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为什么是科学(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8 21:2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ianji 于 2013-11-8 23:31 编辑

前言

  中医是生命科学,不是玄学,只是我们对它的理解方式不对,没有用现代的语言来重新解释而已,以致中医理论不能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中医是研究人如何适应自然、疾病与气候关系的科学。生命是如何形成的吗?人体是如何工作的吗?我们现代人认识到这些问题非常复杂,现在的科学力量还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还未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当时社会治疗疾病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他们从他们观察的自然出发,用他们的模糊的、抽象的语言来解释生命,解释人体的工作方式,细心观察体会自然万物对人体的影响,因而就有了中医理论和中医。中医是古人对人体工作原理的解读,是古人用“黑匣子推理法”推理的结果,中医理论《黄帝内经》讲述的是人体如何根据外间环境来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人体如何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来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这一方向是西医目前很少涉猎的领域,但是中医理论讲述的却主要是这方面的内容,中医治病也主要从这里入手,这也是中医难以理解的一个原因,再加上古人是采用类似、模糊、抽象的概念来描述,这就使中医理论让人更加难以理解,所以中医理论就成为了人们攻击的对象,要把它划为玄学而加以批判。
  中医的起源可能是从道家的打坐入静开始的,经络、药物的四性、五味等特性,都是他们在“胎息状态”下体会获得的真实体验。
  西医目前的短板是:西医无意中受到了现代还原论的影响,把我们人自身也当作了一个机械的器物来看待,企图用现代科技来替代人体的智慧,而很少考虑到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人体会根据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而作自我调整。

中医理论的困惑

  现时的中国医学界正进行着一场战争: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战争,准确地说是中医保卫战,中医存亡之战。前一段时间有两万多网友在网上签名:称中医为‘伪科学’,要求政府取消中医,把中医从国家医疗体系中剔除出去,最后是卫生部出来表态,中医不废更倡,中医存废之争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废除中医的声音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现在网上还有不少类似《中医不废,子孙难兴》这类极端诋毁中医的帖子出现。
  从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xie)提出废除中医以来,到网上签名活动,近代废除中医的运动已经有好几次了。相继有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提出了废弃中医中药的主张;1916年,余云岫出版《灵素商兑》一书从中医的理论基石《黄帝内经》开始彻底否定中医;19292月,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提出了“废止中医药案”;到解放初期毛主席制止卫生部以实际行动废除中医的行为…。中医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提出废除中医呢?中医已经存在好几千年,每每在重大流行疾病面前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下面是贾谦的文章《中医的优势》和网络上摘录的部分资料:
  欧洲14世纪的“黑死病”曾经夺去2500万人的生命,死亡人数达1/3,但是中国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疫情,因为有中医。1924年昆明发生的瘟疫也是靠“一根针一把草”解决的,你可以查一查你们法国驻昆明的公使回法国后写的那本书。1956年石家庄发生乙脑大流行,死亡率达30%。周总理让请教蒲辅周老先生。蒲老说可用白虎汤治疗。果然应用以后临床效果非常好,死亡率降到10%以下。蒲老先生治疗167例乙脑患者没有一例死亡。1957年北京和唐山地区又发生乙脑流行,医疗人员应用白虎汤治疗效果不佳,卫生部的那几个人又说:今年中医不行了吧。周总理又让他们请教蒲辅周老先生。蒲老说今年湿气重,需在白虎汤方里面加一味燥湿的中药——苍术。这样又解决了问题,把死亡率从30%又降到10%以下。2003年“非典”期间,中医的疗效就比西医的疗效理想,而且广州中医院收治的“非典”病人没有一例死亡。
  中医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造福着中华民族,更重要的是花钱少,效果不错;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养生,哪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嚷嚷着要取缔呢?
  中医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医理论不能被现代人们所理解,不能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因而也无法利用现代科技来完善提高。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是什么?“五行”是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体中所有的实实在在的有形的东西都被科学家找了一个遍,但是在人体中就是没有找到“阴阳”,没找到“五行”。虽然中医有效,但是理论上说不清,道不明,不能用现代老百姓可以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也不能用现代的科学来解释,所以没有办法让人心服。现代科学是实证科学,通过实验、通过数据说话;各种理论也是有根有据的,不但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为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指导实践,所以中医被人们攻击为“经验医学”也不是无端指责。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要求营造一个适合中医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有人说中西医是不同的认知体系,不能用现代科学的认知方式来认知,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如果不能解决中医理论的现代解读问题,不能用现代的语言来阐述中医理论,中医就不能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中医的核心问题不解决中医就只能在原地附近徘徊,可是西医却在迈步前进,在“日日新”,这样的话中医是迟早会自动消亡的。所以现在还有不少人看中医是由于西医现在还有一些疾病不能治愈,再者就是西医费用太高,副作用也比较大。
  由于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医,所以大家就认为中医是哲学,是文化,不敢理直气壮地对世人说:“中医是生命科学”。 中医的阴阳理论其实是生命科学,我们不应该把它当作哲学范畴来思考,这样会人为地限制中医的发展。正因为把中医作为哲学来对待所以有的中医师就把中医作为一种艺术,而把西医看成是一种技术。艺术是人为的,是主观的,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而技术是客观的,如果这样的话中医理论就没必要前进了,也没必要和现代科学技术接轨了,中医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了,这样中医必定会逐渐萎缩,也必定是要淘汰的。
  现时中医理论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借用网友解云溪的话:“对于一个中医师,可以不懂现代医学,照样行医。但是作为整个的中医学,则不可以。它必须知道自己是什么,知道西医是什么,知道中西医关系是什么,并能让广大的人民知道中医是什么,中西医关系是什么。并能为国家的中医立法、中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确,国家的立法部门的决策必须要有科学依据,现在不是大力提倡决策科学化吗,不能拍脑袋决策,这是时代的要求?你要立法部门根据一个不能按照现代语言来理解的理论来立法决策,虽然从感情上是支持的,但是做出决定后还是忐忑不安的,毕竟医疗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当人们质问起来的时候总不是那么理直气壮。所以,中医理论界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

中医的出路

  中医在于西医的竞争中,中医处于劣势这一点无容置疑,那么中医的出路在哪里呢?普遍的观点就是:中医先传承下去,切实提高临床疗效,这样中医就会有市场,不会消亡。但是我的观点确实:中医的出路在于中医的现代化,把中医治病的机理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让中医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理由如下:
  第一:中医可以治病而且是有不错的疗效的(和医生的水平密切相关),中医理论是可以指导中医实践的,那么中医必定有其科学的内涵,不仅仅是经验的集合。再退一步说,经验能够每每正确也必有其内在的科学道理。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人体规律的科学,作为同一个对象人,不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规律,只可能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存在不同的规律,整体和局部遵循的规律不一样。中医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人体的,而西医则多从微观的角度,所以,用现代的方法来研究中医是可行的,只要我们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中医理论就可以办到,而用现代语言来解读中医理论就是本书的目的。
  第二:临床的疗效和个人的辨证论治水平密切相关,但是中药药材的药效那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现在的中药材的质量是日趋下降,这绝不是大家容易解决的,难道中医师们都自己来上山采药?那么多药有如何都采得过来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弄明白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
  第三:现代科技之所以突飞猛进那是由于大家彼此分工合作的原因,每一个人都可以只专注于整个事情的一小部分而后再把大家的劳动集合在一起。我们现代的电脑科技,互联网那无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医如果不解决和现代接轨的问题,中医就不能利用现代的科技,不能利用群体的力量。个人的智慧无论如何都是比不上群体的力量的。要求每一个中医师都是天才,难啊!主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笔者这些年来反复研读中医理论《黄帝内经》,对于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解读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人体所遵循的自然规律等有革命性的认识,特献给每一个希望自己健康的有缘人。

主要观点及内容

  为了方便大家分析和判断,我觉得有必要把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单独提出来以方便各位独立评判!
  1.生命是具有目的性的,生命的目的就是使自己天长地久,用生命的目的性这根主线把医学和生物学知识连贯起来就会感觉脉络清晰。
  2.主动释放能量是生命存活的首要条件,即中医中的“阳”,祖先很重视它,但是现代西医却有所忽视。
  3.生命为了达到其目的性,必须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这就是祖先的“天人合一”思想。本文分析了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并把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分为三类。一是固定的影响因素,比如生活的地方,食物的类型等——由生物的结构来保证,这就是达尔文进化论主要描述的内容;二是有规律变化的因素,比如:四季气候变化,昼夜变化等——由生物钟来指挥生物提前做准备以适应这类变化的环境;三是必定发生但是发生时间不可预知的因素——由神经系统来及时决策应对。
  4.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人体具有自我检测和自我修复功能,人体会根据外界气候,日月的运行位置来调整自己内部的状态以提前为适应未来的环境做准备。人体由肉体(硬件)和控制肉体实现人体功能的策略和方法——软件(人体的软件隐藏在神经系统的联接方式中)两部分构成,中医是研究人体调整方式的科学。
  5.遍布全身的胶原纤维是人体保温热能的主要传输通道。
  6.经络是人体的一个立体调控系统。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细胞有机地组织起来完成人体的各项功能。文章分析了经络的实质,认为生物电在神经网络﹑括约肌﹑血管﹑感受器之间的自激振荡是经络的核心,是人体存活的关键;分析了按摩、针灸、艾灸、气功治病的机理,解释了情绪如何影响健康、意识是如何产生的问题。
  7.用现代的语言对“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中医概念进行了阐释,认为这些概念是祖先描述自然规律,解释自然现象的一套语言,“五运六气”首先是60年的气候变化模型,并有力地说明了中医的科学性所在。
  8.解释了中医为什么可以预测疾病,阐述了疼痛的自然意义并探讨了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
  本书所引用的资料有些是来源于网络,但由于网络上许多文章是转载的,原始的出处被截掉了,所以有些资料就没有注明出处,而只是引用了,对此,我向原创作者深表歉意,因为引用了他们的劳动而没有指明具体是谁。

我读《黄帝内经》的方法

  不知大家看过一个这样的电视节目没有:就是好几个人被分割在透明的格子里,不能说话,然后第一个人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用手势语言表达出来,第二个人根据对第一个人手势的理解进行下一步动作,也是用手势表达出来,四五个人之后再问第一个人所表达的意思和最后一个人所理解的意思,结果都是牛头不对马嘴。这里道出了一个我们常常忽视的事实:非精确的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是会产生歧义的。一部《圣经》多少人研究,但是由于理解的不一样等原因导致了“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存在,这也就是许多人为什么要强调读经典的原因。
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本文后面要提到的“事务、规律与对事务和规律的表述”。事务、规律是不变的,真相只有一个,但是对事务、规律的表述由于各种原因会千差万别。
  第二:《黄帝内经》距今几千年,现本是否和原文百分百一致、以及我们对他的理解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这一点我们很难从古文献中来考究。
  第三:我不认为祖先的科技比现代发达,但是中医之所以可以存在几千年,并且现在还可以指导中医实践,一定有她的独到之处。有一些我们现代科学没有注意,或者注意的还不够的地方,比如人体释放的能量的多少;人体是如何调整自己来适应规律变化的环境的;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等等。
  基于以上原因,我读中医经典的方法可能和大家不一样,我不会把经典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奉为金科玉律加以发挥,我首先只求理解经典的主旨思想,然后我用现代科学试验得出文献、以及日常生活知识来做印证,而后再反过来理解《黄帝内经》的原文,因为唯有规律是不会变的,用古中医文献来解释中医理论有在庐山看庐山的嫌疑。所以,你可以看出我所列的参考文献没有一条是古代中医文献,都是现代科学文献,比如营养学文献,杂志上刊载的现代医学文献,时间生物学文献、现代经络研究结果等现代科学印证了的东西。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指出中医理论科学性所在,寻找人体的工作规律和原理而后来指导医疗、养生,预防疾病。100%地理解《黄帝内经》的原意不是我们的目的,而且我们也不能保证现在的《黄帝内经》就100%的和原版著作一致,理解中医理论《黄帝内经》是我们达到医疗和养生这一目的的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如果您发现本文对《黄帝内经》的解释可能和经典的教科书的翻译不一致,请多谅解,如果是大的错误,请一定告诉我,本人不胜感激!

中医是生命科学

  中医是研究人如何适应自然、研究人体疾病与气候等外部环境因素关系的科学。生命是如何形成的?人体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现代人认识到这些问题非常复杂,现时的科学力量还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还未进行深入的研究。
  但是对于祖先来说,基于现实需要,我们的祖先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释自然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从哪里来?气候的变化规律怎样?他们无疑需要一套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来预防并治疗疾病。我们的祖先没有知难而退,他们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他们从他们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出发,用他们的模糊的、抽象的语言来解释生命,解释气候成因,解释人体的工作方式;他们细心观察体会气候对万物对人体的影响,因而就有了中华文化、中医和中医理论。
  《黄帝内经》是祖先对人体工作原理的解读,是祖先用“黑匣子推理法”推理出的结果。中医理论《黄帝内经》讲述的是人体如何根据外部环境来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人体如何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来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这一方向是西医目前很少涉猎的领域,但是中医理论讲述的却主要是这方面的内容,中医治病也主要从这里切入——“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这也是中医理论难以被人接受的一个原因,再加上祖先是采用类比方法、用模糊、抽象的概念来描述,这就使中医理论让人更加难以理解,所以中医理论就成为了人们攻击的对象,要把它划为玄学而加以废除。
  中医的起源可能是从道家的打坐入静开始的,经络、药物的四性、五味等特性,都是他们在“胎息状态”(‘胎’就是胎儿,‘息’就是呼吸。胎儿还不会思考,因而是按照肉体的本能在呼吸,也就是我们的意识没有对肉体进行控制的状态。后面精神与肉体一节中有解释)下细心体会而获得的真实感受。
  西医目前的短板是:西医无意中受到了现代还原论的影响,把我们人体自身也当作了一个机械的器物来看待,企图用现代科技来替代人体的智慧,而很少考虑到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人体会根据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而作自我调整。

事物、规律与对事物、规律的表述

  在讨论我们对祖先“阴阳”、“五行”等概念的真实本义的理解这一问题之前,有两个我们常常被我们忽略而又非常关键的问题要说明,否则讨论起来会纠缠不清,也不能理解祖先的阴阳、五行等概念的真实本意。第一个就是:客观事物、事物的内在规律,与对这一客观事物、事物内在规律的描述;第二个就是分类。下面先说第一个。
  事物本身、或者客观规律本身是不变的,但是对这一规律、事物的描述却可以是各式各样,有的描述可能更接近于规律本身,有的可能就会稍微偏离一些。再者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特性,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表述也会不一样。一句话,事物和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对事物和规律的认识却和人们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对它们的描述的方法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可变的。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呢?还是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会更好一些。
  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用汉语我们这样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这两个物体质心距离的平方而后再乘以系数G;用数学公式这样描述:F=G×(mm2)/r2;而这一公式在电脑里的描述方式就是一串二进制码,具体如何描述由不同的编辑软件决定。但不管怎样表达,它们描述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如果有外星人来到地球的话,它们对这一问题的描述方法一定和我们又不一样,具体如何描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再比如:一条狗,用拼音来描述就是“gǒu”;用汉字来描述就是‘狗’;用我们家乡话来说就叫“géi”;用英语来表示就是“dog”;在电脑里如果用国标码来表示,就是十六进制数“B9B7”表示;如果电脑软件使用Unicode码表示就是“72D7”,狗在我们的大脑中是如何表示的,我不得而知。但所有这些描述,表示方法都只是一种表达形式,但它们描述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只要把它都指向同一个东西,就不妨碍我们交流。
  我们可以用汉语来描述自然与自然规律,用英语也可以,用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用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语言都是我们人为创造出来的符号、是描述自然、自然规律以及人们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工具,这些语言的词汇之间不会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英语单词与之对应,一个英语单词也有多个汉语意思。同样中医中的阴阳、五行等概念也是祖先创造出来用于描述人体、生命规律的语言,和我们现代的事物也不存在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阴’和某一个具体事物对应,‘阳’又和某一个具体事物对应,不能这样来理解。
  我们的祖先分析、解剖、描述、解释自然、自然的形成、自然遵循的规律,人体遵循的规律;我们也分析、解剖、描述、解释自然、自然的形成、自然遵循的规律、人体遵循的规律。现代人眼中的自然和古代人们眼中的自然并没有大的变化;《黄帝内经》和我们现代的医学理论书籍都是讲述人体奥秘的,都能够指导我们治疗疾病,我们现在的人体和古时候的人体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既然是这样,那么就不存在一个谁是伪科学、是巫术的问题,一定是理解方式的不同,是我们对祖先的这些概念的理解方式不对。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要把祖先的描述方法和我们现代的描述方法对应起来,在祖先和我们现代人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祖先的思想了;这样的话,《黄帝内经》中叙述的中医理论和我们现代的医学之间就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中医理论也就可以和现代接轨了,从而使中医获得新生。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非洲的原始部落,没有翻译,你将如何和他们交流?如何成为这个原始部落和外人交流的第一个翻译?
  如果我们遇到了难题,不知道对方会如何处理某一问题,也不知道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相应对策?怎么办?我们绝大多数人这时都会采取一个有效的办法:这就是“换位思考”,舍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呢?‘我’会如何考虑这个问题呢?‘我’会如何做?对于‘我’而言哪些是最重要的,‘我’最可能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这就是本文思路和方法。

分类

  第二个问题就是分类。分类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是人类智力的基石之一。动物也是可以进行简单分类的,比如狗遇到熟人就会摇尾巴,遇到生人就会狂叫。分类有一个特点就是:分类一般都是越分越细,当我们的科技手段不够的时候,我们只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只能从表面现象进行分类,不能从事务的本质上进行分类。
  比如:空气,在过去我们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我们只能混为一谈,把空气作为一个整体。我们现在知道空气是地球周围的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有极少量的氡、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尘埃等。
  再比如:能量,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的东西。对于科技不发达的祖先来说只能认为有一个东西在使万物生长,他们把这一东西命名为阳。我们现在当然知道能量有许多种,有太阳能、有风能、有电能、有化学能等并用不同的单位以量化的方式来描述它们。
  为什么要提起分类呢?因为祖先科技不发达,只能大致地分类,会把许多现代看来并不怎么相关的东西归于一类,以至于我们觉得概念混乱。了解了祖先的分类方法,我们就好理解祖先心目中的‘阳’、‘气’、五行归类等的概念,因为这些概念所指的范围很广。

站在祖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要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黄帝内经》中的中医理论,就必须把祖先的文字和现代的语言联系起来。那如何才能把祖先的文字和我们现代的语言联系起来,在古代和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呢?换位思考是一个不二法门。我们应该站在祖先的角度,把自己想象成祖先,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来思考自然和万物,来思考万物是如何形成的,人体是如何工作的,人体会遵循哪些规律,而后我们再回到现代,利用我们现代的科学知识来分析人体,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在祖先和我们现代人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方法来理解《黄帝内经》就容易得多,而且你也会觉得《黄帝内经》是非常具有其科学性的。因为《黄帝内经》的理论内容很多,一两句话没法讲述,我们先按照这种方式来理解:我们华夏民族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大家想想有没有道理,也免得有些人认为‘龙’很邪恶,鼓噪着修改‘龙’这一中国人的图腾,以便他们的外国主子觉得我们恭顺温良,以便更好地剥削我们,好让外国主子放心,他们也舒心。

为什么华夏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

  我们人类与动物的分水岭是什么?是自从人类开始掌握了‘火’的运用后,我们的祖先才开始有能力逐步摆脱茹毛吮血的动物状态。对‘火’的掌握与使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正是由于对‘火’的掌握与利用,人类与别的动物相比大大地前进了一步,‘火’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火’的掌握与利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分水岭。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由于太容易取得火了,有些司空见惯了,反而觉得不重要了。就像我们说最重要的调味品是什么,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但是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盐一样,如果在所有的菜中都不放盐,你试试看!现在不少人喜欢野营,对于野营活动的人们来说,第一个必备的东西就是火种,没有火在野外人们就无法生存,埋火造饭、晚上御寒、驱赶野兽等等都需要用到火。祖先对于火也是非常看重的:有了火,在晚上野兽就不敢靠近他们,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有了火,他们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动物肉了;有了火,他们就可以抵御严寒了;有了火,他们就可以锻造工具了…,对于原始的人类来说,怎么强调火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我们现代人取得火种当然非常容易,但对远古时期的人而言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祖先的火种从哪里来?我们现在知道最早的火种是闪电击中枯枝而引起的,闪电击中枯枝引起自燃产生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像我们现在买彩票中大奖一样。对于处于原始状态的祖先而言,(当然这里指遂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之前。遂人氏由于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对部落贡献巨大而成为部落首领。)保存火种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火种,但当时的火种只有闪电击中树枝后才有可能得到。什么时候才有闪电呢?一定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的时候。我们现代人当然知道电闪雷鸣是怎么回事,但祖先的科技不发达,他们也要认识和解释自然,所以他们就认为有一种叫龙的神秘动物在掌管这一切。中华民族自诩为龙的传人是基于这样一种愿望:祖先希望自己能够随时得到火种,以战胜自然,造福人们,希望自己像‘龙’一样充满神奇的力量,本领高强,可以呼风唤雨,随时可以滋润干渴的大地、口中喷出火焰得到火种,可以造福自己的族人。
  那为什么闪电就是祖先‘龙’的原型呢?看一看中国人心目中的龙的样子:细长细长的、能够腾云驾雾,兴云布雨、口吐火珠。这个描述的样子不就是像闪电,闪电也是细长细长的,打闪的时候一般都会下雨,闪电是由于天上的云层放电所致,所以闪电当然在云层之间,‘龙’也理所当然要腾云驾雾了;水从海中蒸发来,我国有四海,所以就会东海,黄海、南海、渤海四海龙王。闪电击中物体起火不就是‘龙’吐火珠吗?别忘了,我们现代人对于许多不能解释的现象,比如UFO等,我们还认为有外星人呢,用超智慧的外星人来解释UFO现象自然一切迎刃而解了。祖先自然认为闪电就是神秘的动物‘龙’再正常不过了,只不过后来把‘龙’进行了艺术再加工就成为了我们现在人们心目中的‘龙’的样子。刮风下雨、电闪雷鸣、当然不随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中国历史上水灾泛滥,风雨不调,所以掌管兴云布雨的龙当然就是桀骜不驯的了,所以中国人的龙是强大的,是充满力量的、也是不好驯服的。华夏民族自称龙的传人是希望我们华夏民族有着强大的能力可以造福人类。

《黄帝内经》讲述的主要内容

  中医的理论是在《黄帝内经》中讲述的,那么《黄帝内经》到底叙述了一些什么内容呢?前面我们介绍了一些,但是不够详细,这里再啰嗦几句。《黄帝内经》讲述的是祖先对自然气候规律、对人体工作机制以及气候对生命现象、人体疾病的影响,强调的是人体的内部状态必须和外部气候环境相适应,即“天人合一”。祖先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根据他们对天地万物、对人体的观察和思考,认为世界由阴阳两者构成,五行是生命的一个普遍规律,是自然阴阳调整下的不同状态。当然书中是用祖先的‘阴阳’、‘五行’这些概念来描述这些理论的,阴阳、五行是祖先的一种描述语言,由于祖先的模糊描述方式和我们现代量化描述方式不一样,所以我们觉得玄而又玄。那按照我们现代的理解方式,《黄帝内经》到底讲述了些什么呢?《黄帝内经》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些理论观点:
  1.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人的产生是由于大气与地球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地球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造就了万物,最终锻造出‘人’这一生命体的。
  2. 人体(不包括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它会根据外界的变化而做出自我调整,以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我们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外界的刺激,药物等帮助人体来纠正内部的疾病状态。各种治疗方法必须通过人体内因起作用的,如果内部机能不行了,是谁也救不了病人的,即所谓“神不使也”。《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有这样一段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应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3. 由于地球自转并绕太阳公转、月亮自转并绕地球公转等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而天体的运行对地球上的万物是会产生影响的,所以人体和万物一样,产生了生物钟这一机制来配合人体适应自然。这主要以阴阳的规律变化,疾病的时间规律来体现。在《黄帝内经》中反复多处提及四时、昼夜、慧静等时间概念和因时间不同而表现出的人体的不同反映。比如,《黄帝内经·灵枢》第七十九篇有“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4. 人体作为一个充满智慧的生物体是如何工作的,其内部的变化在人体的外表是有所反映的,这要靠人们的细心观察。这方面主要讲经络以及粗略的人体解剖学知识。
  5. 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的,这个周期为一个甲子六十年。气候变化会对人体和万物产生影响的,万物和人体根据自己的生物钟以及外部的气候情况来调整自己以适应自然的变化,延续自己的生命。那么如何来阐述气候规律以及气候对万物的影响呢,祖先就用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岁运、间气等概念来说明气候规律以及万物应对气候而做的自我调整。《内经》讲述了如何根据气候规律来预防、治疗疾病。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五运六气等篇章讲述。
  6. 心理活动即思维活动等情绪行为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讲述:喜、怒、悲、忧、恐等情绪对人体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9 01:54 , Processed in 0.1412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