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为什么是科学(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8 21:4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ianji 于 2013-11-8 21:54 编辑

中西医的治疗理念

  西医对人体的认识与中医不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它的所作所为都隐含着这样一个大前提:人体和我们现代科技创造出来的物器一样、是可以细分的、是可以还原的、是死的。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的道理类似于我们现代科技制造出来的产品不一致的理由,我们制造出的产品之所以不一样是由于产品内部器件参数的一些离散性而已引起的。所以人体的各项指标和我们产品的性能指标一样,都有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以内都是合格的,是没有问题的,超出了这一范围就有问题,这就是我们体检所隐含的观点。西医正沿着细分和还原这条路阔步前进,从人体的九大系统、到器官、到细胞、再到化学分子、现在正在往基因方向前进,一步一步细分,“对每一片树叶的结构、树叶的每一个气孔都仔细研究,就是很少研究整个大树,基本上没有研究整个大树是如何调整自己以便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西医治病给人的感觉就有点像在修理一部仪器,我们工厂修理机器的第一步就是除尘、清洁仪器;第二步就是测性能指标,指标达不到就调整或者更换器件,直到符合指标要求为止。我们到了医院往往是先用抗生素来给人体‘除尘’(杀菌)、血压高了用药物强行把它降下来、血脂高了就用降血脂的药物强行把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降下来、人体产生的胰岛素不足,我就给你补充、器官达不到功能要求,我给你更换、总之性能指标不在正常范围之内就想方设法把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只要指标正常就一切OK了,所以有时候,个人知道不舒服有问题,但是医生就是说你没病,因为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好像是病人自己的感觉出了问题。细细思量,不对啊,我们人体一定比我们现在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任何东西都要高级,要精美,要复杂得多啊,怎么可以作为一部仪器一样来“维修”呢?怎么可以反客为主呢?
  西医的做法是:试图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代替人体的智慧,试图用我们人类创造的先进物器来取代人体的部分工作,比如:抗生素、人工心脏等。用人类的科技来压制来对抗人体的智慧而没有意识到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可以自我调节,具有自愈能力的有机体。无意中把人体当作一部机器,一部电脑来维修,把人体当作一个机械的物品。由于现代人类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人类已经创造了太多太多机械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之下,西医自觉不自觉地也把人体、把生命作为一个机械的东西进行研究、并按此医理指导人体疾病的治疗,这就是西医虽然没有说出来,但隐含的一个大前提。所以西医检查血管变厚了,血液流通不畅了就放支架,通过外来的力量强行把血管撑开,当时病人感觉是不错,可是由于血管堆积垃圾的原因没解决,所以人体继续在血管中堆积垃圾。于是西医继续在血管中放支架,由于身体检测到有异物进入,就试图排除它,办法就是分泌物质企图用化学的方法消灭外来物——‘支架’,显然人体的这一工作是徒劳的,于是人体就不断地分泌物质把支架包裹起来,这样的结果是放置支架的地方越来越窄了,于是西医继续放支架,直到没办法再放为止,这时就宣布病人完蛋了,或者放置支架后,用药物对抗人体的自愈力,让人体没办法检测到异物,即使检测到了异物也没能力去企图排除。肝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出来就换肝脏;心脏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出来就换心脏;肾脏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就换肾,血液指标不正常就把人体的血液通过体外的设备把血液清洗一遍,再回流到人体…。器官移植后,身体立即检测到异物入侵于是产生排异反应,不让移植的器官工作。西医怎么办呢,就是用药物对付身体的这种排异反应,让人体时刻与异物和药物战斗,不断地消耗了人体正气。大家喜欢的演员傅彪,做了肝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可是傅彪手术一年后就死掉了。
  中医理论所隐含的一个大前提就是: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人体是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的,正常情况下人体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人体生病了是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不能发挥作用了或者发挥的不够。按照祖先的术语就是“阴阳”不能平衡了,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就是由于人体的自我调整功能出现了问题,所以人体产生的物质和释放能量就偏离了正常的状态(这句话可能大家还不好理解,当我们讲完阴阳的理解方法之后,就会好理解一些)。所以,中医的治疗理念就是如何帮助人体的自我修复系统。如果是由于外界的‘寒’这一因素引起人体自我修复系统出问题,那么我就用‘热’这一因素来纠正人体的自我修复系统,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朴实,也是很有效的办法。所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医生的职责就是找出致病的因素,与人体正常状态的偏差在哪里,然后用克制这一因素的药物来治疗,即《黄帝内经》中的“所胜治之”、“所胜平之”。
  比如:在夏天烈日的暴晒之下,很多植物都焉了,而西瓜在烈日暴晒下却更加甘甜,因此祖先推断,西瓜是寒性的,只有寒性的东西才能耐酷热,所以人们食用后能消暑解热。而附子,中药中的大热之物,野生的附子生长在长年不见阳光的深林沟壑之中。能在这种阴凉之地生存,说明附子是热性的,所以人食用后,能治寒性之病。现代科学也证实附子中的乌头碱可以使人体的心脏收缩加剧,帮助身体释放能量。
  所以,祖先治疗疾病的想法非常朴实无华。
  由于影响人体的因素众多,有气候的因素:风、寒、燥、湿、暑、火;有情绪因素:喜、怒、悲、忧、恐;而气候又受天体的运行、四时八节、昼夜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人们的情绪又受众多的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所以《黄帝内经》给人包罗万象的感觉。有时间医学模式、有社会模式、有地理模式、心理学模式等,涉及社会、人文、地理、心理等方方面面。
  中医和西医还有一个主要的差别就是:西医往往只注重人体的“阴”而中医却时刻在意人体的“阴和阳”。中医把人体释放能量和物质统一起来考虑,处处考虑到人体所释放的能量这一问题。西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就很少考虑到人体所释放的能量这个问题,但是人体释放的能量是和人体的疾病密切相关的。比如,人体的手脚冰凉就是人体的血液不能运送到心脏的远端四肢,所以手脚冰凉,这时就要用四逆汤,利用附子中的乌头碱可以加强心脏泵血功能这一作用把血液泵到四肢的末端,加强四肢部位的血液微循环,释放能量从而使四肢温暖。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国家,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公民。当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西医处理问题的做法多是直接援建,公民参与的程度较低;而中医的做法则多是通过帮助这个国家改进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自力更生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普遍看到的是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而且可以养生预防疾病。

中医的优势和劣势

  由于中医和西医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有中医相对西医有不少优势,当然中医也有自己的劣势。中医的优势是:
  1、中医不是用现代的科技来取代人体的智慧,是顺势而为,所以中医的治疗成本要比西医低廉,而且效果不比西医差。
  2、由于中医是通过帮助人体的自我修复系统来发挥作用,所以中医治本,而且不需要终身服药,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3、中医可以指导人们养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西医的目标是治疗疾病,用现代科技代替人体的工作,所以很难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倒是西方的营养学起到部分预防疾病的作用。
  4、中医可以仅仅利用一双手就可以治疗疾病,而不一定要借助现代工具。因为中医利用了人体的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经络。
  5、中医可以预测疾病。万物和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和万物的自身都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做自我调整,自然环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人体和万物一样进化出生物钟这一机制与自然环境的规律变化因素相适应,以便提前做出反应以应对环境的变化,中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研究人体疾病与气候,日月运行之间关系的科学。如果人体对外部的气候环境的变化,在体内不能做出正确的调整,那么人体就会产生疾病。既然气候是有规律变化的(祖先用“五运六气”这一模型来预测),而人体的生物钟基本上是按照固有的节律在运作,那么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与治疗时机。这就是《黄帝内经》中一直强调的“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我们说中医可以预测疾病的原因。
  中医相对于西医也有自己的劣势:
  1、在外科手术方面,中医是处于劣势的。尤其是在战场上要快速处理外伤伤员的时候。
  2、中医的理论目前还不能很好地被大众用现代语言来理解,这影响了中医的发展和对现代科技的利用,难以利用现代科技的进步,所以优秀的中医师很少,很难培养,而西医却时刻在搭现代科学进步的便车。
  3、如何无损伤地研究人体的工作机制,这是现代科技的一个软肋。而中医研究的却是人体是如何工作的,人体应对自然的工作机制,所以中医的许多理论目前较难验证。

中医阴阳的现代解读

阴阳的命名规则

  因为阴阳概念是中医理论《黄帝内经》的基石,也是中华文化源头阴阳八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用现代的语言理解祖先的阴阳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中医理论才能利用现代科技并与现代接轨;才能踏上时代的脉搏从而指导医疗实践。
  如果用换位思考的办法,把祖先心目中的阴阳用现代语言来阐述的话,中医中的阴阳相当于指现代的物质和能量,阴相当于物质,阳相当于能量;同时中医中的阴阳又是描述方法、是工具,是祖先描述世界和生命的描述方法、是一种模糊描述语言。它的描述规则是这样的:当祖先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物质和能量差别的时候,把释放或者接受能量相对多的一方命名为阳;把释放或者接受能量相对少的一方叫做阴。
  为什么阴阳又是描述方法呢?这要从我们认识和描述世界开始说起。

量化描述法和模糊描述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比较两个事物的某一特性,比如:我们要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这时我们可以用长、短来区分两者的长度关系,但是这样太模糊了;当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分时我们可以分为四种情况:短、较短、长、较长,四种模糊的情形,但是这样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如果我们有六个或者更多东西(比如一百根钢筋)要比较它们之间的长度差别呢,这时显然用短、较短、较长、长这四种模糊情况来分类描述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当要比较的对象众多的时候,这种模糊的语言就不能准确地区别他们彼此之间长度的关系。为了更精确地表示物体长度的多少,我们普遍用毫米、米、公理等长度单位加上数字来精确描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物体的某一特性用相应的单位进行精确量化,这些单位其实就是一些可以测量、量化的标准,这也是一种描述方式,我们称之为量化描述方式。量化描述方式是一种精确的描述方式,这是现代科学要求采用的一种描述方法,也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描述方法。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一要量化的单位是可以测量的,如果这一单位没办法测量那么量化就无从谈起,量化的描述方式就不能采用,这时我们就只能用模糊的办法进行比较,进行描述。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模糊描述方法,比如:我们前面所述的长、短的区别。我们说甲比乙高,乙比甲矮,丙比甲更高等,这些都是模糊描述方法。模糊描述方法的专业词语就是模糊语言。关于模糊语言,数学中还有一个专门的分支就叫模糊数学,它专门研究模糊语言、模糊处理和模糊算法。现代科技也在利用模糊算法,成果有模糊芯片、处于实验阶段的模糊计算机等。
  我们祖先也会观察世界,也要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奥秘,也必定要描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祖先也是用我们现代的描述方法进行描述的,以量化加单位方式进行描述;或者以模糊的方法进行描述。比如,《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中“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对于祖先而言,重量、长度、体积等都是很好测量的东西,很容易制作一个相应的标准单位,所以物质的这些特性早已用量化的办法来描述了。

祖先是没办法测量能量的

  观察自然,分析解释自然现象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需要,是我们人类的本能。为了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人们在总结已有现象的基础上会提出各式各样的理论。有些被后来的科学实践所证实从而成为指导我们分析自然现象的理论依据,是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牛顿通过观察分析苹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想:我要是站在光的上面来观察运动的事物会怎样呢?从而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我们时空静止的观念。相对论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是正确的,还有许多理论还没有证实。比如:为解释宇宙的形成而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为统一万有引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作用力,这三大作用力而提出的超弦理论等等。
  我们的祖先当然会观察自然,也会分析解释自然现象。有许多问题困扰他们: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万物为什么能够生长?万物的生长靠太阳,太阳光中一定有某样东西是它才能使万物生长。夏天太阳烤的人火辣辣的;冬天晒太阳就很舒服,这是为什么呢?人和动物为什么能够动,死人为什么就不能动了呢?为什么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为什么天气会变化呢?气候为什么会一年四季有规律地变化?万物为什么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些问题一定困扰过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通过仔细的观察思考后给出自己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理论。他们把有形万物统称为“阴”,而让万物动起来的东西统称为“阳”,“阳”是无形的,世界是由“阴阳”两者构成。万物为什么能够生长,这些都是“阳”的作用,至于“阳”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我们的祖先就用一个统一而笼统的名词来解释“气”,是“阳”通过“气”这一方式来发生作用。
  我们现在当然知道世界是由物质和能量构成,而且能量的表现形式有许多:太阳能、电能、热能…。使万物生长、使动物运动的核心都是能量,能量的表现形式有些是看不见,摸不着、却一定可以被人们感受到的东西,当然用现代的仪器能量是可以被测量的。所以祖先心目中的‘阳’指的就是现代的能量,‘阴’指的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物质。我们不要责怪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不像现代科学一样把各种各样的能量进行区分,这是由于我们祖先的科技水平的限制所致。
  由于当时科技水平有限,对于我们的祖先而言,“阳”这个东西祖先是没办法测量的,所以祖先只能用模糊的方法来描述。因为能量(“阳”)的某些表现形式是看不见,摸不着、只可以感受得到的,这样对能量这一特性就存在一个描述上的困难问题,不好让人理解,很是抽象。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电能又有多少人可以描述得清楚呢!我们虽然在大量地使用能量,我们又有多少人正确地,用大众可以理解的方式描述过能量呢,现代不少人对于能量的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对于科技并不怎么发达的古代先哲们而言,要让大众理解能量这个事物的特性一定非常困难,没办法准确地描述,所以《内经》中只能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只能用类比的方法描述,阳气类似天空和太阳,(天空不就是因为有光线才可以看见万物吗,光线不就是光能吗;日,不就是太阳吗,太阳不断向地球辐射太阳能,正是有了太阳的能量,万物才会生长啊。) 没办法深入讲解‘能量’这个概念。但是实际生活中又需要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能量特性的差别,比如,解释男人和女人的体温差别,解释白天和晚上的差别,说明向着太阳和背着太阳的山坡之间的差别…。怎么办?只能用阴阳来命名这两个事物,所以,当需要比较两个事物之间能量特性相对多少的时候,只能把释放或者接受能量多的一方命名为“阳”,(对于生物体,也把生物体为适应地面接收的能量增加而做的调整命名为“阳”。);释放或者接受能量相对少的一方命名为“阴”,(对于生物体,也把生物体为适应地面接收的能量减少而做的调整命名为“阴”。)以便区别两者之间能量特性的差别。
  事实上由于不能测量能量,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对温度特性进行量化,温度的单位都是近代从西方传过来的,不但如此,和能量有关的特性,我们的祖先都没有进行量化过。我们要理解古代先哲的不得已,不能责怪我们的祖先,他们其实已经具有非常高的智慧了。

用现代的语言来理解中医的阴阳

  按照上面所述祖先命名阴阳的规则来理解《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就能够和现代接轨了、也容易理解了,也契合祖先的描述。这样的结果当然就是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因为太阳辐射巨大的太阳能,而月亮散射的太阳能就少多了;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因为男人的力气大,肌肉发达,基础代谢率高,女人力气小,基础代谢率也低;昼为阳,夜为阴,白天大地接受太阳的能量,晚上则不能。早上向着太阳的山坡为阳坡,背对着太阳的山坡就叫阴坡。《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对于人体而言,外为阳内为阴。现代医学证明:当人体处于高温的环境时,人体的血液是奔向体表,体表的血液比平时增加,内脏的血液分配相应减少;而当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人体血液的分配正好与处于高温的环境相反。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的高温区延伸到体表,而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的高温区则向内收缩[1],所以对于人体而言外为阳内为阴。大家认为《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东南方为阳,西北方为阴,如果按照阴阳是某两种物质来理解的话是讲不通的。如果我们按照前述命名阴阳的方法来理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国西部地势高,气温低,所以“天不足西北”是指我国西北方的能量相对东南方要少,气温较低;我国东南方的地势相对西北较低,气温相对较高,“地不满东南”是指东南方物质相对西北方要少,所以相对西北而言,东南方为阳,西北方为阴。
  如果祖先要进一步划分两个事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相对多少,怎么办?它们只能用模糊语言来进一步区分,这就是阴中之阴、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阳中之阳,四种情形。《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有这样一段话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这是对一昼夜时间内地面能量相对多少的描述,也是对一昼夜地面接受能量相对多少的进一步细分。
  正是由于祖先没办法准确地测量能量,所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刻度来表明能量的多少,所以,虽然先哲知道物质和能量的相对多少是可以细分,是可以和长度、重量等特性一样进行量化、精确描述的,而且不同事物间的能量差别巨大,但是没办法量化描述。所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中有:“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没办法像我们表述物体的长度那样,用标准的刻度加数字来描述,没法精确,只能是模糊地表达,所以《黄帝内经》在区分了三阴、三阳后就没有对阴阳再进一步细分了。
所以说阴阳是描述两个相对事物物质和能量相对多少的一种描述方法,正因为阴阳是祖先描述世界的一种模糊描述方法,所以我们不能说阴阳是某一个具体的事物。阴阳应该按工具来理解,按我们日常的数字、按电脑世界的01来理解,否则当你读中医理论的时候就会得出一个中医概念混乱的结论。

计算机世界中的01

  以电脑、网关为基础的互联网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现代的生活处处受到它的影响。但是在互联网上传递的只是一串串的数据,这一串串数据既可能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一串密码,或者是某一图形,还可以是一个命令…。但到底指什么,是要靠发送和接收的双方来定义,我们称之为协议。如果你把这一串串数据割裂出来,不考虑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单独说这串数据具体代表什么东西,能够有正确答案吗!你说是命令,但是在另外一种情况下这串数据是文字,如果不考虑前因后果、仅仅拿一段数据本身说事,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自相矛盾、概念混乱。
  再比如,在电脑的核心部件CPU0101…这一串串二进制码可能是一个地址、可能是一条命令、可能是一个地址偏移量、还可能是一个数据…,那CPU如何知道到这一串二进制码到底代表什么,所以CPU就必须有一个叫PC指针的核心东西,根据当时PC指针和指令码表来决定0101…这一串二进制码是地址还是数据、还是命令…。如果PC指针出错了,用我们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程序跑飞了,这时CPU整个的运行都是乱套的,对外的表现就是机器不工作了,这时必须用看门狗等手段让CPU的指针归零,CPU才能又工作正常起来,只是这一过程往往很快,我们察觉不到。
  某些人指责中医概念混乱,是他们的理解方法不对,他们把中医的阴阳和具体比较的事物割裂开来,那当然‘阴阳’就是概念混乱,是玄学﹑是伪科学。如果我们把中医中的阴阳按照前面的规则来理解就会觉得《黄帝内经》描述的自然和规律切合实际也非常合理,这样的理解才是祖先的真实本意,这样中医理论就完全可以和现代接轨了,而不再觉得阴阳是玄而又玄的东西,普通大众也很好理解了。当然我们没有把阴阳的理解方法告诉他们,也就不能责怪他们了,责任在我们,说明中医是什么,是我们中医人的责任。

人体阴阳平衡的现代解读

  按照物质和能量来理解人体的阴阳,人体的阴阳当然要相对动态平衡了。人体要生存必须保持核心温度在37度左右,太高或者太低人都会完蛋。如果人体释放的能量太多了,人体的体温就会升高,所以人体必需以出汗的方式把体内的能量散发出去,否则人体体温就会超过人体温度的上限,于是人就会死亡。反之,如果人体释放的能量不够,人体的体温就会降低,如果低于人体的下限,人也要死亡。在营养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静息代谢率:是指早上空腹、卧床、清醒状态下人体消耗的能量。测量表明这一能量的大小是和人体皮肤面积呈正比的,而且从测量的几种动物来看,值都比较接近[3]。从这里可以看出肥胖者,是要消耗人体更多能量的,这可能是肥胖者患糖尿病几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吧——胰腺必须更多地分泌胰岛素以供身体释放能量(题外话)。
  我们活人当然是由物质和能量两大部分构成。一方面,人体要不断地向外界辐射能量,形成一个能量圈以保持体温;另一方面,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眨眼,写一个字,说一句话、我们思考问题、我们的呼吸、我们心脏的跳动都离不开能量的推动,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当然是靠人体自己来释放。人体是一个有形的肉体,这当然就是物质了。我们人体这个有形的肉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可是细胞是如何来的呢?是靠我们身体细胞利用身体的能量和已有的物质合成的。这不就是阴阳互根,就是“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万物不就是由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而构成,一切生物的活动都要靠能量来推动,这不就是“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人体这一有形的肉体,是不是被人体所辐射的能量圈包围着,这样人体才能保持正常的体温,细胞才能正常活动,这不就是“阴在内,阳之守也”,人体辐射的这些能量是要靠人体细胞分解化学能来释放,这不就是“阳在外,阴之使也”。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黄帝内经》中还有一句比较晦涩难以理解又非常重要的话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它说的是大地接受的能量和大地上生物活动之间的关系。以人体为例,我们知道人体的能量主要靠三羧循环分解葡萄糖提供。在这个三羧循环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中约超过50%的能量是不能被身体用来做功的,它只能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这部分散发的热量是用来保持人体的体温的,余下约百分之四十几的能量被储存在人体的ATP中,这一部分能量是可以被身体利用的[3]。我们人体绝大多数活动的能量,包括细胞的生长,合成人体所需要的中间物质都要靠人体的ATP提供能量。动植物要生存,内部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如果外界的温度和它内部的温度相比值越低,两者的温差就越大,动植物要保持内部温度相对恒定,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热能,这一部分消耗的能量是不能用于细胞生长的,只能用于保持体温的。随着太阳的北移,北半球所接受的能量越来越多,地面的温度渐渐升高,这不就是“阳生”了。气温升高了,一方面用于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量就减少了,身体可以把更多能量用于细胞的生长与合成;另一方面,体温也相对轻微升高,酶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化学活性也随之增强,释放的能量就更多,于是更多的能量可以用于细胞的合成与生长,这样在我们眼中看到的结果就是万物快速生长,欣欣向荣,这不就是“阳生阴长”吗!随着太阳相对地球位置的南移,北半球所接受太阳的能量是逐步减少的,地面温度也是日渐降低,这不就是“阳杀”吗?这时对于动植物来说,用于保温的能量就相对增加了,于是细胞合成与生长的能量就必然减少了,地面温度降低,动植物体温也轻微降低,酶以及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活泼了;许多生物都躲起来以避寒冬,植物的外在表现为生长很缓慢了,这不就是“阴藏”吗,和起来就是“阳杀阴藏”。
  昆虫们为什么在严寒的冬季要藏起来,应该是这样的:在冬季里它们身体可以释放的热能即使全部用于保持体温还不够,所以只能把自己包裹起来,把散热减到最少,尽量减少自己的能量消耗,待气候变暖后,再活动,所以冬季万物是潜藏的——“冬三月,此为闭藏”。
  诸位留意一下大自然是不是春夏草木发芽生长,动物生长繁衍一派繁荣景象,秋冬草木凋零,昆虫动物们都很少活动了。

阴虚火旺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一个中医术语,就是“阴虚火旺”。我们可以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这样来解释。在中医中‘火’为阳,也就是能量,‘旺’就是很多的,很猛的意思,火旺就是身体某一局部或者全身释放的能量很多,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释放能量;‘阴’就是物质,‘虚’就是不够,‘阴虚’就是指身体存在或者合成物质相对不够,不能满足身体所释放能量的需要。前面我们讲到人体的能量主要靠三羧循环分解葡萄糖提供,在三羧循环过程中有超过50%的能量是不能被身体利用的,其余的被储存在ATP中(ATP虽然并不是身体的唯一储能方式,但是是最主要的),只有以类似ATP这种形式储存的能量,才能被身体利用。假设身体释放了100个单位的能量,但是ATP不够,这时不就是‘阴虚’吗,这样势必有一部分能量要做无用功被消化掉,要消耗掉这部分多余的能量,身体必须启动另外的一些化学反应才行,这样势必消耗更多的物质和能量,有可能‘阴虚’更盛了。还有就是如果身体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很多,那么局部或者全身的体温必定升高,一旦超过了身体的阀值,身体就会启动出汗机制排出多余的能量,从而身体做了许多无用功。‘阴虚’有可能是由于储存能量的ATP不够,也可能是:在三羧循环中会释放许多中间产物,这些中间物质也是需要身体通过别的物质来合成,这些物质也有可能不够,这也是一种‘阴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如果身体需要50个单位的能量,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身体刚好释放50个单位的能量后就立即停止,但由于身体的物质不够,导致这一功能不够好、不够精细,就像我们仪器的档位一样,只有粗调没有细调,导致身体释放过多的能量也有可能。从上面可以看出‘阴虚’和‘火旺’是相对的。从上面也可以看出治疗的办法就两个:一是增加物质,这就是‘补’;另一个办法就是减少能量的释放,我们俗称‘降火’,两者都可以达到目的。‘降火’就是使同样的刺激在身体释放的能量减少,即使身体对释放能量的要求不敏感。
  中药药性中的四气就是指这个,每一药物被身体吸收后对身体释放能量多少都有影响。寒性药物被人体吸收后使身体释放的能量大为减少,凉性则次之;温性药物则使身体释放的能量有所增加,而热性的药物则使身体释放的能量大为增加。当然药物还会对身体不同部位能量的增加、减少有影响。关于药物的四性五味我们后面再进一步讲述。
  我们常常说,身体素质好的人,不容易上火,而体质差的人,一吃热性的食物就上火,有的人一吃热性食物就满头大汗。下面这段话摘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125页:可以说明为什么身体好的运动员不容易上火,因为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储存能量的物质比较多。
“神经和肌肉活动的消化的功能物质为ATP,但ATP在细胞中的含量都很低。在哺乳动物的脑和肌肉中约3~8mmol/Kg。这么微小的能量,只够肌肉剧烈活动1S左右的消耗;而脑和肌肉中的CP(磷酸肌酸)的含量都超过ATP。在大脑中约为ATP1.5倍,肌肉中则为4倍,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肌肉中CP的含量高达30mmol/KgCP是细胞内首先供应ADP之后再合成ATP的能量物质。磷酸肌酸在其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很容易将其磷酸基团传给ADP从而再合成ATPADP + CP = ATP + 肌酸(P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8 05:21 , Processed in 0.0496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