就能出现得气反应。

       大家熟知的精、气、神,不过是对现代激素的认识。精气足人就有神,荷尔蒙分泌旺盛人当然有精神。垂危昏迷的病人精气乃绝,一只强心针立马恢复神智。所谓的强心针就是让人兴奋的激素,中医人对于内分泌的认识可以说非常到位,中国古人用气的概念阐述了对激素的命名:

       关于淋巴循环,这似乎是中医脾的功能。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液,这和淋巴循环的功能是一样的。另外脾主肌肉这和淋巴循环运输大分子脂肪颗粒的作用不谋而合。大家是不是多往这方面想一想?


————————————————————————————————————
哈哈,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观点鲜明,理解独到。
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4
发表于 2013-11-3 20:42:56 | 只看该作者
十二正經沒錯
循行路線沒錯
將五行強加是不對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20:56:35 | 只看该作者
逸湘 发表于 2013-11-3 16:42
十二正經沒錯
循行路線沒錯
將五行強加是不對

欢迎先生光临探讨!
6
发表于 2013-11-3 21:10:12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3 12:23
仁海兄抛出橄榄枝,那我就先来一个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都能踊跃发言。

"穴位是针对经络说的,不是针对血液循环系统说的"
穴位跟血液循環系統有關的
氣御血
7
发表于 2013-11-3 21:11:38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3 12:23
仁海兄抛出橄榄枝,那我就先来一个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都能踊跃发言。

"把血脉、血管当作经络是错误的"
這是對的
經絡在血管外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22:59:37 | 只看该作者
逸湘 发表于 2013-11-3 17:11
"把血脉、血管当作经络是错误的"
這是對的
經絡在血管外

9
发表于 2013-11-4 11:19: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38:10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4 07:19
能够得到兄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不过要说是行家我可就心虚了。还请老哥哥多指出其中的谬误。知错能改 ...

不用客气!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4 07:57 , Processed in 0.0634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